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0696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国情的含义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把握国情的重要性中国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3.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怎样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结束?,怎样判断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吗?,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4200美元,2010年第二季

2、度,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2010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39724852。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又是世界上文盲半文盲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10%以上,达到1.8亿人。,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24.53%,排名第57。世界平均高等教育入学率为39.27%,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65.19%,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29.25%。,(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2010年在世界排名第121位,仍居100位以后。,20

3、10年我国人均GDP为4392美元,世界人均GDP为10671美元,发达地区人均GDP达到38417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达4810.56美元。,我国经济增长远快于世界平均增长。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按国家最新贫困标准(人均纯收入2300元)计算,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超过了除俄罗斯以外的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人口数量。,(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

4、力,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土地、天然气、木材、电力、石油、煤炭等资源都相对紧缺。,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110位以后,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排在107位以后,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降至18.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还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目前中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世界城市

5、化水平比较,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57.93%。,发达地区达到76.7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8.8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率平均水平为43.67,中国201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为44.9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3.03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1.87个百分点,(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0年世界第三产占比比较,世界平均第三产占比为58.17%,发展中国家第三产占比为56.25%,发达国家第三产占比为70.32%,中国第三产占比为43.14%,结论1:“三个没有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

6、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结论2:“三个世所罕见”,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1.历史方位的含义 历史方位,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2.辨明历史方位的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进步

7、,只有从历史发展的坐标上去认识,才能更加准确;一个社会的变革,只有从时代变化的对比中把握,才能更加清晰。因此辨明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对于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3.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1)当代中国正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风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二)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8、1.从经济发展看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2009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消费的铁矿石、粗钢、氧化铝和水泥分别达到8.7亿吨、5.67亿吨、2600万吨和16亿吨,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4%、43%、34%和52%。,(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垄断企业改革,2.从经济体制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3.

9、从人民生活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从相对差距来看,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有逐步拉大,2010年扩大到3.2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相差达到1242.6元,2010年相差达到13190元,(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4.从发展的协调性看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

10、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目前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3.5%;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5.从民主政治建设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

11、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7.从社会建设和管理看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8.从对外开放看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二)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1.战略机遇期的含义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机、境遇和形势,具

12、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机遇期是指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用的时期。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与一般的机遇期相比,它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二)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2.战略机遇期的提出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

13、,(二)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3.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1)2002年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从国际形势看:其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三,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机遇;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续迅猛发展,作为“构成21世纪最强大力量之一”,为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2)从国内看:其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其二,中国进入矛盾凸现期,也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其三,中国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14、关键时期。其四,中国进入从全面开放的关键时期。其五,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具备了实现经济起飞的诸多有利条件。,(二)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2)重提“战略机遇期”的依据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第二,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为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第三,“后危机时代”发达世界自顾不暇。第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第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

15、二)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4.正确认识机遇期的内涵(1)我们所面对的机遇期,不仅仅是哪个地区、哪个部门的,也不仅仅是哪个领域的,它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意义。,(二)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俄罗斯视未来5年为重振大国雄风、东山再起的“重大考验期”,日本确立了“经济新生计划”,欧盟制定了“电子欧洲”计划,(2)战略机遇期不仅仅对中国而言,其他国家也存在着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是一个国际性的提法。这个机遇期可以反映十年、五十年,也可以反映上百年,印度实施“跨越性发展战略”,(二)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3)“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

16、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总判断。,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但还有另一个判断,即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一)什么是科学发展,(二)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三)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一)什么是科学发展,(二)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1.从基本国情看,中国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3.从发展理念看,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2.从发展条件看,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承载能力较低,(三)怎样实现科学发展,1.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17、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怎样实现科学发展,2.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三)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总揽全局,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3.统筹兼顾,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兼顾各方,综合平衡,讨论1:我国教育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讨论2:我国的基本

18、国情对我们知识分子提出了什么要求?,思考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很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思考题,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思考题,3.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