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专题辅导资料分析.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0249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专题辅导资料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公务员考试专题辅导资料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公务员考试专题辅导资料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公务员考试专题辅导资料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公务员考试专题辅导资料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专题辅导资料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专题辅导资料分析.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务员考试专题辅导,郭 昀 Tel:0874-8998655(O)13987460112,欢迎进入,资料分析,主讲:郭 昀,第三部分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概述资料分析主要题型介绍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一、资料分析概述,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公务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快速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胜任其工作。资料分析测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对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的规律

2、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资料分析概述(续),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一般来说,资料分析部分共有20道题目,给出的参考时限是2025分钟。在资料分析测验中,资料后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依据资料的内容而设计的,其难度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容易题,应试者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如判断最大的、最小的或找出某一特定的具体数值;第二级是中等难度题,往往需要应试者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之后才能得出正确

3、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的正误。这类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应试者对资料进行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甚至要考虑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背景知识。近年来,资料分析由单一的图、表和文字向综合化发展,难度方面有所增加。简单题明显减少,中等难度题和难度较大题相应增加。,二、资料分析主要题型介绍,资料分析的具体题型主要有以下三种:表格资料试题文字资料试题图形资料试题,第一种形式:表格资料,统计表是统计资料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把统计对象及其指标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表内,它具有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提纲挈领等优点。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从外形看,一个统

4、计表一般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四部分组成。标题是表的名称,用以概括地表示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标目说明表内数字的含义,包括横标目和纵标目,用来表示表中被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线条是指表的边框、顶线和底线;数字是表内统计指标数值。统计表所给出的是一组或几组有着相互联系的数据,相对于资料分析的其它题型来说,比较容易、简单一些,但较复杂的表格可能数据较多,对计算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资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通过分析、比较和鉴别得出答案。,例题1:根据下表,回答14题:某博物馆四个入口处自动计数器在不同时间的读数(人数),1.从

5、早上7:00到11:00通过入口1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是:A580 B.94 C.1374 D.1594 2.在早上7:00到8:00之间,通过人数最多的入口是:A1 B.2 C.3 D.4,3.在10:00到11:00之间通过4个入口的总人数是:A.57 B.250 C.396 D.271 4.在8:00到9:00之间,通过人数量最少的入口是:A.1 B.2 C.3 D.4例题1答案:1.应为848571111374,答案是C;2.比较两列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大的是入口1的两个数,故答案是A;3.通过各入口人数均在3070之间,故排除答案A、C、D,只能是B;4.比较两列数之间的差,差值最小的

6、是入口4,故答案为D。,例题2:根据下表回答问题:,1.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A.3.4 B.3.2 C.3.0 D.3.5,2.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的营业额及占500强营业总额的百分比比上年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A.29344573.32 B.55039068.20C.11760020.22 D.55039068.223.该表中属于欧洲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2000年比1999年减少了多少家?A.7 B.8 C.4 D.54.根据该表按营业额高低排序五国依次是:A.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B.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C.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D.美国、

7、日本、德国、英国、法国5.根据该表按利润额高低排序五国依次是:A.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B.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C.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D.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例题2答案,1.解析:本题需稍动一下脑筋,因为题中要求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多少,而统计表中没有直接给出数据,但是分析一下便可知道,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数是185家,1999年为179家,很明显增加了6家。所以求其增长率即:6除以179约为34。此题应注意要将计算结果至少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才可找到答案。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2.解析:完成该题只需认真看表,结果就一目了然。营业额中对应

8、美国的一格就是2000年美国上榜企业的营业额。要求占500强企业营业总额的百分比比上年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只要将2000年的39.1与1999年的36.9作一对比,答案就清楚了:39.1-36.9=2.2。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3.解析:首先,观察该表中属于欧洲的有三个国家,分别是法国、德国、英国。2000年三国上榜企业数为37+34+33=104(家),1999年三国上榜企业数为37+37+38=112(家),所以答案为112-104=8(家)。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4.解析:该题只需认真观察营业额这一列,对五个国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营业额对号入座,进行比较排序,答案就出现了。故本题正确答案

