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时评素材专题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9512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时评素材专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时评素材专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时评素材专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时评素材专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时评素材专题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时评素材专题二.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时评素材专题二人生篇(二):忘记与铭记1、专题概念阐释:忘记:忘记是记忆中的一个特殊功能。人类的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非常多。而忘记使得人只保留重要的、相关的信息,减轻大脑空间压力,有积极意义。铭记:牢记在心。2、专题相关名言:1、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的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照样得再犯前人的错误.鲁迅2、如果不忘记许多,人生无法再继续.巴尔扎克3、生命是一条奔流 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 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 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 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 铭记该铭记的。席慕容4、可怕的是活在“现在”太久了,人会变得

2、麻木,有时忘记了来时的道路。也不是说这样就不好,可能是没有太多人会适应想象里的生活吧。宫崎骏5、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6、在你过去的生活中,你伤害过谁,也早已忘记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你。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而是记住你对他的伤害。卡耐基3、相关专题的素材不要忘了天津港27天之后,希望你还没忘记那场爆炸。161人遇难,12人失联。第一批赶赴火场的天津港消防支队五大队,25人无一生还。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开发支队22岁消防员甄宇航的母亲,夜里零点接到了儿子的一个电话,“对着电话喊了半天,那头始终没人说话,只有一片嘈杂。连呼吸

3、声都听不到。”“至今没有人活着回来的消防队”,来自新京报;最后一刻打给母亲的电话,来自中青报,都曾在我们的朋友圈刷屏。现在,近一个月的舆论周期过后,爆炸事件的边际效应已经持续降低,最终被天安门广场的铁甲奔流和爱国豪情冲刷。再来看812天津港爆炸的消息,调查报道已经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从当地官方拿来的例行通报。而在微博和朋友圈,对天津爆炸的关注度和之前对马航失联、毕节留守儿童连续死亡的关注一样,已过了泄洪的阶段,只留下了干枯的河床。对于媒体,这是新闻规律使然;对于公众,这是不自觉地行为。但在一个过分倚重舆论监督的社会里,注意力的消散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事情。事情的解决进程、力度会自然贴合注意力的方向

4、,而一旦一个事件的“新闻生命”结束了,其实际命运也会完结,结果远远构不成对制度设置、架构、流程的重置,哪怕是改变。所以,一家奶粉出问题了,别的奶粉会继续出问题;一个孩子死去了,还会有留守的孩子接着死去。对于天津港812爆炸的调查,由最高检和公安部进行,不可谓不严厉。瑞海公司及其安评公司已有12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2人被依法监视居住,事故所涉及政府部门的11名相关责任人被立案侦查。这十一位,名字和职务都被公布,级别从处级到厅级都有,领域几乎涉及了资质审批、安监、海关、运输所有环节,正在“按部就班地”进入司法流程。小权力的集纳导致安全链条全线崩溃,理论上扩大了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让人不得不

5、怀着最坏的担忧:就在此刻,还有多少企业正在逐一“攻伐”这些安全环节的把关者?调查至此已经获得了常规意义上“结果”,但这正是舆论“注意力”不能止步的地方。天津港爆炸之后第十天发生的淄博化工厂爆炸,加深了这个疑虑。该事故发生前一天,山东省派出的安全生产督查组刚刚离开淄博市。翻看8月22爆炸日当天的当地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是:以铁的决心和手腕抓好安全生产。淄博的黑色幽默和天津港的血与火,构成了一幅大景深的社会图景,足以让官方重新定义什么是对重大事故的“彻底解决”,也足以让公众警醒,不到改变制度设计、改变行业生态的程度,每场“人祸”都没有结束。别让“天津爆炸”失去舆论关键词的地位。好多事,普罗大众很难

6、找到发力的渠道,唯一能发力的,就是以持续的注意力,把那些曾让我们掩面痛哭的灾难送入历史中该有的位置。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畔的枪声。1937年7月7日的那个夜晚,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枪声唤醒了中华民族百年的沉睡,枪声宣告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8年后的1945年,这场攸关人类命运的战争,在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战后有了最终结果:法西斯军队和军国主义者彻底战败,反法西斯联盟和抗日力量大获全胜!78年后的2015年,我们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因为历史的功勋不能忘却,历史的教训需要反思,历史的伟业应当传承,历史的责任呼唤担当。我们深深铭记。

7、在那场战争中,中国是东方战场的重心所在和希望所系。中国人民的抗战,比其他国家反法西斯力量投入作战要早很多。由于日军穷凶极恶,这里的战争尤其残酷,战斗尤其激烈,牺牲尤其巨大。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共毙伤、俘虏日军150余万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0%以上;日军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共计128万余人,占当时其海外投降总兵力的50%以上。中国军民付出的伤亡则达到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我们创造辉煌。从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1945年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坚决抗战,动员和组成了

