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9480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年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二) 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在答题卷上进行,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野芳发而幽香,_。 (欧阳修醉翁亭记) 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_,寒光照铁衣。 (乐府诗集) 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日生残夜,_。 (五湾次北固山下) 安得广

2、厦千万间,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沉舟侧畔千帆过,_。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_,不求闻达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2)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4分) _,_,_, 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这座隐藏在冰雪群山之中的天然园林就更是荡漾着盎然的春色了。那像塔一样巍然sng立的百内峰被厚厚的冰川紧裹着,远远望去,就像一把直插云宵的寒光闪闪的宝剑。两边逶迤绵延的雪峰犹如一条条银蛇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地舞动着。然而,就在这些冰峰雪岭的下面,却是无边无际的绿yn。在路的两旁,我们不时看到野兔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成群的驼羊在草地上悠闲地漫步,一些不知名的动物

3、在草地上顽皮地嬉戏,偶尔还有一两只苍鹰从天空掠过。在山脚和山谷之间,潺潺的雪水汇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小湖,明净如镜的湖水倒映着雪山、草地、蓝天、白云,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幅绝妙无比的风景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sng ( )立 绿yn ( ) 潺( )潺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2分) (3)“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是_。”逶迤”的意思是_。(2分) (4)文中主要运用了_、_的修辞方法。(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 (2)题。(4分) (1)红岩中,由于叛徒_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_里,在狱中

4、受尽折磨的她却表现出如钢铁铸成的共产党员的意志。 (2)水浒中,豹子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奸臣_父子谋害,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后,由_荐上粱山。(2分)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3)题(12分) 【材料一】 今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期间,她只在正式场合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过一次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在演讲中,屠呦呦详细回顾了青蒿素发明的具体过程,并点名感谢了协作单位,最后以一首王之涣的诗作为结束:“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材料二】 演讲要求论点鲜明、逻辑性强,经常使用

5、各种修辞手法,结尾常发出呼吁或号召,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通过演讲者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使听众听到演讲者设计的不同的演讲内容。 (1)划线的句中有语病,请修改。(4分) (2)把屠呦呦演讲的结尾换成“青蒿,生有生的意义,死有死的价值”好不好?为什么?(4分) (3)你要参加学校的“诺奖离中国人并不远”的演讲比赛,以下不必讲的两项是( )( ) (4分) A回顾中国人获奖情况 B.介绍中国获奖者事迹 C.介绍外国获奖者事迹 D.介绍历年颁奖委员会成员 E号召同学们珍惜时间、发奋学习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城市记忆(20分)冯骥才 先说记忆。人的记忆分两种。一

6、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前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后者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城市中最大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我们总说要打造城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在传统的城市

7、发展中,记忆与忘却都是随其自然,拆旧建新,随心所欲。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记忆的要求,开始觉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保护它,绝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 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为此,自觉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 当然,城市记忆是有选择的。 对待一个城市的

8、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精心。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任何随0所欲的涂改都会破坏记忆。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中将四合院改为四合楼-记忆已经无复存在。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 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是实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城市历史,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变为失忆症患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5第段中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6第段加点词“暴发户

9、”、“失忆症患者”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4分) “暴发户”_ “失忆症患者” _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3分)8联系第段,作者将“城市记忆”归入“自觉记忆”的依据是什么?(4分)9下列文字放在第_段和第_段之间是最合适的,为什么?(5分) 这里说的城市记忆不是个人化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某种怀旧情绪的,而是群体的记忆。那就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经过筛选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二)唱歌的人(20分)沈家禄 去报社旁边的小店吃面,门外的风紧吹着,街上几乎是漆黑一片,一切都是冷冰冰的,我要了一碗辣酱面。吃到一半,门被大大地推开了,寒冷的西北风乘机

10、往我衣领里钻。三个小伙子,一个背着吉他,一个背着萨克斯,一个双手甩着沙球就唱起了歌。他们是对着一张坐满了客人的桌子唱的,那桌子人在吆五喝六地喝着酒,菜盘子叠床架屋,一个火锅蹿着热气。但是这拨客人挥挥手像赶苍蝇似的叫他们走。他们又来到一张小方桌前,那是四个小青年在喝酒,喝啤酒。“快走吧。”他们的声音显出更加不耐烦。唱歌的三个人来到角落里,两个中年客人在吃馄饨,他们说:“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这三个小伙子只得快快地走了。 我叫住了他们。“你们吃晚饭了没有?”他们愣了一下,就来到我面前准备开口。我没让他们唱,给三位每人要了一碗排骨面。店主有点纳闷,但还是吩咐手下人去做了。他们三个穿着相

