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9751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 1 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13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吉

2、时婚姻 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 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14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写的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据唐律疏议记载“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这反映了 A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 B唐朝政府实行严厉的商业限制政策 C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多是楼阁建筑 D唐长安城出现了坊市混杂现象16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17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

3、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练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本质的特征是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 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18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A君主专制 B君主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19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 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20毛

4、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21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民主”出现频率最高时的主要的原因是A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B重庆谈判确立了实现和平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D全面内战爆发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22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

5、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23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1838-1916)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一观点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 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说的提出第II卷(必做140分+选做20分,共160分)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9道题。其中3642题为必做部分,4344题为选做部分(本次考试必选)。 2第1I卷

6、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用05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 3本次考试的选做题部分未提供可选择项,考生必须完成地理(第43题)、历史(第44题)选做题,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作答。【必做部分】38(22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以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着世界,世界在变化中不断发展。 材料一 直到1 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原因。(6分)材

7、料二 英、美、中三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2)阐释你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6分) 材料三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今天已经俨然成为一个地球村。(3)简述自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是如何逐渐成为一个地球村的?(10分)39(24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与和平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攻打中国的意见,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首相奏请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同意对华宣战,鸦片战争爆发。(1)依据材料一

8、并结合所学,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加以阐释。 (8分) 材料二 商务斗争与文明碰撞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开端”。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2)材料二中“商务关系斗争”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2分)其本质意图在于什么? (2分)材料二中“两种文明碰撞”这一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2分)材料三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 英国 清政府 禁烟运动(3)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

9、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 (10分)【选做部分(本次考试为必做)】4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二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l)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及理由。(4分)(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二l匕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该观点。(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