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466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史(袁)之宋代文学宋代文学 谈谈宋初三体。(1)“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2)“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

2、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们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3)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全集个诗题中,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咏物诗本是闭门觅句的诗人最喜爱的题材,即使缺乏诗情也能从周围事物中找到无穷的诗题,所以西昆集中此类题目甚多。三是描写流连光

3、景的生活内容,由于馆阁生活比较单调。杨亿等人最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西昆集中的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简述西昆体衰歇的真正原因。(1)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带有这些缺点的诗风虽然也能风行一时,但它所取得的成就肯定难以超越前人的藩篱,所以绝不能承担起在唐诗之外另辟艺术新境的历史任务。(2)尽管西昆体的成就高于白体和晚唐体,但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从白体、晚唐体到西昆体,宋代诗人先后在唐代诗歌中选择白居易、贾岛、和李商隐作为学习的典范。由于宋初诗人在艺术上还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还没有树立创建一代

4、诗风与唐诗争雄的信心,所以他们未能取法乎上,以李白、杜甫为典范,而只能先以白居易等中晚唐诗人为学习对象。但是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所以宋初诗歌仍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对五代词风的因革,“北宋倚声初祖”)(1)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是,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

5、润秀洁。(2)晏殊则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优裕闲逸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一种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而苦于人生的短暂,因而他在词中反复抒发“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木兰花)、“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破阵子)这类忧思。而这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如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而这又第 1 页 共 20 页中国文学史(袁)之宋代文学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 欧阳修对词作的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

6、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1)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的体验,因而不时地在词中流露出人生感叹。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2)他在日常私生活中也写了一些带“世俗之气”的艳词,如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描写一对夫妇吵驾后和解的故事,语言通俗,富有生活气息。此类词作,体现出一种与五代词追求语言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相异的审美趣味,而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3)欧阳

7、修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这对后来苏轼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来抒情纪事颇有影响;而另外两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清照水”)词,分别写采莲女的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也具有民歌风味。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 范仲淹渔家傲的赏析和其词的特点。(开拓词的境界)范仲淹的四年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也改变了他情柔语丽的词风,如渔家傲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象、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将士们的久戍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为词

8、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张先词的特点。(1)张先常把听歌看舞的场面和感受形之于词,传神地表现出那些歌妓的才艺和表演时的情态,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减字木兰花写舞姿:“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他尤其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传达出琵琶、胡琴等美妙动人的乐音,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2)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张先也独具匠心。他往往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他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3)张先词的内容虽然主要是写“心中事,眼中泪,意

9、中人”,并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但他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这类赠别唱和之作,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来苏轼等人的唱和词作日渐增多,即受张先影响和启示。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正因为如此,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 王安石词的特色及怀古、咏史词的赏析。(1)王安石词虽仅存首,却颇具开创性。

10、他的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而主要是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对历史和第 2 页 共 20 页中国文学史(袁)之宋代文学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2)两首著名的怀古、咏史词,桂枝香金陵怀古、浪淘沙令。前词通过对六朝历史兴亡的反思,表现对现实社会危机的忧虑。写景如绘,意境高远。后一首表层为咏叹伊尹、吕尚因君臣际遇而建立奇功,深层则是慨叹自我的怀才不遇,寄寓着风云际会以建立功勋的人生理想。这些词的表现功能已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柳永对慢词发展的开创及贡献。(1)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

11、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2)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3)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柳永俗词的内容特点。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

12、,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他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1)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2)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3)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柳永这类词作,与晚唐五

13、代以来的同类相比,不仅有内容风格的不同,更体现也一格观念的变化。而作为当时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歌妓,与市民的生活内容、消费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词真切地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4)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柳永词的艺术风格。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1)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

14、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2)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在空间结构方式上,柳永也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第 3 页 共 20 页中国文学史(袁)之宋代文学(3)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4)柳记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并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

15、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 柳永词对后世的影响。(1)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2)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

16、词变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蕴藉而情韵更隽永深厚。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欧阳修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1)欧阳修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以及后代的影响却是不容低估的,足可与韩愈相媲美。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之文的流弊,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主张,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在知贡举时,利用政治手段,极力排抑险恶奇涩的“太学体”,擢拔文章晓畅的二苏、曾巩等英才,将建立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

17、基本目标。由此开创了一代文风,使宋代古文创作在克服了浮靡文风的同时,又避免了宗经复古的弊端,形成了一种平易自然、流畅条达的成熟风格,扭转了古文复兴之后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这就确立了散体文的正宗地位,不但后继有人,而且更加发扬光大,避免了重蹈中唐古文运动后继乏人的复辙。(2)从宋诗发展的角度看,当时不少诗人团结在欧阳修的周围,朋辈如梅尧臣、苏舜钦,后学如曾巩、王安石、苏轼等,继承和发展诗歌创作的创新精神,树立起一代新风,开始了宋诗自具面目而有别于唐诗的时代。 欧阳修的散文的特色。(1)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

