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健环管理体系要素【ZY】.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0191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256 大小:1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健环管理体系要素【ZY】.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6页
安健环管理体系要素【ZY】.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6页
安健环管理体系要素【ZY】.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6页
安健环管理体系要素【ZY】.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6页
安健环管理体系要素【ZY】.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健环管理体系要素【ZY】.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健环管理体系要素【ZY】.ppt(2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瑞祺(北京)国际风险管理顾问公司International Risk Control Corporation,王兴华:18601302639,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知识,主要内容,要素解析,1,2,体系构架,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构架介绍,评定标准,导则,实施指南,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 导则,化工企业体系实施指南,体系的组成,公共企业体系实施指南,冶金企业体系实施指南,矿山企业体系实施指南,核电企业体系实施指南,发电企业体系实施指南,公共企业评定标准,化工企业评定标准,冶金企业评定标准,矿山企业评定标准,核电企业评定标准,发电企业评定标准,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应急管理与

2、响应,工作场所管理,生产用具管理,生产管理,职业健康系统,监测与纠正预防,安全健康环境理念与方针,组织保障管理,能力要求与培训,行为管理,环境保护,事故/事件管理,体系要素逻辑图,不同行业特点,发电,公共,冶金,化工,矿山,核电,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要求,发电企业体系构成,13个单元,58个要素,第一版 2012,要素解析,安健环理念,体现企业员工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所秉持与追求的理想与信念;反映员工对安健环的态度、思想与基本价值观;为员工提供正确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指引。,制定,传达与沟通,回顾与修订,安健环方针,管理流程,回顾修订,制定,方针制定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企业发展

3、的目标与方向,防止伤害、预防疾病,减少财产损失,保护环境及污染防护的承诺,持续改进,方针要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安健环方针,问题:你认为安健环方针这个要素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思想在生产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安健环理念与方针【案例】,以人为本,控制风险规范管理,恪守法规持续改进,和谐发展,安健环理念 安健环管理是企业蓬勃发展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安健环目标与其他经营目标同样重要;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安健环系统要以人为主;每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安全、健康负责,而且也要对同事的安全、健康负责;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安健环工作的管理者,也是执行者;安健环管理是企业竞争能力的保证,能提高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

4、问题: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什么?,尊重,尊重,尊重,尊重,尊重,经验分享,理念与方针的格式可以是多样的!,理念与方针的制定、发布应严肃对待!,责任制,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目标与指标,文件与数据控制,安全健康环境会议,供应商与承包商,信息沟通与传播,安全健康环境投入,组织保障管理,流程与变化管理,工余安健环,第二单元 组织保障管理,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企业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依从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国家法律法规、省部委及地方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国际惯例,识别,有关机关书店及报刊杂志行业网络,获取,融入,标准规程培训安全活动,回顾,管理流程,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问题:如

5、何开展法律法规依从性检查与评估?问题:我们的企业对法律法规及标准的依从性如何?,经验分享,1、识别的法律法规应是与企业工作及活动相关的;2、法律法规的识别应包涵企业的所有部门;3、应重点关注法律法规及标准融入的有效性。,履行职责,培训资质要求,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管理流程,安健环委员会,安健环管理部门,三级监督管理网络,安监部门负责人,安健环代表,交通管理员,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事故/事件调查员,内部评估员,急救员,消防管理人员,人员任命,经验分享,1、安委会机构与成员应以正式的文件明确,并明确其职责;2、关注机构的履职情况;3、人员配置应依据需求,开展工作的环境良好 人员资质应满足国家法律法规

6、的要求;4、三级监督管理网络应明确,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管理流程,Text in here,安健环职责,到位标准,责任制内容,权限,1、安健环职责:是各岗位人员职责范围,为哪方面负责,具有原则性和概括性;2、到位标准:是指在职责范围内具体应做好哪些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3、权限:是指为履行相应的职责以及作为企业一份子应具有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力。,Text in here,制定员工拒绝程序,一是员工什么情况下可以拒绝工作;二是发生员工拒绝工作时如何报告和处理;三是对拒绝员工不应受到惩罚及问责;四是将拒绝情况进行登记分析,分析哪个元素失效,并作为管理评审资料。,问题: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

