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405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 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读后感一所称作学校的地方第七章,谈的是学校和课堂在教些什么。作者在观察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的理想期待是: 期待学生们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尊重、信赖、合作和关爱的基础上与他人发展有效益的和满意的关系;培养对人类的关心;培养和运用美术和人文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鉴赏其他文化的美学贡献;培养对道德行为的必要的理解。也正是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关于培养各种能力的论述,如有效利用闲暇时光、进行建设性的自我批评、以新颖的方式处理问题、体验和欣赏不同创造表达的形式。我的结论是,我们抽样的学校为达到这些目标做得太少了。对一些

2、目标,它们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对另一些目标,它们则起了负面的作用。正像对其他的教育目标一样,它们区别地对待个别学生和学生群体。 事实上期待是期待,现实是现实,就如我们许许多多的目标一样,远大也美好,但这些目标只是纸面上的,或者是作为标语口号悬挂的,向上面汇报的,给来客介绍的,真的落到实处的还真的不多,不过有许多东西原本就是落实不了的。最典型的恐怕就是所谓的 高效课堂 的目标了,它表面上看来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最大化的孜孜不懈的追求。但实质却指向的事考试的质量。比如说语文教学,尽管我们也有所谓课程标准,但其内容的模糊性和评价的悬空性使其作用受限。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一线老师总是在

3、为教学内容(即 教什么 )问题叫苦不迭。备课、上课、评课时,对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的态度上,我们总会自觉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教对学生有什么帮助,这样教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于我们许多一线教师来讲,难啊,难!我们总是习惯了教教材,搬教参,甚至于习惯于等集体 备课 给我们提供一个现成的教案。也就是说我们教师急切需要教材编写者、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根据国家课程的总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目标。柴静在事实就是如此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八九四年,美国传教士亚瑟 史密斯写过一本书叫中国人的性格。他观察

4、到当时的国人有一个强烈的特点是缺乏精确性: 分布在城市边的几个村子,跟城相距一到六里,但每个村子都叫三里屯。 中国的 一串钱 永远不可能是预想的一百文,陕西省是八十三文,直隶是三十三文, 这给诚实的人带来无穷的烦恼 。史密斯叹息这背后不求甚解的智力混沌: 你问一个中国厨师,面包里为什么不放盐?答案就一个: 我们在面包里就不放。 你们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好的冰制食品,为什么不留一点儿过冬? 答案也只有一个: 不,我们这儿冬天从来没有冰制食品。 柴静慨叹道:这种缺乏科学精神的文化渗透在整个老大帝国,蔡元培评论过: 自汉以后,虽亦思想家辈出,而其大旨不能出儒家之范围 我国从前无所谓科学,无所谓美术,唯用

5、哲学以推测一切事物,往往各家悬想独断。 语文学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来源于我们传统的蒙学。因为近代新式教育要求分科,于是,科学学科被拿走了,数学、医学、农学、哲学、美术 ,传统蒙学,去除掉被独立分科的内容,剩下的,就是 语文!也就是说,相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语文学科是人为的切割划分的结果。一方面,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是应该有它自身的课程体系的,这体系包含着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等反面。另一方面,但由于其切割划分的结果和其他一些不可理喻的因素,我们现行的语文课程又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内容的模糊性和评价的悬空性使其作用受限。于是在 多快好省 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就将改变寄托在所谓的高效课堂建设上了,纵观当下盛行的高校课堂模式,有多在 有效利用闲暇时光、进行建设性的自我批评、以新颖的方式处理问题、体验和欣赏不同创造表达的形式 上给予关注的呢?更多的往往则起到的是负面的作用:学生对语文越来越不感兴趣,作文越来越没内容可写,语言越来越粗俗无趣。这早已是无争的事实,可是我们总是对此熟视无睹,或者束手无策。在目标与现实之间寻求某种契合,恐怕是当下最要紧的事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