9、选B。5.解析:该题做题方法同上题,也是只需认真观察利润额这一列,对五个国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利润额对号入座,进行比较排序,答案就出现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例题3:根据下表回答第15题。,以下是某市通过1038份网上问卷对购买打折商品进行调查的结果。,1.打折时网民如想购买电冰箱,最可能去的购物场所是()。A.综合性百货商场 B.主题商场 C.超市 D.小店 2.总的来说网民最少光顾的打折场所是()。A.综合性百货商场 B.主题商场 C.超市 D.小店 3.回收的问卷中,愿意选择去综合商场买鞋、包的人数大概有多少?A.50人 B.100人 C.200人 D.300人,4.下列说法不妥的

10、是()。A.小店打折没有什么吸引力 B.打折时人们比较喜欢去超市 C.打折时去大商场买衣服合算 D.该调查结果反映了全市的购物倾向 5.接受调查者如购买厕所洁具与餐具一类商品,去主题商场的人数比例一般不会超过()。A.30 B.35 C.40 D.45 例题3答案:1.A 2.D 3.B 4.D 5.D,第二种形式:文字资料,文字资料是通过对一个事件的量化叙述,来考察应试者的理解与量化处理能力,考察其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它需要对全段材料有个整体的把握,需要一种对数字的敏锐洞察力。文字资料类型的试题通常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象统计图表那

11、样比较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而是在一段文字中通过语言叙述和一定的语法结构来表达现象的数量关系。这就要求应试者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比较和计算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注意把握文字资料中的细节、伏笔,绕开其中隐含的文字陷阱。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例题1: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1993年11月30日宣布,北京市各级检察院机关在1993年8、9、10三个月经审查立案的经济犯罪案件共291件,其

12、中发生在党政机关的有12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1;发生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有3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发生在金融系统的有3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47。1.1992年发生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经济案件比同期发生在金融系统的经济案件数()。A.多 B.少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2.1992年同期发生在党政机关的经济案件为()。A.40件 B.88件 C.97件 D.110件,例题1答案,1.A。从题中可知,1993年发生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案件与发生在金融系统的案件数是一样的(皆为37件),而这两个部门的案件数与1992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不同,一个是105,一个是147,显然

13、1992年发生在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经济案件数要比发生在金融系统的多。2.C。由“1993年发生在党政机关的有127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1”,可知1992年发生在党政机关的经济案件数应小于且接近于100(因为10010030130与127接近)。,例题2: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该年

14、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3.48倍。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第15题。,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A.23.8%B.17.6%C.6.2 D.6.3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A.12弱 B.12强 C.14弱 D.14强3.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A.310.2

15、9亿元 B.288.29亿元 C.32亿元 D.22亿元4.从10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A.12 B.19.7 C.30.3 D.8.7%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A.9545.46亿元 B.6495.66亿元 C.4592.38亿元 D.310.29亿元。,例题2答案,1.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17.6,根据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答案为C。2.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3.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

16、29亿元,继续往下找,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十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就可以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4.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答案很明显是选D。5.答案也在材料中,这需要的是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做出正确选择,故选C。,例题3: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2003年一季度,京津沪渝穗五市分别实现房地产投资118亿元、30.5亿元、139.8亿元、43.7亿元和

17、70.7亿元,同比增长20.2%、50.1%、29.6%、41.3%和8.8%。五市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分别为54%、24.4%、38.3%、25.4%和47.7%,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广州有所下降以外,其余四市比重均有所上升。20022003年一季度京津沪渝穗五市房地产投资情况对比,1.2003年一季度,在五地市中总投资居于第三位的是()。A.北京B.重庆C.广州D.上海2.如果按照2003年一季度的增长速度增长,则2004年一季度天津的房地产投资绝对量(亿元)是()。A.40.51B.45.78C.46.51D.50.363.从表格分析,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重庆的房地产投资增加幅

18、度最大B.北京在投资增长的绝对量上处于最领先位置C.广州的房地产投资趋于平稳D.上海房地产市场投资最大4.相对于2001年来说,2002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最慢的地区是()。A.天津B.北京C.广州D.上海5.2003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绝对量增加最多的是()。A.北京B.天津C.重庆D.上海,例题3答案:1.2003年一季度,总投资位次依次是:上海:139.838.3365;北京:11854219;重庆:43.725.4172;广州:70.747.7149;天津:30.524.4125。故选B。2.2004年一季度的房地产投资绝对量为30.5(1+50.1)45.7805,故选B。3.从所给

