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音符人生——访台湾著名作曲家施捷.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553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音符人生——访台湾著名作曲家施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oc】音符人生——访台湾著名作曲家施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oc】音符人生——访台湾著名作曲家施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oc】音符人生——访台湾著名作曲家施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oc】音符人生——访台湾著名作曲家施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音符人生——访台湾著名作曲家施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音符人生——访台湾著名作曲家施捷.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音符人生访台湾著名作曲家施捷膏格lI访台湾着名作曲家施捷文/图本刊记者尚道人生就如五线谱的痕迹,一个个音符谱写成一酋完整的乐章.时间和空间绘成了他的五线谱,生活的点滴构成了他的音符人生.叔本华说音乐是意志.是世界得以构成,人类得以生存的意志本身.对作曲家施捷来说.音乐就是他的意志.无可抗拒地走进了他的生命.融入了他生存意志,也融合了孤独.唯有孤独者理解它.孤独者是在生活困境心理无所适从的状态中.浑觉无聊,漫不经心地猛然与音乐相遇产生无可名状的颤动怅惘,激愤,痛苦.他注意到笼罩在周围的乐声没有庄子空谷足音的快感.也不似萨蒂身边音乐那么轻易随风飘逝.可能音乐本身台湾作曲家施捷向记者讲述他的音符人生

2、就在这二者之间.与其说施捷在体认音乐.毋如说他借音乐体认自身.体认孤独.他既在音乐中自陷,又在音乐中超拔一切都在音乐中泫洗.孤独本身就是音乐.它与它或许都是一种生存意志音乐,生命世界的语言从音乐体味人生.从人生醺音乐.2006/9TAISHENG台声65总是一种特级享受.德国有个叫尼采的人这样说道没有音乐,生活将是个错误.和施捷的对话从他幼年对艺术的热爱谈起,其实我小时并没有学习音乐,那个时直在学习舞蹈,年幼时我热爱艺术,更热爱文学,曾经在我心中的梦想并不是做一名音乐家而是文学家.也许正应了一句老话无心插柳柳成荫高中时的一次机缘,让年少的施捷从此走上了音乐之路.高中时,我是如此热衷于文学,国文

3、老师常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评作文,探讨文法.那时有位声乐老师叫金庆云,后来也成为着名的声乐教育家,还曾到大陆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开过课程.当时她和我的国文老师在个办公室,她觉得我对文学如此热衷,然后也听说我那个时候在学习舞蹈,就比较注意我后来她问我有没有学什么乐器,她愿意帮助我觉得我应该去学音乐,她认为我对音乐有着种天生的反应.此后我便开始和金老师学习音乐,我想也正是因为金老师才使得我走上音乐之路,她发掘了我.也真的算是无心插柳.66台声TAISHENG.2006/9我家兄妹姐弟五人,我是当中的老幺儿.在幼年的记忆中,家人太多的爱让我有种窒息,也因此在音乐中我找回到自己.在音乐中我没有束

4、服,在音乐中如此自由.我大哥在美国航空总署担任工程师,二哥是美国海军造船厂的设计师,三哥在美国原子能发电厂做工程师,姐姐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任西区财政首长,只有我热爱艺术,沉醉在文学,舞蹈和音乐之中无法自拔.家人并不能理解施捷对艺术的热爱已是如此痴迷.在家人眼中,男孩子一定要学理工科,学习艺术,做艺术家没有任何出路,艺术家都穷困潦倒.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和兄长对他报以极高的期望.但这对施捷来说,这种爱始终压抑着他直到和家人发生中突.高中毕业后我想了很久音乐是我的梦想,唯有在梦想中我更加看清自己.下定决心后,我对家人说出了想法,可以想象家人都是致的反对.前途是我自己的,我应该去掌握我的人生,就这样

