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五中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9617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五中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贵州省遵义五中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贵州省遵义五中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贵州省遵义五中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贵州省遵义五中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五中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五中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遵义五中2014届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家学传承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的,靠父子相传。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唐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苏辙、苏轼、苏

2、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

3、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论语、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但这种家学往

4、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当然,在中国古代,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是谁?皇帝。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刘邦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王导;谢,谢安。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

5、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5期) 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B.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C.中国历史上的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三苏”“三曹”、蔡邕父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D.中国古代家业代代相传,所以中国古代家学、家风兴盛,如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2、下列理解和分析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B.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C. 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D. 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

7、最明显的是家学的传统中父子,甚至是祖孙几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B.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他们或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或是请私塾先生到自己家里来教自己的孩子。C.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比较重视家学、家风,这时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也有很多家训流传后世。D.魏晋南北朝之后,有实力的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

8、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

9、遂安。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日:“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节选自

10、宋史张方平传)(注)羌:指西夏,即元昊。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宜卷甲而趋之趋:驱赶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审:谨慎C方西鄙用兵鄙:边境D王安石弛铜禁弛:放松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3分)()皆谓其论出姑息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方平曰:“此必妄也。” 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元昊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B对

11、赵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C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5分) (2)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

12、先事之备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8、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9、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 (王勃滕王阁序)(2)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3)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乙 选考题(25分

13、)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只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不灭的街灯长笑一个小镇,一个老人。小镇很小,小的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老人也已经够老,年轻些的甚至已经记不起他的名字,“七爷”,这是大家对他的官称。近些年来小镇很兴旺,不仅人丁,各家各户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所以一到了过年小镇上就非常热闹。小镇的灯在七里五乡是出了名的,哪个年夜也招来许多的人看灯。有人说这是因为小镇的风水好,而这风水就是每当过年那条主要的街道上就挂满了街灯。街灯是小镇的一景,一

14、到腊月二十九,这街灯就高高地挂了起来,一行行,一串串,把这条街道照得彻夜通明。七爷自己都记不清管这街灯管了多少年,小镇上年轻的人更说不清,就知道管灯的是七爷,仿佛七爷管灯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生产队的时候有人给记个工分,有队里给出做灯的材料,后来生产队没了,七爷就在街上挂了个箱子,谁往里放点钱就放点,七爷收了都是拿来做灯。所以这灯都是大家的,大家也都爱护这灯。七爷越来越老了,小镇过年时街上的灯花样却越来越多:荷花灯,西瓜灯,各种动物灯,七彩百鸟灯,吉祥宫灯,走马灯,粉红映着碧绿,水蓝托着金红。没有人知道七爷弄出过多少种花样的灯,也没有人知道七爷凭着什么给大家做了这么多年的灯。七爷不是个爱说话的人

15、,除了指挥人们挂灯,他都很少说话,人们只知道挂好灯后他就一趟趟地在街上来回走,对着每一盏灯端详了又端详,看着来来往往看灯的人,对着那一街的流光溢彩。他也偶尔蹲下来,裹紧了身上的棉袄,掏出花两毛钱一盒买的红塔山抽上一颗,只要街上还有一个人,就会有七爷的身影。突然有一年,县里有人知道了小镇的灯,过年的时候来了几个人,用拍电视的机器拍下了七爷挂的所有灯,还说要采访七爷,再拍拍他如何制作这些灯。镇上的干部告诉县里来的人,说七爷的家太乱,因为他一辈子都是打光棍,他那个家只有他一个人能住,就把七爷叫到镇长办公的地方。县里的人在七爷这里没有问出什么东西,因为七爷本就不喜欢多说话,说了怕是也没用。后来,听说七

16、爷上了县里的电视台,连同他的灯,也连同那许多看灯的人。第二年镇上一个发了的财主找到了七爷,叫七爷把街上收钱的箱子摘了,说所有做灯的费用他一个人出,只要求七爷在所有的灯上加上他的姓,七爷想了想,但竟把这么好的事给拒绝了,最后,气的那个财主说到了过年那天叫那条街道所有的灯停电。固执的七爷还是照样做他的灯,照样在大街上指挥年轻的人挂灯,村里有人知道了那件事,就有人来劝七爷,也有人去给那财主说好话。但是,没有人能说得动那财主,也没有人能说得动七爷,于是,在小镇人的心里就暗暗地多了一层担忧。但七爷还是照样用村里人集起来的钱去买做灯所用的东西。年终于到了,小镇的表面上依旧是充满了祥瑞,街道上也满都是七爷挂

