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能力模型与企业核心能力建设(ppt136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胜任能力模型与企业核心能力建设(ppt136页).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胜任能力模型与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目 录,课程目标 教学大纲 讲课方式 课程对象,课程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员初步掌握胜任能力的基本概念,了解构建胜任能力模型的基本原理,明确胜任能力模型与企业核心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明确胜任能力模型与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明确胜任能力模型的应用范围,从而初步懂得如何应用胜任能力模型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中的有关问题。,一、胜任能力与胜任能力模型 1.1什么是素质与胜任能力 1.2素质构成要素 1.3显性职业素质分类 1.4显性职业素质分级 1.5什么是胜任能力模型 1.6全脑模型与潜在职业素质,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二、素质模型的建立流
2、程与方法 2.1素质模型建立的流程 2.2素质模型开发技巧三、胜任能力模型与企业核心能力建设 3.1素质模型与企业核心能力 3.2企业组织能力与员工核心技能 3.3素质模型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关系,教学大纲,四、如何进行素质评价五、素质评价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授课法+案例法 分析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根源,提出企业KPI设计思想与基本原则,介绍和君创业的KPI指标设计技术,系统阐述KPI指标体系的功能与应用,并通过案例加以说明。,讲授方法,人力资源部门,课程对象,热身小练习,甲和乙的故事 假设你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有两个职位需要你去安排,一个是车间的高级技术员,另一
3、个是生产部主任。在你的手头上有甲和乙的简历,你发现这两位被测试人有很多共同点。例如,都具有20年的生产工作经验,且获得了国家相关技术领域的专业资格证书。究竟谁更适合做生产部主任?谁更适合做高级技术员?你还需要了解和甄别哪些方面的事项?一位优秀的生产部主任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一位优秀的技术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问题的解答,一、胜任能力与胜任能力模型,1.1 什么是素质(competency),1.1什么是素质与胜任能力1.素质与潜能,“Competency”一词目前在国内有不同的译法,如译为素质、“资质”、“能力”、“胜任能力”、“才干”等,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反映的是可
4、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分绩效好坏差异原因的个人特征总和。人的素质可用冰山模型来表示,如图所示。,如上图可以看出,个人素质犹如一座冰山,包括水面以上看的见得部分和水面以下看不见得的部分。水面以上部分,我们把这部分素质定义为显性素质,它是个人在工作活动过程中(如言谈举止、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对机器设备的操作技术等等)以及工作结果中(如工作绩效、生产的产品等),所表现出来的别人能看的见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工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等。水面以上的素质可以较为容易的被分类、被区分、被衡量,因而,个人水面上的素质可以依据观察个
5、人工作行为及工作结果分析进行评价。水面以上素质是胜任工作和产生工作绩效的基本保证。水面以下部分,我们把这部分素质定义为潜在素质,它是个人的态度、自我形象、社会动机、内在驱动力、品质、价值观、个性等,这些个人潜在素质,深藏于心,不易被别人发现和比较的,见下图示例。同时又是左右个人行为和影响个人工作绩效主要的内在原因。个人知识、技能大致相同的两个人的绩效差异,除外部因素影响外,往往是由潜在素质状况所决定的。,1.2素质构成要素1.2 素质的构成要素 个人的素质构成要素主要由七种要素构成,见图所示。,素质示例,在实践中个人素质如何确认呢?如图所示。,1.3显性职业素质分类,显性职业素质是个人在工作活
6、动过程中以及工作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别人能看的见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工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等。它可以较为容易的被分类、被区分、被衡量,它可以依据观察个人工作行为及工作结果分析进行评价。显性职业素质可分为通用素质与专业技能素质,见图5-5所示。(受外在的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通用素质是建立在企业战略或行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企业各类组织核心能力在领导力素质、企业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和体现;专业技能素质是企业各职类职种职层依据企业战略及行业发展要求,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经验和行为标准的总和。,1.4 显性职业素质分级 显性职业素质可以在企业职类职种职层和各职种级别角色划分的基础上,对企业各职类职种