7、难点在哪里?,Text in here,考核考核领导,经验分享,1、关注岗位职责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依从;2、岗位职责、到位标准的编制、审核程序应严谨,否则会无法有效的执行和考核;3、岗位职责、到位标准应考虑与管理标准、岗位说明书的衔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1号 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第五条 中央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的原则,逐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覆盖本企业全体职工和岗位、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第二章 安全

8、生产工作责任,第六条 中央企业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领导负责制。(一)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应当全面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以下职责:1.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二)中央企业主管生产的负责人统筹组织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对企业安全生

9、产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三)中央企业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四)中央企业其他负责人应当按照分工抓好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目标指标,设立目标指标,实施目标指标,监测目标指标,回顾目标指标,目标指标,问题:目标指标管理所要达成的目的?,目标指标,控制,目标指标,目标指标设立的依据,目标指标设立的要求,安健环方针的要求上级单位要求与相关方满意度风险评估结果与风险应对能力水平同类企业平均水平与先进水平绩效评估和管理评审结果实现目标所需的

10、各种资源,应体现对事故、事件控制和生产运行指标控制的期望以及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努力与行动,并体现持续改进;应可量化、或可定性、可测评、以便于监测、检查和实施。,目标指标,问题:如何制定目标指标?,案例假设,人身伤亡目标的控制,风险辨识从风险数据库找出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致害因素,作业环境,作业工具,组织程序,寻找失败因素,照明,通风,护栏,采购,使用前检查,维护,许可,现场安全措施,人员监护,措施指标化,照度合格率,照明设施完好率,。,指标责任化,明确责任部门与具体负责岗位,经验分享,1、目标指标的分解应考虑本部门、班组的职责;2、实施工作计划应考虑与目标指标的结合。,梳理识别制定控制回顾评审,

11、管理流程,文件与数据的控制,文件与数据的控制,文件产生:规定编写、审核、会签、批准程序;文件的标识:文件应包括(颁布与实施时间、版本或编号、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解释权、发放对象/范围、受控标识等);文件发放:发放与签收记录;文件培训: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受文件影响的人理解文件内容与要求;文件保存:原版文件要保存(档案室),部门班组要有文件清单;文件修编与作废:组织机构或条件发生变化时,受影响的文件应及时组织修改,原文件应回收作废,作废文件应盖“作废章”。,文件管理,经验分享,1、文件的编制、审核程序、依据应明确;2、应建立明确的文件控制程序;3、文件的发放应具有针对性;4、企业应建立起整体的

12、文件体系。,一是标准上规定流程。为各项工作建立流程(特别是对复杂的工作项目必须要有相应的流程图)。-流程要在体系文件中体现(如编制流程图、简单的标准按流程进行编写管理或作业的内容);-流程上实现PDCA闭环管理,同时用5W1H说明每一环节的内容(做什么、怎么做)。二是实际工作中按流程执行。,工作流程化,经验分享,1、关注流程的输入、输出;2、流程与管理标准的对应。,法律法规、规程、规章或标准变化 组织机构变动 流程变化人员(生产、应急、技术、等重要岗位)变化 作业环境变化 生产工艺及作业方式变化 新技术的应用 设备、材料、及设施变化 供应商、承包商变化,经验分享,变化管理的程序、职责应明确,确