17、的灯,人们看到,已经佝偻了腰的七爷,在街道上来回走着,他脸上那些沟渠显得更深,眉头也锁得更紧。没有人议论这件事,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担忧。看灯的人越来越多,但刚点着一会儿的灯却突然灭了,于是人群里爆发了一片骂声。也不知道是谁提的意,人们自发地集中在一起,大家凑钱买来了蜡烛,年轻人帮着把蜡烛点着放进灯里,于是,小镇的街道上一片欢呼,人们又开始在街道上观灯。但是,这是小镇的人们最后一次看灯,因为七爷走了,是过了年后重病一场走的,在他走的那天,小镇的街道上挂满了他自己制作的灯。但是,打那以后,再过年的时候小镇的街变得黑暗了,这黑暗带给小镇的人无尽的别扭,于是,就又想起了七爷,想起曾经不灭的街灯。(1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镇人丁兴旺,日子也越来越红火,许多人慕名前来看灯,所以一到过年小镇上就非常热闹。而街道上挂满的街灯,使得小镇的风水很好。B.多年来七爷义务为小镇管灯、做灯,人们也已经习以为常,七爷也觉得是自己的责任,灯也给小镇增添了风采,看灯也成为了小镇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C.七爷爱灯,灯也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但是财主断电的事给七爷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并含恨而去,给小镇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D.因为七爷鳏居,没有女人操持家务,所以家里就显得很乱,而这也造成了他比较孤僻的性格,不爱说话,不爱跟人交往,为人偏执。E.村里人知道了财主强迫七爷的事,有人

19、劝七爷,也有人去给那财主说好话,表现了小镇人的心里对七爷处境的担忧,也反映了善良的人们的逆来顺受、息事宁人的一面。(2)文章运用侧面描写方法表现七爷做灯的技术很好,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3)请概括七爷的性格特点。(6分) (4)文章题目说街灯“不灭”表达了什么感情,给你什么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周汝昌:65载红楼情京梅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

20、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两人有了交往。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

21、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2004年5月1日,一部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 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才正式出版。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56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1953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周汝昌是一位

22、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1959年出版 范成大诗选后 ,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自谦“不是书法家”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20岁后深研“兰亭”,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周氏小生”曾经倾倒过无数“粉丝”。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

23、红楼梦用了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小纸片上,由他女儿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

24、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楼梦”。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5、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痴心于研究红楼梦,成为中国红学三泰斗之一,既与胡适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其母亲引导的结果。B.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先生历经56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C. 红楼梦新证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D.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红楼梦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周汝昌简朴的生活,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等。E. 本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周汝昌先生痴迷于红楼梦研究的事迹,赞美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2)周汝昌先生的博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26、(6分) (3)文章最后说“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从文中看,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简要概括。(6分) (4)周汝昌先生身体不便,生活简朴,却“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请根据文章内容,就“苦和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想。(8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B.在校运会上,他顽强拼搏,一人勇夺三块金牌,这一成绩,真叫人不能不侧目而视。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

27、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昨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向东经119、北纬24为中心的海面发射导弹。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C目前,总耗资达5500万英镑的“伦敦奥运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1000万张免费门票让公众有机会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戏剧、艺术、音乐表演。D尽管日本多次表示要用一种新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发展,但是旧有的对华思维仍在作祟,总有那么一

28、些人抱着疑虑、戒备甚至敌视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 , 。 , 。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 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A. B.C. 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29、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2个字。(5分)控制好自己的心情,生活才会处处祥和。心情虽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心情好就一切都好;_。有的人输了,不是输给他人,_。总是坏心情,就搅乱思维,影响信心;拥有好心情,_。17根据文中划线句作相应仿写。(6分)文人的情趣和性格似乎与游走在他们笔下的物有一种微妙的牵系。屈原笔下的香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 , ,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几千年寻觅的途中,中国文人在那些神性的物体中寄予着自己心酸的诉求和希望,但也消磨着自己的悲愤和怨气。五、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原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30、年轻时因为家境贫寒,年仅20岁就辍学踏入社会。那时正逢经济萧条时期,要想找份工作非常艰难。他去应聘求职时,有人劝他道:“你肯定会被淘汰的,不如走掉算了!”他笑着说:“机会难得,即便是不符合条件,也应该试一试!”结果,他的人生就因“试一试”的勇气而改观。凡事不要先断定结果,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尽力,不管是否如你所愿,生活总会给你惊喜!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遵义五中2014届高三四月份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D【解析】因果倒置,4段1行,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2.B【解析】原

31、文8段只说“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没说他们的子孙就一定有很高的文化水平。3.C【解析】C项,9段,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重视家庭办学。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4.(3分)A(趋:奔赴)5.(3分)D(和不是。是说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之事,张方平认为一定是谣传。表现的是张方平上奏的十四条计策好。)6.(3分)C(不是“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到上元观灯”,而是“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此时适逢上元节日(即元宵节),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7.(1)在这期间(趁机)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厉”1分,“坚

32、” 1分,“除” 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2)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故” 1分,“罪” 1分,“为事先之备” 1分,句意2分)8、最传神的字是“吞”和“醉”(2)。“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2)。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1),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1)。9、用典和借代(加上分析共4分),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1分)。【赏析】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

33、地高冠谷而作。看来岑参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流露了一种矛盾心情。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所以赴官时对原来的隐居地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深情。10(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滕王阁序)(2) 外无既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3)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 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1、(1)【B3分,E2分,C1分】【解析】(A街灯使得小镇的风水很好是部分人并不科学,或不完整的看法。C原文无据,推理具有或然性。D“为人偏执”错,对待财主的态度不是偏执,而是坚持原则,这正是文章对七爷