5、开始了家庭革命.后来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都被我几度的争取所软化,但大哥还是很坚持不要我学音乐.在他看来那根本就是没有用处的事情.直到今天大哥都没能理解我对音乐的追求.几乎到了不相往来的地步.也许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典型的爱因为他爱你,所以他必须指导你将来的每步.但这样的爱让我如此窒息.音乐,通往异域的语言燃亮音乐生命.走出重重藩篱,奏希望乐章,用音乐活出生命意义用音乐肯定生命的尊严.虽然现在已是在欧洲乐坛颇为瞩目的华人作曲家,对施捷来说音乐如同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诚如他自己说,以后的路是我自己所要走的,我不一定有婚姻生活不一定要有汽车洋房,这些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只要我的生命和音乐结合在一起.那十自我成

6、为不了一名作曲家,只是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教小朋友音乐这也另我高兴.用音乐来寻求大富大贵,这不是我的初衷.在台湾服完兵役.年轻的施捷远赴美国.在那里家人极力希望他在美国定居,对他来说这种没有距离的爱,只能让他更感压力.到了美国我在思考我人生的方向,我热爱音乐,但是我未来的路又在那里7那时我决定到维也那去,维也那是音乐之都,既然我选择了音乐作为我生命的方向.那我就选择在一个最具音乐的氛围中来创作.这可能也是我受了金老师的影响,她曾有过在维也那学习声乐的经历,很多时候当她和我讲起在维也那的经历.都让我对心中的音乐圣地有无限的憧憬.就这样,怀揣着几百美金,年少的施捷独身来到音乐之都维也那.身在

7、异乡为异客,怀着一颗对音乐诚恳的心,施捷时刻感受着这块土壤上的文化魅力,不论生活艰辛,言语陌生,对音乐的执着,对生命的真诚让他走上了远在他乡的音乐之途.在异国很多同学都怀乡.我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感受,可能那时候自己也已经明白.这是我选择的人生.这是我所选择的道路.我唯有背水战.刚到维也那时.我一句德文都不会.这并不影响我对音乐的热爱.我没有时间去想其他事情我把除去打工的时间全部都用来练琴准备考试.对我自己来说做好做不好是回事尽力去做了.我才心安.我也想很多现实的事情,到饭店去打工养活自己,只是因为我喜欢音乐.我来这里做我喜欢的事情.其他我什么都不想.因为热爱音乐.所以我认真的去做每件事.最终也都

8、是为了音乐.即使在打工的饭店我也是最好的跑堂很多当时到我打工饭店的吃客.在我成名后都经常去听我的音乐会.他们也都为我感到高兴.我觉得个人不管做什么事.不管是那一行.尽心尽力去做完全的专一,完全投入进去.终有一天会成功的.对音乐的热情驱动着施捷在这条音乐之途上尽情的走下去.对音乐的执着.对生命的真诚.也让他更加理解生命的本源.也许音乐对他意味着更多.对于未来他从未想过更多.唯有音乐是自己最大的慰籍.即使做不了音乐家.每个晚上去歌剧院或者音乐厅.排队3个小时.只是为了能有个最好的位置站着看歌剧一部歌剧3个小时.看场歌剧要用6个小时.虽然辛苦但是他从那些音乐之中饱受感动.对他来说这已是很美好的事情.

9、我从未考虑过做音乐带来的名利,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巧合.在内行人来看知道我是谁.但如果你从马路上随便找个人问施捷是谁可能没有人知道我肯定不如唱流行歌的人有更大的名气.利是个没有止境的东西.不是绝对的,对个人来讲知足是最重要的.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很幸福的人.因为我在做我自己很喜欢的事情.而有很多人都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金老师后来常和我说施捷你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幸福的.其实我能理解老师对我说这番话的涵义.我中学时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不仅有非常好的文学素养英文德文也是非常优秀,但他最后成为了一位土木工程学家.这并不是他所喜欢的事业.我觉得我是个乐观进取的人.不论看待任何事情.我都把这些看作丰富人生