7、职层和各职种级别角色的显性职业素质进行分级,这种素质分级与任职资格标准有着相同的意义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者是一回事,见图所示。只是前者更注重对行为方式的界定与评估而已。显性职业素质的分级是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在以本职类职种优秀人员与较差人员的行为为标杆,在业务流程各环节上对产生绩效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及行为方式进行分级(由级别角色定义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绩效、从业所需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掌握的潜在职业素质进行分级,见表所示。,基层主管 中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 执行董事,表 素质分级释义举例(部分),1.5 什么是素质模型,素质模型是建立在对各职类从业人员潜在职业素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
8、,在明确各职类从业人员产生高绩效的潜在素质要素后,依据职种所在职类的潜在素质要素,确定本职种从业者各种潜在素质要素的素质级别要求的总和。素质模型是由两个纬度构成的,见图所示。(1)素质要素。明确每一职类产生高绩效的潜在素质构 成,正是这种潜在素质构成,使得具有这些潜在素质突 出的人在工作中产生了高绩效。职类潜在素质提炼参见 全脑模型与潜在职业素质。(2)素质级别。明确同一职类不同职种对各种潜在素质要求 程度的不同。,1.6 全脑模型与潜在职业素质,1.全脑模型理论,科学实验证明:人脑可分为两大半球区,各有专门的功能。美国人奈德赫曼依据大脑分工与人的思维方式、创造力、学习力的关联,建立了赫曼全脑
9、模型。(潜在职业素质受内在的生理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全脑模型分析技术对于人的潜在职业素质能够作出科学的解释。利用全脑模型分析技术,可以建立基于“大脑优势”的潜在职业素质模型。所谓基于“大脑优势”的潜在职业素质模型,就是依据个人的脑部分工特点而产生的兴趣偏好,影响个人动机与能力发展的理论,建立的企业各职类职层人员产生高绩效所需的潜在素质类型要求与标准。企业员工招聘、绩效诊断、调配及晋升时,可以应用本潜在素质模型判断某一员工潜在素质是否适合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直觉的整体的融会贯通的演绎推理的,善交际的重感觉的重运动感觉的情绪主导的,逻辑强的好分析的重事实的强调量化的,有条理的循序渐进的重规划的重细
10、节的,全脑模型,富有想象力偏向大图象思维善于抽析概念,擅长人际关系直觉力强表达力强,逻辑思维分析事实数字处理,规划途径组织实施仔细检查,A分析家,D梦想家,B组织家,C交际家,善于推理喜作想象喜欢臆测乐于冒险莽撞急躁爱破成规喜欢惊奇好奇心重,善于分析 喜作量化 逻辑思考 有批判力 实事求是 喜欢数字 有金钱观念 能洞察世事人情,对别人的行动很敏感喜欢教导别人 爱作触摸 善于支持 善于表达 感情丰富 爱讲话 感觉敏锐,能防微杜 能建立程序 能完成工作 可靠 组织能力 整齐利落 适时适所 善于计划,A理智的本体,D实验的本体,B护卫的本体,C感觉的本体,具代表性的职业类别,A,B,D,C,科学 理
11、论 技术 创业 财务 艺术 医学 开发 法律 销售经营 娱乐管理 辅导 会计 教学 监督 社会 集合 照顾 服务 支援,明显可见的强烈偏好:自100 起一般而言,思维偏好强的人,其周围的人大都会知道其偏好,很难隐藏。,偏好:67 99学识和性向。以偏好象限的模式思考或工作,是愉快的。而且通常看来十分自然。,中等偏好:34 66必要时用用这一模式思考,还算自在。,极低偏好/有可能规避:到 33 为止。极不愿用这种方式思考。除非性命攸关,否则决不会用这方式思考,而且这种不喜欢一般人都能看的出来。,大脑优势剖析图解读,分析 推理 量化 想象 逻辑 规划 批判 勇于冒险 实际 莽撞 喜欢数字 打破成规
12、 有金钱观念 喜欢惊奇的事物 能掌握世事运作 好奇心重/爱玩 能采取防微杜渐 对他人的反应相当敏感 建立程序 喜欢教导别人 完成工作 喜欢触摸 可以依赖 喜欢支持别人 有组织能力 善于表达 干净利落 感情丰富 知道时机 爱讲话 善于规划 善感,A,B,D,C,左脑型,右脑型,边缘型,大脑型,逻辑 整体的 分析 直觉的 以事实为准 联贯的 量化 综合的 组织 人际关系 按部就班 以感觉为准 事先规划 动觉 仔细周密 感情丰富,理智的本体,实验的本体,感觉的本体,护卫的本体,左上部分,右上部分,左下部分,右下部分,A,B,C,D,四个不同的本体,全脑模型,大脑优势剖面棋格图,A,B,C,D,概念和
13、构造的基础,行为上的表现,范例,“A象限”思维模式“B象限”思维模式“C象限”思维模式“D象限”思维模式,依外界规律、逻辑和原则思维与行动。,依个人意志与感觉思维和行动。,四大分工的心智运作模式交错的作用,依情景反复联合运作,自然形成大脑某一部分或几部分的优势。,大脑优势与思维偏好的组织原则,大脑优势兴趣偏好弱 动机 强低 能力 高,大脑优势与偏好、能力的关系,企业经理人大脑优势剖析图,A,B,C,D,M:85F:70,M:76F:78,M:75F:76,M:57F:73,男,女,A,B,D,C,A,B,D,C,A,B,D,C,A,B,D,C,相同象限的沟通同一象限的人际关系,顺畅的流通具有(