8、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论持久战等光辉思想指引战争实践,开辟了点亮东方战场的众多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民兵游击队与国民党爱国抗日力量一道勇战日寇,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侵略者的“速胜”迷梦,陷其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是在这场伟大战争中,中华民族如凤凰涅槃一般获得新生,彻底终结了黑暗、屈辱和懦弱的近代史,迎来了独立自强的新曙光。我们自警自励。每一次回望这场战争,中国人民的头脑中就会回响起历史的声音:落后就会挨打,软弱必招欺凌;光有和平的愿望是不够的,拥有和平的力量才是根本;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

9、福安宁;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强盛中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起来才能捍卫国家的完整与神圣的主权;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是力量源泉;闭关锁国只会带来贫弱,改革开放才能走向富强;正义的同盟军越多,和平的捍卫者越强。我们缅怀英烈。中国人民和东方战场上的所有民族,都永远怀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人们。从左权、杨靖宇、赵一曼、张自忠等抗日将领,到“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东北抗联8位女战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从忻口、淞沪、徐州、武汉等保卫战和台儿庄战役牺牲的烈士,到“百团大战”中战死的英雄;从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以及无数没

10、有留下姓名却为抗日牺牲的军人和民众,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必将传颂千古。他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必将永垂不朽。我们必须清醒。惨烈的战争虽然远去,历史的硝烟也已消散,但军国主义的阴魂并没有远离,强权政治仍然是一些人信奉的法则。即使是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时刻,有人还在大摇大摆地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有人企图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翻案,或者否定那场战争的侵略性质;有人处心积虑地抛弃和平宪法,以求重掌发动战争之权杖;有人奉行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以残忍的暴行毁坏普通民众的和平生活;也有人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和核心利益,中国人民遭受武力威胁和战争祸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铭记历史

11、,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胜利,是为了不忘教训。纪念历经苦难与牺牲换来的正义,是对背叛与遗忘正义的鲜明批判。历史的格言不容遗忘,历史的警钟总要回响。只有光荣、胜利与正义之声响彻永恒的天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印刻历史,铭记责任德国人心中那块“绊脚石”行走在德国的城市,不经意间会发现路面上铺有一块略微凸出的黄铜砖。俯下身,可以看到上面刻着人名和生卒时间。这些黄铜砖被称作“绊脚石”,记刻的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大屠杀中受害者的信息,他们就是从铜砖所在地被抓进集中营的。月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到来前,德国全境已铺就了万块这样的黄铜砖。“如果集中营是终点,起点则是他们自己的家。我必须把他们的名字带回家!”德国艺

12、术家贡特德姆尼西谈起自己发起的“绊脚石”计划时曾这样说。出生于二战后的德姆尼西不是大屠杀受害者的亲属,家中也没有纳粹党员。年,德姆尼西参加一次战争纪念活动后,产生了通过制作“绊脚石”纪念纳粹暴行受害者的想法。从年获得第一批死难者资料并制作了块“绊脚石”开始,此后近年间,非官方的“绊脚石”计划伴随着困难与争议慢慢展开。幸运的是,更多的个人、社会机构开始了解这个项目并参与进来。一些城市相继给予铺设许可,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家属通过捐款订制“绊脚石”来纪念亲人。现在,德国数百个城市中都能找到这种“绊脚石”。年上海世博会上,德姆尼西还把“绊脚石”带到德国馆展出。“这是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让世界了解我们如

13、何对待自己的历史,”他这样解释说。德国反思二战的表现为世人称道。从勃兰特在华沙“惊世一跪”到默克尔表示德国对纳粹罪行“永久担责”,从持续赔偿大屠杀受害者到为受害群体建立纪念地,从立法严禁宣扬纳粹到教育下一代与纳粹意识形态作斗争近几十年来,德国在检讨罪责与自我剖析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脚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批知识精英率先提出要反思民族历史,打破了战后初期德国对大屠杀暴行的“集体沉默”;六十年代,年轻学生对上一辈人纳粹历史的探究,推动德国政界开启了对战争罪责的真诚悔悟;到了七八十年代,更多知识分子从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解读纳粹史,众多学者与媒体参与的相关思想论战使公众对于大屠杀的认知普遍提升,德国对