10、的种方式.我常告诉年轻人不要悲观.不要抱怨.我们在任何逆境中都会学到东西.这不是讲空话.这是我的经验.假如个演出不成功自己要去检讨.是不是自己的作品需要改善.要去完善.每个不如意的地方.失误的地方都可以激发我们很多正面的东西,给我们以启发.音乐,诠释灵魂的语言聆听音乐其实是在聆听自己的生命人类最基本的美好品格.旋律缓缓地在体内回荡.音乐.给人一个人性光辉普照的世界在那里.灵魂得以沐浴.得以安歇.给人典雅,宁静,和谐;给人享受自己的生命.切颂忙,忧伤都远远地逃遁,只有美妙在簇拥着灵魂.懂得了生命中的真谛.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

11、去的时候,失去得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如同一幅舒展的画卷.当我刚从音乐学院毕业.心里感到惧白.此时我发现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是创作.在音乐学院学到的只是技法.老师怎么讲.我们就如何去做.慢慢的我觉悟到.要从中找到自己的路.自己的风格.我给自己定下条例.这些成为我独特的记谱方法.首先我自己就来遵守它.超出这个范围我就不用这就等于把很多复杂的东西摒弃.而恢复到事物的原态.其实创作音乐这些年.因为距离更让我了解自己的存在.也了解来自我们中国人血液中的那种哲学和文化.回头看看来时路,

12、有时自己也很感慨.创作之初我时常极力回避作品中充满东方意味的东西.不想让评论家们把我定义为一名东方作曲家所做出的种东方式的音乐.自始至终我都在寻找一种脱离这种东方背景下的音乐模式.这种模式也就是我个人独特的音乐语言.但当我的作品愈加成熟时才发现.我血液中的中华文化.国人的哲学思辩始终贯穿在的作品之中.我受到中国评剧的影响太大了,从小我时常跟随父亲到永乐戏院看戏.很多经典剧目,还历历在目玉堂春,乌龙院.但在维也那32年来我很少再有机会看到评剧我也曾和一位武生学过身段.所以我的创作始终没有跳出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一些中华文化固有的思想.有时候我也和朋友说我不喜欢我作品中有那种明显的东方式风格.但这其

13、中并不只是一个调调的问题.是我血液中的中华哲学的根本出发点没有变.有时候我就说中国文化太可怕了,其实从小受到的教育.耳渲目染的传统文化.这些直在深深的影响着我.所以我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创作中也会不自觉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像我作曲的方式从来不被我看作是种发明.它本身就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有个潜意识每个种族每一个民族都有一种文化潜意识.就在你的血液中.我在自己身上发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是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没有发现的.不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血缘上中华文化烙印在施捷身上的这些印记.更多的体现在他的创作思路之中.文化艺术各式各样的领域都在趋向全球化.但我们作为中国人该如何把我们的文化宣扬

14、出去.这始终是施捷所思考的问题.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已经非常是的欧洲化我们面对艺术应该从个新的角度去发展.不要重复别人的方法.学别人永远是第二流甚至第三流.好比2006/9.TAISHENG台声67十二音的作曲方法只有勋伯格,其他音乐家再用十二音来创作永远都是二流的作品.其他作曲家用过的方法我不会再去用,我唯一的思路是创新.在艺术中也唯有创新是至高的.又比如说古典音乐中的巴赫,任何人不能去学他来创【作他的作品有他自己的独特语言作I为一个艺术家也好.作曲家也好我们应当追求的是艺术的创新而不是艺术1的重复.很多优秀的作品,当你听到的那一刻.你就知道是那位作曲家的作品,【这是因为每个作曲家都有他

15、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可是我们现在很多作曲家的作品你听完很难知道是谁的作品,很多作品太过相似.这实际是很糟糕的事l情.但如果我的作品你听很多以后.你可以听到出来这就是我SHH(施捷)l的作品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正如施捷自己说.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来f自中国文化的细微触点,也能感受到西方音乐教育在他作品中表现的那种所表现出的敏锐和被评论家们称为的东方式的冥想他用一小节音乐来做比喻西方人写一片树叶,会逐渐发展成一个大树.片树林乃至整个自然和宇宙但他走了相反的方向.透过片树叶的内部观察.观察它的叶脉色泽,光影甚至细胞排列.从中看出不可忽视的内.聚力.或者说他的作品把细节不断放大.一种反思常常溢于作品之