18、乐由衷,情文并至。(2)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1)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2)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3)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时人称赞他:“文

19、备众体,变化第 4 页 共 20 页中国文学史(袁)之宋代文学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这评价是公允的。 欧阳修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1)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实,边户描写了宋辽边境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但欧诗更重要的内容则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他的这类诗篇多含有很深的人生感慨。(2)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但欧诗并不对古人亦步亦趋,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欧诗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在句法上,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3)欧诗也学李白,主要

20、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 梅尧臣诗歌的题材内容和特色。(1)反映民生疾苦,对他担任地方官时目睹的贫民惨状作了尖锐的揭露,如汝坟贫女、田家语等,秉笔直书,感情愤激,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传统。(2)梅诗更值得注意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因为这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他常常从日常生活琐事中取材,成功地实现了题材的开拓,把日常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写得饶有兴味,如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写值夜时想念妻作,为宋诗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3)与题材内容趋于平凡化相应的是,梅诗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他的“平淡”指一种炉火纯清的

21、艺术境界,一种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4)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后人评之为:“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 苏舜钦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1)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他早年慷慨有大志,喜以诗歌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例如庆州败对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宋军将昧士怯终致丧师辱国的丑闻的抨击。(2)写景诗。他写雄奇阔大之景,赞美自然界的壮伟力量,如大风、城南归值大风雪等。这些词同样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3)苏舜钦诗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这种风格主要体现于他的长篇古诗,例如中秋夜吴江

22、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想象奇特,笔力酣畅,本是宁静柔和的月夜也被赋予开阔的意境,风格奔放。 王安石散文的风格。(1)王安石的散文大多是直接为其政治服务的,这此作品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例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等,对宋王朝的现实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从而证明实行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堪称新法的纲领。(2)王安石的短文更能体现其散文的个性风格,那就是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如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以字的篇幅指责新法。(3)王安石的散文创作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从而提高了这种文体的实用价值,这对古文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第 5 页 共 20 页中

23、国文学史(袁)之宋代文学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1)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道并重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2)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3)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诗歌的内容。(1)毫无掩饰淋漓酣畅地表现出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写南方水灾侵袭下的百

24、姓:“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2)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3)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 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是笔势飞腾,辞采壮丽,并无衰疲颓唐之病。 苏轼诗歌的风格特征。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1)苏诗中的比喻生动新奇,层出

25、不穷,如百步洪中连用七喻描摹奔水:“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真正做到了妙喻连生。(2)用典时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苏诗的用典稳妥精当,且浑然天成,达到了如水中着盐的妙境。例如他作诗安慰落第的李廌说:“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就堪称用典精妙的范例。(3)苏诗中的对仗则既精工又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例如:“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对法生新,不落俗套。正因为苏轼对比喻、用典、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所以他能够超越技巧,作诗挥洒如意,丝毫看不出锻炼之痕。(4)苏轼尤其重视两种互相对立的风格的融合,所以在评论他人诗文时提出了“清远雄丽”、

26、“清雄绝俗”的术语。苏轼在创作中十分注意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苏诗的主导风格是雄放,有些作品甚至有粗豪而缺少馀蕴的缺点。然而苏诗中许多佳作已经做到了刚柔相济,从而呈现出“清雄”的风格,如游金山寺,描写细致,层次分明,但又笔势骞腾,兴象超妙。惆怅的心情与潇洒的风度融于一体,且流露出豪迈之气,典型地体现出苏诗的风格特征。 苏轼词的贡献。苏轼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

27、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有什么变革?(1)词学观念。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 “为诗第 6 页 共 20 页中国文学史(袁)之宋代文学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2)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 “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

28、人生感受。 苏轼对词境有怎样的开拓?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1)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2)同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乌台诗案” 以后,人生命运的倏然变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3)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

29、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入宋以后,柳永开始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4)词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或以奔走流动的气势取胜,如“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或以清新秀美的画面见称,如“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蘋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行香子湖州作)有时则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

30、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5)充满泥土芳香和生活气息的乡村,是以前的词人从未关注过的领域。苏轼则以“使君元是此中人”的身份,在五首浣溪沙组词中多角度地描写了徐州的乡村景色和村姑农叟的生活情态。在其他词作中,他也常表示对农作物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6)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试述苏轼以诗为

