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0003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炉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炉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炉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炉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炉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炉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炉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高喷煤比,单 位: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小组名称:炼铁厂5#高炉值班室QC小组发 表 人:发表时间:2010年4月8日,降低入炉焦比,目 录,一.小组概况二.选题依据三.现状调查四.目标确定五.原因分析六.要因确定,七.制定对策八.对策实施九.效果检查十.巩固措施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一、小组概况 表1 小组概况,制表:徐化文 审核:张希刚 制表时间:2009年1月5日,二、选题依据,提高煤比是高炉降本增效的重点。提高喷煤比可促进指标优化、生铁成本降低、降低入炉焦比、缓解焦炭紧张的压力、减少外购焦、平衡铁前生产、减少主焦煤资源的需求、降低炼焦煤的采购成本。为此,我们小组选定以“提高喷煤比,降低

2、入炉焦比”做为本次活动的课题。,操作方针:高产 优质低耗 长寿,选择课题:提高喷煤比降低入炉焦比,工序要求:减轻焦煤采购压力,实现铁焦平衡;低硅、低硫。,指导方针:低成本运行,综合效益最大化。,市场需要:降低成本、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选题依据,三、现状调查,我们对2008年5#高炉喷煤比和入炉焦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表2 安钢炼铁厂5#高炉2008年喷煤比、入炉焦比统计表,(注:受市场形势影响,2008年8月10日起至2009年1月9日,5#高炉停炉检修。)制表:孙智慧 审核:张希刚 制表时间:2009年元月14日 从表中我们发现,所统计的7个月中,只有1个月喷煤比达到150kg/

3、t以上,4个月达到140kg/t以上,有2个月低于全年平均139kg/t;入炉焦比410-420kg/t和410kg/t以下各一个月,420-430kg/t的有2个月,430kg/t以上的有3个月。,三、现状调查,煤比和焦比最差的是6、7月份,主要原因受热风炉大修改造,风温受到影响(800-900);其他月份受原燃料质量较差的影响,特别是烧结矿碱度大幅度的波动和焦炭强度大幅下降,给高炉配料和炉况调整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到炉况的稳定,造成焦比较高和煤比降低。,四、目标确定,、根据现状调查,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喷煤比:145kg/t 入炉焦比:425kg/t,四、目标确定,、目标可行性分析(

4、见表)表3 目标可行性分析表,制表:任景波 审核:张希刚 制表时间:2009年2月28日,四、目标确定,通过分析对比,活动目标实现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而且通过努力,不利因素可以消除,活动目标的实现是可能的。,五、原因分析,小组对2008年高炉各项操作技术指标进行了全面剖析,共找出大小影响因素17个,并绘制出了因果图。(见图),五、原因分析,低煤比,责任心不强,考虑问题不全面,调整不到位,风口、冷却壁漏水,制粉设备能力不足,球磨机故障,煤粉质量波动大,炉料结构不稳定,原料成份波动大,焦炭强度差,休风慢风时间长,操作制度不稳定,炉况波动,炉温波动大,工作区粉尘多,工作环境恶劣,人,机,料,法,

5、环,噪音大易疲劳,图1 低煤比因果图 制图人:程志国 审核人:张希刚 制图时间:2009年1月25日,五、原因分析,2.确定影响喷煤比的主要因素:针对因果图中17个影响因素,及时对2008年原始记录进行分类统计。(见表),表 低煤比影响因素统计表,制表人:姚琳 审核:张希刚 制表时间:2009年3月5日,五、原因分析,根据表的统计结果作出了影响低喷煤比的排列图。,图2 低喷煤比影响因素排列图制图人:程志国 审核人:张希刚 制图时间:2009年1月25日,六、要因确认,由排列图可知:原燃料成份波动;炉料结构不稳定;高炉炉况波动。三项共占累计频率的81.84,是造成煤比低的主要原因。,七、制定对策

6、,针对上述个主要的因素,小组制定了相应对策,如表5所述。,制表人:杨建国 审核:张希刚 制表时间:2009年3月12日,表 对 策 表,八、对策实施 实施一:优化炉料结构,提高精料水平,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炉料,适当配加低品位生矿,在矿中配加焦丁,增加球团用量,提高入炉品位,减少渣量,提高透气性;对烧结矿进行CaCl2喷洒,提高烧结矿强度及降低低温还原粉化率;同时加强槽下筛分工作,降低入炉含粉率;注重综合炉料的高温性能对焦炭进行ZBS(钝化剂)喷洒,以提高焦炭热强度;加强焦炭筛分,改善筛分效果,强化焦炭骨架作用;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强化原料现场管理,杜绝混料和搀杂的现象,为高炉稳定顺行创造条件。

