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2.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2.ppt.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想建筑呢,它确实是一个文化的载体,那么作为中国土地上的建筑,中国的建筑师所设计出来的建筑,应该是有它自己中国的特点。但是,建筑,它又是一个工程技术,那么它就要根据不同时代的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它有它的表现。所以这两者呢,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是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一个建筑。那么,我们假如要是想,把这个做好的话,我觉得设计的人,应该对于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因为只有当你人的这种思想感情包括你对于中国历史传统各方面文化的了解,然后呢,你再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以后呢,就比较更好地可以做出带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当然这个是一个很难的一个任务,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建筑师在追求这方面,也是如何体现这方面
2、努力的一个方向。,梁思成先生曾经提出一个很有名的观点,他认为有四种做法,一种就是中而新,一种就是中而古,一种就是西而新,一种就是西而古,他说这么四种,他认为比较好的是应该中而新,中 国 近 代 建 筑,18401949,传统中国社会的崩溃是西方力量冲击的结果。而西方文化的侵略、干扰毁灭了中国人多年来形成的中国思想的自足性的信心。J.R.Levension,中国近代建筑概况一 中国近代建筑史断限中国近代建筑史上限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下限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建筑史大体可以分为4个阶段::,1 萌芽期(1840年19世纪末)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国门,从1842年开放
3、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港口岸开埠,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全国开放商埠达到34处 外国人在中国租地建教堂、领事馆、银行、医院、学校等,多以西方结构、材料、技术,这些建筑施工精良,其风格涵盖了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哥特建筑等几乎全部西方建筑,被国人冠以“洋房”洋务运动,圆明园虽以欧式建筑为点缀,各地教会虽建立教堂,然洋式建筑之风至清中叶犹未盛。自清末季,外侮凌夷,民气沮丧,国人鄙视国粹,万事以洋式为尚,其影响遂立即反映于建筑。凡公、私营造,莫不趋向洋式。然在当时外人之执营造业者率多匠商之流,对于其自身文化鲜有认识,曾经建筑艺术训练者更乏其人。故清末之洋式之术如实先见其渣滓。
4、然数十年问正式之建筑师亦渐创造于上海租界,洎乎后代,略有佳作。梁思成,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略者以征服者的蛮横姿态,把他们的建筑生硬地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来。完全奴化了的官僚、地主和买办们,对它元条件地接受,单纯模仿,在上海、广州、天津那样的通商口岸,那些生搬硬套来的形形色色的建筑,经发育成了杂乱无章的丛林,而且甚至传播到穷乡僻壤。解放前一个世纪中,中国土地上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特征,那些通商口岸,的建筑更是其中的典型例子。梁思成祖国的建筑,此间,清王朝修建了 颐和园等最后一批皇 室建筑。中国开始出现受西方 影响的洋式建筑,其中 以西方的巴罗克和殖民 地式,影响最盛。
5、,立面:双柱组合,突出体积感;山花套叠,追求标新立异;不再追求凌厉向上的立面风格,加入涡卷显得华贵大方,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遗迹,圆明园西洋楼,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遗迹,宙斯神庙列柱,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遗迹,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复原,西方的建筑师以及西方培养的中国建筑师在上海开埠以后引进了欧洲建筑文化,在19 世纪下半叶和 20世纪初建造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建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型制和建筑空间。从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式、折衷主义到盛行欧美的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艺术派建筑、复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中国新古典建筑等,各种风格的建筑层出不穷,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2