19、资料可知天津的房地产投资增加幅度最大,上海投资增长的绝对量处于最领先地位,广州的房地产投资也挺大,故只有D项正确。4.此题应选C。通过比较2002年一季度的增速纵向数值,可知广州房地产投资增速最慢。5.2003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绝对量如下:北京:118-98.119.9;天津:30.5-20.310.2;上海:139.8-107.931.9;重庆:43.7-3112.7;广州:70.7-655.7。所以D正确。,基础知识索引关键词:百分数增长增幅倍数翻番 中位数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百分数百分数(百分比):表示数量的增加和减少;百分数问题是资料分析最重要内容,所以考生一定要熟练掌

20、握,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变化,是必须掌握的。例题: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比去年增长20,则今年为多少?今年产量a(120)1.2a例题: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增长20,则去年为多少?去年产量:b(120)5/6b例题: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为多少?今年比去年增长量ba今年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b-a)/a100%(和谁比,谁就在分母位置)。例题:今年的产量为b,只完成了(只占)计划的80,则计划为多少?计划产量b805/4b。例题:今年的产量为b,超额完成计划的20,则计划为多少?计划产量b(120)5/6b。,2、百分点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例题

21、:工业增加值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2,今年增长速度为17,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今年物质上升了6,去年物价上升了9,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3个百分点。3、增长与同比增长增长:指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同比增长:指和某一相同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进行比较而发生的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例题:据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统计,今年5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5。4、增幅与同比增幅增幅: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增长。同比增幅: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往往和某一相同的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同比增幅。,5、倍

22、数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例题: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1倍,今年的产量为多少?今年产量a1a。例题: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3倍,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长多少?今年产量a33a。今年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比(3a-a)/a100%200。6、翻番翻番:指数量加倍。翻番的量是以2n变化的。例题:今年的产量为b,计划明年比今年翻1番,明年计划产量为多少?如果后年比今年翻3番,则后年的产量为多少?明年产量b212b;后年产量b238b。,7、平均数平均数:数的总和与总个数的比。平均数的概念关键要理解好“平均”。例题:小王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30公里,然后再从乙地返回甲地,因逆风只能每

23、小时行20公里,问从甲地到乙地再回到甲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最简单的算法为(3020)225,这显然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弄清楚“平均”的概念,它应该是“总的距离”与“总的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度为:设:甲、乙两地的中距离为s,则平均速度为:8、中位数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先将数据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间那个数就是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9、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即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

24、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期水平为100)表示。发展速度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现象逐期的发展程度;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总的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环比发展速度A1/A0,A2/A1,An/An1;定基发展速度A1/A0,A2/A0,An/A0。这两种速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即:(A1/A0)(A2/A1)A2/A0;,(A1/A0)(A2/A1)(A3/A2)An/An1An/A0 公式中:A0表示基期发展水平;

25、An表示报告期发展水平;n表示项数。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A1A0)/A0A1/A01。从公式可以看出,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1。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一样,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定基增长速度是积累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总速度。其计算公式分别为:环比增长速度A1/A01,A2/A11,An/An11;定基增长速度A1/A01,A2/A01,An/A01。,环比增长

26、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再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动的情况与趋势,应用比较广泛。例题:要反映2002年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997年的多少倍,用2002年的存款余额除以1997年存款余额乘以100即可;但是增长速度就应该用2002年的减去1997年的再除以1997年的乘以100或者直接用发展速度减去1即可。10、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说明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逐年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也是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它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

27、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的平均速度。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计算简便,可以利用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查得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加1,就是平均发展速度。,11、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用以衡量收入差距,是介于01之间值,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等。一般标准是: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用以衡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贫富程度。越穷,此系数越大;越富裕,此系数越小。12、强度指标 强度: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指标对比,来说明现象

28、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例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用总量除以总人口得到,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用总人口除以这个地区的总面积得到。,13、价格、价格水平和价格指数 价格:是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值表现,用货币来表现。价格水平:将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某一项商品或者服务项目的所有价格用以货币表现的交换价值加权计算出来的。例题:某市场2002年9月份全市鸡蛋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87元,10月份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53元。用10月份4.53减去9月份的4.87可以得出全市鸡蛋价格水平10月份比9月份减少0.34元。价格指数:表明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用商品和服务项目某

