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9620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州一中2014届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试卷 文综历史 2014.3.19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 选择题 (共144分)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2、合题目要求的。13.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所统计的数量不尽相同。下列这一图片反映的是A.史料整理 B历史结论 C一手史料 D历史解释14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说:“治水者茨(茨,指积土填满)防决塞,虽在夷貊(m,古代称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他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A总结了战国的水利成就 B主张施行仁政,反对任人唯亲C揭示了民族融合的事实 D主张依时治世,反对因循守旧15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

3、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16. “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 )A三公决策,辅助皇帝 B推恩诸侯,维护统治C攘夺相权,形成中朝 D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1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生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8.梁启超

4、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19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A中古黑暗时代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20.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

5、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与发明”。以下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蒸汽机 汽车 骡机 电灯A B C D21. 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下旬公布了有关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A众议员席位分配 B参议员席位分配 C大法官人选 D总统人选22.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A“一五时期”我国更重视发展农业B“二五时期”我国实现了工业化C“二五时期”工业比重

6、的上升与大跃进有关D从“一五到二五”我国经济结构日趋合理23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威胁感到畏惧。”杜鲁门所说的“决议” 是指:A北大西洋公约 B马歇尔计划 C联合国宪章 D杜鲁门主义2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PAPBABOPQQAQB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第卷(非选择题,共156分) 注

7、意事项: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73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0题4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请注意将正确答案写在答案卷中各学科的相应位置上。若写错位置,不能得分。38.(36分)海洋自古以来就成为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路径。近代以来,海权论兴起。大国崛起无一不是建立在对海洋的控制上,谁重视海洋,先控制海洋,谁就能抢得先机。材料一: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由西向东,流入了汉朝。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忙。宋代积贫积弱,无法经营陆上丝绸之路,“南渡

8、以后,国土日蹙,一切依办海舶”。据统计,当时一艘海船可载货六七十万斤,相当于2000头骆驼的运输量。材料二:近代以来,海洋成为财富的象征,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近400多年的大西洋时代。材料三: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均开始筹划海防。李鸿章认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认为,兴办海军“用以压制强敌,扩大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之影响,耀皇威于四海,这才是最紧急最重要的国务”;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将以“歼灭敌舰队,控制敌海面”为首要作战任务。材料四:有学者认为,二战后,大西洋时代结束了,太平洋时

9、代已经到来。何芳川太平洋时代和中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3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对外贸易路线的变迁状况(6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2)阅读材料二,分析美洲发现与地中海时代结束的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西方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大西洋时代主导近400多年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日两国关于海防观点的差异(4分);结合材料和19世纪60、70年代中日近代化的史实,说明这种差异对中日产生的结果(4分)。(4)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外史实,从经济的角度列举“太平洋时代”已经到来的具体表

10、现。(8分)41(16分)历史考题:A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在西安颁行谕旨:“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蚌。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需切实整顿”。这个三年前曾亲手将戊戌堆新打入血泊之中的西太后,此时也打出了“维新变法”的旗号,特令推行“新政”。其实,这是反映了经过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不可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当时的舆论界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及乎拳祸猝起,两宫蒙尘,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贵言,乃取戊已两年初举之而复废之政,陆续施行,以表明国家实有维新之意”。 材料二 19011905年间,清政府颁行的“新政”其主要内容

11、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从表面上看,这些“斯政”与戊戌维新相类,实则二者性质不同。西太后曾发出上谕说:“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所以她与康有为倡变法水火不相容:“殊不知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目的等角度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简析清末“新政”客观上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6分) 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2、。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服从,而只是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将是合法的破坏。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核心,指出其与专制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10分)(2)17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指出其表现。(6分) 福

13、州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文综第四次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历史)13-18:ADDCCC 19-24:BCACBA38.(36分)(1)状况:汉朝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唐代丝绸之路繁荣;宋代陆上丝绸之路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6分)原因:陆上丝绸之路不畅;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技术条件;唐宋抑商政策松动促进或重视海上贸易;海上运输能力比陆路大。(任答3点,6分)(2)联系: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使得欧洲商业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地位下降。(4分)原因:西葡英法荷等大西洋沿岸的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代议制民主,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评述:从而实力强大,能先后

14、确立海上霸权。(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没有评述扣1分)(3)中:海防只是为了消极防御,保持和局,维护封建统治,没有向外扩张野心;日本:则是为了对外扩张,打败对手,称霸海上。(4分)中:结果甲午战争失败,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深;日本:结果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成为亚洲强国,刺激侵略野心。(4分)(4)二战后,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美国经济保持首位;亚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飞速发展,亚洲经济崛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提升;环太平洋地区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8分,任答4点给8分)41. A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不同:清末“新政

15、”:它是在义和团被镇压之后,国内舆论压力增大,中外反动势力媾和之际开始实施的;它是清政府为了适应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需要,缓解国内矛盾压力和维护自身封建统治的被动之举;清末“新政”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不变。(6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其目的是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4分)(2)推动作用:清末“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编练的新军,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革命党人,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客观上有助于西学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传播。(6分)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思想核心:洛克:人民主权、人民革命。(4分)卢梭:反地君主专制、社会契约。(4分)根本原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分)(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于1787年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斗争确立了共和政体;中国于19世纪晚期发生维新变法运动,继之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6分)(学生回答出日本、德国各给1分,但本题最高分不超过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