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的拾取方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556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声的拾取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声的拾取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声的拾取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声的拾取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声的拾取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声的拾取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声的拾取方法.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合唱中人声的拾取方法出处:依马狮网 作者:抚顺电视台 周明军 责任编辑: 日期:2007-6-13 17:20:35 所属期刊:200705 合唱是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最常见的大合唱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组成的混声四声部合唱。参加合唱的人数有数十人至数百人不等。 传统音乐爱好者们一直把在声学条件比较好的厅堂或音乐厅去听大合唱或乐队的直接演奏作为最佳欣赏方式,唯美的自然的空间里所表现出的人声或音乐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一. 合唱分类与排列方法 合唱可分为以下类型: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与混声合唱,以人数区别有大合唱和小合唱,及有伴奏合唱与无伴奏合

2、唱。 合唱排列的位置大致可分为三种,见图1,传声器的设置根据不同的平衡条件有所区别: (a)女低音与男低音分别排在队形两侧,女高音与男高音在中间。 这种排列方法对于录音音响的平衡很有好处,如果以两只话筒进行拾取:一只置于女低与女高音中间位置M1,另一只置放于男高男低音位置M2,两只话筒应拉开2至3米横向距离,纵向话筒与第一排声源应为0.7至1.4米左右调整,高度在2米左右调整。两传声器应将人声置于主轴夹角之内,如AB制录音。 (b)女低音与男低音分别排在队形两侧,女高音与男高音在中间。 四只话筒平行对准声源。 (c)女高音在左上方,女低音在左下方,男高音在右上方,男低音在右下方。 这种排列:声

3、部平衡好,用两只话筒的上下移动来找出声部的平衡点。 另外还有男女声部混杂排列和男声部镶边排列法等。 二. 合唱中人声的频率范围和话筒的选择 人类歌唱声音频率最大范围的基频:下限可达65.4 Hz,上限可达1046.5 Hz,不包括泛音列。 童声:童高音:261.6Hz880Hz,童低音:196Hz698.5Hz; 女声:女高音:220Hz1046.5Hz,女低音:174.6Hz784Hz; 男声:男高音:110Hz523.3Hz,男低音:24.5Hz349.2Hz。 根据以上歌唱音响的声学特性(应把人声泛音部分考虑在内)在选用话筒时建议选用广播级优质的大振膜电容话筒,在纯歌唱的人声录制中一般不

4、用动圈话筒。优质的电容话筒与动圈传声器相比较的最大优点是:拾取后的声乐听起来清澈、通透、温暖,而又柔和,对人声细节还原真实没有声染色现象。如:纽曼U89i电容话筒对拾取的人声主观听感上音质柔和、浑厚温暖松弛,音色还原度极佳;索尼C-48话筒主观听感上其中高频通透明亮、热情,音色还原好;舒尔的KSM9由于采用了双振膜设计以及可切换式拾音模式,能够捕获人声微妙的细节,从而可以在现场表演中清晰、灵活而精确地再现人声,在所有频段内均具有非凡的一致性,可以提供更多的反馈前增益,并将邻近效应降到最低。森海塞尔MKH50P48电容强指向话筒听感上朴素真实,频响特性平直、随和、温暖度好。当然录制人声的话筒还有

5、很多,录制者应根据作品需要和不同声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话筒。 三. 最基础的三种话筒拾音方式(1)AB制是由两个话筒组成置于声源前方,它可分为主轴平行式、主轴向外分张式和主轴向内偏转式。声源范围大小决定录制条件。 (2)XY拾音制式由两个心型传声器芯组成并分别对着左右两边,它对称的覆盖整个所要录音的声源,使处于中间轴线的声源被两个传声器芯以同样的强度拾取。此时,拾取人声的宽度取决于两个传声器芯之间的夹角,夹角越大录音范围也就越宽。 (3)MS制式拾音法是由一个正对着声源的心型指向性芯和一个与心型指向性正交的8字型传声器芯,传声器前面的中间声源正好在8字型传声器O轴线上。 在实际录制大合唱中

6、两只传声器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用三个或三个以上话筒布置在声源前正中位置,此时录制的中间声像便稳定下来,这就解决了由于使用话筒少造成横向间距过宽所产生的“空洞”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合唱规模决定使用话筒的数量。在大型室内演播现场录制大合唱人声时采用平衡多点式摆放法为好,特别适合于实况演出现场,既方便又快捷。 多话筒拾音实际上是在AB制拾音基础上的派生,如三点式。传统的XY、MS拾音制式多用于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在条件较好的录音棚或音乐厅。对于合唱中人声的拾取采用平衡多点布置话筒依然是非常理想的办法之一。 录音中所谓的拾音制式实际上就是你要针对所拾取声源的摆放办法,无论你采取怎样的办法声源都应在话筒的有效

