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疟疾防治规划.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0575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疟疾防治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全国疟疾防治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全国疟疾防治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全国疟疾防治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全国疟疾防治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疟疾防治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疟疾防治规划.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及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二一一年六月三日,全国疟疾防治规划,时间:2006-2015年(一)防治现状:全球关注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曾经严重危害健康与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虫媒传染病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关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全体19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一项 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的行动计划,2000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 正式做出此项承诺,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 饥饿 疾病 文盲 环境恶化和对妇女歧视,商定了一套有时限的目标和指标 共有八个方面1.消灭极端贫穷和饥

2、饿 2.普及小学教育 3.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4.降低儿童死亡率 5.改善产妇保健 6.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以及其他疾病对抗 遏止并开始扭转疟疾和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增长 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 8.全球合作促进发展,全国疟疾防治规划,通过50年余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发病由70年代的2400万降到目前的数十万 2 严重流行区范围大大缩小,除云南和海南两省外各省已消除了恶性疟由于疟疾流行因素复杂传播快易反复部分地区工作力度有所削弱 经费投入不足流动人口,周边国家疫情影响2000年以来疫情有所回升,少数地区出现流行甚至暴发(我省沿淮淮北大部分市县),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在疫情出现

3、反复的省市均加大了疟疾防控力度,采取了各种措施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5%的县(市、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万分之一以下,仅有87个县(市 区)疟疾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一 我市近十年发病率均低于万分之一,制定规划的目的与意义进一步加快我国疟疾防治工作进程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 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促进流行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使我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基本消除疟疾目标的典范,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全国疟疾防治规划,(二)工作目标 1、到2010年底 除云南边境地区和海南中南部山区的高传播地区各县(市、区)外 全国其它流行县(市、区)均要控制疟疾流行 其中70的县(市

4、、区)基本消除疟疾 2、到2015年底 云南边境地区和海南中南部山区的高传播地区(以下简称“高传播地区”)各县控制疟疾流行 全国其它流行县(市 区)均要基本消除疟疾 海南省消除恶性疟,全国疟疾防治规划,(三)工作指标 1、发热病人血检覆盖率和年血检率 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病人血检2007 60%2010 80%2015 95%三热病人年血检率2007 50%2010 60%2015 70%,全国疟疾防治规划,2、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以下简称“治疗率”)(1)到2007年底 以乡(镇)为单位 治疗率达到70以上(2)到2010年底 以乡(镇)为单位 治疗率达到80以上(3)到2015年底 以乡(镇

5、)为单位 治疗率达到90以上,全国疟疾防治规划,3、间日疟病人传播休止期规范根治率(以下简称“根治率”)(1)到2007年底 以乡(镇)为单位 根治率达到80以上(2)到2010年底 以乡(镇)为单位 根治率达到85以上(3)到2015年底 以乡(镇)为单位 根治率达到90以上,全国疟疾防治规划,4、药物处理蚊帐正确使用率(以下简称“药物处理蚊帐使用率”)(1)到2007年底,在高传播地区以乡(镇)为单位的居民药物处理蚊帐使用率达到60以上(2)到2010年底,在高传播地区以乡(镇)为单位的居民药物处理蚊帐使用率达到70以上(3)到2015年底,在高传播地区以乡(镇)为单位的居民药物处理蚊帐使

6、用率达到75以上,全国疟疾防治规划,5、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1)到2007年底,流行区居民和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2)到2010年底,流行区居民和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3)到2015年底,流行区居民和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维持在80和90以上,流行区居民和学生知晓率2007年底 50%和70%以上2010年底 70%和80%以上2015年底 80%和90%以上,全国疟疾防治规划,6、乡、村医务人员疟疾防治技能培训合格率(1)到2007年底,流行区乡(镇)、村相关医务人员疟疾防治技能培训合格率达到80以上(2)到2010年底,流行区乡(镇)

7、、村相关医务人员疟疾防治技能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3)到2015年底,流行区乡(镇)、村相关医务人员疟疾防治技能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防治技能培训合格率2007年 80%以上2010年 90%以上2015年 95%以上,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四)防治策略 1 高传播地区(略),全国疟疾防治规划,2疫情不稳定地区(二类地区)如安徽 湖北 河南 江苏和西藏等省 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以控制暴发流行和减少传播为目的 以及时发现传染源 控制暴发点和落实休止期根治为重点 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地区采取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地区采取传染源控制和媒介防制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全国疟疾防治

8、规划,3 疫情基本控制地区 以防止输入的传染源和当地残存病例引起传播为目的 以传染源及时发现和规范抗疟治疗为重点 采取传染源监测和人群健康教育为主的防治策略,全国疟疾防治规划,(五)防治措施 1 加强传染源检测和疫情报告 在流行区 要切实加强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及时发现传染源 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和卫生部关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要求 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 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类地区 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年血检率达总人口1%-2%(即发病率在1/万2/万之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2 加强传染源控制 对发现的疟疾病例 要按照疟疾防治技术方案及时 规范给予治疗 对间日疟病人