31、词的手法。“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1)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2)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江神子密州出猎具有较浓厚的叙事性和纪事性,第 7 页 共 20 页中国文学史(袁)之宋代文学但写射猎打虎的过程非三言两语所能穷形尽相,而作者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作替代性的概括描写,就一笔写出了太守一马当先、亲身射虎的英姿。词的下阕用冯唐故事,既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又蕴含着历史人物

32、和身身怀才不遇的隐痛,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苏轼的意义。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

33、主要有两点:(1)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2)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对后世的影响。(1)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

34、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2)苏轼还以和蔼或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 黄庭坚诗歌有什么特点?就题材范围而言,黄庭坚诗没有显著的特点。他流传下来的一千九百多首诗

35、,约有三分之二是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书画的诗,这种题材趋向与王安石、苏轼基本相同。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1)首先,黄庭坚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这些对象自身都是文化活动的产物或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自然会使诗歌充满文人色彩。(2)其次,黄庭坚写其他题材也努力抉发其中的文人意识。例如演雅一诗,咏及蚕、蛛、燕、蝶等种动物,它们本来全是自然意象,查是黄诗并没有到自然界中去观赏这些禽鸟虫鱼,而是从古代典籍的字里行间去认识它们,全诗充满着典故。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第 8 页 共 20 页中国文学史(袁)之宋

36、代文学黄诗更引人注目的是鲜明的艺术个性。自梅尧臣以来,北宋诗人都在诗歌艺术上追求“生新”,也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境界,而黄庭坚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强烈的自觉性。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1)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在必要的地方来一个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张力。例如次韵裴仲谋同年的次联:“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上下句的意思相去很远,读来有奇崛之感。(2)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如“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以古代的志士仁人来比喻竹子

37、的高风亮节,都是很新警的比喻。(3)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如“秋水粘天不自多”(赠陈师道)、“春去不窥园,黄鹂颇三请”。 黄诗中最成功的则是那些用常见的字词组成新奇意象的作品,如寄黄几复,字面较为平常,典故也是常见的,但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以故为新,在整体上取得了新奇的艺术效果。(4)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一是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等,矫健奇峭。二是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至圆熟的声调,如题落星寺,此诗大拗大救,奇崛劲挺,为表现幽僻清绝的境界创制了恰到好处的语音外壳。黄庭坚的三百多首七律中有一半是拗体,这也是形成其

38、生新廉悍风格的重要因素。 黄庭坚山谷体的内涵?(1)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且有一股兀傲这气,是典型的“山谷体”。(2)如果以唐诗为参照标准,那么“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3)黄庭坚作诗注重对典故的改造和发挥,营造新的意境,语言流畅,体现出归真反朴的倾向。平淡质朴,体现出黄诗的老成境界。 陈师道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1)陈师道家境贫寒,性格狷介,一生中除了做过几年州学教授以外,一直是位布衣。他的生活圈子相当狭小,曾自叹:“苦嗟所历小,不尽千里目。”诗歌的题材内容也比较狭窄,主

39、要是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但写得真挚诚恳,是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的后人称赞说:“其境皆真境,其情皆真情,故能引人之情,相与流连往复,而不能自已。”(2)他在诗歌艺术上颇有自成一家的气概,有自己的风格追求。他以为作诗应该“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他在创作中也贯彻了这种美学追求,从而创造也以“朴拙”为主要特征的艺术风格。陈师道以冥心孤往的苦吟形成了朴拙诗风,正是 “有意为拙”的典型例子。陈师道诗的长处是简洁精练,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运思遣词都很有工力,但字面上已洗净风华绮丽。这正是宋诗以平淡为美、以思理见长特色的一种表现。 陈与义诗歌的风格?(1)主要着眼于借鉴杜甫的艺术手法,山

40、河破碎的形势和颠沛流离的经历使陈与义认清了杜诗的思想意义,从而努力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他对艺术的借鉴也转以学习其沉郁、壮阔的风格为主,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2)描写山水和闲适生活的诗,风格宛肖陶渊明、韦应物和柳宗元,但其主导诗风无疑是雄浑。第 9 页 共 20 页中国文学史(袁)之宋代文学 曾几诗歌的风格?在吕本中流动圆美的风格基础上更进一步,形成了一种清新活泼的的新风格。如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址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语言明快畅达,声调委婉和谐,

41、全诗呈轻快流动之态,而且情韵宛然。北宋词坛的两大创作群体?(1)此期词坛,有两大创作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李之仪、赵令畤、陈师道、毛滂等为羽翼的苏门词人群;此外晏几道和贺铸,虽然不属苏门,但与苏门词人过从甚密。二是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乐府供职的曹组、万俟咏、田为、徐伸、江汉等大晟词人群。虽然社交上分为两大群体,但词风却是“各尽其力,自成一家”。苏轼在柳永、王安石之后进一步大力拓展词境而开宗立派,黄、晁二人师法其词而自成面目;秦观学柳永而又自辟新境;贺铸从唐诗中吸取养料,豪侠之气与绮丽柔情融为一体;周邦彦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规范,而另开一派。这是两宋