14、相同波长)但可能也会相互竞争或形成山头,相容象限的沟通有同一左脑或右脑的人际沟通,相互支持彼此加强有时会误以为了解对方,对比象限的沟通有同一边缘型或大脑优势的人际关系,加重型、总效型等形式作风之间的差别会形成挑战,四象限的沟通斜角相对象限的人际沟通,互补但也可能对立可能会出现误解,大脑优势对人际沟通的影响,护士平均图形,病理师平均图形,人事错配的护士,人事错配的病理师,领导,管理者,执行者,计划统计,财经,人力资源开发,稽核,行业研究,项目管理,传媒公关,营销支持,采购销售,研发,现场技术,质检质保,IT技术,高能力高绩效,案例一:“等号”在哪里?场景1:对某部门经理而言,甲和乙的能力相当,都
15、是其手下爱将,但年终悬殊的考核结果令他大伤脑筋。要怎么跟乙说呢?在“绩效改进建议”栏里写什么呢?场景2:甲和乙来自于清华大学同一专业,在学校和企业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但在业绩上乙总比甲稍逊色些,乙很不服气,暗自拼命恶补,但结果总不如人意,究竟差距在哪里呢?场景3:某公司人力资源部调职一司龄多年的技术骨干任部门经理。自从事管理工作后,虽秉承了一贯认真负责、事无巨细的工作作风,但下属的抱怨声日渐增多,业绩也与预期有很大差距。到了年终述职,经理仍然很彷徨,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问题:显而易见的是,能力已经无法单方面成就组织中员工的高绩效,或者说,高绩效的产生已经不完全取决于人的能力,那么究竟什么因素影响
16、着高绩效?“高能力+?=高绩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点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用人标准遭到质疑,案例二:“都是能力惹的祸”场景1:某招聘现场,“我毕业于清华大学专业硕士,主持或参与过技术攻关项目设计与开发;平常喜欢看书,写书法,没担任过什么社会工作”场景2:该经理办公室,“1年前招你来,希望能凭你在方面的经验在公司做点成绩出来,直到现在我都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是业绩怎么总是做不上去呢?是对自己没信心,还是跟同事沟通有问题?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场景3:某部门获得送外深造一名额,经理在能力突出者甲、乙中点将,究竟派谁去好呢?无疑应该挑选最具发展潜力的人参加,但是什么是发展潜力呢?如何来衡量与预期
17、?问题:企业在选人、用人时,到底应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能力是首要并且唯一的判断依据吗?基于这种依据所开展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问题会出在哪里?究竟是“能不能做”重要,还是“适不适合做”重要?哪个在先?,二、素质模型的建立流程与方法,职类职层划分表 将现有2000多个职位划分为5个职类、21个职种、5个职层。,XXXX个职位,设计,2,1,4,6,8,11,10,3,5,7,9,12,薪等,骨干层,IT技术,工程技术,工艺技术,销售,物资采购,专项管理,操作工,质量管理,研发,营销支持,营销,专项研究,安全管理,人力资源,财务金融,执行,管理,技工,计划统计,经营,市场类,作业类,技术类,基
18、础层,中坚层,核心层,专业类,管理类,职类职种 职 层,某企业任职资格划分表,案例一,为了更好的理解什么是企业任职资格,我们在给任职资格定义之前,先了解一下现实中一些企业的任职资格划分实例。,2.1 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案例二,表某企业任职角色划分表,该企业根据不同职类的工作性质特点,以职类为单位对任职角色划分进行划分,如专业类从低级向高级依次将任职角色划分为四级职员、三级职员、二级职员、一级职员、高级职员和资深职员六个层级的任职角色。不同的任职角色需要具备与其所担当的工作职责要求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才能胜任工作,并产生应有的绩效。这种任职角色的素质要求,就是所谓任职资格。,上述案例说
19、明,任职资格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素质与行为之总和。其具体内容见下图所示。,2.2 任职资格定义,2.3 与任职资格相关的概念,关于任职资格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它与职类、职种、职层、职等、职级、职位密切相关,为了在实践中便于操作,我们对上述概念作了如下界定,见表3-2任职资格相关概念表,形成了和君创业独特的与任职资格相关的概念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是基于能力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战略与文化是企业任职资格体系建立的出发点。任职资格体系建立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如图36所示。(1)任职资格系统设计是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为出发点,战略决定企业需要什