34、的赞美之处。另,“鳏居,没有女人操持家务,家里很乱”与他“孤僻的性格”的形成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并列关系)。(2)答案解析:小镇的灯在七里五乡是出了名的,哪个年夜也招来许多的人看灯。小镇的灯花样繁多。七爷的灯上了电视台。停电以后,人们点上蜡烛也要观灯。没有灯,人们感到别扭,不忘七爷和街灯。(每条2分,答对三条即可。意思对即可。)(3)参考答案:沉默寡言。不谋私财,淡泊名利。执着的热爱着街灯。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答对三条给6分,意思对即可)(4)参考答案:每到过年小镇就挂满街灯,表达了小镇人对街灯的喜爱。表达对七爷执着地爱灯、制灯的赞赏。人们克服了财主的阻挠,买来蜡烛代替电灯,使街灯不灭

35、,表达了村里人们对恶势力的不满和愤怒。七爷走后,再无人制灯,但小镇人对七爷的怀念,对街灯的怀念之情永远“不灭”。(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启示:执着才能成功(执着才能把一件事做好)。为百姓做好事,人们会永远铭记。做人就要有敢于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的勇气。(或可有其他启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解析:A,原文说“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C, “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错,应是说明了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成果被人认可。D,文中没有关于“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的内容。”(2)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

36、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研究领域涉及古典文学和诗词等多个方面。极善诗词。擅长书法,极有造诣。擅长京剧。(第1点2分,其它各1分)(3)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勤奋、刻苦精神,56年成一书。身体多病却依然坚持研究与写作,执着于追求。轻物质,重精神。(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对于本题,要围绕周汝昌先生面对恶劣的条件却以一颗执着的心去快乐地做研究来探究。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观点鲜明(2分),联系文本(2分),联系现实(2分),举出事例证明(2分)。答案示例:耕耘的人生有一分苦,却能收获十分快乐。周汝昌先生身体多病失聪失明,生活俭朴不富裕,但他不以为苦,因为他有追求,有目标,他把

37、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学问上并从中获得平常人体会不到的快乐。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正确看待苦与乐,坦然面对人生旅途中的各种困难,不要过多在意物质上的享受,努力追求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像感动中国人物赤脚医生赵春燕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13、C(A项“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 B项“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用在B句中显然不当,应改成“刮目相看”C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它符合C句的语言环境D项“下里巴人”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14.答案:D【解析】项,成分残缺,缺少介

38、词“以”,与“为中心”构成“以为中心”结构;B项,“这一点毋庸置疑”表意不明;C项,不合逻辑,概念并列不当,可修改为“舞蹈、戏剧、音乐等艺术表演”。) 16、【答案】心情差,一切都乱套 而是输给了自己的心情 才能头脑清楚,信心十足。17示例:欧阳修笔下的亭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 老舍笔下的茶馆 沈从文笔下的古城 冰心笔下的小桔灯 许地山笔下的落花生 海子笔下的麦地(每句2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按高考标准确定。人生就因“试一试”的勇气而改观,凡事不要先断定结果,只要你有心,不管是否如你所愿,生活总会给你惊喜!张方平传译文:张方平,字安道,应天宋城人。从小聪

39、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他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籍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趁此机会)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事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的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

40、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两得。”当时肯定了他的计谋。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不断前往守蜀。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因此

41、上奏免除(两蜀)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以前,每年征调百姓对汴水进行疏浚。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

42、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事先进行防备了。”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渐渐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元祐六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考场优秀范文:遵义五中2014届高三第九次月考语文试题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原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年轻时因为家境贫寒,年仅20岁就辍学踏入社会。那时正逢经济萧条时期,要想找份工作非常艰难。他去应聘求职时,有人劝他道:“你肯定会被淘汰的,不如走掉算了!”他笑着说:“机会难得,即便是不符合条件,也应该试一试!”结果,他的人生

43、就因“试一试”的勇气而改观。凡事不要先断定结果,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尽力,不管是否如你所愿,生活总会给你惊喜!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人 生 需 一 试雄鹰在悬崖边上的一试,才能掌握飞翔于天空的技能;幼狮的一试,才能学会捕猎,得以生存;运动员的一试,才能突破自己,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原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年轻时因为家境贫寒,年仅20岁就辍学踏入社会,当他在找工作时,别人劝他放弃,你的能力不够,但他仍坚持试一试。他的人生因此而就改变。试一试,人生可能因此而改变,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我们不要被吓住,我们要勇敢的试一试,试一试,也许奇迹就会出现,试一试,成功还有一丝希望,如果你试都不试一下那么希望就为零,凡事不要先断定结果,只要你用心,只要你尽力,不管是否如你所愿,生活总会给你惊喜。试一试,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比如说耳朵失聪,材料缺乏,但这些困难并没有使他折服,他始终抱着再试一次,下一次一定会取得成功,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取得了成功,发明了电灯泡,照亮了整个世界。试一试,就能绝地逢生,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天生双腿残废,饱受其它同龄人的欺负,他靠着一副钢架结构支撑着他,走起路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