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讲课教案.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0316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备维修讲课教案.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机械设备维修讲课教案.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机械设备维修讲课教案.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机械设备维修讲课教案.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机械设备维修讲课教案.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备维修讲课教案.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备维修讲课教案.ppt.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设备维修,水气厂维修车间2007年8月26日,维修前的准备工作,机械设备在维修前应进行有关准备工作。它包括:技术准备、组织准备、拆卸、清洗、检验等。这些工作必须按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技术性能要求、需要修复或更换零部件的情况,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依照一定的计划、方法和步骤,选用合适的工具及设备进行。,第一节 技术和组织准备,一、技术准备 做好维修前的技术准备是保证维修质量、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费用的重要因素。技术准备主要是为维修提供技术依据。例如:准备现有的或需要编制的机械设备图册和备件图册;确定维修工作类别和年度维修计划;整理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及其处理记录;调查维修前机械设备的

2、技术状况;明确维修内容和方案;提出维修后要保证的各项技术性能要求;提供必备的有关技术文件等。二、组织准备 维修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维修质量、生产效率和费用成本。根据需要,结合本单位的维修规模、机械设备情况、技术水平、承修机械设备的类型,以及材料供应等具体条件,全面考虑、分析比较。,1.机械设备维修的组织形式(1)集中维修 这种形式多用于小单位。厂部统一管理,设备部门及机修车间对机械设备从拆卸、维修到装配集中组织进行。优点是:维修力量可集中使用,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维修工艺和技术,便于备件供应和制造,统筹安排使用资金费用。缺点是各部件或总成不可能同时进行维修,因此停修时间较长,生

3、产任务和维修工作容易出现矛盾。(2)分散维修 它多用于车间分散、机械设备数量较多的大型单位。日常维护和修理均由车间负责;机修车间主要负责精密、大型、稀有机械设备的大修。这种维修形式的优点是,各部件或总成能同时进行维修,缩短了停修时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生产车间的积极性、主动性,维修工人的工作相对固定。(3)混合维修 它适合于中型单位。除大修由机修车间负责外,其余维修工作均由生产车间负责。该形式既有集中又有分散,兼备两种组织形式的优点,一方面可加强生产车间对机械设备保养维修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集中进行大修有利于提高质量。,2.机械设备的维修(1)中心修配厂 它是整个行业部门的机械设备检修基地,是

4、大修厂。(2)专业单位的机修车间 它比中心修配厂规模要小,一般归专业单位领导,如机械化施工公司。(3)基层单位的修配站(所)它只能进行小修。若未设修配站(所),可组织巡回维修服务队进行巡回服务。3.机械设备的维修方法(1)单机维修 一台机械设备除个别专业维修外,其余工作全部由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上完成。方法是将所需要维修的零件从机械设备上拆下,进行清洗、检验分类。(2)部件维修 一台机械设备按部件或总成分别由许多小组在不同的工作地点同时进行维修,每个小组只完成一部分维修工作。(3)更换零部件及总成 对于有缺陷的零部件、甚至总成,采用更换新件的方法进行维修,并将整机装配出厂,而将换下的零部件和

5、总成另行安排维修,待修竣并检验合格后,再补充到周转零部件或总成的储备量中,以备下次换用。,第二节 拆卸,一、一般规则和要求 拆卸的目的是为便于检修和维修。由于机械设备的构造各有其特点,零部件在重量、结构、精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若拆卸不当,将使零部件受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无法修复。为保证维修质量,在解体之前必须周密计划,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估计,做到有步骤地进行拆卸。1.拆卸前必须先弄清楚构造和工作原理 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构造各异。应弄清所拆部分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装配关系,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粗心大意、盲目乱拆。对不清楚的结构,应查阅有关图样资料,搞清装配关系、配合性质,尤其是紧固

6、件位置和退出方向。否则,要边分析判断,边试拆,有时还需设计合适的拆卸夹具和工具。2.拆卸前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拆卸场地的选择、清理;拆前断电、檫拭、放油;对电气、易氧化、易锈蚀的零件进行保护等。,3.从实际出发,可不拆的尽量不拆,需要拆的一定要拆 为减少拆卸工作量和避免破坏配合性质,对于尚能确保使用性能的零部件可不拆,但需进行必要的试验或诊断,确信无隐患缺陷。若不能肯定内部技术状态如何,必须在拆卸检查,确保维修质量。4.使用正确的拆卸方法,保证人身和机械设备安全 拆卸顺序一般与装配顺序相反,先拆外部附件,再将整机拆成总成、部件,最后全部拆成零件,并按部件汇集放置。根据零部件联接形式和规

