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的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502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苏轼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关苏轼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关苏轼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关苏轼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关苏轼的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苏轼的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苏轼的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杨德贵(西北师范大学10级函授本科 甘肃兰州)【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关键词】婉约;题材;内容;特征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

2、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3、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江城子(乙卯 正月二十日夜

4、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是苏轼写给原配王弗的。这首词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在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年)逝世,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岁次乙卯,距离妻子死去刚好为十年,所以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说词人即使不去思念亡妻,也无法忘怀。可见王弗在词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既然无法忘记难免会有想起的时候。这一句看似矛盾,事实并不矛盾。“千里孤坟,

5、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已死,感慨万千,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在一起诉说这些年的凄凉遭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词人的一种假设,即使彼此相逢,只怕也相互不认识了。十年的宦海浮沉,早已容颜非昔,鬓发全白,为下文的记梦作铺垫。“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梦到了妻子正在一个梳妆的情景。一句相顾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悲痛之感。一个梦把过去拉回了现实之中,但美好情景已不可能再出现。这个梦也使人感到无比的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为了眷恋活着的亲人也该肝肠寸断了吧!“明月夜,短松冈。”化情思为景物,将作者的思念通过

6、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出来。苏轼在这类歌咏真挚爱情的词作,不仅仅只有这两篇,如: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等。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中写到“云有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女伤春的情怀。二、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苏轼经“乌台诗案后,谪贬于黄,杜门深居”。又生怕为文所累,时刻告诫自己“牢闭口、莫把笔”,因此所作多朦胧,尤其咏物多有寄托。水龙吟次韵章之夫据邱俊鹏先生考证作于贬黄时期,词中“寄寓了作者自己漂泊、沉沦的感慨”。但表面看只是一首咏物的闺怨词,笔法隐晦。 卜算子黄定惠院寓居作是苏轼在黄洲贬所抒怀之作。通片运用比兴手法,细腻地刻画了孤鸿的遭遇

7、和神情动态。借孤鸿衬托,表达“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缺月桂疏桐,漏断人出静。谁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苏轼自指如同孤鸿之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专写孤鸿,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作者出台狱后惊魂未定、顾影自怜的心情与处境的写照。抒发个人忧愤寂苦之情,表明作者的人格和情操:宁可幽居,自甘寂寞,却不肯俯仰于人,苟合于世。但也曲折反映了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陈廷焯评此词说:“寓意高远,运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至之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苏轼咏物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对阳刚之美还

8、是阳柔之美的品评、激赏,都让人受到一种美的洗礼,真切的感悟“物”之美,“情”之真的艺术魅力。这与苏轼超尘拔俗的胸襟和艺术上的开拓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 三约婉约词的基本特征美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韵味无穷是意境的美感魅力所在。“韵味”是意境中蕴涵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物色情感意味风格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美感效果。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形象、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苏轼的婉约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的香艳软媚,显的清新真挚、明丽净洁。跟花间词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苏

9、轼的婉约词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点绛唇(红杏飘香):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开篇渲染如画般的春色,红杏烟柳最具代表性。写红杏更写其香,杏花的香味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红杏飘香,更显出词人感受的真实。写翠柳,将其比作含烟拖轻缕之状,既写出了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了垂枝轻拂之姿。词人用词典雅精炼,描绘出如画般的春色。“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与“芳草迷归路。”前后照应,相反相成。红杏香柳,属相思中的境界,如画般的春色之美令人神往;芳草迷归路,给人一种凄美之感。阮朗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

10、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绿槐高柳咽新蝉,”是初夏特有的景物,绿叶成荫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绿叶的深处的新蝉的鸣声。一片阴凉清雅的庭院环境。“碧纱窗下水沉烟,”碧纱窗下的香炉里飘浮着袅袅香烟。碧纱和白烟相衬托,既有形象之美,又有香气可闻。给人一种清静优雅的感受。“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又是一番园池夏季景象。小荷刚刚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吹翻;石榴花色本来就鲜红,经过雨水的清洗更加如火一般的红。小荷翻的一个“翻”,榴花开欲燃的一个“燃”,给人一种动态的优雅的美的感受。这也就符合了苏轼婉约词“以雅为美”的特点。 苏

11、轼婉约词中体现苏轼“以雅为美”尚有其它名篇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描绘的暮春景色的句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描写的凄美的景物的句子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虽然不能概括苏词婉约词风的全部,但是苏轼婉约词的基本状况已经反应了出来。假使苏轼没有开创豪派,单凭他婉约词的创作,也足以让他流芳百世。苏轼不仅是豪放派的代表,更是写婉约词的高手。【参考文献】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79页。惠淇源著:婉约词,安徽:安徵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前言部分。童庆炳主编:文学概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17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