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406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与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伦理思想;军事伦理;管理伦理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传统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伦理道德。孙子与孔子是同时代

2、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孙子兵法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儒家文化根源于齐鲁文化,孙子作为齐国人,受到齐鲁文化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最高的道德原则,用“仁”去解读孙子兵法,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仁爱”,如“爱卒”、“善卒”、“养卒”,“安国”、“保民”、“利主”。二是“义恨”。“爱”和“恨”是构成“仁德”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对人民越是爱,对敌人就越要恨。三是“大仁”。作为军人,最大的仁就是实现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发动战争、进行杀戮,不是不仁,相反。这正是最大的“仁”。孙子在用间篇中指出:“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

3、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出兵打仗,动用军力人数众多,国家财力物力耗费巨大,全国的老百姓也都不得安宁,有时战争还要持续数年,如果吝啬一点儿小钱而不肯重用间谍,导致战争失败,那就太“不仁”了。用间篇又说:“非仁义不能使间”,意思是不仁义的将帅不能使用间谍。“用间”带有耍阴谋诡计的意思,按常理属于不仁不义之举,但为了国家利益就成为“仁”,国君、将帅都要有这种“仁”。 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讨论一个战争主题,但通览全书,则篇篇充满“慎战”、“抑战”,甚至“不战”的思想。作为一名军事家,在一部

4、专门论述战争的著作中,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孙子博大的仁爱情怀。 中国传统伦理把“三纲五常”作为最高道德原则,五常的仁、义、礼、智、信,除了以上所讲的仁,其他的在孙子兵法中也多有反映。如“智”,孙子兵法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军事智慧的著作,论述如何运用高超的智慧夺取战争的胜利。又如“信”,孙子兵法在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同时,也包含诚信的思想。首先,“上下同欲,民弗诡者”是一种体现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公信。 其次,“令素行者,与人相得”,是其“将道”中“信”的基本要求;信赏明罚是“信”的形式;将士用命、部属相得则是“信”的核心内容。最后,“不令而信”是一种高超的用兵境界,反映了道德的

5、巨大力量。 二、孙子兵法与军事伦理 谋攻篇指出:“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里的“全胜”战略思想,可以认为是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孙子认为,兵凶战危,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争端,必然造成杀戮和破坏,因而,“非善之善者也”。通过政治的、外交的手段加以解决,才是“善之善者也”。通过施行仁政、争取人民支持,从而“夺气”、“夺心”,既可以避免或减少杀戮和破坏,又能达到战争的目的,这样的战略策略才是上善之策。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从目的来看,是

6、“必以全争于天下”。这里的“全”,不是攻城略地,打败敌方,使敌方“降”服,而是争得敌方人心,使之心悦诚服,如果仅仅使敌方降服,不能认为是“全胜”。从手段来看,一是“伐谋”,二是“伐交”。从对象来看,所谓“全”就是要保全,大至于全国、全军,小至于全卒、全伍;不仅保全已方,还要保全敌方;不仅保全军队,还要保全城池、村庄、人民以及财产。从适用范围来看,不仅适用于战略,还可适用于战役甚至一次具体的战斗。从作用或意义来看,一是己方代价最小,不费一兵一卒;二是敌方损失最小,保全了可为我所用的大量物资和人力;三是人民遭受灾难最小,因为任何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总是人民;四是世界获益最大,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争端,

7、不仅双方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双方不结冤仇,人民得以稳定安宁,社会得以进步,世界得以和平。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孙子可贵的惜财爱物、珍视生命,主张和平共处的伦理思想。 九变篇指出:“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君命有所不受。”地形篇也指出:“故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日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这里,产生了两个道德命题:道德选择和道德责任。本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基本的军人伦理,“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即是指此。但战场情势发生了变化,国君的命令已经成为错误时,将帅就要临机应变、作出选择,即使国君的命令也可以不执行。样,如果有

8、必胜的把握,即使国君不让打,也要坚决打,相反,如果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可以不打。作为将帅,进不求功名,退不避抗君之罪责,只求保全民众和士卒,符合国君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将个人的功名、罪责置之度外,以国家利益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这是将帅应有的道德责任。 此外,作战篇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因此要速战速决,这反映了孙子爱惜民财,珍惜民力的思想。作战篇还指出:“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本来,军队就是为了打仗的,考虑如何打胜仗就行。这里,言战争却能同时想着国家、人民生活,反映了孙子的人道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