7、拾音夹角之内。 四. 话筒摆放与拾音方法 在大合唱的人声拾取中话筒与声源的距离至关重要。人声的音量、声部的平衡应通过声乐演员与话筒的间距、高度、远近和作品的要求等进行调整,不能靠调音台达到通道平衡,也就是说拾取声乐的声响宽度应在人声与话筒间进行调整而不是利用调音台的声像电位器来调整。 直达声与混响声音的合适比例也是我们拾取好人声的重要步骤。话筒与声源过近反射声小会造成前排人声过近突出,融合性不好。话筒与声源过远人声听上会发虚,有声音不结实的感觉。不同的延迟时间决定合唱人声不同的深度感。当话筒与声源的摆放距离过远时,听感上就会有隐隐约约的双音出现。实际操作中我们应不断地考虑话筒的纵向、高度、仰俯

8、角度、间距平衡以及话筒正确的指向图形等综合因素。对合唱人声的“直混比”进行调整直至满意为止,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怎样的调整手段,都不能游离于声场的混响半径之外。 因地制宜、灵活操作,不同的录制声场条件决定不同的拾音方法。在封闭声场中拾取大合唱的人声时,我们多利用心型或全方向性话筒,而在露天或野外的自由声场中我们常利用锐心型的强指向话筒对人声进行拾取,这时话筒与声源的横向,纵向等距离都与心型拾音距离不同,使用强指向话筒它的总体听感宽度较之心型会有所逊色,但它能有效地把人声和不干净的环境噪声区别开来,从而提高室外人声拾取的质量。 正确使用传声器是录制好大合唱人声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当一个点声源不动

9、时随着话筒与点声源距离的不断拉开使人的听感上发生很大的变化。拾取人声首先的目标是唱词要清晰,声部间话筒的定位要准确平衡。在保证唱词清晰度的前提下传声器的位置要尽量靠后并保持适当的高度以获得充分的混合声音。话筒的使用要具体视合唱的人数规模而定。如果有领唱则传声器的位置对演员来讲肯定过高,必须在合唱队前面为独唱演员设置单独的话筒,因为领唱者的声像位置较合唱队的人声应靠前一些更能体现出领唱者声音的亲切感。 在录音实践中我们应努力使录出的大合唱作品中的人声部分与其规模人数上保持一致的声音空间感。大合唱中人声群感的产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话筒的位置,一次声或二次反射声的拾取的时间有关,前景人说话近,后景

10、人说话远,这一点符合大众对这一规律的认同。 拾音距离应根据合唱的规模和话筒的特性去确定,话筒与声源的距离一定要摆放好,拾音振膜应与被录者鼻腔齐平为好以避免人声高潮时传声器产生的气流冲击。另外还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如录制房间的大小、混响时间的调试程度、拾音器材的好坏等都与大合唱中人声群感的构成有关。 五. 领唱传声器与辅助传声器的使用方法 在大合唱的人声采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单领唱或双领唱。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使用两只手持无线话筒,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由于近距拾音,亲切感好,但由于无线话筒传输的特性所决定它的通透性与温暖感较优质电容话筒要差,使用 浅谈人声的录制(2008-08-06 15:37:

11、09)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发现人声的录音在数码音频技术中是比较棘手的难题。其它所有音色都可以通过音源或采样等手法在“导线”内传送解决,但录人声则不太现实,我们在这儿介绍一些录制高质量人声的常用录音技巧。一、在开始人声录制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人声的语音发声特征。A:感情特征:语言语音是人类特有的声音,人们利用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语言语音具有复杂的构成因素,它又是一种微妙音响现象,它不仅有声学而且具有感情因素,如讲话朗诵、唱歌、哭笑等感情表现各不相同。B、生理特征:无论什么语言语音,其发生原理是相同的。从肺部发出一股直流空气,当传到喉头时,声带振动把这股直流空气加以调制,被调制的声带波又传