13、保变化;管理的及时性及有效性!,管理流程:建立沟通渠道信息沟通与交流沟通与回顾,内部沟通外部沟通,内部沟通:,内部沟通方式?,书面信息沟通计划性对话小组会议正确任务说明,任务说明:在分配任务之前,一是确认执行人有能力完成任务。二是正确说明任务目的、执行任务要求,提醒具体执行任务时注意事项、具体应关注和控制的风险。,外部沟通:,对承包商,告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应遵守哪些规定和企业的特定要求。(安全与技术交底);向相关方传递企业的风险信息。,自上而下,安健环代表反馈合理化建议,自下而上,问题:“一对一”计划性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建立交流渠道,经验分享,1、信息沟通包括传达与反馈;2、企业应建立

14、信息沟通的渠道。,安健环会议,安健环委员会,安健环分析会,安健环专题会,按规定召开会议会议应有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计划落实并跟进工作计划,实现闭环管理,经验分享,1、会议的主题、内容应明确,会议的形式不重要。2、会议应实现闭环管理。,目的:规范供应商与承包商的管理,降低其带来的相关风险。,供应商与承包商的选择,供应商与承包商的管理,供应商与承包商的评价,管理流程,风险定义与分类,风险: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影响的不期望发生的事件。,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质量风险,其它风险,健康风险,过程分解,一、项目前期:承包商选择前期准备二、施工前准备?三、施工过程?四、交接与验收?,风险辨识,承包商选择

15、,法律法规风险,其它风险,承包商不具备资质,招投标不符合要求,承包商能力不足,承包商与地方协调不利,风险辨识,前期准备,法律法规风险,其它风险,未对项目进行报备审批,未签订合同、安全协议,未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风险辨识,施工准备,法律法规风险,其它风险,安全风险,职业健康风险,环境风险,质量风险,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风险辨识,施工过程,法律法规风险,其它风险,安全风险,职业健康风险,环境风险,质量风险,土建,设备安装,地基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砌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办公、生活,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措施1,风险控制措施2,风险控制措施3

16、,风险控制措施n,风险控制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计划,施工方,监理方,问题八:请对本企业供应商与承包商的管理从三个阶段做一下自我评价?,经验分享,供应商与承包商的管理:一是为了控制风险;二是影响供应商与承包商的管理,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风险控制费用:安健环工程投入 安健环行政管理投入 个人防护用品(PPE)投入,风险损失费用:支出的受伤/疾病费用;人员救援和恢复事故现场所发生的费用;替代人员的培训和受伤/疾病人员的再培训所发生的费用;事故调查费用;在事故/事件期间替换、修理设备或设施所发生的费用;法定征收、罚款、处罚和赔偿;受伤/生病工人的治疗费用;生产中断(援救&修理期间)的损失;受事故影

17、响降低员工积极性,工作效率/效力低导致的损失。,经验分享,安健环资金的提取、保存、使用应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工余安健环的宣传,工余安健环的培训,工余安健环活动的开展,工余安健环事故/事件管理,管理流程,交通,消防,防盗,毒品,情绪,酒精,野外活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工余安健环内容,经验分享,1、工余安健环管理是企业“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体现。2、工余安健环管理是企业高层次安全文化的体现。,第三单元 能力要求与培训,员工选聘,能力培训,1、编制规范的岗位说明书,为员工选聘提供依据,2、员工能力、条件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1、进行培训需求分析2、制定培训计划并执行3、评估培训效果,关键节

18、点,经验分享,1、关注员工选聘对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依从。2、关注新员工试用期的跟踪与评估。3、如何建立基于能力的培训系统?,总体原则,设备风险评估,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与控制,作业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四单元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问题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掌控风险,风险评估要求,基准风险评估,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持续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与回顾,环境危害因素的识别,环境风险的评估方法与要求,设备危害因素识别要求,设备风险评估的方法与要求,作业危害因素识别要求,作业风险评估方法和要求,关键任务及其分析,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与要求,企业风险概述的建立,风险概述的应用

