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传统农民忧患意识之境界.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493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传统农民忧患意识之境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探析传统农民忧患意识之境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析传统农民忧患意识之境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析传统农民忧患意识之境界.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探析传统农民忧患意识之境界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传统农民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在他们节用克俭的消费观、守旧惧变的处世观、臣民心态的政治观等3个方面。传统农民和现代农民忧患意识的境界存在很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是传统农民缺乏公共意识。 关键词:忧患意识;传统农民;小农意识;思想境界 1 前言 忧患意识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及其环境的自觉而深刻的理性审视,根源于广阔的历史纵深感和敢于承担人间忧患的悲悯情怀,是1种伴随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力求超越险境而尚未超越时的主观状态。从严格意义而言,人人具有忧患意识,只是境界不同而已。忧患意识在中华民族思想史上一直是备受推崇的价值观念和人

2、文精神,在较大程度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忧患意识发端于段末周初,是当时的人对自身宗教天命观的初步破除和自身责任的最初肯定。殷末周初的生产力水平和人的认识水平都还极其低下,面对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面对生产、生活的困境,面对命运的吉凶莫测,整个社会不能不心存忧思=徐复观对此有过深刻分析,忧患意识,不同于作为原始宗教动机的恐怖、绝望忧患心理的形成,乃是从当事者对吉凶成败的深思远虑而来的远见。在这种远见中,主要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忱患正是这种责任感来自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的心理状态所以忧患乃人类精神开始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

3、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这是忧患意识的萌芽,也是忧患意识的最初境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进步,忧患意识的境界逐步提升,以致有了后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及忧国忧民,忧整个人类的命运。中国农民是最具忧患意识的群体,但传统农民和现代农民忧患意识的境界存在很大的差距。 2 传统农民忧患意识的主要表现及其根本原因 21传统农民的节用克俭就是其忧患意识在消费观方面的重要表现 极力节约简朴、省吃俭用是传统农民的生活常态;丰年要想到荒年的日子该如何过,这样才不致挨饿受冻,忍受疾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他们的治家格言。墨翟的非乐、节用、节葬、反对蓄私财等观念

4、,都反映出传统农民的消费意识。他在辨过、节用、节葬等篇中,阐明了立足于“俭”的消费观,并提出了“俭”等于增的说法:“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墨子节用上)。很显然,传统农民的这种生活观念蕴含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预则立,不预则废”,“祸福相依”等忧患意识的辩证思维和预警性意义。然而这种忧患明显带有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感、无奈感,也是对于生产能力、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缺乏信心的习惯性反映。所以,传统农民的忧患意识从境界而言,是猥琐的、保守的、被动的。在科技水平低下、生产工具落后、预防和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的条件下,传统农民形成此种境界的忧患意识是1个必然的过程。 22传统农民守旧惧变的“

5、守成”观念是其忧患意识在处世观方面的表现 传统农民一直以来保持1套低目标的自我平衡价值观,保守僵化、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视变革创新为离经叛道,小富即安、不冒风险、好死不如赖活着成为他们的处世之道,“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他们理想的生活模式。实际上传统农民从没有停止过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忧于舍弃旧的,却难以获得新的,最后落得“鸡飞蛋打”,是忧于变革的代价自身无法承受,是忧于自己看不清新事物的面目,是忧于自己不具有获得新生活的宿命。所以,他们常常在权衡之后选择“守成”,不到活不下去的境地不会“破旧求变”。这种忧患意识从境界而言显然带有浓重的悲情色彩、怯懦色彩、短见色彩。

6、追根溯源造成此种状况的因素来自2个方面。首先,长期存在的“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与地域的局限性,割裂了小农广泛的社会交往和联系,使之孤立分散,进而束缚了农民的手脚,限制了农民生产活动范围,造就了农民封闭保守。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小生产方式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其次,以血缘关系为轴心的宗法社会,使血缘亲族关系和家庭、家族观念渗透在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使农民按照血缘的远近亲疏形成1个半径很小的相互封闭的交往“圈子”,闭塞了他们的眼界,从而形成农民封闭狭隘的世界观和目光短浅、划地为牢的处世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