12、到咽喉、口腔、鼻腔等处,受到进一步调制,在发出某一特定语音时,舌、唇、都有特定的收缩部位,使这些腔体具有特定的形状,从而形成特定的调制。这一系列特定的调制决定了该语音的音调和音色,受到调制的声波由嘴唇、鼻孔藕合到外界,由空气传到人耳就是我们听到的语音。C、物理特征:(语音的频率与能量)人们讲话或歌唱时,其声带振动频率因人而异,元音的基音频率可高可低,男低音可从80320Hz左右,女高音可从2501200Hz左右。辅音的频率较高,其中有大量的谐波成分(决定音色),比如“咝”音的谐波频率可高达400010000Hz。一般人讲话的语音能量很小,平均功率约50微瓦(50106瓦)左右,2000人讲话的

13、能量约1瓦左右,语音的能量95%集中于500Hz以下,而高频能量只占5%左右,但它对语言的清晰度和音色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录音师,应该了解人声的语音发声特征,从而有根据有目的的对人声进行处理。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选择话筒要想录制出好的背景人声音轨,没有高品质的电容话筒是不行的。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动圈话筒(比如Shure SM58),不过要想得到那种充满空气感,具有闪亮音质的声音,最好还是选用电容话筒。通常,电容话筒的细节表达能力更强,而且在高频灵敏度方面也较动圈话筒要占优势。电容话筒有许多种拾音图案-心型、全指向型和8字型等,它们可以适应大部分录音工作的需要(参见图1)。图1:常见的话筒拾音图

14、案,从左到右分别是心型,全指向型和8字型。录音师可以使用电容话筒,然后像使用动圈话筒一样进行压缩、均衡处理和话筒摆位。使用动圈话筒就没有办法去利用如此多的拾音图案了,动圈话筒在设计时没有提供这些功能。三、话筒的摆放很重要,我们以录制单个人声为例介绍一下。最简单的人声拾音是用一个MIC录一个人的声音,把MIC调为心形,或超心形指向,让人的嘴直接对着话筒即可。话筒与嘴的距离大概分为如下几类:1、最通常的录法,嘴离开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嘱播音员,说话的时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动。这样,对于一些没什么太多录音经验的播音员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录整篇稿子时音质统一。2、录具有亲切感的人

15、声:上面所说的拾音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说,录出来的声音有些偏冷,因为与MIC的距离不在MIC的近讲效应的范围之内。什么是近讲效应?简单的说,声源离MIC的距离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频部分就越多,也就是说,你说话的时候离MIC越近,你所听到的声音的低频就越丰满,但是,如果你离MIC太近的话,就会使MIC产生过多的低频谐波共振,从而导致低频的变形、失真。但是,在不使声音过渡失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种“近讲效应”,使得拾取的声音更加丰满,并且具有一定的亲切感。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是这样的话,等声音录制完毕以后,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加一些低频不就行了,干吗还要在拾音的时候改变与话筒的距离呢?对于这

16、个问题,回答如下:如果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声音,那就尽你一切所能在前期录音时得到与之更加接近的声音,否则会给你的后期处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后期作出来的声音和前期录出来的效果是有区别的,你很难做到前期录出来的声音效果。3、拾取美声唱法的人声:录制美声唱法,不需要什么亲切感,美声唱法最关键是要使人声流畅、干净,并且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那么,录制美声唱法时,嘴与MIC的距离在4050厘米都不过分,只要你的MIC有足够的拾取能力,并且你的录音环境足够好的话。4、拾取更加具有细节感的人声: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在一个非常好的拾音环境,否则的话,细节没录进来,噪声倒是会增加不少。在一个有优秀拾音环境,并且

17、,拾音空间不少于15平米的环境下,可以给一个人声摆放2支或以上的MIC来拾取人声的不同细节,比较通常的作法是:用一支MIC对着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对着人的喉头或以下部分,这种拾取方法,有可能产生的弊病是相位抵消,这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来获得最佳的MIC摆位。当你获得一个成功的MIC摆位的时候,呵呵,你会听到完全不同以往的人声效果。四、选取合适的摆放位置,就可以开始人声的拾取了。录下来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半,还有后面重要的一半,制作。第一步:降噪有人说了,降噪我会啊,选取一段噪音波形为样本,然后再整体降噪呗,慢着,这个地方就容易出问题,首先你要听一下噪音属于哪一类?在人声里占到多

