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新编《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载]新编《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编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要点讲解,讲解主要内容实施时间主要修订内容基本规定换填垫层 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1 实施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8月23日第1448号公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79-2012,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2012年10月11日第1486号复合地基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783-2012,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2 主要修订内容,增加:压实地基、多桩型复合地基、水泥注浆、检验与监测、增强体载荷试验要点和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单列:加筋垫层、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微型桩,增加加筋垫层
2、下卧层验算设计方法的说明;增加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处理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合并:振冲与砂石桩,2 主要修订内容,删除:石灰桩、其他地基方法;重组:复合地基,调整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表达式及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经验系数;提高垫层压实系数,强夯加固深度减少,提高刚性桩强度,静载试验比例调为1%,相对变形不大于1%。,2 主要修订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地基处理耐久性设计要求,地基处理材料,应根据场地环境类别符合有关标准对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增加大面积填土承载力深宽修正系数,增加复合地基承载力考虑基础深度修正的粘结桩身强度验算方法;,2 主要修订内容,增加了偏心荷载下单桩承载力验算要求;增加处理后的地基整体稳定
3、分析方法,特别是胶结桩复合地基稳定验算;增加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的规定;增加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处理工程验收要求;,2 主要修订内容,强调处理后地基均匀性、成桩质量检测。增加高夯击能的设计参数;增加建筑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的施工设备能力的要求。,3 基本规定,3.1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现变为强条,对所有处理地基的要求。静载试验影响深度小且受附近加固区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当基础影响深度大,影响宽度超过加固范围,复合地基在基础作用下类似实体基础,静载试验测定的承载力满足要求,实体
4、基础的承载力不一定满足要求。因此需要验算下卧层承载力3.2 承载力为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不考虑宽度修正。,3 基本规定,3.3 承载力深宽修正3.3.1 a分层填土、分层压实;b平碾、振冲碾等;c压实宽度大于基础宽度的2倍以上(不包括强夯。随深度变化,载荷试验不能代表大尺寸的基础)。3.3.2大面积压实填土地基深度修正系数:对于压实系数大于0.95、黏粒含量c10%的粉土,可取1.5,对于干密度大于2.1t/m3的级配砂石可取2.0(按GB50007)3.3.3复合地基仍然:宽度修正系数0,深度修正系数1。,3 基本规定,3.4 偏心荷载下承载力验算3.4.1 换填垫层、预压地基、压实地基、夯
5、实地基、散体桩复合地基、注浆加固等处理后地基与天然地基类似,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相关公式验算3.4.2 胶结桩复合地基按以下假定计算桩、土最大荷载:基底反力为线性分布;弯矩作用下,基础仅发生转动。,3 基本规定,3.5 胶结桩复合地基稳定性问题3.5.1 承载力与稳定1)按照极限应力状态理论,天然均质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对应的破坏问题与稳定问题实质是相同的(陈祖煜、高大钊等),只是工程上分析方法不同,稳定分析方法适用性更强。上海、珠海斗门、连云港堆堤试验表明,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采用与路基宽度相等的深度内的软土指标)、稳定分析结果均与实际情况接近(高大钊)。高大钊认为公路工程中的
6、地基稳定分析实质就是承载力问题。,主要修订内容,2)对于胶结桩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破坏模式发生变化,稳定与承载力的实质出现区别。在刚性基础下,如果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是不会发生稳定问题的。3)承载力特征值实质是容许承载力,对应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标准组合,安全系数为2,考虑了变形因素。而整体稳定验算只考虑地基土强度问题,对应承载力极限状态荷载基本组合(组合系数为1),安全系数1.3。没有考虑变形因素。因此,只要满足承载力要求,4)柔性基础下地基承受水平土压力,柔性基础抗剪强度低,既要考虑稳定问题,也要考虑承载力问题。这里的承载力应是极限承载力,安全系数与稳定相同,否则可能导致极大地浪费。以
7、上作法实际上是将稳定与承载力统一。,3 基本规定,5)对于胶结桩复合地基,刚性基础在倾斜荷载下,控制稳定的往往是其拉弯强度。,3 基本规定,密集搅拌桩基础上码头沉箱承受水平荷载的离心试验,3 基本规定,水平荷载大时,桩弯断,滑动面大:稳定控制设计,3 基本规定,3 基本规定,6)刚性基础位于边坡上时,应验算边坡稳定性,地基处理与边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时设计。复合地基桩抗滑作用有限,边坡整体稳定验算不应考虑桩的抗滑作用,即刚性基础应建在稳定边坡上(高桩码头也如此要求)。不应将边坡的稳定与地基的稳定混淆在一起。6)部分刚性基础工程承载力满足要求,仍然发生较大沉降甚至发生失稳,其实质仍然是承载力问题,
8、其主要原因是采用小尺寸载荷板检测了浅层承载力,而深层处理地基承载力低,载荷试验检测不到。不能因此说承载力满足要求,稳定性不一定满足要求。,3 基本规定,3.6 共同作用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处理协调设计方可达到较佳效果。一方面三者受力和变形的相互影响。例如,采用地基处理变刚度调平设计理念有利于减少基础厚度和配筋;另一方面,不能完全依靠地基处理,从基础、上部结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时更经济实用。,3 基本规定,3.7 地基均匀性、桩身质量检测 包括平面上的均匀性、深度上的均匀。平面上的均匀性导致差异沉降,深度上的均匀性可能导致较大的沉降、承载力不足或稳定性差。对基础宽大于载荷板的工程,即使载荷试