7、格尺寸,选用合适的拆卸工具和设备。对不可拆的联接或拆后降低精度的结合件,必须在拆卸时需注意保护。5.对轴孔装配件应坚持拆与装所用的力相同原则 在拆卸轴孔装配件时,通常应坚持用多大的力装配,用多大的力拆卸。若出现异常情况,要查找原因,防止在拆卸中将零件碰伤、拉毛、甚至损坏。,6.拆卸应为装配创造条件 如果技术资料不全,必须对拆卸过程要有必要的记录,以便在安装时遵照“先拆后装”的原则重新装配。拆卸精密或结构复杂的部件,应画出装配草图或拆卸时做好标记,避免误装。零件拆卸后要彻底清洗,涂油防锈,保护加工面,避免丢失和破坏。细长零件要悬挂,注意防止弯曲变形。精密零件要单独存放,以免损坏。细小零件要注意防

8、止丢失。对不能互换的零件要成组存放或打标记。,二、常用拆卸方法,1.击卸法 利用锤子或其它重物在敲击或撞击零件时产生的冲击能量把零件拆下。2.拉拔法 用精度较高不允许敲击或无法用去卸法拆卸的零部件应使用拉拔法。它是采用专门拉拔器进行拆卸。3.顶压法 利用螺旋C型夹头、机械式压力机、液压压力机或千斤顶等工具和设备进行拆卸。适用于形状简单的过盈配合件。4.温差法 拆卸尺寸较大、配合过盈量较大或无法用击卸、顶压等方法拆卸时,或为使过盈较大、精度较高的配合件容易拆卸,可用此种方法。5.破坏法 若必须拆卸焊接、铆接等固定联接件,或轴与套互相咬死,或为保存主件而破坏副件时,可采用车、锯、錾、钻、割等方法进

9、行破坏性拆卸。,三、典型联接件的拆卸,(一)螺纹联接件 螺纹联接应用广泛,它具有简单、便于调节和可多次拆卸装配等优点。1.一般拆卸方法 首先要认清螺纹旋向,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尽量使用呆扳手或螺钉旋具、双头螺栓专用扳手等。拆卸时用力要均匀,只有受力大的特殊螺纹才允许用加长杆。2.特殊情况的拆卸方法(1)断头螺钉的拆卸 机械设备中的螺钉头有时会被打断。断头螺钉在机体表面以下时,可在断头端的中心钻孔,攻反向螺纹,拧入反向螺钉旋出。也可在断头上锯出沟槽,用一字形螺钉旋具拧出;或用工具在断头上加工出扁头或方头,用扳手拧出;或在断头上加焊弯杆拧出,当螺钉较粗时,可用扁錾沿圆周剔除。(2)打滑内六角螺钉的

10、拆卸 当内六角磨圆后出现打滑现象时,可用一个孔径比螺钉头外径稍小一点的六方螺母,放在内六角螺钉头上,将螺母和螺钉焊接成一体,用扳手拧螺母即可把螺钉拧出。(3)锈死螺纹的拆卸 向拧紧方向拧动一下,再旋松,如此反复,逐步拧出;用锤子敲击螺钉头、螺母及四周,锈层震松后即可拧出;可在螺纹边缘处浇些煤油或柴油,浸泡20min左右,待锈层软化后逐步拧出;(4)成组螺纹联接件的拆卸 它的拆卸顺序一般为先四周后中间,对角线方向轮换。,(二)过盈联接件拆卸过盈件,应按零件配合尺寸和过盈量大小,选择合适的拆卸工具和方法。视松紧程度由松至紧,依次用木锤、铜棒、锤子或大锤、顶拔器、机械式压力机、液压压力机、水压机等进

11、行拆卸。过盈量过大或为保护配合面,可加热包容件或冷却被包容件后再迅速压出。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拆卸,都要检查有无定位销、螺钉等附加固定或定位装置,若有必须先拆下。施力部位要正确,受力要均匀,方向要无误。(三)滚动轴承的拆卸拆卸滚动轴承时,除按过盈联接件的拆卸要点进行外,还应注意尽量不用滚动体传递力;拆卸轴末端的轴承时,可用小于轴承内径的铜棒或软金属、木棒抵住轴端,在轴承下面放置垫铁,再用锤子敲击。(四)不可拆联接的拆卸焊接件的拆卸可用锯割、扁錾切割、用小钻头钻出一排孔后再錾或锯,以及气割等。,第三节 清洗,在维修过程中搞好清洗是做好维修工作的重要一环。清洗方法和清洗质量对鉴定零件的准确性、维修质量

12、、维修成本和使用寿命等均产生重要影响。清洗包括:清除油污、水垢、积炭、锈层和旧漆层等。一、拆卸前的清洗 拆卸前的清洗主要是指拆卸前的外部清洗,目的是除去机械设备外部积存的大量尘土、油污、泥砂等赃物。,二、拆卸后的清洗,(一)清除油污 凡是和各种油料接触的零件在解体后都要进行清除油污的工作,即除油。1.清洗液(1)有机溶剂 常用的有:煤油、轻柴油、汽油、丙酮、酒精和三氯乙烯等。但有机溶剂多数为易燃物,成本高,主要适用于规模小的单位和分散的维修工作。(2)碱性溶液 它是碱或碱性盐的水溶液。用碱性溶液清洗时,一般需将溶液加热到80-90度。除油后用热水冲洗,去掉表面残留碱液,防止零件被腐蚀。(3)化