9、要进行休止期根治 减少传染源积累 出现疟疾突发疫情时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 可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全国疟疾防治规划,3 加强媒介防制 在流行区 要结合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环境治理 减少蚊虫孳生地 在高传播区和疫情不稳定地区采取杀虫剂浸泡蚊帐措施 减少人蚊接触 在出现疟疾突发疫情时 采用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措施 降低蚊媒密度减少人群感染,全国疟疾防治规划,4 加强人群防护 在流行区,提倡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 对进入高传播地区的流动人口 根据需要可采取预防性服药和其他个人防护措施,全国疟疾防治规划,5 加强监测 建立、完善国家和地方各级疟疾监测网络加强疟疾疫情 媒介 人群抗体水平和

10、抗疟药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 及时 准确掌握人群发病 媒介种群密度和防治措施落实以及效果情况 预测发病趋势 为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技术方案提供依据,全国疟疾防治规划,6 加强健康教育 在流行区,要根据当地人群特点、受教育程度、知识掌握情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疟疾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及时就诊、配合治疗、自我防护和主动参与预防控制工作意识,全国疟疾防治规划,考核评估 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分别于 2008年 2011年和2016年对规划实施情况 进行近期中期和终期评估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相应的阶段目标和策略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

11、疾工作,到2015年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疟疾流行区分类 一类县: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均大于或等于万分之一的县 二类县:3年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的县 三类县: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流行县 四类县:非疟疾流行区,(一)总目标 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二)阶段目标1.所有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2.所有二类县以及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的一类县,到20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3.云南边境地区.,(

12、三)工作指标。到2012年实现以下指标:1.技能培训(1)各级疾控机构和一、二、三类县的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在95%以上(2)省、市、县级和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3)一、二类县的村级及三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4)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1)各省、地市级综合医院和疾控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100%;一、二、三类县的综

13、合医院和疾控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100%;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90%,(2)一、二类县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年血检总数分别不低于辖区人口的2%和1%(传播季节血检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3)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75%。(4)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达到100%。,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个案流调率达到100%4.疫点处置二类县达到70%5.媒介防制疟疾传播季节,一、二类县居民的长效蚊帐、浸泡蚊帐、纱

14、门纱窗等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80%。,6.健康教育(1)一、二类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5%;边境口岸和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2)在出入境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达到90%,到2015年实现以下指标:1.技能培训(1)各级疾控机构和一、二、三类县的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达到100%。(2)省、市、县级和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 治疗知识培训以及检验人员接受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3)一、二类县的村

15、级及三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医生接受过疟防基本知识培训比例达到100%(4)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1)各省、地市级综合医院和疾控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保持100%;一 二 三类县的综合医院和疾控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保持100%;一 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比例达到100%,(2)一、二类县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年血检的总数分别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1%和2;三类县“三热”病人年血检的总数保持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传播季节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3)疟疾病例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100%。(

16、4)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保持100%,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保持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保持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保持100%4.疫点处置 疫点处置率达到100%5.媒介防制 疟疾传播季节,一、二类县居民的长效蚊帐、浸泡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90%,6.健康教育(1)一、二类县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居民达到80%,中小学生达到85%;边境口岸和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人员达100%(2)在出入境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达到100%,到2020年实现以下指标:1.消除考核认

17、证 100%疟疾流行县完成消除疟疾考核认证 2.疑似疟疾病人实验室诊断(1)原流行县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具备疟原虫血检设施和能力(2)所有疑似疟疾病人均得到实验室疟原虫血检(3)流行病学不能确定感染来源的疟疾病例均得到国家级实验室的基因溯源鉴定,四、防治策略和措施一类县加强传染源控制与媒介防制,降低疟疾发病。二类县清除疟疾传染源,阻断疟疾在当地传播三类县加强监测和输入病例处置 防止继发传播四类县做好输入病例的处置 各地可根据防治进程和流行情况的改变,适时调整防治策略,当前我市防控工作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要通过院内外培训切实提高疟疾的临床诊断、报告与规范治疗率。其他医

18、疗单位发现疑似输入性疟疾病例 不得截流诊治,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 防治知识宣传后指导其及时转诊至市以上 综合医院诊治,我市防控工作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制订的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认真开展监测 在门诊 急 诊和发热门诊做好“三热”病人的血检与登记“三热”病人血检率市以上医院达到95%乡医院按防治 规划要求执行 并逐月将血检结果上报县区疾控中 心 检验科必须保留当年全部阴性血片,阳性片永 久保存 血检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乡镇卫 生院血检工作执行全球基金有关要求),我市防控工作要求,对诊断的疟疾现症病人要及时登记报告,并按照卫办疾控发2009106号通知中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

19、方案(修订稿)要求 予以规范治疗 对疑似疟疾病例进行假定性治疗并加强随访,我市防控工作要求,对医务人员加强诊疗知识培训,临床医生对疟疾尤其是输入性疟疾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对就诊的发热病人一律要询问有无外出务工 学习等流行病学史 防 止因漏诊 误诊而延误病情 检验人员要通过院内培训不断提高疟原虫镜检技术,协助临床分型诊治,我市防控工作要求,各县区疾控中心应认真落实各项疟疾防控措施,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三热”病人血检和重点人群的主动监测,按上级要求做好辖区内疟疾病例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置。要主动与劳务输出单位联系,指导其做好务工人员出国前及返乡后的卫生宣教和登记、随访,掌握人员流动情况,指导及时规范就医。,我市防控工作要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在区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 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员的卫生管理工作 配合区县疾控中心做好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努力提高社区内群众防蚊灭蚊、自我保护及主动参与防病的意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