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房四宝”谈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486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文房四宝”谈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文房四宝”谈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文房四宝”谈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文房四宝”谈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文房四宝”谈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文房四宝”是书画的传统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从历代文人学士对“文房四宝”的称颂可见一斑。自隋唐开科取士便形成士大夫文人阶层。在“入世”与“出世”之间,逐渐积淀出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 关键词:“文房四宝”;雅逸文化;文人         “文房四宝”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传统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文人学士雅逸的文化心理倾向。         一、笔与文人雅逸文化的心理追求 &

2、nbsp;       毛笔居“文房四宝”之首,从毛笔形制的出现便显现出其富于变化性的特征。毛笔笔毫就其原料和性能来说,可分为软毫、硬毫和兼毫三大类。软毫选取弹性较弱、硬度较小且柔软的如羊毛、鸡毛等制成,其特点是毫端柔,容易摄墨,笔毫便于展开,适宜表现内敛敦厚、变化丰富含蓄的效果。硬毫是用一种弹性较强、硬度较大的动物毛制成的,如兔毛或黄鼠狼尾毛,因兔毫呈深紫色故称“紫毫”,黄鼠狼毫简化为“狼毫”。其特点是锐利坚挺,富于弹性,笔锋艺易于显露,干湿燥润分明。       

3、;  兼毫介于两者之间,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弹性不同的动物毛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软硬适中,刚柔兼具。按锋颖长短,毛笔又可分为长锋、短锋。长锋笔锋颖长,锋腹柔,贮墨多;短锋笔锋颖短,锋腹刚,贮墨少。         古人所谓毛笔要具备“四德”,就是要求笔头“尖、齐、圆、健”。“尖”是笔毫聚在一起,锋颖尖锐如锥,毛料根根出锋、笔身挺直。由于笔锋尖,在书写时,便于写出优美,微妙的点画。“齐”是笔锋润开捏扁后,笔锋整齐。说明笔毛纯净,制做精良。“圆”就是笔尖丰满圆润。笔头圆,运行时才不至于头扁、锋散,从而“

4、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汉扬雄提出“书,心画也。”(扬子法言问神)从用笔“中锋”,“藏头”中,可见文人儒雅内敛的文化心理追求。“健”是指把笔锋在纸上任意提按,铺开敛起能显出弹力。用有弹力的笔,不仅笔锋有力,而且能抒发胸中逸气并感到笔肚充实。笔毛锋芒可刚可柔,可方可圆,能枯能润,能缩能伸,所谓“笔软则奇怪生焉”,说明笔毛变化与内心表现的对应关系。         古人常说执笔要“指实掌虚”,“指实”指五个手指各有着落,分有用场;“掌虚”是要让手指和笔杆与手心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一个空当儿,保证运笔的“灵活劲儿”。只

5、有笔杆和圆才能使笔杆转动时灵动并减少偏差,因此运笔的动作变化,力量轻重要拿捏适度,那怕是一点点动作的不同和力量的微妙变化,落在纸上的迹象便有不同。正是这样,文人追求雅逸的文化心理才能通过毛笔得以呈现。         毛笔的运用,用石涛的话说:“夫一画含万物于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从心到笔,由毛笔丰富的表现性在书画过程中的作用,反映出文人的雅逸文化心理。一是用笔的粗细、枯湿以及用力的强弱变化,产生了点画线条的体积感、质感和力量感,展现用笔“法度”的规范,尚雅心理。二是由运笔中提按、使转、映带、垂缩等

6、一系列活动造成“气”在笔墨中流动产生韵律变化,使心性流露,又不拘常法,反映求逸心理。         二、墨与文人雅逸文化心理的形成         中国书画艺术,非常重视用墨。墨的正式出现,最早是在西周时期。汉代以后,则多用松枝或桐油燃烧后的烟制墨。由于制作原料不同,墨可分为三种:松烟墨,采用松木烧烟,加入胶和香料制成。其质细色润、无光泽、香气防腐、研无声。油烟墨,用桐油、菜籽油或其他植物油烧烟,参胶和香料制成,色泽黑润、渗透力强、耐

7、水性强、不褪色。油松墨,即松烟和油烟混合制成的墨,色浓又有光泽。         文人重墨尚雅求逸,因好墨有四个条件:色墨、烟油、胶轻、声清。色墨指纸上的墨色要沉静有神采,以墨色黝黑而发紫光的最好。宋代晁以道在其墨经中说:“凡墨色,黑色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下。凡光与色不可废一,以久而不渝者为贵。”烟油指烟无杂质,质地坚细,磨出的墨颗粒细洁,被磨的横断面犹如镜面,绝无砂眼。胶轻指墨中胶成分要少,墨身浸在水中四边平正,不变形,不胀裂。声清指研磨时声音清而细微,敲时声音清脆而不粗浊。   &nbs

8、p;     用墨之前,先需研墨。研墨要有耐心,按顺时针方向,墨锭保持垂直、移动平正,重按缓磨,用力均匀,疾徐有节,忌急于求成。整个研磨过程,就是一个书画的运思过程。古人有云:“非人磨墨墨磨人。  ”一来构思运筹帷幄,二来凝神养性修身,展现文人雅逸文化的心理取向。         在国画艺术中,以墨代彩,所谓“墨分五色”,就是和水研墨为汁,出现不同的墨色和层次,表现水墨变化。历代文人对水墨情有独钟,王维在山水诀中说:“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王洽云:“泼墨

9、山水,烟云惨淡,脱去笔墨町畦。”宋代米芾、米友仁提出“墨戏”。用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一句话“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道出文人以墨代彩,追求水墨的文化心理是“意”所驱使。所以,文人对水墨变化的热爱是追求雅逸文化心理的具体呈现。         三、纸与文人雅逸文化心理的实现         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中国文化中也最具特色。上有不少关于纸的奇迹的记载,称颂纸的由来和特色。最早当为晋代傅咸所作的纸赋:         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犹纯俭之从宜,亦惟变而是适。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蕰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鳞鸿附便援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