11、似的衣服,浅米色的粗呢西装,起皱的地方看样子是熨不平了,外套里面穿得不多,但他们情绪还不错,说话干脆利索,时不时地看看同伴,笑一下。他们皮肤黝黑,很瘦,从辽宁来到上海看看,顺便赚点钱。我问他们会唱什么歌,他们说老歌新歌都会,太多了。 面上来了,但他们不动筷。说:“你吃这个,叫我们怎么咽得下。”我说我有胆囊炎,不能吃大肉。于是他们说了声“不客气了”就吃起来了。我不再问他们更多的问题,怕产生误会,好像我请他们吃面就有了询问他们的权利。他们好像没怎么嚼就吃完了,犹豫了一下把汤也喝下去了,站起来问我想听哪支歌。我一手按住吉他的弦,说我还要上班。 结了账,店主却嘀咕一声:“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

12、。”我说让他们来吧,给他们吃面,账算在我头上。那桌客人中传来切切的笑声:“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我没理他们。三个辽宁小伙子听不懂上海话,但觉出味道不对,就问我要不要揍他们一顿。我把他们推出门外。 没想到我走在前面,他们就紧跟着我唱起来。我挥手阻止他们,吉他手说:“我们喜欢唱,有时候憋在心里发堵,还是唱出来痛快。”一个弹吉他,一个吹萨克斯,一个手甩沙球,就在夜色沉沉的街上边走边唱起来。我在脚下加了点力,一转身进了报社大门。回身一看,三个小伙子就站在不远的路灯下,声音更加响亮,也很高兴的样子。风吹起了他们的衣角。我心里感激着他们,后来这种情绪慢慢地变成了羞愧。我真是羞愧极

13、了。lO第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分)11写出第段划线句子的言下之意。(3分)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段“门被大大地推开”,表现了小伙子们性格的豪爽。 B第段描写客人对三个小伙子的态度,体现了人情的冷漠。 C第段小伙们喝汤前犹豫,是因为不忍辜负“我”的盛情。 D. 第段“我”没有理会客人的嘲讽,表现了对他们的不屑。13阅读文章第-段,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写。(6分)“我”的表现给每人要了一碗排骨面 (2)回身看三个小伙子“我”对青年的态度(1)尊重(3)14请简要分析文题“唱歌的人”的含义。(4分)(三)小石潭记(15分)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14、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不可久居( ) (3)水尤清冽( ) (4)怡然不动 ( ) (5)以其境过清(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蒙络摇缀,参差披指。

15、(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7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3分)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 三、写作(55分)19以“_给了我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书给了我知识、压力给了我动力 (2)情理感人、真挚。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2016年安徽中考“合肥十校”大联考(二)语

16、文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10分)(1)(6分,任选其中6句,每句1分)佳木秀而繁阴 山气日夕佳 朔气传金柝 海内存知己 江春入旧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病树前头万木春苟全性命于乱世(2)(4分,每句1分)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9分)(1) (3分)耸 茵 chn(各1分) (2) (2分)云宵 云霄(各1分) (3) (2分)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 形容山脉弯弯曲曲,连绵起伏(各1分) (4) (2分)比喻 拟人(各1分) 3、(1)(2分)(2分)甫志高 渣滓洞 (2) (2分)高俅 柴进(各1分) 4、(1)(4分)改为:“在演讲

17、中,屠呦呦详细回顾了青蒿素发明的过程”或“在演讲中,屠呦呦回顾了青蒿素发明的具体过程”(2分)改为:演讲者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2分)(2)(4分)不好。(1分)原结尾引用中国著名古诗,呼吁听众更多地了解中医药,领略中国文化魅力,既符合屠呦呦中医药专家的身份又富有感染力。改句虽运用了对偶修辞,但内容只是对青蒿本身的赞美,缺少与听众的互动。(3分)(3)C、 D(4分,错一个扣2分)二、阅读(55分)(一)(20分)5、举例论证(1分) 用四合院改为四合楼的破坏性为例,有力地论述了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3分)6、高楼大厦林立的表面繁华(2分

18、);失去了城市的史脉与传衍(2分)。7、我们要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3分)8、因为自觉记忆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记。城市记忆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觉悟到要保护城市中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使地域气质和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是为了不被忘却。所以,作者将“城市记忆”归入“自觉记忆”。 (4分)9、6、7段之间(1分) 因为这段文字阐述了城市记忆要“进行筛选”,这承接了第6段“城市记忆是有选择的” (2分);同时,第7段“如何对待城市记忆”的阐述,则承接了这段文字的结尾“留下的记忆解决守住” (2分),所以,这段文字应放在6、7段之间。(二

19、)(20分)10、(4分)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为下文表现顾客对小伙子们的冷漠态度做铺垫。11、(3分)三个小伙子来上海的主要目的不是卖唱赚钱。12、(3分)C13、(6分)(1)同情(2分)(2)我不再问他们更多的问题(2分)(3)感激和敬重(2分)14、(4分)既指文中那三个唱歌的小伙子;也指乐观阳光、热爱生活的人。(三)(15分)15(5分,每小题1分) (1)大约 (2)停留 (3)凉(4)呆呆的样子(5)凄清16.(4分)(1)(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分)(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分)17. (3分,每问1分)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18(3分)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三、作文19、略。请参照2015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