20、么样的流程、组织及什么样的人才。它为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提供了依据。(3)对照人才需求,可以进一步分析“现有人员差距在哪”,并评估“现有人员进步如何”,探讨“如何促进这种进步”。(4)基于人才的战略性思考,任职资格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1、建立任职资格标准;2、对现有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定级评价;3、根据现有人员进步表现,对现有人员任职资格进行调整;4、通过员工培训、绩效考核、人员任命和员工薪酬等人事政策促进 员工任职资格不断提升。(5)基于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结合企业战略与文化要求,对职位进行分析,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职位归类和分层分级(职类职种与职级划分),然后每个职种建立自己的任职资格标准,即明确
21、在不同业务领域,我们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能力标准)和有哪些行为特征(行为标准)的人才,任职资格标准随着企业战略与文化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和变化。(6)根据员工所在职位和职种,首先对员工进行现状评价,确定其初始任职资格等级;然后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与工作业绩评价结果,定期进行能力和行为表现的动态评价,实现任职资格调整管理(即升级、保级和降级);(7)任职资格评价一方面为培训、绩效考核、人员任用和员工薪酬提供前提基础,另一方面也通过培训、考核、任用和薪酬等员工切身利益,2.3任职资格系统的基本框架及设计思路,牵引,反过来使得企业任职资格标准得以持续改进。(8)在人才战略性发展思路下的任职资格
22、管理,将为企业战略的实现与企业文化的落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人才的战略性发展,战略绩效模型,差距分析,发展评估,建立支持系统,任职资格管理,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定级评价,任职资格调整评价,培训/薪酬/任用/绩效,职位分析,职类职种划分/职级划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战略企业文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现有人员差距在哪?,现有人员进步如何?,如何促进这种进步?,图 任职资格系统框架,某企业任职角色划分表,各专业职种的级别定义标准表,2.4显性职业素质模型的建立,1 什么是显性职业素质模型 显性职业素质模型是判断员工职业素质的标尺之一,它是由能力标准和行为标准两部分组成。能力标准:又称任职资格
23、标准。它描述的是每个职种不同级别的员工应该知道什么,应该能做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它是企业或组织对任职者(人)任职的资格的要求。它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必备知识;专业经验与成果;专业技能;行为标准:描述的是每个职种不同级别员工的业务行为规范,员工据此开展工作更容易取得高绩效。它是企业或组织对任职者做事方式的要求。2.显性职业素质模型的基本结构,3.显性职业素质模型建立程序,显性职业素质模型建立的程序主要包括五个步骤:(1)业务分析;(2)级别角色定义;(3)标杆人物行为分析;(4)标杆人物技能分析;(5)职业素质标准定稿。业务分析过程中须对业务标准进行分类;在对任职级别角色定义的基础上要对级别
24、角色的业务标准进行分级;然后,选择标杆人物对其行为进行分析,找出行为模块、行为要项和行为标准;再确认其完成行为所具备的知识、所用的技能、专业经验和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职业素质标准。,4.能力标准的设计,一.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要求包括3类知识内容:1、专业知识 是员工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2、环境知识 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国家法规与政策;企业竞争对手基本情况;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行业管理惯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国际惯例,图 必备知识结构,3、公司知识 企业制度与政策;企业组织结构及本部门的组织结构;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4、示
25、例:销售2级人员必备知识要求(部分),二、专业技能包括3方面的能力:1、业务变革能力 接受新鲜事物,理解新的规则,更新观念;不满足于现状,愿意尝试新的方法与技术来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不断寻求更好的方法,更优的流程,持续改进以增收节支;2、业务运作能力对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工具/方法掌握的理解程度与熟练运用程度;能够迅速理解问题性质,正确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解决业务问题;关注工作流程与质量,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追求卓越绩效与成果;3、人际关系能力理解他人,愿意用沟通的方式来说服别人而是过于信赖权力来压服;乐于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与他人共享,指导能力低于自己的人;是优秀的团队成员,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合作与协