19、,企业风险概述的回顾,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建立风险概述,建立风险管理程序/标准,基准风险评估,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持续的风险评估,选择、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每年回顾,测量、评估控制效果,设备风险评估,作业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流程,企业风险概述,基准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基于问题和持续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回顾,更新、完善,企业是否可以接受,经济性,有效性,否,风险控制,实施,风险评估流程,风险分析,根据危害类别,普查危害信息,评估风险结果,确定危害可能引起的风险信息,接受?,关注,制订控制措施,措施评估,可操作性,资源,审核、实施控制措施,经济性,可行与适用

20、性,可能的新风险,经验分享,1、关注基准风险评估、基于问题风险评估、持续风险评估三者之间的关系;2、风险概述的内容与应用。,设备风险评估,关注因素安装地点运行环境技术状况运行工况维护水平,设备危害识别,基准风险评估安全性评价设备状态评价EA,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持续的风险评估安全检查表法,设备选型,设备检修,设备缺陷处理,设备巡视检查,设备检测试验,设备改造更新,设备安装调试,设备操作维护,信息沟通,规划、设计部门,工程建设部门,运行管理部门,经验分享,建立设备风险数据模型,实现设备风险的动态评估。,明确作业任务,分解作业步骤,作业危害辨识,确定危害信息,量化风险,分析现有

21、控制措施,提出并评估控制措施,关键任务分析,确定控制措施,制订作业指导书,行政管理,工程/隔离,个人防护,消除,替代,转移,有效性,经济性,作业风险评估,如何开展职业健康的风险评估,关注因素生产活动中的危害因素覆盖所有场所法定与其它要求,危害因素识别,基准风险评估PES类比法,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排序分析类比法,持续的风险评估监测检查,信息沟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规划、设计部门工程建设部门运行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开展环境的风险评估,关注因素生产活动中的危害因素覆盖所有场所法定与其它要求,危害因素识别,基准风险评估PES类比法,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排序分析类比法,持续的风险评估监测检查,信息沟

22、通,环境风险评估,规划、设计部门工程建设部门运行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要求,风险评估管理标准,明确管理与评估实施责任,明确风险评估内容,明确风险评估范围,明确风险评估方法,明确评估结果的动态、闭环管理要求,范围涵盖生产流程、安全生产管理和作业,方法在企业内部一致,并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审核性,以确保风险结果的可比性、准确性和持续改进,以利于风险控制措施的决策,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要求,风险管理资源保障,培训,保障,设备,作业,职业健康,环境,基准的,基于问题的,持续的,实施,风险评估动态管理,文件化风险评估结果,并建立风险的沟通机制,使风险问题所涉及的人员能方便地获取有关评估的

23、最新资料,开展培训、学习,使风险问题所涉及的人员掌握风险的相关信息,特别是掌握其在作业活动中涉及风险所对应的控制措施,每年或在内、外部因素与条件发生变化时,对基准风险评估进行回顾,动态更新基准风险结果,在发生事故/事件、风险概述发生变化、新的风险评估技术应用、日常持续风险评估发现明显的风险、新引进/应用或更改设计(规划、设备、工艺)时,基于问题进行风险评估,使重要风险得到及时评估与控制,监测所风险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动态修订风险概述,至少每年或根据需要对风险管理、评估方法、评估结果、风险信息沟通机制、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控制效果进行回顾,改进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要求,企业

24、风险概述,危害名称及信息描述,风险值及排序,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现有及建议的控制措施,措施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判断,执行措施的责任人和时限,指明所面临的危害及其存在数量、地点、时间等,为预防危害转变为风险提供指导,展示高风险问题和不可接受的风险问题,为控制风险提供焦点,指明风险的影响范围,为控制风险提供方向,显示现有的管理基础和可以采用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为合理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数学分析结果,合理利用控制资源,促进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风险控制层次,问题三:目前风险辨识与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场所管理),五单元,作业环境标识与颜色划线管理,内务管理安保管理消防管理,基础设施是

