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9540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德州市高中三年级模拟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2014.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I卷 (必做,共l40分)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5“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

2、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B董仲舒:天人感应 C荀子:天与人不相胜 D董仲舒:三纲五常26“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C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D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27宋人笔记萍州可谈中记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铒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世风日下,唯利是图 B农工商皆本的意识已经普及 C士人阶层兴起,开始受到社

3、会重视 D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28这右图是一张拍摄于l920年2月的老照片,北京大学首次迎来了3位女子旁听生,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在北京大学留下了她们的合影,国立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率先开放女禁。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大学开放女禁使女性形式上获得完整的教育权 B女子获得高等教育权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化达到高峰 C有助于把女子从“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女子教育的发展29近代某文件规定:“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有如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宫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中学校以普通教育,

4、健全国民为宗旨。”该规定体现了当时教育的特点是 A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B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完善 C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做舆论准备 D体现了民族主义的时代精神30“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31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也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此时的英国 A责任内阁制尚

5、未形成 B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C首相已经能够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D王位世袭制已废除32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331530年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书中作者对日常行为方式和社交生活中的礼仪进行了阐述。小册子广泛欢迎,在出

6、版后6年的时间里再版了30多次。这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 A宗教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B人文主义者追求文雅的生活方式 C资产阶级注重对现世利益的追求 D人们用理性精神去探寻社会规律34美学家阿恩海姆曾说过:“(它)之所以引起哗然与骚动,并不只是因为它的新奇,而因为它所显示出的扭曲和张力。”作者评论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理性主义351969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促使“谈判时代”到来的因素有 A美国与苏联争霸失败 B西欧、日本的崛起 C美国衰落,失去了领先优势 D第三世界对美国的威胁第卷(必做l4

7、0分+选做20分,共160分)注意事项: 1第卷l2道题。其中3642题为必做部分,4347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试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必做部分】41(14分)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移民表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美国18211932年3420万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年1200万阿根廷18561932年640万加拿大18

8、211932年520万(1)据材料一,说明欧洲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材料二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年份移民增长数(万)年份专利证书增长数1851185437.942.81851185675723151863186617.631.9186318673781123011879188217.878.91880188312926211961898190322.985.7189819032040431046 粱茂信l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42(12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潮

9、逐渐形成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材料二 须知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于今的人,都说西洋各国,富强得很,却不知道他怎么样富强的,所以虽是恨他,他的长处,倒不可以不去

10、学他须知必定用文明排外,不可用野蛮排外。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 (2)材料二体现了陈天华什么样的民族主义情结。(4分) 【选做部分】4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鼓励、引导并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商鞅变法是如何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的?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家庭政策得以推行的作用。(6分) 材料二 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

11、踵灭亡。 (2)概括材料二中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4分)4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马克思)撰写法兰西内战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未来的革命者但是当巴黎公社正在进行的时候,他却保持了沉默除了在德国和为数不多的旧时移民中,马克思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追随者。他既不期望资本主义立即崩溃,也不期望资本主义面临马上被推翻的危险。他只希望迈出组织群众大军的第一步,若能赢得这第一步,他就能和地位牢固的敌人展开长期斗争。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保持沉默的原因。(4分) 材料二 第二国际时期,社

12、会主义思想变成为群众运动。与以不稳定的个人会员组织为基础的第一国际不同,第二国际在成立后的几年内就建筑在有组织的群众性政党的基础上。随着第二国际的成立,开始了作为群众运动的社会主义史。 尤利乌斯布劳恩塔尔国际史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国际时期工人运动的新发展并分析及原因。 (6分)4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愧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第二个月,日本退出了国联。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对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都表示强烈不满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开罗宣言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历史意义。(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