6、初始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1898年)后,中国加速了近代化进程。近代教育1923年,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设立建筑科,开启了中国的建筑教育。与此同时,早期赴欧美日的留学生陆续回国,出现了中国专业建筑师队伍。西方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中国式建筑,以后被冠以中国固有形式建筑.如美国圣工会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所建的怀施堂(1894)、格致楼(1898)、思颜堂(1903)等。美国建筑师墨菲(HKMurphy)规划的长沙雅礼大学、金陵大学、燕京大学校园,影响最大。,辅仁大学,北京,上海圣约翰大学,长沙雅礼大学,3繁盛期(20世纪初1937年)中国近代少有的繁盛期,经济迅速发展,近代化进程加快,
7、中国近代建筑也随之达到鼎盛。建筑技术 砖混结构 钢混结构 建筑制度 建筑思潮 这一时期建筑思潮有两个特点:折衷主义建筑为主流,这与国际潮流一致;中国建筑思潮剧烈演变时期:中国固有形式建筑 中国固有形式建筑 以装饰为特征的中国建筑 西方近现代建筑,“民族固有之样式”,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党在中国范围内初步建立统一的政权。为提高民族凝聚力从而走向强国的道路,国民党提倡宣传民族主义文艺。1929年,国民党政府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推行南京“首都计划”。同年又在经济中心上海推出“大上海计划”。这两个计划的核心目的都是“发扬光大本国固有之文化”,同时要求在建筑上“应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以“树风声而
8、坚社会之信仰”。这样,在官方的倡导下,“中国固有式”建筑占据了主导地位。,30年代红军建筑 赣闽中央苏区建筑,Wiliam LeBaron Jenney:Leiter II Building,上海国际大饭店,天津渤海大楼,4衰落期(1937年1949年)这一时期,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和内战,建筑活动基本停止。在日伪控制区有些临时性工程,采用了欧洲现代主义建筑(特别是柯布西耶语汇),三 中国近代建筑的特点 1 传统建筑与近现代建筑并存。原因 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本质上有代表封建关系的传统建筑,和殖民地性质的西式建筑两类。中国是一农业为主的大国,在乡村广袤地区,传统建筑得到延续;,2近代化发
9、展不平衡,途径多样化。中国近代化过程,主要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扩展中国近代城市的多样化:(1)殖民地式,如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等城市;(2)以租界区为中心的城市,如青岛、哈尔滨、旅顺与大连、上海、厦门;,(3)传统建筑与租界区并存,如广州、福州;,(4)新兴的中国资本主义商业城市,如南通、无锡、石家庄、蚌埠(津浦铁路与淮河交汇,有小渔村迅速发展起来);(5)政治文化中心,如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James Rague:Iowa State Capitol,“Old Capitol”,Iowa City,3从建筑风格、思潮看,“共时”的特点,远超出“历时”的特征。随着西风东渐,西方2千多年经历的各种
10、建筑式样、风格,以及正在发生的新建筑,几乎同时传入中国,如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巴洛克、折衷式等。另一方面,传统建筑也因为西化洋化,出现了诸多变体;,广州石室 四川大邑刘宅,4 在乡土建筑中,地域特征、传统营造思维模式,仍然积淀下来。因为使乡土建筑多就地取材,又沿用传统的营造方法.例如皖南的砖木石雕、福建的石雕、浙江的木雕、四川、广东、福建等地的灰塑。,1)建筑活动中经济因素起着怎样的作用,建筑师应该怎样认识与把握经济因素?,2)政治因素始终是50年来建筑活动中的重大因素,官本位是中国社会中至今尚存的最基本的参照系,它是怎样影响着建筑活动的?建筑师应如何认识与
11、把握这种因素?,3)什么是判断建筑优劣的价值标准?50年来,建筑创作的价值主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建筑师与建筑创作的价值主体的关系是什么?,1 几个思考题,4)众多的人口有限的资源构成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中最突出、最基本的矛盾,这一矛盾规定了中国自己的国情和发展特色,当世界向一体化发展,中国与国际接轨已成重要的发展需求之时,中国建筑创作该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路径呢?又该如何学习国外的建筑创作的经验教训和建设发展规律呢?,5)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建筑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的建筑师在自己的创作中应如何吸收其成果呢?,1949,2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分期,1)自律时期,三年经济恢复阶段(19491952):建筑设计总方针为“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1953-1957):学习苏联经验;民族形式与国际式。从大跃进到设计革命(1958-1965):十大国庆工程;设计革命。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8),2)开放时期,十大国庆工程:人民大会堂,革命及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馆等,人民大会堂(赵冬日和沈其设计)和北京火车站(杨廷宝和钟训正),(2)新中国建筑成就,民族文化宫(左 张镈)和中国美术馆(右 戴念慈),民族文化宫,重庆人民大会堂,B、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D、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