18、大的比重。看这个噪音采样(图一),这是一段人声静音时的环境噪音在COOLEDIT里的噪音采样。这段频谱的噪音量实际上已经非常小,而且主要是非常高频的电流声,这样的噪音是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解决的,但是如果噪音的量比较大,而且参杂了许多中高频的环境噪音的话,建议你不要用这个方法,因为这样会吃掉你的声音,还会让人声产生吭吭巴巴的现象。所以建议这个方法要慎用,而且采样的时候尽量采最小最平直的一部分噪音。如果降噪完毕在人声中间还有噪音啊、喘气声啊,建议你直接把那一部分静音,这样尽管人声里还有一点噪音,但是被人声掩盖,人声间歇时又是静音,整个人声就会听起来比较干净。说一千道一万最好是录音的时候就把好关,尽可

19、能的减少噪音录入。(图一)第二步:音量音量也是人声是否清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录制完成一轨波形后,先看看波形的纵向大小,一般振幅在2-2.5左右声音比较好。然后在混缩的时候用这样的办法判断你的人声音量是否合适:把监听音箱的音量关到最小,然后稍微开一点,这个时候应该只能听到人声比较清楚,其他的声音都若隐若现,然后再开大一点,这时候可以听到吉他、贝司泛音,然后把音量开到一般状态下,这时候鼓和贝斯清楚的铺开了。然后把音量整个放到最大,听一听什么东西录爆了。实际上这是人的耳朵的听觉特性决定的,先是接近人声的中频,然后是中高频,然后是低频。听声音的人往往只注意他想听到的,所以人声是一定要让别人听清楚的。合

20、适的音量和混响是构成声音清晰与否或者靠前靠后的重要组成。第三步:混响混响是录音后期处理中很重要的一步。什么是混响呢?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到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还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在这里不再描述混响的具体内容,只推荐几种混响效果器。常见的有TCElectronic公司的VSS3立体声源混响,Lexion公司的PCM 91,PCM 81 数字混响效果器等等。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现在Samplitude,Sound Forge等软件中的混响效果已经和

21、专业的硬件效果器相差无几,甚至还有最顶级的混响效果器TC NATIVE REVERB 。混响效果的添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声音变的更真实、饱满而不干涩,尤其在人声的处理时,几乎不可缺少。在各种不同空间条件下录制出的人声通常是不同的,比如说,小厅,大厅,小房间,录音室等等,需要根据具体条件来调节混响时间,扩散度等不同的参数,以得到所需要的清晰,厚实的人声。 以上是笔者从事录音工作的一点心得,人声的录制是个耐心而又细致的工作,请记住:慢工出细活!一定可以录制出高质量的人声。、单人声拾音:最简单的人声拾音是用一个话筒录一个人的声音,把MIC调为心型形或超心型,让人的嘴直接对着话筒即可。a、

22、常规录音,嘴离开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嘱歌手,唱的时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动。这样,对于一些没什么太多录音经验的歌手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唱整首歌曲时音质统一。b、录具有亲切感的人声:上面的拾音方法,录出来的声音有些偏冷,因为人与MIC的距离不在MIC的近讲效应的范围之内。(通俗理解近讲效应 -声源离MIC的距离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频部分就越多,也就是说,唱歌的时候离MIC越近,信号里低频就越丰满,但是,如果离 MIC太近的话,就会使MIC产生过多的低频谐波共振,从而导致低频的变形、失真。)不过,我们可以在不使声音过度失真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这种 近讲效应,使得拾取的声音更加

23、丰满,并且具有一定的亲切感。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是这样的话,等声音录制完毕以后,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加一些低频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在拾音的时候改变与话筒的距离呢?原因是: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声音,应该尽可能在前期录音时得到与之更加接近的声音,否则会给后期 处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后期作出来的声音和前期录出来的效果是有区别的,很难做到前期录出来的声音效果。另外一定要注意:无论如何录制人声,一定要给MIC加上防喷罩,防喷罩不仅仅在于防治人声扑话筒,而且对话筒的防潮有帮助。c、拾取美声唱法的人声:录制美声唱法,不需要什么亲切感,美声唱法最关键是要使人声流畅、干净,并且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如果MIC有足够的

24、灵敏度,录音场所声环境足够好,录制美声唱法时,嘴与MIC的距离在4050厘米都不过分。d、拾取更加具有细节感的人声: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在一个非常好的拾音环境内,否则的话,细节没录进来,噪声倒是会增加不少。例如:在一个有良好的拾 音环境,并且拾音空间不少于15平米的环境下,可以给一个人声摆放2支或以上的MIC来拾取人声的不同细节,用一支MIC对着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对着人的喉头或以下部分,这种拾取方法,有可能产生的弊病是相位抵消,这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来获得最佳的MIC摆位,结果将是完全不同以往的人声效果。2、和声演唱拾音或合唱拾音(多数指伴唱的拾取):这个时候,应该有最少3