26、调,碰到难题相互鼓励;,图6-7 专业技能结构,4、示例:销售2级人员技能标准(部分),三、专业经验与成果 专业经验与成果是企业员工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集中反映,是获得相应资格的显性标志。1、专业经验 专业经验是指企业员工在专业领域工作的时间长短和参与过、承担的专业活动与项目。2、专业成果 专业成果是指企业员工在公司内或公司外从事本专业工作取得的工作业绩。比如,对于研发人员来说,常见的是如下一些指标:申请技术专利数;制定或修订国家级标准数;发表学术论文数;完成技术攻关项目;新产品开发数;,某企业销售2级人员专业经验与成果要求,行为标准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行为模块是某职种关键的业务工作模块2、行为
27、要项是有效完成该业务模块的关键步骤3、行为标准有效完成行为要项的关键行为,图 行为标准结构,5.行为标准的设计,4、示例01:销售2人员行为模块与行为要项对照表,5、示例02:销售2级人员行为标准第3行为模块 项目运作,第3行为模块 项目运作行为要项2、业务谈判行为标准确定我方谈判人员的组成、分工,做到职责分明;召开项目分析会,预测局方期望值和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确定商务策略、谈判技巧与控制方法,将会议记录归入项目档案;预先申请商务授权,并将商务授权书及时档案,严格按照公司规定,使商务条件符合公司要求;预先申请付款方式授权,严格按照公司规定,使付款方式符合公司要求,并真实可行;在谈判中使用规范
28、的语言、举止,营造良好的谈判气氛;合理处理客户要求,当客户要求超出权限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人员申请授权和确认;谈判后,将谈判结果和所有商务承诺形成文本,存入项目档案,以备后查;按照公司规范签定合同;,行为要项3、合同执行行为标准1、主动与相关人员及资源配合,相互支持,跟踪监控订单执行过程,保证订单执行的质量;2、主动定期拜访局方运维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以周报或其他规范形式向客户汇报订单执行进展状况;3、在设备发货、安装、验收等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主动用多种手段妥善解决问题;4、主动以诚恳、认真的态度调查、收集客户的意见、对产品发展的建议等;5、记录与分析客户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按流程
29、向相关部门、人员反馈,及时答复客户;6、定期拜访客户财务口相关人员,及时跟踪客户支付货款的情况,主动用各种方式解决回款中出现的问题;,6、示例03:销售2级人员行为标准第3行为模块 项目运作(续),2.5潜在职业素质模型建立的技术与方法,对素质进行研究,验证素质模型的 有效性,素质模型的应用,确定专业技能素质/领导力素质选择业绩优秀人员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或小组访谈方法进行信息收集收集数据、信息归类与编码、提炼素质项目描述素质特征建立素质模型,选择国际/国内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利用咨询公司数据库/专家进行验证,战略性人才规划人员甄选绩效管理评价技术培训与开发核心人才管理薪酬管理并购中的人员重组,1.素
30、质模型建立的流程,素质模型的建立,一般需经过三个阶段:(1)对素质进行研究分析,提炼素质项目,描述素质特征;(2)验证素质模型的有效性,选择标杆进行比较,利用咨询公司数据库或专家进行验证;(3)素质模型的应用,见图所示。,2.素质模型开发技巧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的教授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最早在研究中创造了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用一些结构化的问卷对优秀和一般的任职者这两个群体分别进行访谈,然后将得到的结果对照分析,以找出那些能够将两组人员区别开来的特征,以及作为特定职位的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
31、质特征。BEI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访谈让员工描述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事件,比如在顾客服务、鼓励创新、团队合作、处理危机、分析问题等方面遇到的几个成功的和失败的典型事件(一般是各三个),他们在实践中的角色及表现,事件最终的结果如何,影响怎样等等,从中总结出采访对象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行为事件访谈分析工具:,行为 素质,能够很有逻辑性的用别人可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有效地与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打交道对自己的行为和错误勇于承担责任他先聆听然后总结对方的谈话要点,才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当进行计划、解决问题时,听取不同意见和鼓励不同观点。定期向员工反馈他们在工作表现上的情况,使员工