14、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化。德姆尼西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曾说:“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在课本上读到曾有几百万人被纳粹屠杀,但数字很难让他们相信在这个文明的国度竟然有这样的过去。”重现受害者的生活痕迹,让它不因时间流逝而消失于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他启动“绊脚石”计划的初衷。如今,“绊脚石”计划已走出德国,在上千个欧洲城镇中,人们都能与“绊脚石”不期而遇。它们悄然躺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向世人发出无声的警示。德姆尼西说,因为有社会各界的支持,他会把这个计划一直进行下去。反思历史、铭记教训,不仅写在纪念日国家领导人的致辞中,刻在勃兰登堡门旁的大屠杀纪念碑群,体现在社会各界资助筹办的一次次展览里,也记录在人们脚

15、下的那一块块黄铜砖上。这一块块砖、一座座碑汇集起来,共同铺就了德国反省纳粹战争罪责的长路,也构筑成一块无形的“绊脚石”,深埋于人心,在国家不断发展的道路上时刻警示德国人不忘历史、谨慎前行。铭记灾难,才能“梦想起飞”承受苦难的个体,需要放下悲情、走出痛苦,但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不能“放下”。只有始终铭记灾难,在磨砺中不断前行,才能让生者梦想起飞,才是对逝者最好告慰距汶川特大地震,整整7年了。这样的日子,是用来放声痛哭或低头默哀的,更是用来铭记灾难、审视自己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罹难的69227位兄弟姐妹、17923名失踪亲人、374643名伤者,今天的我们是否可以告慰?明天的我们又如何更好祭

16、奠?曾经破碎的山河,如今鲜花绽放、生机蓬勃。巨大的伤痛已被岁月包裹,灾难的血痕在一点点淡去,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开始了新的生活。废墟上生长的新房,校园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巴山蜀水再次绽放的笑脸,是我们对亲历和承受苦难的人们最真诚的祝福,也是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好、国家安定的生动写照。回望1800多个日子,我们以令人惊叹的重建速度,实现了“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的庄重承诺,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芦山地震中一次比一次进步的表现,印证了“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我们把“人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的共识,深刻融入执政理念,转化到抗震救灾与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创新了“对口援建”的灾后重建模式,让世界惊叹“汶川重

17、建范本”;我们收获了公民精神,对社会理性有了更多信心。我们愈加认识到:在磨砺中走好脚下的这条中国道路,是这个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保障。从汶川出发,我们所抵达的目标,在“痛”中收获的精神成果,正在成为对灾难的有力纪念。然而,站在5周年节点思考,我们深知,祭奠远不只是告慰,无法停留在成就展示。当3年灾后重建的任务基本完成,痛苦记忆渐渐淡去,社会热点迅速转移,“松口气”、“差不多”的想法开始抬头,一些阶段性进步面临被稀释的可能。承受苦难的个体,需要放下悲情、走出痛苦,但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一旦也“放下”,只是在下一个5年、10年节点,或下一次类似灾难发生才重启激活,那将会消解来之不易的成果,更会

18、令逝者不安、生者痛苦。鲁迅曾说,“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人类无法预测下一个灾难何时发生,以什么形式降临,唯有永志不忘,不断审视剖析,从每一个灾难中汲取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尽最大努力防灾减灾。事实上,芦山地震后更加及时有序的救援、灾后重建的科学部署,正得益于这5年来刻骨铭心的牢记,并转化成一种深刻的反思力和强大的重建力,进而拥有了治愈伤口的力量。这是一种可贵的进步,也是良好的起步。因为,灾难中暴露出的软肋还需彻底查找修补,“震”出来的精神成果需要固化持续,重建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还需关注解决。而“汶川信念”、“四川精神

19、”能否超越灾区范围,成为全国各省市的共同精神财富,也有待努力。企业遭受重毁,人们的就业如何安排?县城迁移,新老居民的融合、资源的重新分配如何更和谐?重建中的产业转型,如何实现群众的技能同步转型?而那些地震中的600多名孤儿,他们的生活是否还好?成千上万的失独家庭,如何弥补抚慰他们伤痕累累的心灵正如“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一样,灾后重建中面临的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在“后重建时代”中,应更多地引起关注、得到解决。5年前在地震中截肢求生的刘岗均,把自家开设的便民超市起名叫“梦想起飞”。这何尝不是经历了灾难的人们的追求与渴望?走出个体的痛苦,呵护个人的梦想,需要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铭记灾

20、难,在磨砺中不断前行,才能让生者梦想起飞,才是对逝者最好告慰。4、相关作文题链接: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5、作业(二选一)(1)围绕上面提供的作文题目写一篇作文提纲(要求观点段部分对“忘记与铭记”要有自己所理解的解释)(2)围绕“忘记与铭记”的话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片段。观点+例子+例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