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周恩来的风采(定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434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周恩来的风采(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周恩来的风采(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周恩来的风采(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周恩来的风采(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周恩来的风采(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周恩来的风采(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周恩来的风采(定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年周恩来的风采史欣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名字,他勤奋好学,独立自强。他气宇不凡,风度翩翩。他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他发愤图强,立志救国。他爱国忧民、艰难探索。他斗志昂扬,沉稳睿智。他胸襟宽广,热情谦逊。他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名字周恩来。“在每千年中,就有一位伟人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比如周恩来,他使得许多人从他的精神中获取了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有益于这个世界。这样的人将比世界上任何财富更为宝贵。”(美中教育基金会主席约瑟夫肯尼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国忧民,立志救国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可是出身没落封建家庭的少年周恩来虽然自己生活窘困,却有着同龄人少有的爱国意识和救国思索。从读小学开始,

2、他与同学们讨论最多的便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辛亥革命后,他在学校里第一个剪掉象征奴役、屈辱的辫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稚嫩却又那么有力的声音震撼、感染着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国内时局风云变幻,处在破旧立新的关键时刻,他在老师的影响下坚持看报,关注国内大事;同时他又深入广大人民之中,关注身边最真实的社会现状。他曾在春日偶成中写到“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他利用假期到农村、矿区走访,目睹经济破败的农村和英国资本家奴役下矿工悲惨的生活,更坚定了爱国救国的志向。他深为资产阶级革命家邹容十九岁时写的革命军而感动,还阅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论著和同盟会的杂志,阅读康有为、梁启

3、超的文章。少年周恩来对国家、民族命运和广大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已经展现出一个伟人先进的思想、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他在文章中说:“处今日神州存亡危急之秋,一发千钧之际,东邻同种,忽逞野心,噩耗传来,举国骚然,咸思一战,以为背城借一之举,破釜沉舟之计。”他针对日本提出的亡我中国的“二十一条”疾呼:“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上勿负是期也。”他同情穷苦人民,“则思推己及人,视天下饥如己饥,溺如己溺”。他注重锻炼身体,要改变“东亚病夫”的面貌。就是他参加演出话剧,也是为唤醒人民,“欲重整河山,复兴祖国”。一九一七年,十九岁的周恩来

4、带着寻求救国真理的心愿,慷慨辞国,渡向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大气磅礴的诗篇写不尽他深刻探讨社会科学,解救祖国危亡的远大志向和为改造社会的理想献身的激情慷慨。在国内,周恩来了解到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增。可来到实地,他却看到灯红酒绿的的城市风光之下无业大军呆滞的目光,看到日本人民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榨下艰难的生活,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天天在疯狂叫嚣着侮辱中国。在愤怒与痛苦中,他否定了“强权”救国的想法。就在这时候,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了。他在报纸上看到宣传介绍十月革命的文章,逐渐接触并研究马克思主义,先后阅读过幸德秋水的社

5、会主义精髓、界利彦创办的新社会杂志等。他要求自己“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随着世界进化的轨道,去做那最近于大同理想的事情”。踏上救国之路,上下求索中,年轻的周恩来渐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论哪个时代,要成为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的人才,成就一番事业,都必须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己的未来和理想融入社会的现实,就像植物只有扎根大地才能够伸展于云霄,只有从厚实的泥土中吸取养分才能够枝繁叶茂,只有渴望奉献新绿才能迎来美好的春天。青年周恩来探求救国之路的远大志向正如“十数电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探索青年周恩来的成长道路

6、,他的“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腾飞世界”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他奋发向上的起点和动力,也正是这一点使他光耀千秋。面壁十年图破壁发愤图强,艰难探索“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十岁、十一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在这方面,给了我一些锻炼。”(周恩来自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十二岁从风光秀丽的南国故乡来到风雪袭人的北国沈阳求学,“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周恩来自述)他在一个个寒冷的冬日清晨坚持跑步,“感谢东北的高粱米饭、大风、黄土,给了我很大的锻炼”。从小学东北模范两等学堂到中学天津南开学校,作为一个漂泊异乡的