13、学清洗液 这是一种化学合成水基金属清洗剂,以表面活性剂为主。,2.清洗方法(1)擦洗 将零件放入装有柴油、煤油或其它清洗液的容器中,用棉纱擦洗或毛刷刷洗。(2)煮洗 将配制好的溶液和被清洗的零件一起放入用钢板焊制适当尺寸的清洗池中。在池的下部设有加温用的炉灶,将零件加温到80-90度煮洗。(3)喷洗 将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清洗液喷射到零件表面,以清除油污。(4)振动清洗 它是将被清洗的零部件放在振动清洗机的清洗篮或清洗架上,浸没在清洗液中,通过清洗机产生振动来模拟人工漂刷动作,并与清洗液的化学作用相配合,达到去除油污的目的。(5)超声清洗 它是靠清洗液的化学作用与引入清洗液中的超声波震荡作用相

14、配合达到去污的目的。,(二)清除水垢 机械设备的冷却系统经长期使用硬水或含杂质较多的水后,在冷却器及管道内壁上沉积一层黄白色的水垢。(三)清除积炭 在维修过程中,常遇到清除积炭的问题,经常使用机械清除法、化学法和电解法等进行积炭清除。1.机械清除法 它是用金属丝刷与刮刀去除积炭。2.化学法 对某些精加工零件的表面,不能采用机械清除法,可用化学法。3.电化学法 将碱溶液作为电解液,工件接于阴极,使其在化学反应和氢气的剥离共同作用下去除积炭。,(四)除锈 锈是金属表面与空气中氧、水分以及酸类物质接触而生成的氧化物,如FeO、Fe3O4、Fe2O3等,通常称为铁锈。去锈的主要方法有机械法、化学酸洗法

15、和电化学酸蚀法。1.机械法 它是利用机械摩擦、切削等作用清除零件表面锈层。常用的方法有刷、磨、抛光、喷砂等。2.化学酸洗法 这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把金属表面的锈蚀产物溶解掉的酸洗法。3.电化学酸蚀法 就是零件在电解液中通以直流电,通过化学反应达到除锈目的。(五)清除漆层 零件表面的保护漆层根据其损坏程度和保护涂层的要求进行全部或部分清除。清除后要冲洗干净,准备再喷刷新漆。,第四节 检验,维修过程的检验工作包含的内容很广,在很达程度上,它是制定维修工艺措施的主要依据。它决定零件的弃取,决定装配质量,影响维修成本,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检验的原则1)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维修时间,节约原材料、

16、配件、工时,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2)严格掌握技术规范、修理规范,正确区分能用、需修、报废的界限,从技术条件和经济效果综合考虑。既不让不合格的零件继续使用,也不让不必维修或不应报废的零件进行修理或报废。3)努力提高检验水平,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误差,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按照检验对象的要求,特别是精度要求选用检验工具或设备,采用正确的检验方法。,二、检验的内容1.检验分类(1)修前检验 它是在机械设备拆卸后进行。对已确定需要修复的零部件,可根据损坏情况及生产条件 选择适当的修复工艺,并提出技术要求;对报废的零部件,要提出需补充的备件型号、规格和数量;不属备件的零部件需要提出零件蓝图或测绘草图。(

17、2)修后检验 这是指零件加工或修理后检验其质量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技术标准,确定是成品、废品或修。(3)装配检验 它是指检验待装零部件质量是否合格、能否满足要求;在装配中,对每道工序过工步都要进行检验,以免产生中间工序不合格,影响装配质量;组装后,检验累积误差是否超过技术要求;总装后要进行调整、工作精度、几何精度及其它性能检验、试运转等,确保维修质量。,2.检验的主要内容(1)零件的几何精度 包括: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精度。经常检验的是尺寸、圆柱度、圆度、平面度、直线度、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跳动等项目。(2)零件的表面质量 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有无擦伤、腐蚀、裂纹、剥落、烧损、拉毛等缺陷

18、。(3)零件的物理学性能 除硬度、硬化层深度外,对零件制造和修复过程中形成的性能,如应力状态、平衡状况、弹性、刚度、振动等也需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检测。(4)零件的隐蔽缺陷 制造过程中的内部夹渣、气孔、疏松、空洞、焊接等缺陷,还有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微观裂纹。(5)零部件的质量和静动平衡 如活塞、连杆组之间的质量差;曲轴、风扇、传动轴、车轮等高速转动的零部件进行静动平衡。(6)零件的材料性质 如零件合金成分、渗碳层含碳量、各部分材料的均匀性、铸铁中石墨的析出、橡胶材料的老化变质程度等。(7)零件表层材料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如电镀层、热喷涂层、堆焊层和基体金属的结合强度,机械固定联结件的联结强度、轴承合金

