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与《双城记》 .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0766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狄更斯与《双城记》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狄更斯与《双城记》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狄更斯与《双城记》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狄更斯与《双城记》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狄更斯与《双城记》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狄更斯与《双城记》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狄更斯与《双城记》 .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狄更斯与双城记,问题分析,核心问题:双城记的结构形式和艺术特色如何?狄更斯的创作怎样体现英国文学总体特性?分支问题: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与叙事结构怎样?双城记的结构形式与艺术特色如何?英国文学总体特性怎样?,内容提要,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与叙事结构;双城记的结构形式与艺术特色;,“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维多利亚女王执政于18371901年之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被称为“欧洲的祖母”。“世界工场”: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日不落帝国”:抢占殖民地,成为世界霸主;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欧洲地缘形势,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

2、1),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1830/1832190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梅瑞狄斯、哈代等等。宪章派文学:爱内斯特查理士琼斯,威廉詹姆斯林顿,爱德华普米德,威廉史维立埃山基,等等;唯美主义文学:王尔德与唯美主义文艺观、生活艺术化主张,马克思的评价,马克思称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认为:“他们在自己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他们对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从最高尚的食利者和认为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庸俗不堪的资本家

3、到小商贩和律师事务所的小职员,都进行了剖析”。(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6页。),历史分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此为分界线,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的小说家有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后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小说家有梅瑞狄斯、哈代。,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直面社会现实,较多地直接描写劳资矛盾;更多描写社会下层平民的苦难生活,关注“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人道主义精神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厚;注重个性发展、人格独立

4、问题,张扬人性,反对异化;,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描写资产阶级的原始积累;表现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描写资产阶级个性人格的确立。,宪章派文学,宪章派文学是在18301840年代宪章派运动高涨的条件下产生的,这是无产阶级文学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是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状态。它利用了英国文学中从简短的墓志铭到长篇小说的大多数体裁,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代表诗人有爱内斯特查理士琼斯、威廉詹姆斯林顿、吉洛德麦西、爱德华普米德、威廉史维立埃山基。,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二座高峰 英国继莎士比

5、亚之后最杰出的作家,最具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居于英国小说之巅的位置。持续不衰的“狄更斯热”,狄更斯和莎士比亚一同是英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像莎士比亚一样,狄更斯已征服了世界。狄更斯的缺点是英国性格的缺点;他的优点是英国性格的优点;但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他都以其蓬勃丰饶的构思、无比充沛的创作精力和广阔无边的慈悲之心予以充分的表达。剑桥英国文学史,英国地图,一、生平与创作,(一)说故事能手与小说的故事性、戏剧性(二)童工与“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儿童情结”1.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 2.“儿童情结”与创作心理上的儿童心理特征 3.漂浮在“真空”中的童话式人物 4.由悲到喜、善恶有报的童话式结构 5.

6、超现实的逻辑与童话式的神奇,狄更斯的家,狄更斯用过的桌椅,讲故事才能,(三)狄更斯的创作分期及特点,早期创作(1833-1842):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本质和矛盾缺乏深刻认识,对医治社会疮痍充满乐观情绪;匹克威克外传(1837)雾都孤儿(1837-1838)尼古拉斯尼克尔贝(1839)老古玩店(1841)巴纳比拉奇(1841)中期创作(1842-1848):看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种种矛盾,加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力量;美国札记(1842)马丁朱述尔唯特(18431844)圣诞故事集董贝父子(1848);晚期创作(1848年之后):作品主题思想不断深化,对资本主义制度、政府机关、国家机器进行深刻批判;大卫科

7、波菲尔(1850)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小杜丽(1857)双城记(1859)伟大的期望(1861)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爱德文德洛德(1870)等。,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与儿童情结,“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使作家常常以贫穷的小人物和儿童为主要创作对象,其小说体现出隐含的童话模式;狄更斯式的人道主义是放射着“人类之爱”的人道主义理想,它是一个有层次的“三位一体”;狄更斯的儿童观纯真与善良、基督教的泛爱思想、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希望实现儿童那样的天真、善良、自然、纯朴的人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邪恶的世界变得光明而美好;,狄更斯式

8、的人道主义的成因,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儿童情节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原因:自身痛苦不幸的童年经历;圣经思想的深刻影响;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影响。,狄更斯小说的典型结构:多元整一,狄更斯的成熟长篇小说几乎都表现出典型的多元整一特征,如荒凉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所谓多元,是指多个叙事单元。叙事单元,是指由一定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自足性和内在独立性的故事。所谓整一,是指小说虽由几个叙事单元组成,但又通过人物、线索、情节等的联系、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叙述结构和手法,在文学史上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影响着其后很多作家的文学叙事。,狄更斯

9、的人物塑造艺术,1人物性格的单层次(人物性格既有道德的因素,又有政治、阶级、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但狄更斯侧重描写的往往是人物的道德层面);2人物本质的确定化(从道德角度看,狄更斯笔下的人物一出场,好坏本质已经确定,几乎不再改变);3人物形象的基调化(艺术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描写中心);4人物形象的明晰性(指的是人物的外部表现与内在本质较为一致);5深厚的人性因素(人物有着丰富的人性内容和深厚的深度,反映人性中某些普遍性倾向和规律性东西),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分类,理想的男女主人公坏蛋与恶人各式各样的怪人革命者,双城记(1859),写作动因 情节结构 人物形象 艺术特点,双城记中的叙事单元,梅尼特一

10、家的故事得伐石夫妇的故事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卡尔登的生活与献身克朗丘的生活与经历,双城记人物形象分类,1、理想、正面的人物形象:梅尼特、代尔那、露茜;2、自我牺牲的怪人:卡尔登、普洛斯;3、革命人民的代表:得伐石夫妇。4、贵族资产阶级坏蛋: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双城记艺术特点,艺术风格:严肃悲壮、感伤情调;不同于前期作品的诙谐、幽默;艺术手法:构思巧妙,情节紧张、生动、富有戏剧性;夸张、象征、对比,参考书目,专著法安德烈莫洛亚:狄更斯评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俄伊瓦肖娃:狄更斯评传,蔡文显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美埃德加约翰逊:狄更斯他的悲剧与胜利,林筠因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

11、92年。英米斯莱特:狄更斯与女性,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罗经国编选: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赵炎秋: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刘文荣:19世纪英国小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蒋承勇: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参考书目,赵炎秋:对于历史的道德叩问狄更斯小说中的监狱研究之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赵炎秋:狄更斯与晚清中国四外交官笔下的英国监狱狄更斯小说中的监狱研究之三,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赵炎秋:狄更斯小说中的监狱,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赖淑芳:狄更斯童年创伤的再现,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参考书目,论文李增:狄更斯小说中的“边缘人物”与维多利亚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童彦:论狄更斯小说中的艺术魅力,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3期;姜秋霞、郭来福、金萍:社会意识形态与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以狄更斯的的三个译本为例,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陈晓兰:腐朽之力:狄更斯小说中的废墟意象,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王治国:谈新译,读书1983年第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