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健康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健康教育.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杨敏2010-06-01,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 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原学特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 3岁以下 年龄组 发病率 最高,好发年龄,?,流行病学,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
2、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发病情况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 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 698例,其中男1 025例,女673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流行病学,2008年截至5月1日24时,安徽阜阳累计报告手足
3、口病3321例,其中22例死亡;2010年4月(2010年4月1日零时至4月30日24时)报告发病数居首的病种为手足口病4月福建省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6447例,死亡2例,死者均为儿童。,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 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主要通过 消化道 呼吸道 密切接触 等途径,传播途径?,多为2-10天平均3-5天,潜伏期?,主要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症状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
4、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普通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表现,配合医生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传染病报告,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
5、,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患孩,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查 血气分析 脑脊液检查 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物理学检查,胸X线检查磁共振 脑电图 心电图,普通病例的治疗,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症治疗 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外治法,口咽部疱疹:可选用青黛散 双料喉风散 冰硼散等 1日23次,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如何预防,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个人预防措施,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良好家庭环境卫生 通风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个人预防措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