7、同时对入炉炉料进行高温性能的测试,以优化炉料结构。,八、对策实施 实施二:强化高炉操作,1.大批重厚焦层 低煤比喷煤对高炉料柱透气性的影响不大,但随着煤比的增大,料柱透气性逐渐变差。煤气流主要是从焦炭层通过,随着焦炭层的厚度的增加,煤气流通过阻力减小。在高喷吹时,由于矿焦比的大幅下降,炉内焦窗变薄,不利于气流通过。而焦炭层的厚度取决于焦批的大小,采用大料批后确保了焦窗厚度,提高了炉料透气性,稳定了气流,改善了煤气利用。,2.大风量、高风温及高富氧率 随焦炭负荷的不断加重和煤粉喷吹量的不断加大,5#高炉制定大风量、高风温及高富氧率的操作方针:增大风量可以满足高炉冶炼强化;风温升高100,允许多喷

8、30-40kgt煤粉;富氧可以提高煤粉的燃烧率,富氧率提高1.0,允许多喷煤粉20-30kg/t。5#高炉风温1100以上,富氧率2.5-3.5。确保了煤粉的燃烧率。,八、对策实施 实施二:强化高炉操作,3.适宜的鼓风动能 适宜的鼓风动能是保证高炉内煤气和炉料合理运动的动力保证。高炉的稳定顺行要求有合理的燃烧带,而燃烧带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鼓风动能。5#高炉鼓风动能控制在45kJ/s左右,确保了煤气流的合理分布及炉料的均匀下降。,八、对策实施 实施二:强化高炉操作,八、对策实施 实施二:强化高炉操作,4.上、下部调剂相结合 合理的煤气流是高炉稳定顺行的基础,需要上下部调剂相互配合。下部对风口布局

9、,风量,富氧等调节的同时,运用大矿批,大料批分装等方法进行上部调剂,稳定合理的煤气流。,八、对策实施 实施二:强化高炉操作,5.低硅冶炼 进一步降低生铁含硅,可以降低燃料比,降低炉内SiO循环,减少炉腹煤气量,促进了炉况顺行、稳定。5#高炉以铁水的物理温度作为主要衡量炉温的手段。铁水温度1470,降低Si含量,Si0.60%。,八、对策实施 实施二:强化高炉操作,6.高顶压稳定压差操作 高顶压有利于提高煤气利用和炉况顺行,能减小未燃煤粉对料柱透气性的影响。5#高炉根据原燃料和操作要求,在灵活调节顶压的同时,提高了炉顶压力5-10KPa,稳定了炉况,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煤比,降低了焦比。,7.加强

10、高炉各工种的操作管理 抓好炉前工作,及时出净渣铁,杜绝了铁口浅、跑大流等问题,各工种加强操作,减少事故率,为喷吹煤粉和降低焦比创造了条件。通过强化喷吹操作,减少倒罐时间和减少煤量波动,做到均匀、稳定的喷吹,为稳定高炉炉况创造条件。,八、对策实施 实施二:强化高炉操作,八、对策实施实施三:优化喷煤工艺,加强喷煤操作,实现均匀稳定喷吹,1.控制煤粉的品质。2.优化喷吹工艺。3.添加助燃剂。4.喷煤压力改造,提高喷吹能力。5.改造流化系统。6.控制煤粉粒度。7.采用耐磨煤枪。,九、效果检查,1、指标对比:表6 活动前后指标对比,图3 活动效果对比图制表(图)人:任景波 审核:张希刚 制表(图)时间:

11、2009年12月31日,煤比,焦比,九、效果检查,2、TQC团队活动效果:,图4 活动前后效果对比图 制图人:程志国 审核人:张希刚 制图时间:2009年1月25日,九、效果检查,3、经济效益 本次PDCA循环,喷煤比达154kg/t,比活动目标提高了6.21个百分点;焦比413kg/t,超过活动目标2.82个百分点。经计算,年创经济效益:年喷吹煤粉量(焦炭价格-煤粉价格)=(49147.509-33193.52)(1350-850)=797.7(万元),九、效果检查,4、社会效益工序能耗降低减少炼焦过程的环境污染缓解主焦煤的短缺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运行费用,十、巩固措施,我们QC小组在

12、本次活动中,实现了预定的活动目标。为把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推行标准化操作,在全厂更好地推广应用,针对大喷煤技术制定了以下管理制度:高炉炉况应急预案 热风炉优化烧炉和换炉规定 配管工风口和煤枪管理制度 高炉大喷煤期间工艺操作要求 加强炉前出铁操作管理的规定 关于大喷煤期间炉体冷却制度的规定,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1.通过本次小组活动,我们运用QC理论和方法,对高炉工艺操作和设备管理进行了优化、改进。提高了煤比,降低了入炉焦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通过本次小组活动,提高了小组成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精神。3.通过本次小组活动,为公司节能降耗、降低生铁成本作出了贡献,为对标挖潜,低成本运行开辟了一条成功途径。,但与国内同类型高炉相比,喷煤比和生铁含硅仍有一定差距。为此我们小组将以强化高炉操作,降低生铁含硅作为下一次活动的课题,为提高安钢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再作贡献。,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