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聊斋志异·恒娘》——已婚女性必读的篇章.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464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 《聊斋志异·恒娘》——已婚女性必读的篇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oc) 《聊斋志异·恒娘》——已婚女性必读的篇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oc) 《聊斋志异·恒娘》——已婚女性必读的篇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oc) 《聊斋志异·恒娘》——已婚女性必读的篇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oc) 《聊斋志异·恒娘》——已婚女性必读的篇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 《聊斋志异·恒娘》——已婚女性必读的篇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聊斋志异·恒娘》——已婚女性必读的篇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聊斋志异恒娘已婚女性必读的篇章?聊斋志异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11)03.0062.10聊斋志异?恒娘已婚女性必读的篇章蒲泽(淄博市科学技术协会,山东淄博255000)摘要:时下,婚姻危机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婚姻,家庭的不和谐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隐忧.婚姻是需要经营的,经营婚姻也是一门艺术.聊斋志异?恒娘恰好就是一篇教授已婚女性经营婚姻家庭的”闺阁宝典”.本文就是通过对恒娘”谋宠固爱”策略的赏析,提醒那些已经组织了家庭,并希望自己的婚姻地久天长的女性们,能通过学习恒娘篇,从改变自身开始,使日渐陈旧的婚姻变得新美如画.关键词:恒娘;女性必读;篇章中图分类号:1207.419文献

2、标识码:A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一向以稳定着称的中国婚姻,开始出现了急剧地躁动.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居民初婚人数,从1992年到2005年间净下降约350万人,而”离婚对数”却在迅速增加.十几年前,夫妻婚变还常被传为桃色新闻,现在则司空见惯,无人再去说三道四了.婚姻危机作为社会现象,也激发了影视编导们的灵感.从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间,在中国先后就有结婚十年,十月收稿日期:2010-04.26作者简介:蒲泽(1948一),男,山东淄博人,淄博市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62怀胎,中国式离婚,中国式结婚,半路夫妻,离婚女人,新结婚时代,金婚,双面胶,我们俩的婚姻等十部以家庭婚姻为题材

3、的电视剧搬上了屏幕.这累计长达280集的十大中国式婚姻电视剧的相继播出,并没有使中国的离婚率有丝毫的下降,反而还在不断上升.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万对,1990年为80万对,2000年为121万对,到2008年,激增到226.9万对.2009年我国共办理结婚登记1145.8万对,同比增长9.1%,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171.3万对,同比增长10.3%.2010年前两个季度,我国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多达84.8万对,每天有近5000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离婚登记自2001年以来一直持续增长.中国的离婚对数,平均每十年以50%的速度向上增长.这其中离婚率上升最快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

4、城市.北京离婚率高达50.9O%,为全国最高,已超过日,韩两国.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组织,犹如人体的细胞.一个人的细胞健康了,组织才会健康;组织健康了,器官才会健康;器官健康了,系统才会健康;系统健康了,人体才会健康.社会也是这样,当她的基础组织家庭和谐了,社区才会和谐;社区和谐了,社会才会和谐.现在党中央一再号召建立和谐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实现的应该是家庭和谐.从媒体反映出的情况来看,由婚姻家庭不和谐引发的暴力,凶杀等恶性案件不断攀升,这不能不成为社会的一大隐忧.婚姻家庭的不和谐,排除经济,道德等因素之外,说到底是当事人处理夫妻间关系的方法不当所致.婚姻好比一个不耐磕碰的“玉瓶儿”,需要

5、当事人认真的经营和呵护,”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婚姻是需要经营的,经营婚姻也是一门艺术.恒娘或许就是一篇教授已婚女性经营婚姻家庭的”闺阁宝典”.对于那些已经组织了家庭,并希望自己的婚姻地久天长的女性朋友们,恒娘也许是你必读的篇章.63恒娘不足1500字,在聊斋志异中属于中等篇幅.从故事情节上,可将恒娘分为十个段落.让我们按照文章的顺序,逐段来一番赏析吧.第一段:故事缘起:”洪大业,都中人,妻朱氏,姿致颇佳,两相爱晚.后洪纳婢宝带为妾,貌远逊朱,而洪嬖之.朱不平,辄以此反目.洪虽不敢公然宿妾所,然益嬖宝带,疏朱.”这一段是问题的提出.故事说的是都中人洪大业与妻子朱氏原本”两相爱悦”,只是因”