29、一时期的价格水平与另一时期的价格水平相对比来计算的。14、现价 现价即现行价格,也称当年价格,是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使用这种价格计算的数字,是为了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查当年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与流通、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进行经济核算和综合平衡。,15、可比价 可比价是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实物量的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16、农业增加值 农业增加值是指农业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或劳务活动的最终成果,即一个单位或行业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农业增加值的计算,主要采用“生产

30、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生产法”的计算公式为: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出中间消耗;“收入法”的计算公式为:农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17、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在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的实际水平,是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工业增加值的计算,主要也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生产法”的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收入法”的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再次重申: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型中,文字资料分析的题目最不易把握。考生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

31、据,如果不看问题就直接找数据,往往会忽视文字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答题的失误。对于应试者而言,解答文字资料题目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应试者应当阅读整个资料,初步筛选资料中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第二,分析资料后面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侧重点,弄清比较对象,注意起止时间、计算单位、百分比等关键元素。第三,就事论事,以文字资料的描述为准。资料分析考查的是应试者通过给定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并非应试者的专业知识,应试者在看到熟悉的内容时,不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应以文字资料为基础,根据资料来回答问题。,第三种形式:图形资料,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

32、具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和便于比较等显著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此外,在解答资料分析测验中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考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表面形象所迷惑。,统计图的主要种类,条形图。这是资料分析测验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

33、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圆形图。它是以圆形面积或以圆形面积大小来表示统计数值大小的图形。常用的圆形图有圆形面积图和圆形结构图。曲线图。它是利用曲线的升降起伏来反映现象的数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构变化趋势的图形,又称线图。常用的曲线图有动态曲线图、相关曲线图、计划执行曲线图和次数分配曲线图。,(一)条形图举例,例题1:请根据下图回答第13题:1983|9254.8 1984|9386.7 1985|9508.0 1986|9540.4 1987|9789.9 19831987年各年年底某市人口数示意图(单位:千人)1.19841987年中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A.1984年 B.1

34、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2.19841987年中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3.截至1986年底,该市人口数为()。A.37689.9人 B.9540.4人 C.37689900人 D.9540400人,比较相邻两年间的人口数字差,可知人口增长最多的一年是1987年,人口增长最少的一年是1986年。因为图中统计单位是“千人”,故1986年底该市的人口总数为9540400人。三题的答案分别是:1.D 2.C 3.D。,例题1解析:,例题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15题:,1.北京的日照时数超过200小时的月份有()。A

35、.8个B.9个C.10个D.11个2.哈尔滨日照最多和最低月份的日照时数的比值最接近()。A.2.5B.3.0C.3.2D.3.83.在5月至7月的三个月中,日照时数之和最大的城市是()。A.北京B.哈尔滨C.上海D.拉萨4.上海日照时数相差最大的两个月是()。A.1月和3月B.2月和5月C.2月和7月D.10月和12月5.针对上图日照数据,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萨日照最高月份的日照时数少于哈尔滨最高月份的日照时数B.上海6月份的日照时数少于北京4月份的日照时数C.上述四城市中,每月日照时数差别最小的是拉萨D.10月份,各个城市的日照时数差别最小,例题2解析,1.据图表得知:北京日照时

36、数超过200小时的有8个月,即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1月。2.哈尔滨日照最多的是6月为320,最低是1月为100,则两者比值为3.2。3.根据图中给出数据,日照时数之和最大的是哈尔滨。4.根据图中显示数据,可以观察到选项中相差最大的是2月和7月。5.根据图中显示,7月份各个城市的日照时数差别最小。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1A;2C;3B;4C;5D。,(二)圆形图举例 圆形图的优点是能够将各种数据直观地综合到同一个图中。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相对值计算的处理、各个数据之间数量关系的明确等。例3:根据下列两个图示回答问题。,1、从上图可以看出1997年与

37、2000年相比,产值比重减少最多的产业是()A.电子与信息 B.生物及医药制品C.新材料D.光机电一体化2、假定2000年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值是1997年的2倍,那么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比1997年增长率最可能是()A.45%B.55%C.65%D.75%3、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000年新材料的产值约为1997年的1.8倍B.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项产值比重大多有所变化C.电子与信息产业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D.电子与信息产业的产值可能两年一样4、2000年与1997年相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增加最多的是()A.电子与信息B.生物及医药制品C.新材料D.光机电一体化

