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ppt.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0524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哲学.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哲学.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哲学.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哲学.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哲学.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哲学.ppt.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哲学,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一、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1、原始哲学:古代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西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系。总之,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包含着最朴素的原始的哲学思想。,(1)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事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 物质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木克土,土能堵住水,所以土克水。水能扑灭燃烧的火,所以水能克火。火能熔化金属,所以火

2、克金。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相生:水木火土金相克:金木土水火,总的来看,五行生克表示的是物质基本形态的变化,五行相互作用,产生万物无穷的变化。在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基本作用的方式是相生(促进)与相克(抑制),这是一对矛盾,矛盾的任何一方又可分为两方面,即:“我生”“生我”“我克”“克我”四种变化。,(3)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的思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即对立又统一的物质现象。,2、百家争鸣形成儒道两大哲学,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3、,哲学思想异常活跃,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尚子等,形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它们既相互争论,又相互吸收,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成为我国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其中影响最大的四大思想资源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最终由儒家和道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3、三教交融形成宋明理学。,自宋代开始至元明清三代,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宋明理学,它是儒释道三教交融的产物。中国哲学的以上三个发展阶段,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史的基本框架。历代王朝多以儒学教化百姓,以道学修炼身性、养生,以理学规范天下,以佛学安抚民心。,二、原始儒家(论述儒家、道家思想特征),原

4、始儒家是指儒家学派创始时的儒家,代表人:孔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的经典有诗、书、礼、乐、易、春秋。据说都是孔子校订过的教学用书。他们自己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大学、中庸。儒家的哲学不是从认识论、反映论的角度去探索哲学,而是从精神境界、道德修养、自我完善的角度去探讨哲学的真谛。儒家哲学更侧重人生哲学,研究处世之道。,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其涵义有四,一、“仁者,人也,”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二、“仁者,爱人”,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都有仁性,天生都有恻隐之心,性善能对别人的痛苦与欢乐产生共鸣,诗曰:“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反映了中国人善

5、待世间万物的心境。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的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的住;自己要事事行的通,同时也要使别人行的通。儒家的理想就是把仁爱的精神从亲人推及所有的人,四、“杀身成仁”。作为君子,作为仁者,要把“仁”作为做人的最高的标准,甚至为“仁”,不惜一切代价,“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倡导的“仁”是合乎“礼”儒家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中庸”之道,他们把中庸思想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根本的哲学原则,治国的根本方略,中庸中说:中庸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三、原始道家,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和庄子两本书是把握道家思想的经典 老

6、庄哲学是自成一套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1)认识论: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事物,他认为道是宇宙间永远存在的、绝对的,他不会因为外物的变化而消失,它是永远运动的或变化着的事物。他不同于时空中的具体事物,它是无限广大的,不能用具体名词来限定它。(2)在人生论上,在处世之道上,老庄主张自然无为。,(2)在人生论上,在处世之道上,老庄主张自然无为。,“自然”是指不加强制力量而顺其自然的心态。不特意去做某些事,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无为”仍然是一种处理事情顺其自然的态度,“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自然无为”主张好环境、

7、坏环境都可以适应。,四、中国佛教哲学,中国化佛教的基本特征是:四大皆空,精神不灭,人人皆可成佛,不以暴力抗恶,佛学流派众多。中国佛教引导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解脱。佛教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的追逐,直悟生命的本性。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顿悟成佛,实际上是要求人们道德人格上的完善。,佛家的诸佛平等及普渡众生的思想,体现了佛家的美好愿望和社会责任感,佛教的戒律也是要求人们完善自我的品格在思辨上,中国佛教有一套自己的运思模型,有自己的认识方式,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而各派都有自己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浙江天台山的天台宗以“圆融”,即层层圆而无偏,遍无遗漏的方式认识世界;“华严宗”,以

8、互相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北魏时在嵩山少林寺的禅宗主张以心传心的方式感悟世界,顿入佛界。最具中国特色,“见性成佛”。,五、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主要指宋代朱熹的理学和明代王阳明的理学。宋明理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学说。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四书集注被明清两代定为教科书,他的集注是标准答案,集中讨论了理气的关系与心性关系问题,“天地间,有理有气,即阴阳二气”他认为理先气后,气是从理出来的,他强调道德理性对人的情感欲望的制约,人心必须服从道心,“人欲”必须服从“天理”,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心包万理,万理居于一心”。为了涵养心性,他要求人们“居敬”、“穷理”。居敬就是专心一致。“穷理”就是深入研究。