6、洪纳婢宝带为妾”而”嬖之”,引起了”朱不平”,才使夫妻”辄以此反目”.文中还说朱氏原本”姿致颇佳”,而妾宝带”貌远逊朱”.但由于朱氏与丈夫的经常”反目”,致使洪大业”虽不敢公然宿妾所”,但却”益嬖宝带,疏朱.”中国传统的婚姻,讲究的是”郎才女貌”.可洪大业对”姿致颇佳”的发妻竞日渐疏远,而对”貌远逊朱”的小妾却日渐”嬖之”,这岂非咄咄怪事?这不仅令当事人朱氏”不平”,一般人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当读到这里,或许有人也会为朱氏鸣”不平”.第二段:恒娘亮相:”后徙其居,与帛商狄姓者为邻.狄妻恒娘,先过院谒朱.恒娘三十许,姿仅中人,言词轻倩.朱悦之.次日,答其拜,见其室亦有小妾,年二十以来,甚娟好.邻居

7、几半年,并不闻其诟谇一语;而狄独钟爱恒娘,副室则虚位而已.”作者对恒娘的描绘仅用了十一个字:”三十许,姿仅中人,言词轻倩.”“三十许”的女人,在那个”男儿慕少艾”的时代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姿仅中人”,更说明恒娘并不是以色得宠.但是,恒娘的”言词轻倩”,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令朱氏一见而”悦之”.是啊,”姿致颇佳”,居嫡妻之位的朱氏,在争宠中却输给了容貌远逊自己的婢妾宝带;而帛商狄姓之妻恒娘,年”三十许”,已徐娘半老,且”姿仅中人”,”其室亦有小妾,年二十以来,甚娟好”,帛商狄姓却”独钟爱恒娘,副室则虚位而已.”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引起朱氏的不甘心和好奇心,使之一探其究竟.于是,便引出了下文

8、朱氏与恒娘问答的一段奇妙文字.64第三段:朱氏拜师:”朱一日见恒娘而问之日:予向谓良人之爱妾,为其为妾也,每欲易妻之名呼作妾.今乃知不然.夫人何术?如可授,愿北面为弟子.恒娘日:嘻!子则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其归益纵之,即男子自来,勿纳也.一月后,当再为子谋之.”“朱从其言,益饰宝带,使从丈夫寝.洪一饮食,亦使宝带共之.洪时一周旋朱,朱拒之益力,于是共称朱氏贤.”在交流中,朱氏并没有向恒娘倾诉失宠的苦衷,更没有抱怨丈夫的移情,而首先想到是自我反省.她说:”予向谓良人之爱妾,为其为妾也,每欲易妻之名呼作妾.今乃知不然.”一个”乃知不然”,是朱氏寻求改变的开始.一

9、个人难得的是改变.任谁都明白,改变自己易,改变他人难.可大部分人都想改变他人,而不想改变自己.朱氏不是也想改变丈夫洪大业吗?可结果却南辕北辙,除了使得夫妻”辄以此反目”之外,就是”益嬖宝带”,疏远自己.这难道是她想要达到的目的吗?绝对不是!在经过这番挫折之后,她想到了改变自己.改变从学习开始,所以,接下来朱氏问,”夫人何术?如可授,愿北面为弟子”,便在情理之中了.恒娘的回答很简单,并且一语中的.”嘻!子则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一语惊醒梦中人.试想,又有多少破裂的婚姻不是女人”自疏”“而尤男子”的.现实社会中,耳闻目睹的大部分是女人对男人的抱怨,抱怨最多的是男

10、人”变”了.可是却很少有女人揽镜自问:”这些年我变了吗?”试想,恋爱时清纯靓丽的”姑娘”,结婚时变成了风情万种的”新娘”,生儿育女后变成了蓬头垢面的”婆娘”,人过中年后变成了”朝夕而絮聒之”的”老娘”.难道这不是变吗?常言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女大十八变”是真,但”越变越好看”却未必然.平心而论,婚后男人的变化远远没有女人的变化大,只是女人们不自觉,或不自认而已.试想,喜欢年轻漂亮女人的癖好9男人从/J,N老,啥时变过165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变化也是不能阻挡的自然规律.女人会变,男人也会变.关键是如何变法.女人越变越老,越变越丑,越变脾气越大,男人能喜欢你吗?女人不能给男人以新鲜

