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君子陶渊明是怎样炼成的.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502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逸君子陶渊明是怎样炼成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隐逸君子陶渊明是怎样炼成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隐逸君子陶渊明是怎样炼成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隐逸君子陶渊明是怎样炼成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逸君子陶渊明是怎样炼成的.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隐逸君子陶渊明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四川和江西两省向来是产生大文学家的所在,陶渊明便是代表江西文学的第一人,他的诗文浑然一体,古今罕见,王国维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臻于无我之境的,是上上之诗。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在士族清淡玄理和玄佛合流的背景下开创了田园诗派,给诗歌创作带来一股乡村清新之风,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思想上都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关键字:田园;现实生活;隐逸一、 陶渊明的出身陶渊明,名潜。浔阳柴桑人,及今江西九江人(与笔者是老乡)。 曾有学者说过“诗人的不行是文学史上的大幸”。陶潜亦有他的不幸。他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里,曾祖父陶侃和祖父都曾做过大

2、官,父亲据传也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但在陶潜幼年的时候就去世了,“于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蕴喜。” 选自陶渊明命子可见他的父亲性情恬淡,不看重仕途得失,抱一种比较超脱的人生态度。他的外祖父孟嘉,出身仕宦之家,虽出仕,却始终保有一种旷达不羁的名士风度。陶渊明称赞外祖父“冲默有远量”、“温雅平旷” 选自陶渊明孟府君传。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潜的先代对他后来的隐逸产生了不可少的影响。东晋时期门阀制度和门阀观念都十分强固,陶潜作为陶侃的后代,虽然也说得上是出身勋贵名门,但并非世家大族,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并不能跻身于占统治地位的士族阶级。据载,陶侃虽一时位高权重,却仍因出身寒微而被士族阶级的人讥为“

3、小人”,再加上到陶渊明时家道中落。故从他的出身来看,在哪个士族统治的门阀制度下,是得不到社会的重视的。二、 陶渊明的思想(一)各家思想对其影响1、玄学和道家陶潜所处的时代,玄学和道家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他自然会受到熏染。但他亦能接受其积极思想而摈弃消极思想:吸收道家清净无为而摈弃行为放纵、颓废空虚。陶渊明受魏晋玄学的思想的影响,远不止简单的将儒家思想道家化,而是表现在他生活创作的各个方面。他崇尚自然并以自然之心昭然而显。他所追求的是一种顺应自然状态和变化,适心任性的生活。2、儒家陶潜自幼就学习儒家经典。“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选自陶渊明饮酒其十六 “六经”指儒家经典,自然就受其影响,吸收

4、“穷则独善其身”而摈弃忠君、鄙视劳动以及琐碎礼法。3、佛教陶潜的诗超越了人间世俗的只能跟着羁绊烦恼,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了委运任化,与自然泯一的境界。“聊乘化以归尽,乐府天命复兮疑”,这种对生命的释然态度和对人生苦难的认识说明他受了佛学苦谛学的影响。(二)现实生活对其影响东晋末年社会黑暗,政治极其腐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都十分尖锐。这样的社会条件对一个怀有济世之志的人来说,本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干,大有作为。但他对社会的黑暗腐败感到不满和愤慨,却又无力改变;既不能施展抱负,又不愿同流合污,因此保持自己纯洁自然的本性,归隐田园便成为他的选择了。即使是在归隐过后他也没有真正忘掉现实。“

5、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俱负素志。” 选自陶渊明祭从弟敬远文在他内心深处总感到遗憾和不满,常常自然地流露出苦闷的情绪。他四十岁时写的饿荣木是一首自勉之诗既抒发自己的苦闷,“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几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却并不消极,而是激励自己要精进前行以求道。“先师遗训 指孔子的话:“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三、 陶渊明的创作(一)创作背景1、陶渊明任真自得的个性使他不能忍受的个性使他不能忍受压抑、束缚和屈辱,所以在他的诗中总是力求保持自然本真而又追求自由不拘。2、躬耕田园,是田园生活的参与者

6、而不是观望者。封建时代的文人,普遍地都是轻视劳动的。在那样的时代条件和生活环境里,陶渊明能弃官归田,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是件很了不起的事。这种田园生活使他的诗歌创作贴近生活,朴实而自然,这跟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空泛抽象的体会有很大不同。他写的只是一个劳动者得所见与所感,内容是朴素而平淡的,显示出一种明净、单纯、自然的特色。(二)创作内容1、描写田园风光,创造出一个恬美静穆的艺术境界,以表现诗中那种“认真自得”的个性,并曲折的传达出他对这种真淳美好的境界相对污浊的现实生活的否定,著名的有归园田居的第一首和饮酒第五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很直白的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桃花源记则具

7、体地描绘出陶渊明所向往和追求的与现实生活相对立的理想社会情况。对一草一木,亦有忠实之意。2、表现农村的劳动生活和在劳动中的真切体验在归园田居其三中,他通过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写出了劳动的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即使“草盛豆苗稀”,他亦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坚持,“但使愿无违”。在劝农中, 他大力赞扬躬耕的重要意义,美化农业生产。3、表现对现实生活的愤懑和忧虑他的一部分作品中也表现了自己的贫苦生活和农村的凋敝景象。归园田居其四中具体生动的写出了战乱后农村的凋敝荒凉景象,感情是极为悲痛的。“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其意义不仅在体现岁月易逝的道理,更重要的是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忧愤。杂诗中表现了陶渊明年迈时对生活的恐惧不安,“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四、总结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套用王国维的话来讲,“陶潜之作,其言也沁人心脾,其写景也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种看似隐逸的生活让陶渊明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有快乐、有忧愁。他不与世俗同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将其称为君子实不为过。参考书目:王国维,人间词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陶渊明,陶渊明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