25、个人同时发出声音,要把MIC调整至全向指向,保证能录清楚每个人的声音。当然如果有三个MIC分别给三个人更好。不过,这需要对录音室有寂静端分割处理,否则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产生相位抵消。但是,如果你把三个人分开的话,伴唱歌手之间的交流就没有了,不利于录到具有高度默契感的和声。所以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一支MIC拾取伴唱各声部的人声。在拾取伴唱的时候,伴唱歌手与MIC的距离最重要的不是三个人相同,而是三个人的声音在拾取之后的音量比例要均衡。这需要在控制室中根据自己的耳朵作出判断,并且,借助对讲MIC给录音室内的伴唱歌手下达指令,调整他们之间每一个人与MIC不同的距离,以获得均衡并且浑然一体

26、的伴唱声音。、单人声拾音:最简单的人声拾音是用一个话筒录一个人的声音,把MIC调为心型形或超心型,让人的嘴直接对着话筒即可。a、常规录音,嘴离开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嘱歌手,唱的时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动。这样,对于一些没什么太多录音经验的歌手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唱整首歌曲时音质统一。b、录具有亲切感的人声:上面的拾音方法,录出来的声音有些偏冷,因为人与MIC的距离不在MIC的近讲效应的范围之内。(通俗理解近讲效应 -声源离MIC的距离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频部分就越多,也就是说,唱歌的时候离MIC越近,信号里低频就越丰满,但是,如果离 MIC太近的话,就会使MIC产生过多

27、的低频谐波共振,从而导致低频的变形、失真。)不过,我们可以在不使声音过度失真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这种 近讲效应,使得拾取的声音更加丰满,并且具有一定的亲切感。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是这样的话,等声音录制完毕以后,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加一些低频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在拾音的时候改变与话筒的距离呢?原因是: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声音,应该尽可能在前期录音时得到与之更加接近的声音,否则会给后期 处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后期作出来的声音和前期录出来的效果是有区别的,很难做到前期录出来的声音效果。另外一定要注意:无论如何录制人声,一定要给MIC加上防喷罩,防喷罩不仅仅在于防治人声扑话筒,而且对话筒的防潮有帮助。c、拾

28、取美声唱法的人声:录制美声唱法,不需要什么亲切感,美声唱法最关键是要使人声流畅、干净,并且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如果MIC有足够的灵敏度,录音场所声环境足够好,录制美声唱法时,嘴与MIC的距离在4050厘米都不过分。d、拾取更加具有细节感的人声: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在一个非常好的拾音环境内,否则的话,细节没录进来,噪声倒是会增加不少。例如:在一个有良好的拾 音环境,并且拾音空间不少于15平米的环境下,可以给一个人声摆放2支或以上的MIC来拾取人声的不同细节,用一支MIC对着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对着人的喉头或以下部分,这种拾取方法,有可能产生的弊病是相位抵消,这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

29、,来获得最佳的MIC摆位,结果将是完全不同以往的人声效果。2、和声演唱拾音或合唱拾音(多数指伴唱的拾取):这个时候,应该有最少3个人同时发出声音,要把MIC调整至全向指向,保证能录清楚每个人的声音。当然如果有三个MIC分别给三个人更好。不过,这需要对录音室有寂静端分割处理,否则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产生相位抵消。但是,如果你把三个人分开的话,伴唱歌手之间的交流就没有了,不利于录到具有高度默契感的和声。所以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一支MIC拾取伴唱各声部的人声。在拾取伴唱的时候,伴唱歌手与MIC的距离最重要的不是三个人相同,而是三个人的声音在拾取之后的音量比例要均衡。这需要在控制室中根据自己

30、的耳朵作出判断,并且,借助对讲MIC给录音室内的伴唱歌手下达指令,调整他们之间每一个人与MIC不同的距离,以获得均衡并且浑然一体的伴唱声音。编辑本段拾音概述拾音就是把声音收集的过程。一、单个人声拾音:最简单的人声拾音是用一个MIC录一个人的声音,把MIC调为心形,或超心形指向,让人的嘴直接对着话筒即可。话筒与嘴的距离大概分为如下几类:1、最通常的录法:嘴离开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嘱歌手,唱的时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动。这样,对于一些没什么太多录音经验的歌手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唱整首歌曲时音质统一。2、录具有亲切感的人声:上面所说的拾音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说,录出来的声音有些偏