11、感,男人又怎么会给你安全感呢?遗憾的是,人世间不知有多少女人,天天在做”为丛驱雀”的蠢事而不悟啊!恒娘教给朱氏的谋宠秘诀其实并不深奥,实际上只是诸葛孔明平孟获使用过的”欲擒故纵”之术而已.她教给朱氏的第一招就是”纵其所欲”.”距离产生美”,是美学的一大规律.恒娘令朱氏“其归益纵之,即男子自来,勿纳也”,正是这一规律的活用.朱氏回去后”益饰宝带”,可以说是一纵;由此产生的举家”共称其贤”,便是一擒.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恒娘原本只教给了朱氏一个”益”字,即”其归益纵之”.但朱氏却心有灵犀,能举一反三,做到了两个”益”字.一是”益饰宝带”,二是”拒之益力”.千万别小看这两个”益”字.正是这两招,两

12、个月后让她的竞争对手宝带永远失去了爱的天堂.简单的招式,能做到极致,便成了绝招.朱氏真把这一招做绝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后文中,恒娘赞赏她:”孺子可教也!”第四段:再授锦囊:”如是月余,朱往见恒娘.恒娘喜日:得之矣!子归毁若妆,勿华服,勿脂泽,垢面敝履,杂家人操作.一月后可复来.朱从之.衣敝补衣,故为不洁清,而纺绩外无他问.洪怜之,使宝带分其劳;朱不受,辄叱去之.”依计而行,初战告捷,说明朱氏是可塑之才.一句”得之矣”,出自恒娘惊喜之口,就是对朱氏的高度赞赏.正因为朱氏对恒娘的锦囊妙计能心领神会,那么下一步的计划就可以顺利实施了.“归毁若妆,勿华服,勿脂泽,垢面敝履,杂家人操作”,是”变”的继

13、续.让朱氏变得令人熟视无睹,好为下一步”炫妆见洪”,形成强烈的反差.”朱从之.衣敝补衣,故为不洁清,而纺绩外无他问”,这便是再纵;洪”使宝带分其劳,朱不受”,那便是再擒.第五段:炫妆展示:”如是者一月,又往见恒娘.恒娘日:孺子66真可教也!后日为上巳节,欲招子踏春园.子当尽去敝衣,袍裤袜履,崭然一新,早过我.朱日:诺.至日,揽镜细匀铅黄,一如恒娘教.妆竟,过恒娘,恒娘喜日:可矣!又代挽凤髻,光可鉴影;袍袖不合时制,拆其线,更作之;谓其履样拙,更于笥中出业履,共成之,讫,即令易着.临别,饮以酒,嘱日:归去一见男子,即早闭户寝,渠来叩关勿听也.三度呼可一度纳.口索舌,手索足,皆吝之.半月后当复来.

14、”按照恒娘策划的夺宠方略,经过两个月的”疏远”和”毁容,毁妆”,朱氏以新面貌出现的时机到了.美丽的女人固然人见人爱,但真正令人神魂颠倒的,往往是具有魅力的女人.魅力是成就女人的支利剑.修饰得当和独到的品位,是让女人产生魅力的不可或缺的两大法宝.恒娘是个中翘楚,很善于捕捉和利用时机.她利用上巳节(俗称三月三)踏春游园的机会,让朱氏”重返伊甸园”.上文中恒娘对朱氏的调教,装束,无非是为了增加朱氏的魅力,为下一步的”炫妆一见”做铺垫.至于”临别饮以酒”,也很有深意.一个妆扮人时,”姿致颇佳”的女性,再微酒上脸,岂不更如”梨花带雨”,怎不又平添几分魅力.”归去一见男子,即早闭户寝,渠来叩关勿听也.三度

15、呼可一度纳.口索舌,手索足,皆吝之.”恒娘的这几句临行叮嘱尤为重要.常言道:容易得到的不珍惜.得不到者美,也是美学中的一条规律.岂不闻雪涛小说中言:”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其实,妾,婢,妓,偷,未必就好到哪里,只是不容易得到而已.越是不易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这是人之常情.恒娘把人,特别是把男人琢磨透了,所以才叮嘱朱氏,要想长期的拥有,必须暂时的”吝之”.第六段:重返伊甸:”朱归,炫妆见洪,洪上下凝睇之,欢笑异于平时.朱少话游览,便支颐作惰态;日未昏,即起人房,阖扉眠矣.未几,洪果来款关;朱坚卧不起,洪始去.次夕复然.明日,洪让之.朱日:独眠习惯,不堪复扰

