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3月月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9733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3月月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3月月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3月月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3月月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3月月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3月月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中学高三3月月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资阳中学2015届高三3月月考数学(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则 A B. C D2已知i为虚数单位,复数,则复数= A B C D3.则“成等比数列”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命题:,当时,;命题:函数是奇函数,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B C D5. .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考查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6已知函数,则的图象可由函数的图象(纵坐标不变) A先把各点的横坐

2、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B先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 C先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 D先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第7题)7某几何体是由直三棱柱与圆锥的组合体,其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正视图为正方形,其中俯视图中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 8设函数的两个零点为,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9. 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连线交于第一象限的点,若在点处的切线平行于的一条渐近线,则= A B C D 10已知函数,若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

3、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12下面的程序框图中,循环体执行的次数是_ 13若非零向量,满足, 则 14两对夫妻分别带自己的3个小孩和2个小孩乘缆车游玩,每一缆车可以乘1人,2人或3人,若小孩必须有自己的父亲或母亲陪同乘坐,则他们不同的乘缆车顺序的方案共有种 15下列命题:R,;若函数f(x)(xa)(x2)为偶函数,则实数a的值为2;圆上两点P,Q关于直线kxy20对称,则k2;从1,2,3,4,5,6六个数中任取2个数,则取出的两个数是连续自然数的概率是。其中真命题是_(填上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

4、或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且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1)求函数的解析式并求的对称中心;(2)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若=1,,且,求边长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正方形ADEF与梯形A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DCD,AB/CD,AB=AD=CD=2,点M在线段EC上且不与E、C重合.(1)当点M是EC中点时,求证:BM/平面ADEF;(2)当三棱锥MBDE的体积为时,求平面BDM与 平面AB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学校举行知识竞赛,第一轮选拔共设有1,2,3三个问题,每位参赛者按问题1,2,3的顺序作答,竞赛规则如下:每位参

5、赛者计分器的初始分均为10分,答对问题1,2,3分别加1分,2分,3分,答错任一题减2分;每回答一题,积分器显示累计分数,当累计分数小于8分时,答题结束,淘汰出局;当累计分数大于或等于12分时,答题结束,进入下一轮;当答完三题,累计分数仍不足12分时,答题结束,淘汰出局 已知甲同学回答1,2,3三个问题正确的概率依次为,且各题回答正确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1)求甲同学能进入下一轮的概率; (2)用X表示甲同学本轮答题结束时累计分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记数列的前项和.若对, 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0(本题满分13分)已知椭圆的左焦点,离心率为,函数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设,过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求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的的值21(本小题满分14分)设函数.(1)若函数在处有极值,求函数的最大值;(2)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关于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证明:不等式.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