42、词史上多种风格情调并存的繁荣期,也是名家辈出的创造期。(2)其中创造力最强盛、影响力最深远的是苏轼和周邦彦。他们各自开辟出不同的创作方向:苏轼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词的可读性胜于可歌性;周邦彦则注重词的协律可歌,情感的抒发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其后的南宋词,就是沿着这两种方向分别发展。 从词史流变的角度的看,黄庭坚沿苏轼开拓,朝着哪两个方向?黄庭坚主要是沿着苏轼开拓的方向,朝两个方面发展:(1)一是抒情的自我化,即表现自我刚直倔强的个性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晚年两次被流放到边远之地,但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人生信念。定风波(万里黔中一线

43、天)即表现出他虽遭贬谪却傲岸不屈,仍然潇洒俊逸的气度。(2)二是使词的题材进一步贴近自我的日常生活。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词作大多数有题序,用以表明词作所写的具体时、地和日常情事,而且体现在词作的内容中。词中写了他的闲适与孤独、手足之情、夫妻相濡以沫。(3)黄庭坚的词雅俗并存。 晏几道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1)五代和宋初词人写的;恋情,往往是没有具体思恋对象的泛化的恋情,而晏几道小山词所写的恋情,则有着明确的思恋对象。情感也非常真挚。晏几道为人执着痴情,即使是莲、鸿、蘋、云四位歌女流转人间,明知不能重见,他仍然一往情深地苦恋着对方。不是表现拥有爱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和表现刻骨铭心的相

44、思,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这成为晏几道恋情词的一大特色。小山恋情词的结构,始终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间。(2)对爱情的生死不渝的追求,几乎是晏几道人生主要的精神寄托。他一方面借着对爱情的追求来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审美的情感世界,以消解现实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孤独苦闷;另一方面,把自己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地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失意苦闷之中,既能一吐为快,又能不获罪于人。如采桑子里的“倦客”和浣溪沙中“不将心嫁冶游郎”的孤傲而又凄凉的歌女,未尝不是词人的自我写照。(3)由于与热恋的莲、鸿、蘋、云四位歌女生离死别,相见无缘,晏几道

45、常常建构梦境以第 10 页 共 20 页中国文学史(袁)之宋代文学重温往日爱情的甜蜜。他的梦,有“春梦”、“秋梦”、“归梦”、“前日梦”、“今宵梦”等等。缤纷多姿的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是小山词的显著特点。(4)语淡情深,则是小山词的风格特色。他善于用平淡的语言、常见的景物,表现不同寻常的深情。(5)他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这两个层面上把花间集以来的艳词小令艺术推展到了极致。清人冯煦说小山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蒿庵论词)。这种独特的艺术魄力,也赢得了当时众多词人的喜爱,以致群起和作,成为两宋词史一段罕见的景观。 秦观婉约词具有怎样的艺术特

46、点?(1)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是“古之伤心人”,词中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揪心的愁恨:诗中江海般深重的愁恨,都是词人历尽人生坎坷后从心底流出,即冯煦所说的“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蒿庵论词)。他的诗被人称为“女郎诗”(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二四),词中泪水盈盈,情调悲苦,与他的经历和个性气质都有关系。(2)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脱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3)柳永的慢词,篇幅容量大,又长于铺叙,但有些结构单一疏散,语言俚俗,过于直露,

47、而缺乏深长的韵味;五代以来的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小,韵味有馀而容量不足。秦观则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宋人蔡伯也早已指出:“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称者,唯秦少游而已。”(4)秦观的小令也是辞情兼称,如鹊桥仙的“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把追求耳鬓厮磨、朝夕相处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提高了词体的品格。晏几道词也长于情景结合,但由于二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取景的角度又有差异,晏词多取高堂华烛的室内景致为意象,而秦词常用自然山川景物来言情铸境。(5)苏轼开创了以词

48、抒写自我性灵的新格局,而秦观一生积聚了满腹伤心失意的泪水,也必然要利用他所擅长的词体来倾泄。不过,他又不像苏轼那样直接倾吐内心的苦水,而是另辟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之中,即周济所说的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先眉批),从而给传统的艳情词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6)秦观有时也直接表达心中的孤独苦闷,如名作踏莎行(雾失楼台)和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等,在抒情方式上则更接近苏轼。不过秦观词气格纤弱,缺乏苏词那种超然自适的气度。 秦观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1)秦观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2)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