19、和轴承座的结合强度等。(8)组件的配合情况 如组件的同轴度、平行度、啮合情况与配合的严密性等。(9)零件的磨损程度 正确识别摩擦磨损零件的可行性,由磨损极限确定是否能继续使用。(10)密封性 如内燃机缸体、缸盖需进行密封试验,检查有无泄漏。,三、检验的方法1.感觉检验法 不用量具、仪器,仅凭检验人员的直观感觉和经验来鉴别零件的技术状况,统称感觉检验法。这种方法精度不高,只适于分辨缺陷明显的或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要求检验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具体方法有:(1)目测 用眼睛或借助放大镜对零件进行观察和宏观检验,如倒角、圆角、裂纹、断裂、疲劳剥落、磨损、刮伤、蚀损、变形、老化等,作出可靠的判断。(

20、2)耳听 根据机械设备运转时发出的声音,或敲击零件时的响声判断技术状态。零件无缺陷时声音清脆,内部有缩孔时声音相对低沉,若内部出现裂纹,则声音嘶哑。(3)触觉 用手与被检验的零件接触,可判断工作时温度的高低和表面状况;将配合件进行相对运动,可判断配合间隙的大小。,2.测量工具和仪器检验法1)用各种测量工具(如卡钳、钢直尺、游标卡尺、百分尺、千分尺或百分表、千分表、塞尺、量块、齿轮规等)和仪器检验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相互位置精度。2)用专用仪器、设备对零件的应力、强度、硬度、冲击性、伸长率等力学性能进行检验。3)用静动平衡试验机对高速运转的零件作静动平衡检验。4)用弹簧检验仪或弹簧秤对各种弹簧

21、的弹力和刚度进行检验。5)对承受内部介质压力并须防止泄露的零部件,需在专用设备上进行密封性能检验。6)用金相显微镜检验金属组织、晶粒形状及尺寸、显微缺陷、分析化学成分。,3.物理检验法 它是利用电、磁、光、声、热等物理量,通过零部件引起的变化来测定技术状况、发现内部缺陷。(1)磁力法 它是利用磁力线通过铁磁性材料时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来判断零件内部有无裂纹、空洞、组织不均匀等缺陷,又称磁力探伤。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迅速,但只能适应于易被磁化的零件,且在零件的表面处。若缺陷在较深处则不易查出。(2)渗透法 这种方法是在清洗过的零件表面上施加具有高度渗透能力的渗透液。由于润湿作用,使之渗

22、入缺陷中,然后将表面上的多余渗透液除去,再均匀涂上一层薄显像剂(常用MgO2、SiO2白色粉末)。在显像剂的毛细作用下而将缺陷中的残存渗透液吸到表面上来,从而显示缺陷。渗透法分为着色法和荧光法两大类。着色法是在渗透液中加入显示性能强的红色染料,显像剂用白色垩粉调制,使渗透液被吸出后,在白色显像剂中能明显地显示出来;荧光法则是在渗透液中加入黄绿色荧光物质,显像剂则专门配制,当渗透液被吸出后,再用近紫外线照射,便能发出鲜明的荧光,由此显示缺陷的位置和形状。,第二章 维修性理论概述,一、定义机械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称维修性。所谓

23、规定的条件,是指选定了合理的维修方式、准备了维修用的测试仪器及装备和相应的备件、标准、技术资料,由一定技术水平和良好劳动情绪的维修人员进行操作。所谓规定时间,是指机械设备从寻找、识别故障开始,直至检查、拆卸、清洗、修理或更换、安装、调试、验收,最后达到完全恢复正常功能为止的全部时间。,维修与维修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维修是指维护或修理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保养、修理、改装、翻修、检查等。而维修性是指机械设备在维修方面具有的特性或能力;反应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的难易程度;是维修需要付出的工作量大小、人员多少、费用高低以及维修设施先进或落后的综合体现;是由设计、制造等因素决定的一种固有属性,直接关系到机

24、械设备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机械设备三项基本性能参数之一,它和使用性能一样重要。,二、评定指标1.维修度 它是定量的评定维修性的尺度。可修复的机械系统、设备和零部件等,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维修,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状态完成的修复概率,称维修度,用M(t)表示。2.维修费用指标 机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是一项综合性的货币形态价值预测指标,可分解为购置费(原值)、使用费、维修费和停机损失费等四大项。(1)每项任务、每项维修措施的费用。(2)运行一小时、一个月、一年的维修费用。(3)维修效益=生产量/维修费用。(4)综合效益=机械设备寿命周期内的输出/机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影响维修性