32、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问题所在,并不断地激励鼓舞他们完成最好的业绩。,沟通技能适应性诚信聆听团队合作辅导,注:素质是可以预见未来成功的一系列行为。只有能够预见到未来成功行为才称其为素质。,从行为事件访谈记录中提炼不同职类从业者成功的关键素质要项,如图所示:,图5-13,图5-14,在开发素质模型的过程中收集信息的技术主要有:(1)重点群体关键行为访谈;(2)重点群体关键事件访谈;(3)调查;(4)其他面谈;(5)其他方法等。一般采用重点群体关键行为或事件访谈收集信息较其他方法多。从ACA调查数据可知,见图所示。,基于战略的各职类人员素质定位,管理职类,专业职类,作业职类,市场职类,高绩效素质模
33、型,后勤事务职类,技术职类,在公司既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模式下,依据公司经营理念和相关管理知识背景与经验,配置相关资源,进行经营决策、管理与执行、监督的职种群。这类职位在组织结构中存在固定的管理层级与幅度,并对下属负有管控与监督的责任。职位面临的例外性事件较多,且其行动对公司的发展影响较大。,管理职类,优秀员工高绩效素质模型,平均,优秀,国际参考标准,各职种模式图形解析执行(1.3),A、D象限占主导优势;长于逻辑分析、融会贯通、创新思维制定流程、遵守规范方面弱于国际标准;创新性稍高于国际标准关键素质:成就导向、思维能力、灵活性、主动性需强化的素质:组织意识、献身精神需弱化的素质:灵活性(创新性
34、),B、A象限占主导优势;C、D象限均衡;重视程序、规范、强调事实、注意细节、逻辑分析关键素质:组织意识、献身精神、成就导向、思维能力,图示解析与“优秀”相同,依照公司既定的事业结构与规划,采用专业领域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经验,为管理者(特别是直线管理者)行使决策、管理与监督职能提供专业性参谋服务的职种以及附属职种群。这类职位通常不直接产生收益,但是能够帮助其他部门增加收益。在组织上以职能型的结构与功能型的工作文化为主导。,专业职类,优秀员工高绩效素质模型,素质要求:,平均,优秀,国际参考标准,C象限占优,B、D均衡;长于人际交往、协调、创新和规范关键素质:关系建立、人际理解力、灵活性、组织意识
35、,A象限明显占优,D次之;B象限为劣势象限;长于逻辑分析、演绎归纳、具有创新精神;不注重程序和规范关键素质:思维能力、成就导向、收集信息、灵活性需强化的素质:关系建立、人际理解力、组织意识需弱化的素质:成就导向,A象限占优,D、B次之关键素质:思维能力、成就导向收集信息、灵活性需强化的素质:关系建立、人际理解力、组织意识需弱化的素质:成就导向,各职种模式图形解析人力资源开发(2.3),平均,优秀,国际参考标准,各职种模式图形解析财经(2.2),A象限占优,B、C、D较均衡,长于逻辑分析、演绎归纳,注重条理和细节关键素质:成就导向、思维能力、收集信息、组织意识,A象限占优;C、D较均衡;长于逻辑
36、分析、演绎归纳、创新思维、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在制定程序、遵守规范方面低于国际标准、关键素质:思维能力、成就导向收集信息、人际理解力需强化的素质:组织意识需弱化的素质:无,A象限明显占优,C、D分值低于“优秀”,接近“国际标准”;长于逻辑分析、演绎归纳关键素质:思维能力、成就导向收集信息需强化是素质:组织意识需弱化的素质:无,在公司既定的战略规划与研发组织体制下,根据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与实务经验,不断跟踪技术潮流,从事产品、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及设备改良等工作的职种以及附属的职种群。在组织上以网络型或项目团队的结构与速度型的工作文化为主导。,技术职类,优秀员工高绩效素质模型,素质要求:,平均
37、,优秀,国际参考标准,A为优势象限,D次之;擅长逻辑分析、量化思维、重事实、有创新精神关键素质:思维能力、成就导向、收集信息、主动性,A、D象限占明显优势;擅长逻辑分析、量化思维、重事实、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关键素质:思维能力、成就导向、收集信息、主动性、灵活性需强化的素质:人际理解力需弱化的素质:无,A、D象限占明显优势、图示解析与“优秀”相同,各职种模式图形解析研发(4.1),在公司既定的战略规划与营销组织体制下,根据销售、外贸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实务经验,进行市场开发,实现产品订单,并开展采购与产品销售等工作的职种以及附属的职种群。开展区域市场调查,开发和挖掘客户资源,收集与分析客户需
38、求;,市场职类,优秀员工高绩效素质模型,素质要求:,平均,优秀,国际参考标准,C、D为优势象限;擅长人际关系、直觉力、表达力强、创新精神关键素质:关系建立、人际理解力、影响力,A为优势象限,D、C、B较均衡;擅长逻辑分析、创新精神、重人际关键素质:成就导向、思维能力、影响力、人际理解力需强化的素质:关系建立、影响力需弱化的素质:逻辑思维,A、D为优势象限,C次之,A、B得分低于“优秀”,D得分高于“优秀”;(差异不显著)擅长逻辑分析、改良创新关键素质:成就导向、思维能力、影响力、人际理解力需强化的素质:关系建立需弱化的素质:逻辑思维,各职种模式图形解析营销(3.2),三、胜任能力模型与企业核心
39、能力建设,“干一行、爱一行”的误区,案例五:爱一行好难 场景1:某企业张贴大幅标语:“干一行,爱一行”、“做职业选手,走职业素质道路”场景2:某车间员工休息区,员工议论:“咱们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作其实是一个不需要多少创造性,只要按部就班,遵守规则,就能产出效益的工作。但是对我来说,天生就是个喜欢和人交往,喜欢在针锋中寻找快乐,在说服别人之后享受成就感的人,所以和车间的工作多少还是有些格格不入的。每月虽然工作完成量都在班里靠前,我也常想既然服从分配选择了这一行,就该把它干好,可让我”爱“它,太难了,这几年工作下来,我已经渐渐失去刚参加工作时的那份激情了”场景3:1年后,该企业标语变成“爱一行、干一