38、5、如果1997年生物及医药制品的产值是3亿元,则同年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值最接近()A.1亿元B.1.2亿元 C.1.6亿元D.1.8亿元,解答:1、B2、C3、A4、A5、D1、从图中所给数据可知,生物及医药制品减少了20.44.56=15.84,是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中减少最多的,故应选B。2、假设1997年、2000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为a、b,则依题意有a/b1/2(14.5911.94)0.61,则2000年比1997年的增长率为(10.61)0.6110064,故选C。3、根据所给资料只能看出各产业所占1997年、2000年的比例,故A项不正确,故应选A。4、电子与信息产业增加了

39、:71.2861.49.88新材料产业增加了:8.234.573.66光机电一体化增加了:14.5911.94=2.65故选A。5、1997年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值为311.94%20.40%18(亿元),故选D。,(三)混合图 混合图是近年来资料分析考试新的发展趋势,从2003年、2004年的考试题型来看这一题型将成为今后考试的新亮点,对于考生而言也增加了难度。例4 请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1、2002年江苏省用于城市维护的财政支出金额比1995年增加了百分之几?()A、2.2B、448.77C、2.6D、432.162、与1995年相比,在2002年的财政支出构成中,农业、城市维护费

40、、基本建设、行政管理所占的比重之和()。A、略有上升B、上升了4个百分点C、略有下降D、下降了4个百分点3、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最小的是哪一年?()A、1980B、1985C、1999D、20024、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率最小的时期是()。A、19811985年B、19861990年C、19961999年D、2001年5、2002年江苏省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占当年财政收入的百分比是()。A、6.9B、6.11C、5.52D、4.88,解答:1、B2、AC、C4、A5、D1、2002年江苏省用于城市维护的财政支出金额为10499,1995年江苏省用于城市维护的财政支出金额为2536.8,由此可得为

41、(104992536.8)(2536.8)4.4877,即448.77。2、1995年财政支出构成中,农业、城市维护费、基本建设、行政管理所占的比重之和为33.2。2002年财政支出构成中,农业、城市维护费、基本建设、行政管理所占的比重之和为33.6,所以选择A。3、通过计算可得,1980年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约为46,1985年的约为57,1999年的约为38,2002年的约为71,故选C。4、由图中数据可得,1981年到198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89-63)/6310.3,1986年到199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36-89)/89413.2,1996年到1999年均增长率为(680-3

42、50)/350331.4,2001年的年增长率为(1484-1065)/106523,故选A。5、2002年农业的财政支出10496.9,占2002年财政收入的百分比为(10496.9)14844.88。,例题5:根据下图回答15题。,1.197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劳保福利费比1957年增加了多少?A.27.9亿元 B.66.9亿元C.49亿元 D.39亿元2.1986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医疗费为多少?A.68.7776亿元 B.68.7474亿元C.68.7775亿元 D.无法确定3.在197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劳保福利费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医疗费 B.离休费 C.退休费 D

43、.其他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957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劳保福利费占工资总额的18B.1986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劳保福利费为335.5亿元C.1986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劳保福利费中,离退休费所占比重比1978年增加了19.7个百分点D.以上说法均对5.1978年用于医疗费用支出的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劳保福利费比用于其他支出费用多多少?A.203亿元 B.20.3亿元 C.20.3 D.2.03,例题5解析:1.解析: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到,对应1957年的数值为27.9亿元(左边第一图的顶部所示数据),对应1978年为66.9亿元(左边第二图的顶部所示数据),则二者之差为39亿元,这便为所

44、求1978年比1957年增加的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解析:题目要求的是1986年职工的医疗费,首先在右图中找到1986年医疗费在劳保福利费中所占的百分比:20.5(斜纹表示的部分),随后从左图中找到1986年劳保福利费的总额:335.5亿元,二者的乘积为:335.520.5=68.7775(亿元)。根据余数的乘积,可以断定本题正确答案为C。3.解析:本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须细看1978年职工劳保福利费构成统计图,其中斜纹部分比例最大,而斜纹部分指医疗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4.解析:从左图(条形图与圆形图组合)中找到1957年对应的图,与之组合的圆形图空白部分表示工资中劳保福利费相当