7、贫寒少年,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周恩来始终保持着奋发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全方面地锻炼自己。他勤奋学习,广泛阅读,虽然生活清苦的他只有一件蓝布长衫,常常从家里带一小罐酱到学校当菜吃,但当他看到一部令他爱不释手的史记时,却把伙食费全掏出来买回这本书。他成绩优异,同时参与了很多社会活动,例如主编敬业会刊、校风周刊,发表小说和时事评论性文章;他参加新剧团,勇挑重担,扮演女主角登台演出自己改编的新剧一元钱,警醒人民;他在天津救国储金团会上慷慨激昂、感人至深的演说使台下群情振奋,掌声如潮。“潇洒流便而具有雄强健美”的书法,挥笔成篇、“用笔遒劲、布局绵密”的文思,演讲台上的气度,戏剧舞台上的魅力,在敬业乐群

8、会等学生组织中的领导能力,让我们这些成长在新时代优越环境中的同龄人叹为观止。从孤零零的文弱少年,成长为品学兼优、思想先进的优秀学生,这与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的发愤图强的精神是分不开的。革命的道路总是充满艰险的,革命的领路人必须具有披荆斩棘的意志和毅力,而青年周恩来身上,正闪耀着这种不畏艰险的风采。1920年至1924年,周恩来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他深入各个阶层进行考察,在图书馆钻研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在大学旁听,在颠簸的火车和摇晃的轮船上学习、写稿。在了解西方各国的社会现状后,他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对比,最后得出

9、了一个重要结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把中国人民解救出来,也只有共产主义才适合中国的国情。1921年3月,周恩来和蔡和森在法国建立了海外党组织。此时,周恩来年仅22岁,正值青春年华。他担任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负责人,创办刊物,发表讲演,在广大留法中国学生和工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一大批进步青年向党靠拢。在艰难的条件下,兢兢业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在衣着简朴、辛苦奔波的青年周恩来身上,那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是永不褪色的风采。在重大的抉择面前,保持特别审慎的态度,是周恩来终其一生的一贯作风。在确定自己的终生信仰问题上,它表现为经过长期的、细心的反复比较,最后才毅然做出最后的抉择。周恩来

10、对各种学说主义的推求比较,不是只靠书本凭空而论,而是紧紧结合对欧洲国家社会实际的考察进行的。青年领袖的风采斗志昂扬、沉稳睿智1919年刚刚回国的周恩来正赶上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他回到母校,参加了天津学生联合会的领导工作,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这份发行量最多时达到一天两万份以上的报纸成了学联强大的舆论宣传武器。山东惨案之后,是他在会报上发表题目为黑暗势力的文章,满含悲愤地大声疾呼:“国民啊!黑暗势力排山倒海的来了!我们要有预备!要有办法!要有牺牲!”这篇文章像火种点燃了广大群众内心的怒火。北京、天津的代表25人,到总统府门前递请愿书,抗议山东惨案。当反动军警和便衣侦探捕去全部代表,又是他的沉着

11、冷静使大家重新振奋起来,会报集中注意力进一步唤起民众联合斗争,京津两地共三四千人列队向总统府进发,在周恩来等人周密机智的部署、指挥下,四面八方的进攻,全国舆论一致谴责,终于使反动政府迫于压力释放了捕去的全部代表。天津“一二九”血案中,周恩来挺身在前,勇敢无畏,与其他3名代表俯身从门槛缝中进入紧闭的省公署大门,最终被埋伏下的军警逮捕,受到反动派的无理关押达半年之久。但伟大的革命者,即使在敌人的监牢里,也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冷静的心态。狱中的21名代表,取长补短,互教互学,办起了心理学、法律、经济学、英文、日文等学习班,周恩来甚至向难友们讲授马克思学说和马克思传,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到经济学,做了系统

12、的介绍。原本暗无天日的牢房,成了当时天津最革命、最有成效、最生气勃勃的大学,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根据地!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可以说,作为学生运动的领导者,青年周恩来就早早表现出了斗志昂扬、热情无畏而又沉着冷静、机智坚毅的风采,让敌人闻之失色。1924年,26岁的周恩来从欧洲回国后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校长蒋介石表面上拥护国共合作,暗地里在军校安插亲信,与他的得力助手教授部主任王伯龄专门打击共产党人和进步分子。周恩来指示学校的共产党人蒋先云等把王柏龄打击共产党人、破坏国共合作的罪行一条条详细开列出来,在全校公布。告