40、行”,“发挥你的优势,成功就在你手中”.场景4:该员工在年终企业销售明星颁奖大会上,获得企业标兵称号 问题:对于人与工作而言,究竟应该如何实现人职匹配?换句话说,作为管理者,应该怎样帮助员工在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实现其职业成长?作为员工个人,应该怎样选择并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这种帮助与选择的出发点是什么?,3.1任职资格要体现企业战略对核心能力的要求,1.任职资格系统与企业核心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面临的发展机会是空前的。企业在机会面前总是不断的制定新的经营战略,力图抓住大机会。但是中国的多数企业面对机会,有了战略却往往力不从心,战略目标定得很高,却常常落空,究其原因,多数企业不
41、是因为资金不足、政府支持不到位等资源不足而使战略落空的,而是这些企业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能力,缺乏与竞争对手相比拼的核心能力。企业如何形成与战略相适应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源泉在哪里?这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企业的核心能力来自企业独特的经营运作方式和员工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与专长。规范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按业务规范制定的企业员工的行为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出的企业员工任职资格标准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保证。企业要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以适应战略的要求,就必须及时规范企业的组织模式,即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员工行为标准,并按照员工任职资格要求选人、
42、用人、育人和留人。让具备适应战略要求的人才进入合适的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企业才能不断的改善绩效,实现企业经营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当企业的战略作了大的调整或重新制定了新的企业战略时,企业组织需作相应的调整或变革,员工的任职资格体系和标准也需作相应的变动和提高。如下图所示。,2.企业核心能力是职类职种能力均衡发展的结果,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任职资格体系中各职类职种职位能力的均衡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检点自身经营能力不足时需以职类、职种、职位、职层为单位进行,逐一找出问题点并加以改进。,说明任职资格要体现企业战略对核心能力的要求。任职资格如何体现企
43、业核心能力?企业的任职资格要求由两部分组成:行为能力与素质要求。行为能力包括适应战略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素质要求是指适合从事某一职类职种职位职层任职要求的动机、个性、兴趣与偏好、价值观、人生观等等。从事不同职类职种职层的工作的人所需的素质要求与行为能力是不同的,如技术类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工作方式与方法同营销类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工作方式与方法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对从事技术类工作的员工素质要求、行为能力与从事营销类工作的员工的素质要求、行为能力存在较大的不同;同一职类不同职种、职层的员工在任职资格要求上有一定的偏重;同一职种不同职位的任职资格原则上应该相同,这样便于同职种内员工的职位调配
44、、轮换和工作协同等。同一职类职种的任职资格要求在企业战略相对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保持稳定。各职位的具体任职资格要求,可在不违反职类职种的任职资格要求基础上,随组织机构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可以因组织或人事上的安排而进行若干特定的要求。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要注重各职类职种职层员工能力的均衡发展,各职类职种员工任职能力都要符合战略要求,尤其是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的能力一定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能力。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是牵引企业员工任职能力成长的核心力量。,3.企业核心能力提升是通过员工职业发展实现的,在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中企业员工是如何完