16、中.从某些方面说我的作品其实反射出我是个很极端的人,我写过-Fs极湍的俄狄浦斯情结式歌剧.名字叫做弑父.这故事并不陌生.和希腊神话故事有点类似,俄狄浦斯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他和母亲结婚.命运主宰了他.这是无意识.但我的歌剧是在有意识下主人公杀死了他的父亲.有某些程度上的区别.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其实歌剧应该有爱有十艮.有死亡.有能触动人心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去面对自己心底的东西.认为看了会很痛苦.但如果68台声TAISHENG.2006/9你去面对可能也会很好.我的作品中表现了,孩子和母亲乱伦,最后孩子把父亲杀掉了这是个家庭伦理大悲剧.我始终不觉得这是一个受害者和被害者的故事,这个

17、男孩子是一个凶手.可是他又是一个被害者,他最后把他父亲杀了,他父亲是一个被害人吗7也是一个受害人,这个关系很微妙.或者说是一物的两面.这个剧本给我很大的触动.折射出来的不是他父亲憎恨他,而是爱他爱和十艮就是一物的两面.他爱这个孩子.才骂他.那么狠的对待他.孩子想要去做农人可是父亲觉得做农人是很辛苦的事.农人靠天来吃饭.而孩子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父亲愤怒之下把他关到一个小房间.孩子在极端恐惧下想要回到来时的地方母亲子宫.要回去的时候被父亲发现.孩子反抗父亲的权威.还手把父亲打死了.在这部歌剧的结尾.有一句很长的读白日子是属于我的吗7没有人再管我了.没有人在我的背后指示我.我自由了.我自由了吗7我

18、像花样的开了,这时太阳出来了.他推开门,阳光散在身上.他不过是自己的一个影子.他并没有自由.阳光还是代表另种权威.这就是所谓的一物两面.一光一影.此消彼涨.这部歌剧在1994年上演后也奠定了我在欧洲音乐界的地位.今年年底这部歌剧还会在柏林上演.现在我所知道就有6个制作团体的版本,对现代歌剧来说很少有这么多不同团体来制作.对我来说很有戏剧性.我也希望可以在极短的时问,和些欧洲的音乐家谈论一些我对剧院的新看法和观念.通常一般的歌剧是在一个方形剧院演出.但我想打破这个传统.来做个全新的1剧院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很困难.我也和位设计师在电脑上设计出来.完l全是另外种感觉,几乎有点像圆型.这是种新的观点

19、.为此我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方说音乐音响方面,物理声学方面的试验.我还有几个计划.常觉得我们这个时代不知道什么事情会发生.音乐,人生轨迹的语言艺术的轨迹总是探索,回归,再探索.从施捷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他所追寻的艺术轨迹.这种超常规的艺术轨迹又是同他那种叛逆,挑战,反抗旧世界的刚毅与顽强的性格所一致.我一直朝我既定的音乐之路走去.我没有加入任何音乐组织,我用自己的作品来让大家对我表示认可,这可能对别人来讲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这是我的方向,我把所有重心全部放在我的创作之上.在我的音乐中你可以听到巴赫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受巴赫影响.有点像孙悟空跳不出去如来佛的手掌.任何作曲家也脱离不了来自巴

20、赫的影响.我始终觉得巴赫像神一样,他影响了众多作曲家,有时我想巴赫和莫札特是上天派到人间的使者.他们都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对施捷来说,面对评论家们的评论是对他的一种鞭策.有人说不在乎批评那是很违心的说法,我肯定是在乎的.不在乎那是说谎.报章.杂志关于我音乐上的批评是我创作的源动力.位艺术家创作很多的作品.不论是好还是不好,喜欢还是不喜欢,肯定是需要得到一个反应.一个回馈.这是一种最大的满足.表明所作的事情不是白做.我也有些很坏的批评.备受打击.像我创作的弑父>那部歌剧.首演时非常成功.但在纽伦堡上演的时候.可能那里比较保守.有很多来自各方对我的批评.包括我的制作人也建议