45、于工资总额的百分率,恰为18,也即A的描述是正确的。但应试者不可据此选择答案A,因为答案D“以上说法均对”也有可能是正确选项。再看B的描述,从左边第三图中能直接看出,故也是正确的。做到这里已经可以选定D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C答案,以证实D。从右图中看到1978年离退费(点状部分)所占比率为25.9,1986年为45.6,45.6-25.9=19.7,C也是对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5.解析:这道题还是从右上图中找答案。1978年医疗费支出占47.2,其他费用支出占26.9(注意图中数值为百分率,而非费用值),二者之差则为20.3,其他答案都没有正确反映出百分比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三)曲

46、线图举例,例题6:根据下面的曲线图回答1-5题:,1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是()。A3月 B6月 C7月 D9月2销售量最高与最低的差是多少万公斤?()A200 B300 C400 D4503销售量在增大最多的月份里增长了多少万公斤?()A50 B100 C150 D2004销售量增加的月份数与销售量减少的月份数之比为()。A1:1 B1:2 C2:1 D1:65最低销售量为多少万公斤?()A200 B250 C300 D350,例题6解析:第1题,求销售量下降最多的月份,在这一题中,许多原本仅是坐标的数据也将被用到,通过观察可以得知,必须从3月份开始一直比较到11月份,在这期间,有需要的话,还

47、要进行数据的运算,在6组的结果出来之后,接下来进行的是将这6组数据进行综合的比较,比较后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2题,是对两个极值求差。首先,通过观察可以很容易的得到峰值为650万公斤,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向,结合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最低值为250万公斤,两者相差400万公斤,选出答案C。第3题,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需要你找出在哪个月份中销量增长最多,二是需要你把这个增加量求出来。因此,先观察13月份的曲线变化,因为主要的上升趋势是在这一段上,通过观察和数字比较我们发现,在2月份,销量上升了一个半格,而1月份和3月份都只上升了一个格,所以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2月份的数据。然后将2月份的曲线左右两端相差,

48、即得到我们需要的答案。第4题,将曲线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加以区分,然后分别数一下上升趋势的月份和下降趋势的月份各有多少个,然后相比,要注意的是,增加的月份数在前面,减少的月份数在后面,一旦搞混,这道题也就容易出错。第5题,只需稍加比较,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为B,千万不要被曲线一开始的发展趋势所迷惑而误选C。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1B;2C;3C;4A;5B。,例题7:根据下面的统计图(网状图),回答1-5题:图示是某省城市、郊区、农村各类学校的分布情况。A代表大学,B代表中专学校,C代表师范学校,D代表普通中学,E代表职业中学,F代表小学,G代表私立学校。,1农村分布率最高的是()。A小学 B普通中

49、学,C师范学校 D私立中学2在农村分布率最低的是()。A私立中学 B职业中学 C中专学校 D大学3师范学校在城市的分布率,与普通中学在城市的分布率之比为()。A1:2 B1:3 C1:4 D1:54哪一类学校在城市、郊区、农村的分布率基本相同?()A师范学校 B普通中学 C小学 D职业中学5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私立学校和大学在城市的分配率相同B在农村分布率相同的是师范学校和普通中学C在郊区分布率相同的有大学、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D师范学校在郊区和农村分布比城市少,例题7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网状图形题,它将城市、农村与郊区构成一种三角位置关系,而将7种学校放置其中。尤其是代表小学的F,其位

50、置与另外6个相比,具有不规则性,在解题的过程中,一旦涉及分布率,一定要慎重对待F。第1题,要求农村分布率最高的是哪种学校。首先,观察图形,农村100居于最上方的顶角,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F距最上端的顶角最近,也就是说,F在农村的分布率最大,结合题外的说明,我们知道,F代表的是小学,因此答案选A。第2题,问的是在农村分布率最低的要素,在图上很容易找出A符合要求,它代表大学,对照答案选项,可知D为正确答案。第3题,本题需要求两个分布率,师范学校在城市的分布率在图中是C,因为七等分,所以在城市的分布率为1/7,同理可以得出普通中学在城市的分布率为3/7,两者相比得到本题答案为B。第4题,纯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