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172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21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21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21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21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1章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病毒的感染 一、病毒的传播方式与途径(一)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含义: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血液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动物咬伤,途径,(二)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含义:病毒从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途径:胎盘、产道、母婴哺乳 例如:CMV,HBV,HIV,HSV,风疹病毒等,通过胎盘由母亲传给胎儿:如风疹病毒、巨 细胞病毒、HBV、HIV等 分娩时经产道感染新生儿:上述病毒均可,HSV-2 其他:产后哺乳和密切接触:CMV、HBV等,二.病毒感染的类型(一)隐性感染

2、 没有临床症状,可向外播散病毒而成为 重要的传染源;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长期带毒。,(二)显性感染 病毒性传染病 1、急性病毒感染(acute viral infection)起病急,病程短,数天或数周,如流感,甲肝。,2、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或反复迁延,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併发症。,(1)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急性/隐性感染后,病毒没有彻底从体内清除,而是长期

3、存在于体内,疾病进展缓慢,呈慢性进行性或反复迁延,病程长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机体持续或间歇性排出病毒。如慢性乙型肝炎,(2)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含义:病毒在原发感染后,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与机体保持相对平衡,病毒不增殖,机体 无症状,一般也不会排出病毒。一旦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的病毒重新活化,大量增 殖并再次出现明显的症状。例 HSV-1引起的口唇疱疹,常反复发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3)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含义:病毒感染后在体内缓慢繁殖,潜伏期可长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出现症状后常呈进行性加重,最终

4、导致患者死亡。例如:HIV感染所致的AIDS,朊粒感染,(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急性病毒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并发症。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儿童时期感染麻疹病毒后,病毒在脑组织内持续增殖,到青春期才发病,一旦发病则表现为亚急性进行性,常致死亡。,三.病毒的致病机制(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杀细胞性感染 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2.稳定状态感染(1)病毒感染后细胞膜表面出现新抗原(2)细胞膜融合,3.包涵体(inclusion body,IB)的形成 含义:在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光镜下可见胞浆、核内出

5、现嗜酸性或嗜碱性的大小、形态不一 的团块状结构称IB。意义:鉴别病毒,辅助诊断。如狂犬病病毒包涵体,狂犬病毒感染细胞内的“Negri body”,4.整合感染与细胞转化 病毒感染后,病毒的核酸与靶细胞的染色体整合。整合感染可使靶细胞的遗传 特性发生改变,细胞增殖缺乏接触抑制,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HBV,HPV,EB-V5.细胞凋亡 病毒感染后,可激活细胞凋亡基因,导致细胞程 序性死亡。,(二)免疫病理损伤 1.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直接损伤或抑制:HIV.麻疹V 2.体液免疫病理损伤:病毒Ag(膜上或可溶)+Ab-II、III型超敏反应 病毒感染-自身抗原暴露,诱导自身免疫 3.细胞免疫病理损

6、伤 CTL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CD4+Th 释放细胞因子激活NK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杀伤靶细胞。(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抗病毒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1.干扰素(interferon,IFN)(1)概念: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 产生的一类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活性 的糖蛋白.(2)分类:IFN 白细胞 IFN 成纤维细胞 IFN 细胞,I型,II型,()的产生和作用机制 病毒诱导剂 细胞产生 细胞基因活化 细胞合成 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病毒不能增殖),2-5A合成酶 蛋白激酶,抗病毒蛋白(antiviral protein),(4)IFN作用特点 有种属特异性 广谱抗病毒 免疫调节、抗肿瘤 2.NK细胞:非抗体依赖杀伤、ADCC,二.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也发挥重要作用(一)体液免疫 1.中和抗体 由病毒的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可中和病毒的感染。(1)阻止病毒的吸附(2)调理作用(3)激活补体 局部抗体抗病毒的再感染(SIgA)血清抗体阻止病毒的血行扩散(IgG、IgM),2.非中和抗体 主要是由病毒的内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但可发挥调理作用。检测此抗体可辅助诊断病毒性疾病。(二)细胞免疫 彻底清除靶细胞内的病毒.CTL.CD4+h,思考题,垂直传播?举例?持续性病毒感染的类型?特点?病毒的致病机制干扰素?(含义、种类、作用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