25、的主要因素和提高途径,一、影响维修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维修性的因素,主要有机械设备维修性设计的优劣、维修保养方针、体制、维修装备设施的完善程度,维修保养人员的水平高低和劳动情绪等。影响维修性的主要因素设计方面:1.总体布局和结构设计应使各部分易于检查,便于维修。2.良好的可达性,设置维修操作通道,有合适空间。3.部件与联接件易拆装。4.标准化,互换性和可更换性。5.安全性。6.材料易于购置,零件加工方便。7.技术资料齐全。8.专用工具和试验装置。,维修保护方针、体制及维修装备设施1.维修方式的确定、故障修理、定期更换、状态监测维修、无维修设计。2.维修资源的组织、维修组织机构、维修力量配备、维修

26、计划和控制。3.维修材料和备件供应、储备方式、库存管理。4.维修装备设施。5.费用因素。对维修人员的要求1.考核和选择、教育、经验、素质。2.训练。3.熟练程度。4.能力分析。5.劳动情绪。,二、提高维修性的主要途径1.简化结构,便于拆装 结构简单的机械设备不仅故障少,一旦发生故障,检查、判断、修复也容易。大量采用标准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零部件之间能够通用,均可减少停机维修时间。2.提高可达性 故障发生后,维修人员在检查、拆卸和修理中,应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用手接触操作部位;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符合工程心理学和人机工程规定的标准;取出零件时应有适当的通道。3.保证维修操作安全 维修人员在操作

27、时,应设有被锐边、突起划伤,被重物砸伤的可能,也没有被电击的危险,以提高效率。4.按规定使用和维修 要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内容进行使用、润滑、调试、保养;按编制的维修技术指南和维修标准进行维修;按机械设备本身的特点采取最合理的维修工艺、材料和方法,取得最好的维修效果。,5.部件和联接件易拆易装 采用整体安装单元(模块化),设置定位装置和识别标志,配合适合的专用拆装工具等,都有利于实现易拆易装。6.零部件的无维修设计 可靠性、维修性的理想极限是无维修设计,即不需要维修的零部件。目前主要有:不需润滑的固定关节、自润滑轴承、塑料轴承等;不需调整的,利用弹簧张力或液压等自调刹车闸等;将零部件设计为具有一

28、定寿命,到时就予以报废处理。,维修思想,维修思想是指导维修实践的理论,又称维修理论、维修原理、维修观念、维修哲学等。维修思想是人们对维修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对维修工作的总体认识,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维修工作的全局。维修思想的确立取决于当时的生产水平、维修对象、维修人员的素质、维修手段和条件等客观基础。一、“事后维修为主”的维修思想 事后维修属于非计划性维修,它以机械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基础,有了故障才去维修,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准备工作不可能充分,难以取得完善的维修效果。二、“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这是一种以定期全面检修为主的维修思想。它以机件的磨损规律为基础,以磨损曲线中的第三阶段起点作为

29、维修的时间界限。三、“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建立在“以预防为主”的实践基础上,但又改变了传统的维修思想观念。基本要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形成是以视情维修方式的扩大使用、以逻辑分析决断方法的诞生为标志、以最低的费用实现机械设备固有可靠性水平。,1)提高可靠性必须从机械设备研制开始。维修的责任是控制影响机械设备可靠性下降的各种因素,保持和恢复其固有可靠性。2)旧的机械设备其故障不见得就多,而新的机械设备其故障不见得就少。故障是随机发生的,故障与使用时间没有直接关系。3)频繁的维修或维修不当会导致可靠性下降。要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预防故障。4)有效的预防性维修能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保

30、持机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但不能超过。要想超过,只有重新设计或实施改进性维修。5)有明确的潜在故障概念。6)根据实践中取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可靠性的定量分析,并按故障后果等确定不同的维修方式,分析和了解使用、维修、管理水平,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技术和管理措施。7)分析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必须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资料、数据收集与处理系统,尤其要重视故障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工作。,第四节 维修方式,维修方式是对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维修工作内容及其时机的控制形式。维修方式是指控制拆卸、更换和修理时机的形式,它包括查找故障部位、修复或更换零部件、进行调整、验收等一系列技术活动。一、维修方式1.事后维修(CM)

31、2.预防维修(PM)预防维修是指机械设备未发生停机故障或损失而进行的维修。(1)定期维修 又称计划维修、时间预防维修。它以概率论为基础,根据主要零部件发生故障时间的统计分布和使用经验确定维修周期,不管其技术状态如何,都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维修工作,防止引起突发性事故。(2)视情维修 亦称按需维修、状态监测维修、预知维修。它是对机械设备进行连续性状态监控,当其中一个或几个监测的特性参数下降到某种标准值以下时就进行维修,以消除潜在故障,避免进一步发生功能性故障。视情维修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机件的潜力,提高机件预防维修的有效性,减少维修工作量及人为差错。,3.可靠性维修(R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称可