9、 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也不能保证工程沉降和承载力满足工程需要。预压地基、夯实地基容易在深度方向、平面上不均匀;砂石桩、搅拌桩、旋喷桩、强夯置换墩、CFG桩等容易在深度上存在不均匀。对于载试验,竖向增强体存在有效深度效应,载荷试验往往也能反映深层质量。因此不要迷信载荷试验,特别是基础宽度较大的工程。刚性桩较长时,检验性的载荷试验也可能不能检测其长度是否合格,需要抽芯、动测等手段。,3主要修订内容,3.8 多桩型处理检验 每一种方法检验结果不能直接累加,理论无法分析,宜采用大尺寸载荷试验检验。3.9 材料耐久性 土工合成材料应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和设计合理的应力水平,使其蠕变性能、耐老化性能等应满足
10、工程需要土工布老化试验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4 换填垫层,4.1 换填垫层作用 4.2 垫层宽度 4.3 垫层扩散角与承载力验算 4.4 加筋受力验算 4.5 施工,4 换填垫层,4.1 换填垫层作用 4.1.1 换填:将湿陷、液化、压缩性大或强度低的土换为满足设计要求的材料。4.1.2 加强应力扩散效应:通过加大换填范围、采用内摩擦角大的材料或加筋,将附加应力尽快扩散,减小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4 换填垫层,4 换填垫层,4.2 垫层宽度 垫层宽度应根据应力扩散、侧面土强度等确定。为防止垫层侧向挤出而增大沉降,侧边土较差时,应适当加大垫层宽度或加设围梁。4.3 垫层扩散
11、角与承载力验算 4.3.1 规范中给出的换填垫层压力扩散角是对应下卧软土的,如无软土可不验算下卧层承载力或扩散角取换填材料内摩擦角。,4 换填垫层,4.3.2 加筋土黏聚力大、压缩模量大,压力扩散角较大,1、2层加筋扩散角分别26和35。,4 换填垫层,4 换填垫层,4.3.3 承载力验算 PZ+PCZ PaZ PCZ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严格讲应考虑垫层与被换填土的重度差。PaZ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应采用换填前土的重度。,4 换填垫层,4.4 加筋受力验算 4.4.1 基础较宽时,应力扩散作用有限,垫层宽度应根据垫层本身的变形稳定确定。4.3.2 基础较窄时,通常充分利用加筋垫层的压力
12、扩散作用。压力扩散角范围内为向下位移的主动区,扩散角以外土体位锚固区。4.4.3 应考虑机械损伤、材料蠕变、化学破坏、生物破坏等因素影响。按照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安全系数达到2以上。,4 换填垫层,4.5 施工 4.5.1 加筋材料铺设顺序应先纵向后横向;4.5.2 阳光暴晒时间不应大于8h;4.5.3 不得直接在加筋材料上行走施工机械,5 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5.1 压实地基 5.1.1 压实地基要求类似于路基填筑,需要严格控制填料种类、含水率、分层厚度、压实系数等(承载力通常容易达到)。5.1.2 冲击碾压常与分层振动碾压配合应用,冲击黏压多用于追密压实(有时强夯),5
13、 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5 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5.1.3 冲击碾压主要用于提高粗、细粒土的密实度,多用于:地表浅层处理;追密压实。高铁多采用的有效影响深度在 1.5m 之内。5.1.4 地基强度不高时,应进行施工监测。,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5.2 强夯 5.2.1 强夯与动力固结 强夯加固顺序是先深厚浅,布点间距、单能量大先大后小;动力固结先浅后深,布点间距、单击能量先小后大。5.2.2 加固深度下调,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单击夯击能E(kNm)碎石土、砂土等 粗颗粒土 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细颗粒土 1,000 4.05.0(5-6)3.04.0(4-5)2,000 5.06.0(6-7)
14、4.05.0(5-6)3,000 6.07.0(7-8)5.06.0(6-7)4,000 7.08.0(8-9)6.07.0(7-8)5,000 8.08.5(9-9.5)7.07.5(8-8.5)6,000 8.59.0(9.5-10)7.58.0(8.5-9)8,000 9.09.5(10-10.5)8.08.5(9-9.5)10,000 9.510.0 8.59.0 12,000 10.011.0 9.010.0,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5.3.3 效加固深度不但取决于单击能量,还与锤底单位压力、夯击次数、地基土性质、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关。静接地压力宜25kPa80kPa,夯击次数取决于收
15、锤标准。,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单击夯击能 E(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 量不大于(mm)E4,000 50 4,000E6,000 100 6,000E8,000 150(200)8,000E12,000 200 不提锤困难,不过大隆起:效夯实系数宜大于0.75,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5.2.3强夯点离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参考值 强夯能级(kN.m)最小安全距离(m)10002000 40 3000 50 4000 60 对周边有严格限制振动的建筑物时,应进行振动影响监测,必要时挖减振沟或采取其它措施。,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5.3 强夯置换 5.3.1 应
16、先试验可行性与效果(大铲湾);5.3.2 换夯击能提高到10,000kNm,处理深度提至10m。单击夯击能试夯确定,静接地压力高有利加大处理深度。5.3.3 夯点周围挤出软土随时清理并铺垫碎石,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5.3.4 强夯置换有效加固深度为墩长和墩底压密土厚度之和,应根据现场试验或当地经验确定 主夯击能(kNm)置换深度(m)3,000 34 6,000 56 8,000 67 12,000 89 15,000 910 18,000 1011,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5.3.5 按单墩静载试验确定变形模量计算加固区变形;墩下地基变形可按置换墩材料扩散角计算附加应力。饱和粉土地基形成2.0m以上厚度的硬层时,按复合地基计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