13、示一出,王柏龄受到全校师生同声谴责,威信扫地;蒋介石也毫无办法,只能心里恼火。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青年周恩来在风雨磨练中愈来愈成熟,不仅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的身上,更焕发出一种沉稳睿智的领袖风采!“第一位完人”的人格魅力热情真诚、平实谦逊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说:“周恩来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对蔡元培说:“周恩来先生的人格真是伟大!”为人真诚平实,待人热情谦逊,对身边的人一律关心体贴、无微不至,不仅是周恩来超凡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是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境界的表现。还在学生时期,这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就形成了这样的人生观:一个人不能脱离公众“象草木禽兽那样靠自

14、己生活”,因而为集体“服役之事乃为人类所不可免”。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从不吝惜时间和精力,为朋友,为集体办事,赢得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同学录中有关他的评语是:“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在天津参与组织学生运动时,作为学生联合会会报的主编,周恩来冒着酷暑,与印刷厂的工人们一起工作,耐心回答工人们的求教,在印刷机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询问工人们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愿望,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热情谦逊的“洋学生”受到了工人们的敬爱;在巴黎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工作时,他负责选派青年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等学校去学习,每一批青年,他都亲自从巴黎护送到柏林,替他们办好手续,送他们启程。1

15、922年,被当时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的一句“行伍出身的军人,没有资格去革命”泼了一盆冷水的朱德,在柏林却受到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的热情接待,他激动地述说了自己的革命经历和志愿,表达了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愿望。两人彻夜长谈之后,周恩来坚信朱德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毫不犹豫地介绍他入党。对待工作,他兢兢业业;对待同志,不论出身、地位、年龄、资历如何,他都无保留地奉献出最诚挚最温暖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尊重。他的这种真诚平实、热情谦逊的品格为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长征途中,他对身边的警卫员、理发师等几个“红小鬼”就如对待自己的儿女一般疼爱,他坚持耐心地教他们识字,

16、粮食紧张的时候让出一些自己的饭给他们吃。敌机的轰炸中他在隐蔽所门口用身体掩护小理发师;行军中小警卫员不小心绊倒,把饭盒里周副主席一天的饭撒光了,他却只担心那个孩子摔得重不重;每天一宿营,他就问“红小鬼”们累不累,催他们赶快烧水烫脚休息,甚至慈祥地、小心翼翼地托着小警卫员的脚掌挑水泡。他身体不太好,党中央特地批准给他一副担架,他从来没坐过一次,总是冒着风霜雨雪,戴一顶破斗笠,和战士们一起在泥泞的道路上行军,把担架让给伤员。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的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说:“我的一切进步与我的老朋友周恩来的帮助、教育是分不开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情怀,他那广泛团结人的思想是国人学习的楷模。

17、”著名地质专家李四光曾说:“周恩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胸怀宽阔,不计恩怨,广交朋友,用人唯贤,关心体贴,无微不至,为中国共产党团结了一大批人。”周恩来真诚平实、热情谦逊地对待革命同志,真可谓“亲切地矗立在人格境界的峰巅”,那一份和蔼亲切之后的博爱之心,在那硝烟弥漫、艰难辗转的年代,让每一位革命战士感觉到温暖,那温暖超越时空一直传递到今天,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后记:读史可以明智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现代这个具有多元化追求、处处充满诱惑的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这些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学生往往容易迷失自己。我们需要

18、找一面镜子,不时提醒自己,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这面最好的镜子就是周恩来。理想的将来产生于充实的现在,现在只有与过去和将来相联系才有意义。明智的人既要鉴戒过去、憧憬将来,更要全力把握现在、创造未来。作为清华学子,我们要以周恩来为榜样,早立志,立大志,为国家和人民学习、工作,我们就会有不竭的动力。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统一在一起,才能在发展自己、升华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注:这是雨后岚山中的诗句。1919年4月,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期间,游玩樱花盛开的岚山时,即兴写下这首白话诗,表露了他在迷茫中寻求到马克思主义的喜悦,对日本人民的同情和对压迫者的愤慨,抒发了他对未来的信心。这出新剧一元钱尖锐地抨击嫌贫爱富的社会现象,影射政府的无信无义。周恩来扮演女主角孙慧娟,感情细腻,绘声绘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后,当年先后三次观看他扮演孙慧娟的南开校友管易文回忆说:“恩来同学扮演的孙慧娟,意志坚强地同父亲背信弃义行为做斗争,勇敢地抵制封建家庭和封建社会坏风气,人物性格演得非常生动、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