16、.Et既西,洪人闺坐守之.灭烛登床,如调新妇,绸缪甚欢.更为次夜之约;朱不可长,与洪约,以67三日为率.”上文中朱氏”炫妆见洪”是三纵;洪”欢笑异于平时”是三擒.“日未昏”,朱氏”即起入房,阖扉眠矣”,是四纵;洪”来款关,朱坚卧不起”,是四擒.”次夕复然”,是五纵五擒;”明日洪让之,朱日:独眠习惯,不堪复扰”,是六擒六纵;”日既西,洪人闺坐守之”,是七擒七纵.通过以上七擒七纵,洪大业已完全落入了朱氏的掌控之中.至于”灭烛登床,如调新妇,绸缪甚欢”,则早在恒娘的意料中.”更为次夜之约;朱不可长,与洪约,以三日为率”,是朱氏的“保鲜措施”.山珍海味,也不能让其食之过饱.用冯镇峦的话说:“饱则他去.

17、”“以三日为率”,就是吊其胃口.第七段:善后之策:”半月许,复诣恒娘.恒娘阖门与语日:从此可以擅专房矣.然子虽美,不媚也.子之姿,一媚可夺西施之宠,况下者乎!于是试使睨,日:非也!病在外眦.试使笑,又日:非也!病在左颐.乃以秋波送娇,又冁然瓠犀微露,使朱效之.凡数十作,始略得其仿佛.恒娘日:子归矣!揽镜而娴习之,术无余矣.至于床第之间,随机而动之,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传者也.”经过施展七擒七纵之术,令朱氏”从此可以擅专房矣”.然而,为了防止日久爱弛,恒娘感到朱氏还需在”媚”字上下一番功夫.“媚”是什么?尔雅称:”媚,美也”;广雅则称:”媚,好也.”说文则说:”媚,悦也.从女,眉声.”在古文

18、中,”媚”通”魅”.以上几种中国古代最权威的文字释义专着对”媚”的解释竟然各有各的说法,可见”媚”是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神韵.这种神韵,就在于举止,姿态,动作和表情上.它也许是一道眼波,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也许是一种超越视觉范围的默契,或许是某种动作的优雅美妙等等.女子的美,既有具体的形体,本身的色彩,线条,质感的美,又有神韵的美.她能出诗情,入画意,勾人心魄,具有一种可以扭转乾坤的”媚”的力量.在恒娘看来,朱氏美则美矣,但还缺乏恰到好处地运用美的方法,也就是说还不善于”媚”.以朱氏”之姿,一媚可夺西施之宠”.对68于如何”媚”,恒娘教得很认真,亲自示范,”使朱效之”.朱氏学得也很卖力,”凡数

19、十作,始略得其仿佛”.应该说,笑睨作态的”媚”术,是恒娘为朱氏所做的善后之计.最后,恒娘还特意叮嘱,夫妻“床第之间”,不要拘泥成规,要”随机而动之,因所好而投之”.以上所传授,作者特意交代乃”恒娘阖门与语”.为什么要”阖门与语”呢?大概恒娘认为,这样的闺阁宝典,属不传之秘,要传也只能传之”情若一体”的”闺中密友”朱氏一人,而不能为他人所知.她也可能有两怕:一是怕丈夫知道她在用心机,变爱为憎而失宠;二是怕被年仅”二十许”,貌又”甚娟好”的竞争对手小妾学去,被夺宠.由此可见,恒娘是位十分注意细节的谋略高手.第八段:宝带下岗:”朱归,一如恒娘教.洪大悦,形神俱惑,惟恐见拒.日将暮,则相对调笑,跬步不

20、离闺闼,日以为常,竞不能推之使去.朱益善遇宝带,每房中之宴,辄呼与共榻坐;而洪视宝带益丑,不终席,遣去之.朱赚夫人宝带房,扃闭之,洪终夜无所沾染.于是宝带恨洪,对人辄怨谤.洪益厌怒之,渐施鞭楚.宝带忿,不自修,拖敝垢履,头类蓬葆,更不复可言人矣.”.经过近三个月的调教,朱氏对恒娘的”夺宠秘诀”不仅相信,而且回去之后”一如恒娘所教”去行动,结果使得”洪大悦,形神俱惑,惟恐见拒”.朱氏为了将扣子系得牢牢地,除了”益善遇宝带”外,还使出”赚夫人宝带房,扃闭之”的奇招.这一招并非恒娘所教,乃朱氏自创.这正应了恒娘在前文中说过的那句话:”此非可以言传者也.”襄阳记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孙

