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法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165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熏洗法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熏洗法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熏洗法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熏洗法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熏洗法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熏洗法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熏洗法ppt.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熏洗疗法,黄冈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历史渊源,中药熏洗疗法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或“淋洗”等。早在金匮要略中已经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机 理,中药熏洗疗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辩证施护指定的中药,经过水煎加工成中药液,配兑热水,或用散剂冲泡,趁热在患处熏腾,先熏后洗,进行局部熏蒸和坐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治疗作用的一种治法。现就肛肠疾病术后肛门组织黏膜松弛、括约肌受刺激痉挛

2、紧张、痣核结扎导致淋巴回流障碍、手术治疗导致肛管不同方向压力失衡以及肛周粪便污染刺激等,均可导致肛管黏膜水肿、切口疼痛等并发症;肛肠科手术后,无论是痔,痈,痰,裂几乎都是开放性创口,而术后的生理性排便也是无法控制的,为了不使其发生感染及其换药时方便,便后认真熏洗是必不可少的。,功效,肛肠疾病术后应用中药熏洗的范畴较广,内、外、混合痔、痔嵌顿及各类痣术后、肛周脓肿术后、肛瘘术后、肛裂术后等均可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中针对切口疼痛、水肿、肛门瘙痒、创面愈合延迟等并发症的疗效较好。也可单纯应用中药坐浴,配合口服中药及针灸治疗,代替术后抗生素等综合治疗。,适应症,嵌顿,外痔肿痛

3、,适用于,内痔脱垂,术后水肿,脱 肛,肛周湿疹,.,1.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2.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3.内痔出血量较大时,缝合伤口术后禁用。,操作流程,.,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评估患者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 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女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况。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仪表大方 举止端庄 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治疗盘:熏洗药液、浴具、热水约1500ml左右、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具。药液为多种药物的煎剂,根据辩证施治原则配置。,物品准备,1.核对医

4、嘱。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诊断、评估、解释操作目的。3.嘱其排净大小便。4.洗手、戴口罩。5.携患者入综合治疗室,关闭门窗。,6.再次核对、解释。7.安置患者体位,暴露臀部,必要时用屏风,注意保暖。,8.遵医嘱配置药液,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9.暴露患者臀部,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待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臀部坐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10.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11.熏洗完毕,无菌纱布擦干。协助患者穿裤,携其返回病房。12.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13.分类处理综合治疗

5、室用物。14.洗手、取口罩。,15.根据医嘱,详细记录熏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健康指导,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2、加强对肛周皮肤的保护及清洁,便后清洗,内裤要松软、透气、干燥,每晚及便后用温水坐浴。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治便秘,便后清洗肛门或坐浴。4、加强精神调护,消除不良刺激,忌烦躁、焦虑,调畅情志。5、忌油腻辛辣之品,戒烟酒。6、发现肛门局部异常,及时就诊治疗。,注 意事 项,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一般50-70,以防烫伤。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是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注 意事 项,4.坐浴时,必要时可在浴室内进行。5.包扎部位熏洗是,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更换消毒敷料。6.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每人一份,避免交叉感染。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7.熏洗每日2次,每次2030min。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1.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 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2.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应 急 预 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