32、靠性维修。它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作具体分析和试验,应用逻辑分析决断法,科学地制定维修内容,优选维修方法,合理确定使用期限,控制机械设备的使用可靠性,以最低的费用来保持和恢复机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4.改进性维修(IM)在故障发生过分频繁,即平均故障间隔期很短,以及修理或更换的费用又很大,即人力、备件费用或停工损失很大时,改进性设计是对付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二、维修方式的选择 维修的目的在于保证机械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即保证使用价值的可靠性;另外要使维修费用最省。维修方式的选择应从故障发生后的安全性、经济性考虑。由于机械设备一般都是断续运行,安全性不突出,所以选定维修方式一般侧

33、重于经济性。,第五节 维修制度,维修工作不仅是技术性工作,也是一项管理性工作。维修制度是在一定的维修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制定出来的一套规定,它包括:维修计划、类别、方式、时机、范围、等级、组织和考核指标体系等。一、计划预防维修制 它是在掌握机械设备磨损和损坏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机件的磨损速度和使用期限,贯彻防重于治、防患于未然的原则,相应地组织保养和修理,以避免机件的过早磨损。对磨损给予补偿,防止或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节省维修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有效度和经济效益。计划预防维修制的主要缺点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经济性较差,修理周期和范围固定,会造成部分机件进行不必要的维修,即过剩维修或修理不足。

34、,1.大修2.小修3.中修4.项修5.改造 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在原机械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以提高其功能、精度、生产率和可靠性为目的。6.计划外维修,二、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维修制,它是以可靠性理论、状态监测、故障分析为基础,根据进行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检测结果而确定修理时机和范围。特点是修理周期、程序和范围都不固定,要依照实际情况而灵活决定。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维修应具备的条件有:1)要有充分的可靠性试验数据、资料和作为判别机件状态的依据;2)要求设计制造和维修部门密切配合,制定机械设备是维修大纲;3)具备必要的检测手段和标准。,三、针对性维修制,维修制是按综合管理原则和以可靠

35、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从实际出发,根据机械设备的型式、性能和使用 条件等特点,在推行点检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维修方式,即视情维修、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等,并充分利用决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技术等,使维修改造科学化,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益最高的目的。针对性维修制的特点:1)它吸收并改进了分离管理办法,强化了重点机械设备、重点部位的维修管理,并按其特点和状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充分发挥其不同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获得最佳的维修效果。2)在各种维修方式中,把状态监测、视情维修作为主要推广方式,实施点检制,体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思想,把维修改造重点放在日常保养

36、上,尽量做到有针对性。3)重视信息作用,应用计算机技术实行动态管理,并进行适时决策,保证维修工作真正做到有针对性。,第三章 失效理论概念,第一节 概念一、定义 机械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材料、工艺及装配等各方面原因,使其丧失规定的功能,无法继续工作的现象称失效。二、分类 1)按失效原因分为误用失效、本质失效、独立失效和从属失效等。2)按工作时间分为早期失效、偶然失效、耗损失效等。3)按失效发生速度分为突变失效、退化失效、间隙失效等。4)按失效程度分为完全失效、部分失效。5)按危险程度分为致命失效、严重失效、一般失效、轻度失效等。6)按失效可否预测分为突然失效(不可预测)和渐变失效(可以预

37、测)。三、诱发因素 引起失效的诱发因素可归纳为:应力、环境和时间3个基本因素。四、形式 失效的主要形式为变形、断裂、损伤(磨损、腐蚀和汽蚀)及其它(松动、打滑、老化、泄漏、烧损等)。,第二节 变形一、变形的概念 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力的作用而使零件的尺寸或形状发生改变的现象称变形。变形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1.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外力去除后能完全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弹性变形特点:1)具有可塑性,当外力去除后变形完全消失;2)弹性变形量很小,一般不超过材料原来长度的0.10%-1.0%;3)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成线性关系,符合胡克定律。2.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外力去除后不

38、能恢复的那部分永久变形。塑性变形的特点:1)引起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2)较大的塑性变形会使多晶体的各向同性遭到破坏而表现出各向异性,金属产生加工硬化现象;3)多晶体在塑性变形时,各晶粒及同一晶粒内部的变形是不均匀的,当外力去除后各晶粒的弹性恢复也不一样,因而产生内应力;4)塑性变形使原子活泼能力提高,造成金属的耐腐蚀性下降。,二、变形的危害 机械设备由于工况条件恶劣,经常满载或超载工作,一些零件产生变形是常见的。他们的变形将使其它零件加速磨损,甚至断裂,还有可能导致整台机械设备被破坏,极大地降低使用寿命,所以变形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三、变形的原因 主要是零件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所