21、我改变一个名字.他认为弑父这个名字太可十白了.可能这个名字确实很极端.来自各方的批评让我心里很不好受.我有勇气面对我自己的作品.别人可能会误解你.但首先你自己要肯定自己.我告诉我的学生.你自己是你最大的敌人,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最会原谅你的也是自己.很多评论家也对施捷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到对I自己作品的评价.施捷说,创作了很多作品我对自己的作品永远都不会很满意.我很多想去实现的东西都还没有做到.如果去选择那部作品最好.这个有多难你知道吗7就像一个父母养了几个小孩老大l聪明.脾气坏.老二性情好可是太不积I极.老三又太精明了.这个很难讲.每部作品里面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但是我从来不作修

22、改.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先把结尾做好.这样给自己制定一个方向.要知道自己创作的方向.弑父那部歌剧最早完成的是结尾部分.对歌剧来讲头尾是很重要.其后我才做中间的过程.这对我的创作很重要.这是一种在位的变.所有的东西都要有个限.在这极限里面发展他的限这是易经中所阐述的.是易经里面最大的数字.会小如细胞也会大如宇宙.这也是施捷创作的思路.我们讲十全十美就是易经里面的话.十是一个缺要和另个十配合起来才是最好的.但这种消涨是很难配合到起的.十全十美不是一个人能做到.或者说十全十美代表整个宇宙需要你和别人一起配合.这个东西才会好.这也是我初衷要说的.创作人和诠释人要配合起来才能传达给聆听的人.这就讲到气数.就

23、是一股气.这不是数目上的比较.我们中国人的表现方式从评剧里100多个架式身段就能看出.每个身段表现出从这个宇宙到自我的很多涵义.西方人的表现则表现给你走向你.这就如同一种出世和入世的关系.东西方文化是通的.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西方人注重攻击性.艺术中主题在内.西方文学中都有个最大目标的主题在内.我们中国人讲究虚无缥缈间.无为而为.即兴是种随行所欲.即兴就是无为无意识做出来的.对西方人来说无意识的去做些东西是很难的.这可能我们中国人的教育有关.中国文字你要靠记忆.否则没有办法学到中文.学一个字要记住字形,写几十遍点不能错.很严格.要写对要背书.!从这方面扼杀了一些我们一些想法.而在西方就26个字母

24、不的排练组合.靠理解力,字母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词.中国字本身则多变.英文是靠理解逻辑性,欧洲每一种语言都种逻辑性.但中文缺少这种逻辑性.西方语言有个共性他们都具有逻辑性.听施捷从易经中所感悟到的思路能感受到音乐化我.人乐一体的境界.如同道家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所不为.以虚静无为作为根本,顺应事物本身,因势利导.故能穷究事物的真实面目.对施捷来说他所追求的也许就是这种无所不为的音乐本源.曾经施捷把一部弦乐四重奏的总谱全部列印出来.放大至宽有90公分.20几公尺长.贴在四壁.五名乐手在其中演出.聆听者不仅听到音乐.更读到音乐.在他的音乐世界中.音乐可以是具像亦可是抽像作品中的每音符都闪烁

25、着智慧的光芒.访后的闲谈中.得知施捷32年没有回过台湾,更是首次来到大陆.他对我说,北京是一个很有气派的城市.以前在国外的电视中看过但还是和身临北京的感觉不一样.以前都是从书上看到.好象和自己不大相干来了以后对这里的人肃然起敬.北京很传统.可以从传统中找出一个新的方向传播一种新的理念.把一些新的东西发展出来是很有勇气的.今年9月份施捷的作品河流三部曲第三部在台湾公演.音乐会指挥特意飞到维也那.邀请他回台湾参加公演.但他还是拒绝了所有的好意.我问他为何离别32年后不曾想回去.他对我说.回去无非是一种虚荣心.我自感如法国作家卡缪所写的异乡人或许离别32年的乡愁.在记忆中早已模糊.唯独清晰的或许正是那根植血脉中的中华文化.围2006/9.TAISHENG台声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