45、成职业发展的呢?,上图是在模拟新员工进入企业后职业发展的道路,此图详细描绘了一位顺利通过招聘各环节正式成为企业某一岗位的新员工,在同一职种中从初级人员发展到中高级人员所必须的过程。新员工进入企业后,必须岗前培训进入试用期,一般员工试用期为3个月,中高级员工试用期可适当调整。一般员工试用期满时,考核工作绩效,并参与所在职种一级任职资格评价。通过后,正式认定其任职资格等级,且与薪资挂钩。该员工每年都需参加所在任职资格等级的任职资格评价,如任职资格评价未能通过,则需下调工资等级,并加强在其所在任职资格等级的相关培训,连续两年任职资格评价为通过者将进入待岗中心;如通过任职资格评价,则继续保留原来的任职
46、资格等级,并可参与高一级任职资格的相关培训,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绩效。在该员工所在的任职资格等级规定的最低任职资格时间到期后,申请高一级的任职资格评定,评定通过后,即可调整薪资,并承担相应的职责。企业员工在此任职资格体系中不断进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理想。新进中高级人员的任职资格进入可采取约定试用期,一般试用期的长短以约定中高级人员完成职责范围内某些具体工作任务所需时间而定,但时间不应超过一年。试用期满时,对新进中高级人员进行相对应的任职资格评价,确认其任职资格等级,并作为其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的起点。,4、素质模型与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归根到底是与企业员工素质结构是否满足
47、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特殊素质要求有关。从业人员的个性特征、兴趣偏好与职业特点是否吻合,企业员工中这种吻合比率越高,员工的适岗率才有可能达到较高的程度。企业要改进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改善员工适岗状况入手,让合适的人在适合的岗位上工作,让所有的岗位上都是适合的人在工作,逐步扩大员工的适岗率。企业从业人员的个性特征、兴趣偏好决定了员工个人的行为倾向和行为特征。代表多数员工个性特征、行为偏好的行为倾向和组织行为特征,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或团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到企业或团队的行为方式及业务模式等,影响到企业或团队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所形成的核心能力的类型,最终会影响到企业或团队的绩效。根据
48、行业特点和企业业务模式的要求,研究和设计企业各职类职种从业人员产生高绩效的素质要求,编制企业各职类职种从业人员的素质模型,对于企业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企业各职类职种从业人员的素质模型是企业把好“进人关”的重要依据。企业在对外招聘时,应以素质模型为标准来甄别应聘者的个性特征、兴趣偏好、个人动机等是否与应聘职位所在职种的素质模型相符,这是提高企业进人工作质量的第一关。企业各职类职种从业人员的素质模型是帮助企业用好人的重要工具。企业内部人员调配应考虑个性特征、兴趣偏好、个人动机等是否与调配职位所在职种的素质模型相符,这是提高员工适岗率的保证。企业各职类职种都能按照各自的素质模型
49、的要求进人、用人、培养人,这个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素质就能得到提高,就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组织行为的要求、满足业务模式的要求,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从而满足战略的要求,最终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如图所示。,图5-12,5、素质模型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关系,N=217,资料来源:ACA调查数据,图5-14,依照素质模型进人、用人和培养人对于达成企业经营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据ACA调查数据显示,素质模型对于企业控制成本、增加消费者满意度、增加收入、提高生产率、差异化服务、鼓励改革和提高效率等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控制成本、增加消费者满意度及增加收入的作用更大,如图所示。,6.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益评价系统,人力资
50、源开发与利用的效益最终体现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贡献上。企业战略决定组织模式,组织模式决定人力资源配置。战略目标必须落实到财务指标上和非财务指标上。各类量化指标可分为先行指标和后滞指标,先行指标导致后滞指标的变化。先行指标的变化是由组织效率变化引起的,组织效率的变化是由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组织要求决定的。员工行为方式能否满足组织要求和标准,取决于员工素质是否符合从业所需任职资格要求。如图所示。企业员工任职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组织核心能力的形成,企业组织的核心能力提升决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益的评价要与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相衔接,它是从战略实施状况评价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