39、致。1.外载荷 当外载荷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则零件将产生过应力永久变形。2.温度 1)温度升高,金属材料的原子热振动增大,临界切变抗力下降,容易产生滑移变形,使材料屈服强度降低。2)当温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在一定温度和应力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增加,金属材料将缓慢地发生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蠕变,又叫高温蠕变。3)如果零件受热不均,各处温差较大,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和内应力而引起零件变形。3.内应力 有些零件的毛坯为铸件、锻件或焊接件,它们都有一个从高温冷却下来的过程,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内应力。内应力影响零件的静强度和尺寸的稳定性,不仅使其弹性极限降低,还会产生减小内应力的塑性变形,严重时将引

40、起断裂。但随着应力的重新分布,零件将产生变形。4.结晶缺陷 产生变形的内在原因是材料内部缺陷,如位错、空位等,特别是错位及其移动和扩散,构成影响变形的主要内在因素。,四、减少变形的措施1.设计 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零件的强度,还要重视零件的刚度和制造、装配、使用、拆卸、修理等问题。正确选用材料、注意工艺性能。2.加工 在加工中要采取一系列工艺措施来防止和减少变形。3.修理 在修理中,不仅要满足恢复零件的尺寸、配合精度、表面质量等,还要检查和修复主要零件的形状及位置误差;制定出与变形有关的标准和修理规范;设计简单可靠、好用的专用量具和工夹具;大力推广三新技术。4.使用 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制定并严格执

41、行操作规程,不超负荷运行,避免局部超载或过热,加强机械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第三节 断裂 所谓断裂,是指物体在机械力、热、磁、声响、腐蚀等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下,使其本身连续遭到破坏,从而发生局部开裂或分成几部分的现象。一、分类1.按零件断裂后的自然表面即断口的宏观形态特征分类(1)韧性断裂 零件在外力作用下首先发生弹性变形。当外力引起的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时发生塑性变形。外力继续增加,若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发生韧性变形而后造成断裂称韧性断裂。(2)脆性断裂 一般发生在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前,没有或只有少量的塑性变形,多为沿晶界扩展而突然发生,又称晶界断裂。,2.按断口的微观形态特征分类(1)穿晶断裂 是指

42、裂纹穿过晶粒内部的断裂,它可以是延性的,也可以是脆性断裂。(2)晶间断裂 这种断裂的裂纹是沿着晶界扩展,多数属于脆性断裂。3.按载荷性质分类(1)一次加载断裂 零件在一次静拉伸、静压缩、静扭转、静弯曲、静剪切或一次冲击能量作用下的断裂称一次加载断裂。(2)疲劳断裂 经历反复多次的应力作用或能量负荷循环后才发生断裂的现象叫作疲劳断裂。疲劳断裂占整个断裂的80%-90%,它的类型很多,包括拉压疲劳、弯曲疲劳、接触疲劳、扭转疲劳、振动疲劳等。,二、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的特点是断裂时的应力低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或屈服强度。不论是脆性材料还是延性材料,疲劳断裂在宏观上均表现为脆性断裂。1.疲劳裂纹的产生 零件

43、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在局部引起很大的塑性表现,表面因位错运动将出现一些不均匀的滑移线或滑移带,在滑移带中产生一些缺口峰。这是形成疲劳裂纹是最根本原因。材料的表面或内部缺陷起着尖缺口的作用,在峰底处将产生高度的应力集中。由于持续交变载荷的作用,经过一定周期,缺口峰发展成为微观裂纹,称疲劳核心。降低交变载荷、减少零件表面加工缺陷和应力集中部位、控制夹杂物等级、细化晶粒、强化金属表面等是提高疲劳抗力、延长疲劳寿命的有效途径。2.疲劳裂纹的扩展 疲劳裂纹的扩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切向扩展阶段,即当疲劳裂纹在表面形成后,在循环应力的反复作用下沿着最大切应力方向的滑移。裂纹按第一阶段扩展到一定距离

44、后将方向改变为沿与正应力相垂直的方向扩展,又称正向扩展阶段,其裂纹基本上以单纯正向疲劳方式、均匀的速率稳定地向前扩展。,3.疲劳断口形貌(1)疲劳源区(疲劳核心区)这是疲劳裂纹最初形成的地方,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能大致判断其位置。它一般发生在零件的表面。(2)疲劳裂纹扩展区(疲劳区)它是疲劳断口最重要的特征区域,呈宏观的疲劳弧带和微观的疲劳纹。疲劳弧带以疲劳源为核心,似水波形式向外扩展,形成许多同心圆或同心弧带,其方向与裂纹的扩展方向相垂直。微观的疲劳纹是一系列基本上相互平行的、略带弯曲、呈波浪形的条纹,其方向与局部裂纹扩展方向相垂直。每一条疲劳纹代表一次载荷循环,这是疲劳断口进行微观定量分析的