25、否安全直接影响到人员与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作业环境,建筑物、构筑物与地面,照明与能见度,通风,安全出口与通道,作业环境建筑物、构筑物与地面,对所有建筑物、构建物制定检查保养计划按计划实施建筑物构建物实际状态良好,经验分享,关注建筑物、构筑物评估、检查标准的建立。,作业环境照明与能见度,目的:安全 职业健康,作业环境照明与能见度,对所有区域进行照度测量各功能区域照度应满足标准要求对照明设备/设施检查维护,经验分享,应考虑照度标准、风险评估、节能要求三者之间的结合;关注应急照明的配置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明确需进行空气监测场所和制定监测计划采取通风措

26、施进入通风不良/密闭场所前采取措施根据风险配置个人防护用具对通风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检查维护,作业环境通风,经验分享,1、关注空气质量监测与风险评估的结合,包括地点、频率;2、关注与国家相关的空气质量标准的对应。,作业环境安全出口与通道,a 安全出口满足设计要求;b 安全出口随时处于应急状态。,标识与划线管理,目的:用规范的图形、符号、颜色传达信息!,标识与划线管理,管理流程,识别,配置,维护,功能识别类禁止类警告类指令类提示类公告类,工作与非工作区堆放与非堆放区停车与非停车区通道与限制区,标识,划线,功能指示类标识,禁止类标识,警示类标识,指令类标识,提示类标识,公告类标识,作业环境,问题

27、一:标识、划线管理关键环节是什么?,作业环境,技术标准,执行,经验分享,关注标识与相关标准的依从及规范性。,盖板:边缘大于孔洞边缘100mm,限位块与孔洞边缘距离不应大于25-30mm.,孔洞、坑池、沟的盖板,防护栏杆的规格,临时防护遮拦,内务管理,建立内务检查与清洁标准并执行;所有场所整洁卫生!,1、内务整理,-分清哪些是必要的东西,抛弃不必要的东西;-将必要的东西收件整齐有序。(能迅速取出、立即能使用)-对临时堆放的物品划定堆放区,并尽快处理。-通过合理的摆放和标识,减小寻找物品所需时间;-永久性堆放区必须有划线(定置化),并用标牌明示该区域的堆放物;-办公场所的摆放应该根据文件的类型分门

28、别类,以利于文件的检索;-所有的储物柜、储物架必须保持整洁,并应存储和柜架标签相一致的物件;,将生产、生活、活动及办公场所物品收拾成井然有序。,内务整理要点:,2、内务清洁,生产与工作场所:地面、工作台、办公区域、材料架、墙上、室外及其附属物品等。,通过清除垃圾、污物、异物等手段,将工作场所保持干净状态。,清洁范围:,如何保持:一是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使用后物品物归原处,为整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二是建立定期检查与清洁标准,指定人员负责检查与清洁工作。,经验分享,企业的内务管理包涵了所有的场所,包括生活区。,安保管理,保安,保安岗设置人员资质要求人员培训巡视检查出入控制事故/事件报告,监控设

29、备,设备配置设备的检查维护资料保存,问题二:企业安保系统一般常见的问题在哪里?,安保系统,制度执行标准的一致性,制度执行的持续性,人防、技防的充分性,1、火灾风险评估,2、消防系统配置,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火灾风险评估,匹配相应的消防系设备/设施,配置时应关注相关事项:,分析可能发生火灾源(地点)及火灾类型,评估发生火灾可能性及影响范围,配置合适的和充足的灭火器材/设备。,3、消防系统检查与维护,-明确重点防火区域及其管理职责-张贴消防平面布置图-张贴消防设备设施标识-消防设备易获取,-建立消防设备设施台账,制定并执行检查维护计划和检查标准。-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安排处理。,4、人员培训与消防演练