9、还要求人们“格物致知”,即“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向天理和社会学习。,王阳明又叫王守仁,是明代理学家。,他建立了理学界的“心学体系”,其中,“知与行”的探讨和“致良知”的学说颇有特色,“知”是指道德意义的自觉程度而言,也指一般知识活动。“行”是指行动、实践,现代意义一般把“知与行”理解为知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王阳明在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一方面要求人们在内心精神上下工夫,另一方面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在方法论上,宋明理学把道德提高到本体的高度,要求人们的道德标准达到理性的境界,他们认为提高道德可通过强化“主意”多下功夫,以“内统外”,来提高道

10、德境界,还要发扬儒家传统,实现有无合一的境界。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与“万物一体”的境界。,宋明理学在元明清几代都是官方的哲学,在元明清七百年中,奉儒学为正宗,而在十四世纪到21世纪,对东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传到日本后,其影响达400年。正面影响: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克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结构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把道德、自律、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提高到本位论的高度,造就了一批有气节、好品德既忠君又报国的名相和名将,负面影响:维护专制等级统治,存天理,灭人欲,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他们把理和封建纲常伦理结合起来,推行残酷的天理三纲五常,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精神压抑

11、的灾难。,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一、宇宙观1、中国哲学的宇宙观。一、宇宙就是无限的时空及其所包含的一切,东南西北,上下四方为宇,“古今往来之时间成为“宙”,这是至大无外的宇宙观。二、宇宙间万事万物是不断变易的,宇宙间的一切变动流转之中,变化是普遍的,没有终极的。三、宇宙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的。阴阳说、八卦说、五行说及儒家、道家的学说中均有所体现,2、人在宇宙中的作用,首先,人是宇宙的主宰,人有无限的创造力,能创造美好的世界,人的一生应当是创造的一生。其次,人在天地之间,不能离开现实的世界,又要超越现实的世界,要培养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创造尽善尽美的人生。以上

12、的观点在儒家和道家的学说中均有所阐述。,二、天人之际,性命之原,1、天人关系“天人合一”的创立者西汉的董仲舒。一,形体的合一,天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个关节;二、感情上的合一,天有风雨阴晴,人有喜怒哀乐;三、规律上的合一,天有四时,人有春种、夏锄、秋耕、冬藏。(即天和人交互取胜,有时人胜天,有时天胜人)。,2、人的地位,古代哲学家把“人”看作“最为天下贵”者,人的道德理想、智慧能力应当与天同齐,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精神与宇宙同样伟大,一个真正的人,应当把自己的生命贯通于宇宙之中,努力成就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从中体现出人的生命价值。宇宙创造精神与人之间没有间隔,应当融为一体。中国古代哲

13、人的宇宙论、本体论和人生论的观点,有助于解决当代人的精神危机,那就是把人类融入宇宙之中,返朴归真,在宇宙中创造精神中寻求精神寄托。,三、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是指中国哲学家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极至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在儒家可用一个故事形象的说明,那就是“孔颜之乐知之、好之、乐之”中的之可以理解为生活、事业、人生。冯友兰将古人所说的人生境界划分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中国哲学传统思维方式(逻辑分析、辨证综合、直觉体悟)中国传统哲学各家各派有着各不相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兼重分析与综合,二是崇尚直觉本悟。,1、兼重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特别善于把逻辑分析和辨证综合起来,加以运用 2、崇尚直觉本悟:直觉本悟就是依靠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而体悟事物。它主要依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加以顿悟。,二、中国古代哲学的行为方式知行动态统合,古代哲学家强调的是知和行的动态的统一和结合。明代清初的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比较理想的解决了行和知的关系。他提出了“行先后知”的行知学说,思考题,讨论题:1、儒家文化能不能担负起现代化的责任?2、从儒家和道家不同的人生哲学层面分析中西文化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