21、子兵法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恒娘所教的谋宠之法,正是以上这些经典用兵之道的翻版.第九段:揭秘原委:”恒娘一日谓朱日:我之术何矣?朱日:道则至妙;然弟子能由之,而终不能知之也.纵之,何也?曰:子不闻乎:人情厌故而喜新,重难而轻易.丈夫之爱妾,非必其美也,甘其所乍获,而幸其所难遘也.纵而饱之,则珍错亦厌,况藜羹69乎!”毁之而复炫之,何也?日:置不留目,则似久别;忽睹艳妆,则如新至,譬贫人骤得梁肉,则视脱粟非味矣.而又不易与之,则彼故而我新,彼易而我难,此即子易妻为妾之法也.朱大悦,遂为闺中密友.”这一段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人情厌故而喜新,重难而轻易”,实乃千古不易之理.道理是简单

22、的,虽然知之者甚多,但能做到者却甚寡.恒娘不仅知道,而且做到了.第十段:了结恒娘:”积数年,忽谓朱日:我两人情若一体,自当不昧生平.向欲言而恐疑之也;行相别,敢以实告:妾乃狐也.幼遭继母之变,鬻妾都中.良人遇我厚,故不忍遽绝,恋恋以至于今.明日老父尸解,妾往省觐,不复还矣.朱把手唏嘘.早旦往视,则举家惶骇,恒娘已杳.”这一段,作者叙说了恒娘的身世和遭际,读之令人唏嘘凄然.最后,作者仅以”早旦往视,则举家惶骇,恒娘已杳”等十三字,戛然而止.如此结尾,即省却了许多繁琐的文字,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这恐怕也是蒲翁”志怪”文笔,”高人一等”的奥妙之处吧.在仙人岛,素秋等篇中,蒲翁也用过类似的手

23、法,可谓驾轻就熟.故事结束之后,蒲翁感到意犹未尽,又抒发了下面的一番感慨:”异史氏日:买珠者不贵珠而贵椟:新旧易难之情,千古不能破其惑;而变憎为爱之术,遂得以行乎其间矣.古佞臣事君,勿令见人,勿使窥书.乃知容身固宠,皆有心传也.”写罢恒娘,蒲翁归结了一句话,他说:”新旧易难之情,千古不能破其惑.”由此他还联想到了”古佞臣事君”之术,并说”容身固宠,皆有心传也”.聊斋志异十二卷,恒娘是第十卷的倒数第二篇.聊斋志异的篇目基本上是按写作先后编排的,也就是说,恒娘应该是蒲翁中年以后,或者说是接近晚年的作品.蒲翁”弱冠应童子试,受知于施愚山先生,文名藉甚”,”以文章风节着一时”,应该说他70的智商”非寻

24、常流辈所及”.透过恒娘,我们也应该窥见,对于“千古不能破其惑”的”容身固宠”之术,蒲翁也琢磨得很深透.然而,他一生之中虽十数次进出秋闱,却终生未博一第,怀才不遇,潦倒终生.这不能不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蒲翁对于”仕途经济”中的”容身固宠”之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笔者认为,恒娘是聊斋志异中难得的优秀篇章,抛开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谈,单是文中主张的遇事”自尤而不尤人”的观点,就有它普遍的现实意义.它起码可以使人积极多一点,抱怨少一点.用以人际相处,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用以处理家庭矛盾,可以化唳气为祥和,使家庭关系和谐.难道这还不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借鉴吗!(责任编辑李汉举)(上接第35页)参考文献:1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E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2吴九成.聊斋美学M.广东文艺教育出版社,1998.3崔大华.庄子研究M.人民出版社,1992.4陈鼓膺.老子注释及评介M.中华书局,1984.5马茂洋.一只羊披上了狼皮M.时代文艺出版社.1994.62E俄E.T雅科伏列夫着.艺术与世界宗教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责任编辑王清平)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