30、,消防知识与灭火方法培训,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并演练,消防管理,经验分享,1、关注火灾危害及风险辨识的充分性;2、关注员工的消防意识的提升。,通过对生产用具实施规范管理,控制生产用具在使用中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的风险。,生产用具,管理风险,使用风险,需求识别,采购管理,检测及维护,领用及发放,检查及回顾,培训,使用前检查,注册管理,管理标准,培训与任务观察,使用依从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管理流程:需求识别发放、培训、使用与存放 检测、检验与维护检查与回顾,经验分享,1、关注个人防护用品管理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依从性;2、考虑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与风险评估数据的结合。,工器具,关键节点:注册管理使用

31、、检查、检验、维护与存放管理,经验分享,关注工器具检查频率及检查内容的有效性,爬梯、平台、脚手架,建立爬梯、平台及脚手架的清册爬梯、平台及脚手架使用前进行检查定期对爬梯、平台及脚手架进行检查对爬梯、平台及脚手架进行标识按标准进行架设、撤除,关注环节:,关键节点:-注册管理-使用与维护-校验-检查,仪器仪表,必须建立仪器仪表的清册清册的内容应包含各种资料必须建立测试设备等的维护手册和操作程序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检测和校验测试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与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检测机构必须符合规定标识设备,关注环节:,关键节点:-一般要求-使用与维护-检测与检查,用电设备,电焊机砂轮机切割机电钻空气压缩机移动式发

32、电机抽水机办公电器,经验分享,1、关注用电设备标识的目的;2、关注用电设备操作程序的编制对象;3、关注用电设备检查的频率。,机动车辆,建立机动车辆清册和行驶、使用记录;建立机动车辆检查、维护、保养和维修记录;实行车辆准驾证与派车许可制度;应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基于风险规定最佳行驶路线;对机动车辆进行年检、年审和定期维护保养;进行机动车辆例行检查和使用依从性检查。,关注环节:,经验分享,1、车辆管理应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2、车辆管理包括车辆与驾驶人员两方面。,问题一:生产用具这个单元的管理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七单元 生产管理,工艺技术与参数生产计划管理运行控制设备管理特种设备管理新改扩项

33、目管理作业过程控制危险化学品管理采购与仓储罐区管理,七单元 生产管理,目的:生产管理单元运用系统、规范的要求和方法控制生产活动各个环节中对生产流程、工艺、设备和人身的风险,使体系管理理念和方法与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化工安全生产特点。从工艺技术与参数、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调度管理、运行控制、设备管理、特种设备管理、新改扩项目管理、作业过程控制、危险化学品管理、采购与仓储罐区管理十个环节提出对应的规范管理要求。,7.1工艺技术与参数,本要素针对工艺技术与参数的关键活动提出了管理要求,确保工艺技术与参数的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生产过程的风险。,关键节点:-工艺技术与参数的设立-工艺

34、技术与参数的管理,工艺技术基础资料种类涉及:,工艺技术与参数的管理:,在开工(或新上技改项目投用)前,应编写相应的工艺技术规程和操作法。应明确工艺技术规程和操作法的评估流程及技术保密和变更要求。应组织相关的人员学习工艺技术规程和操作法,确保员工了解相应的控制要求。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工艺技术规程和操作法管理和操作技术及参数要求。企业应明确各基础资料的保存年限,并在必要时进行回顾与更新。,7.2 生产计划管理:,关键节点:-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计划的组织实施及管理-计划的调整及回顾,编制好相应的生产计划,抓好计划的组织实施是关键,7.3 生产调度管理:,关键节点:-调度的原则及管理关系

35、-调度的管理,依据基本原则明确管理关系,基本原则应考虑:,计划性:以计划为指导预见性:坚持预防为主统一性:整个生产活动形成一个集中统一的有机体及时性:对问题处理的时间效率群众性:做到纵向指挥畅通,横向联系紧密,调度的管理涉及:,企业应明确调度管理的具体内容;应建立和完善调度运行控制的技术支撑系统;定期对工作进行检查、回顾并提出改进措施。,7.4 运行控制:目的:确保工艺流程安全稳定运行。,运行控制涉及:运行值班与交接班;点、巡检;要害(重点)部位管理。,7.5设备管理,本要素以设备风险评估结果为管理焦点,控制设备本身的技术状况引起的风险,规范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设备安全、健康。关键节