45、理论依据。(3)瞬时断裂区(最终破断区)该区简称静断口。,三、断口分析 断口分析是研究金属断面的科学。它是从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态、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冶金缺陷、力学性能及零件的制造工艺、表面质量、几何形状和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判别断裂的性质、类别和原因,研究断裂的机理,提出防止断裂事故的措施。1.现场调查2.宏观分析3.微观分析4.金相组织、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的检验,四、减轻断裂危害的措施1.减少局部应力集中 如肩台圆角、沟槽、油孔、键槽、螺纹、压配合零件的边缘以及加工刀痕等皆是。材料中的不连续通常称为材料缺陷,如缩松及缩孔、非金属夹杂物、白点、焊接缺陷以及由加工或热处理引起的微裂

46、等。2.减少残余应力影响 各种加工和处理工艺过程,如拉拔、挤压、校直、弯曲、冲压、机加工、磨削以及焊接、热处理等均能引起残余应力。3.控制载荷防止超载4.其它,第四节 腐蚀一、概念腐蚀是金属受周围介质的作用而引起损伤的现象。二、分类腐蚀的机理是化学反应或电化学作用。金属腐蚀按其机理可分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氧化。1.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金属与外部电介质作用直接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在腐蚀过程中不产生电流。2.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电解质物质接触时产生的腐蚀。它与化学腐蚀不同之点在于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按照所接触环境的不同,可把电化学腐蚀分为如下几类:(1)大气腐蚀(2)土壤腐蚀(3)在熔

47、融盐中的腐蚀3.氧化大多数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起作用,会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三、影响腐蚀的因素1.金属的特性 金属的抗腐蚀性与它的标准电位、化学活性有关。标准电位愈低。化学活性就愈高,愈容易腐蚀。2.金属的成分 金属中的杂质愈多,抗腐蚀性愈差。3.零件表面状况 零件的外表形状愈复杂,表面粗糙度愈大,抗腐蚀性愈差。4.环境四、减轻腐蚀危害的措施1.正确选材 根据环境介质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耐腐蚀材料。2.合理设计 在制造机械设备时,虽然应用了较优良的材料,但是如果在结构的设计上不从金属防护角度加以全面考虑,常会引起机械优应力等现象。3.覆盖保护层,非金属保护层主要有:1)涂料 有防腐漆、底

48、漆、生漆、沥青漆、环氧树脂涂料、聚乙烯涂料及工艺凡士林等。2)玻璃钢3)硬软聚氯乙烯4)耐酸酚醛塑料化学保护层 用化学或电化学法在金属材料表面覆盖一层化合物的薄膜层,如磷化、发蓝、钝化、氧化、阳极氧化等。表面合金化 如渗碳、渗铬、渗铝等。4.电化学保护(1)阴极保护(2)阳极保护5.添加缓蚀剂6.改变环境条件,第五节 汽蚀 当零件与液体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接触处的局部压力低于液体蒸发压力时,形成汽泡。溶解的气体也会析出形成气泡。这些气泡运动到高压区,气泡在被迫溃灭的瞬间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高温,称为水击现象。气泡形成与破灭的反复作用,使零件表面材料产生疲劳而逐渐脱落,呈麻点状,逐渐扩展成泡沫海面

49、状,这种现象称为汽蚀。当汽蚀严重时,可扩展为深度20mm的孔穴,直到穿透或开裂而破坏,因此又称为穴蚀。汽蚀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破坏现象,它不单是机械作用,还有化学、电化学作用,当液体中含有杂质或磨粒时会加剧这一破坏过程。汽蚀常发生在柴油机缸套外壁、水泵零件、水轮机叶片、液压泵等。,减轻汽蚀的措施主要有:1)在设计、加工、安装等方面,应尽量减少截面突变,加大圆角,减少流体的压力差,降低流速,减少汽蚀的形成。2)减小与液体接触表面的振动,以减少水击现象的发生,例如,提高刚性、改善支承、采取吸振措施等。3)选用耐汽蚀的材料,如球状或团状石墨的铸铁、不锈钢、尼龙等。4)零件表面涂塑料、陶瓷等防汽蚀材料;也

50、可在表面镀铬。5)改进零件结构,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减少液体动时产生涡流的现象。6)在水中添加乳化油,减小汽泡爆破时的冲击力。7)设法降低流体的温度,在水冷柴油机汽缸套的水中加缓蚀剂。,第六节 老化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制造后,在长期的使用或保管、闲置过程中出现精度下降、性能变坏、价值贬低的现象称老化。一、老化的分类(一)有形老化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在使用或保管、闲置过程中,因摩擦磨损、变形、冲击、振动、疲劳、断裂、腐蚀等使其实物形态变化、精度降低、性能变坏,这种现象称为有形老化。(二)无形老化机械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发生使用价值或再生产价格降低的现象叫作无形老化。,第七节 泄漏 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