36、点:-资料台帐管理-设备维护与检修-缺陷管理-运行状况分析-设备停用/退役,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资料台帐的完善 设备维护与检修过程控制实现设备缺陷闭环管理并完成缺陷数据的统计分析 明确设备运行状况分析标准并应用其分析结果控制设备退役风险,关注环节:,7.6 特种设备管理,关键节点:-注册管理-使用与维护-检测、检验-检查,必须建立特种设备的清册清册的内容必须包含特种设备的各种资料必须建立特种设备的运行维护手册和操作程序必须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和法定的检测、检验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必须持证并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检测机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标识特种设备,关注环节:,7.7新改扩项目管理,本要素主要针对项目的

37、规划、可研、设计、审批、施工、验收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提出了管理要求,从源头开始解决、控制生产过程的风险。关键节点:-项目规划-项目可研、设计及审批-项目施工及项目试生产-项目验收,新改扩项目应以减低企业风险为目的 确保设计方案的缺陷在设计批准前得到解决 根据项目情况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或指定管理人员负责工程项目全过程组织管理 实施过程应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实施 按照程序和标准进行竣工验收,并确保验收过程发现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确保竣工资料、记录齐全完善 需要时修订有关规程、标准、图纸等,关注环节:,7.8 作业过程控制,本要素以作业风险评估结果为管理焦点,针对作业过程中的作业准备、作

38、业许可、风险控制和任务观察等控制环节提出了管理要求,以控制作业活动全过程的风险,确保作业活动中人身及设备安全。关键节点:-作业准备-作业许可-风险控制-任务观察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应用、任务观察机制的建立是关键,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资源的准备工作的许可手续作业人员对作业指导书的依从性,行为、环境、隔离等措施开展任务观察工作工作的记录,关注环节:,7.9 危险化学品管理,对员工可能接触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识别,建立危险物品的化学清册,针对各危险化学品建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MSDS内容:物品名称、性质、危害、储存要求等。-危害物品有变化时,及时更新清册和MSDS。-应用:作业过程使用

39、危害物品时应将安全数据单张信息(防范措施)融入作业指导书,作为应急措施。存放或使用危害物品的地方,需有相应MSDS,以备应急使用。,第八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二)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第七章附则中第九十六条规定: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

40、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危险物品,即由于其化学、物理或者毒性特性使其在生产、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或者中毒危险,可能引起人身伤亡、财产损害的物品。显然,这是从物品的性质上所作的界定。通常讲,危险物品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信、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气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

41、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毒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我国将常用化学危险物品按其危险特性分为八大类:,企业应识别及评估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过程中的风险。从事运输的驾驶员、船员、押运人员,必须具备法定资质。运输专用车辆应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采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运输,7.10 采购与仓储罐区管理,本要素针对物品采购与仓储罐区过程的验收入库、物品堆放与储存、配送、产品质量跟踪与反馈等环节提出了管理要求,以控制物品在采购及储存过程的风险,确保物品在使用前的安全状况、功能和性能。关键节点:-物资采购-物资

42、验收入库-仓储与罐区管理-物资配送-产品质量跟踪与反馈,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现场的适用程度产品故障、损坏情况运行指标与设计值的符合程度问题产品的型号及生产厂家,八单元,人机工效,8.1职业健康管理8.2职业危害监测与医疗8.3人机工效,目的?,控制生产过程及作业环境产生的职业危害,消除职业疾病,为员工健康提供保障机制。,职业健康,问题一:健康的定义是什么?,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定义,8.1职业健康管理,一、理解要点:,要求企业为

43、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必要资源,做好职业卫生监测与控制、职业医疗与康复、急救设施与药品控制等工作。,二、操作要点:,1、资源保障2、急救与药品控制,1、资源保障,明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并确保落实职业健康风险控制所需资金。其中,职责应包括:落实国家对职业健康管理要求、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宣传、培训,关注员工心理健康。,2、急救设施与药品控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配置:为生产与工作现场配置急救设施与药品:针对现场风险配置急救箱/药品及其它救护设施等,企业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救护车。-维护:对急救设施与药箱定期进行维护、对药品进行补充和管理,建立台贻和维护标准。-急救培训:由合资质

44、的医疗单位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8.2职业危害监测与医疗,一、理解要点:,要求企业基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重点关注法定需要开展职业健康体检的人员。,二、操作要点:,1、监测与控制2、职业医疗与康复,1)针对风险评估结果(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做好危害因素监测和风险控制计划:,-确定需要监测的危害因素(如空气质量、噪音、照明、粉尘、虫害、鼠害等),监测地点、监测方法,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控制措施。,1、监测与控制,2、职业医疗与康复,管理目标:关注员工健康、防止职业病和职业性疾病,为患病员工提供康复政策。具体要求:,-关注特殊岗位与特定人员的体验。特殊岗位:接触危害

45、物质人员,饭堂工作人员等;对上述人员应缩短体验周期、增加体验项目(与职业影响相关项目)。特定人员:聘用、换岗和退休人员。聘用前及换岗时进行体验,一是为了其身体条件满足岗位条件要求,二是记录其当时身体状况,区分是内部还是外部原因引起的职业病或职业性疾病,规避法律风险,特别是对退休人员更是如此。-体验项目要针对其职业性质。,-要求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体验,并对体验结果进行趋势分析,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噪声的危害 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听觉系统是人体感受声音的系统,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直至目前,噪声危害的评价及噪声标准的制订等主要还是以听觉系统损害为依据(1)暂时性听阈位移 暂时性

46、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2)永久性听阈位移 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3)噪声性耳聋 职业性噪声耳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噪声性耳聋是噪声对听觉长期影响的结果,是法定的职业病。,(4)爆炸性耳聋 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炸性耳聋。这种情况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出现鼓膜破裂,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甚至同时伴有脑震荡。患者

47、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听力检查严重障或完全丧失。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听觉器官受噪声后,经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网络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脑皮质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临床检查可见脑电波的改变。此外,可有视觉运动反应时潜伏期延长,闪烁融合频率降低,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降等。自主神经中枢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心电图ST段或T波出现缺

48、血型改变。早期可表现为血压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脑血流图呈现波幅降低、流入时间延长等,提示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有人观察了实验动物或接触噪声工人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著。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便秘、腹泻、胃溃疡等),6、噪声对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实验动物在噪声影响下,初期卵巢功能亢进,后期功能下降,性周期紊乱,生仔率下降。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接触噪声的女工有月经不调现象,表现为

49、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及痛经等。接触高强度噪声,特别是100dB(A)以上强噪声的女工中,妊娠恶阻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增设明显。7、噪声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在车间或矿井等许多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各种工伤事故。,(四)预防措施 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2控制噪声的传播:在噪声传播中,应用吸声和消声技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吸声是减轻噪声强度的重要措施,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在墙壁或屋

50、顶或在工作场所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或反射的声能,可以使噪声的强度减低。消声降低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用于风道和排气管,常用的有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两者联合使用消声效果更好。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将声源或需要安静的场所封闭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即隔声,如隔声室、隔声罩等。为了防止通过固体传播噪声,在建筑施工中将机器或振动体的基础与地板、墙壁联合处设置隔振或减振装置,也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3做好个人防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对日常接触85分贝和90分贝之间的职工必须提供听力防护用品,总噪声级不超过100分贝时,可使用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