31、冷,因为与MIC的距离不在MIC的近讲效应的范围之内。近讲效应:声源离MIC的距离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频部分就越多,唱歌的时候离MIC越近,你所听到的声音的低频就越丰满,但是,如果你离MIC太近的话,就会使MIC产生过多的低频谐波共振,从而导致低频的变形、失真。但是,在不使声音过渡失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种“近讲效应”,使得拾取的声音更加丰满,并且具有一定的亲切感。如果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声音,那就尽你一切所能在前期录音时得到与之更加接近的声音,否则会给你的后期处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后期作出来的声音和前期录出来的效果是有区别的,你很难做到前期录出来的声音效果。无论要如何录制人声,

32、一定要给MIC加上防扑罩,加防扑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防治人声扑话筒,而且,对于你话筒的防潮,也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的。3、拾取美声唱法的人声:录制美声唱法,不需要什么亲切感,美声唱法最关键是要使人声流畅、干净,并且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那么,录制美声唱法时,嘴与MIC的距离在4050厘米都不过分,只要你的MIC有足够的拾取能力,并且你的录音环境足够好的话。4、拾取更加具有细节感的人声: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在一个非常好的拾音环境内,否则的话,细节没录进来,噪声倒是会增加不少。在一个有优秀拾音环境,并且,拾音空间不少于15平米的环境下,可以给一个人声摆放2支或以上的MIC来拾取人声的不同细节,我比较通

33、常的作法是:用一支MIC对着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对着人的喉头或以下部分,这种拾取方法,有可能产生的弊病是相位抵销,这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来获得最佳的MIC摆位。当你获得一个成功的MIC摆位的时候,呵呵,你会听到完全不同以往的人声效果。二、和声演唱拾音或合唱拾音:多数指伴唱的拾取。这个时候,应该有最少3个人同时发出声音,那么,就要把MIC调整至全向指向,以能录清除没一个人的声音。当然如果你有三个MIC分别给三个人,那更好。但是,如果你这样做,除非你的录音室有寂静端分割处理,否则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产生相位抵销。但是,如果你把三个人分开的话,伴唱歌手之间的交流就没有了,不利于

34、录到具有高度默契感的和声。所以我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一支MIC拾取伴唱各声部的人声。在拾取伴唱的时候,伴唱歌手与MIC的距离最重要的不是三个人相同,而是三个人的声音在拾取之后的音量比例要均衡。那么,你要作的就是在控制室中根据你自己的耳朵作出判断,并且,借助对讲MIC给录音室内的伴唱歌手下达指令,调整他们之间没一个人与MIC不同的距离,以获得均衡并且浑然一体的伴唱声音。三、简单的常用乐器拾音:1、吉它:MIC对准吉它的共振孔,距离20厘米左右即可。2、小提琴:MIC从侧面对准琴箱以及琴弦的方向,距离3040厘米即可。3、长笛或竹笛:MIC对准乐器,距离2米左右。4、二胡:MIC对准腔体,距

35、离50厘米左右。当然,以上讲的只是一些最简单的乐器拾音方法,如果想获得丰满的单乐器声音,大部分情况下,要用4、5支以上的MIC来拾取同一件乐器。 编辑本段麦克风拾音技巧录制三角钢琴/立式钢琴 三角钢琴:将两只心形大振膜传声器放置在弦上方大约8到16英寸(20到40厘米)处。一只对准高音区域而另一只对准低音区域。使两只传声器位于踏板后面大约6英寸(15厘米)处。作为另一种选择,你也可以从三角钢琴的后端来拾取低音区域,这样就可以得到比较丰满的低音声音。 立式钢琴:对立式钢琴进行拾音的方法和对三角钢琴进行拾音的方法相同。如果前盖处于关闭的状态,那么可以使传声器从上方对准乐器里面。除去前盖可以得到更富

36、空气感的声音。录制长笛 长笛的声音来自于其吹口处和第一个开孔处。上至3千赫兹的声音主要沿着长笛演奏者的视线辐射。 方式1:使用两只心形传声器,将传声器1从7英尺(2米)远和离地面大约8英尺(2.5米)高的位置对准演奏者的嘴部,将传声器2放置在和演奏者的右侧大约呈90度夹角的位置上。 方式2:只使用一只传声器,其放置方式和传声器1的放置方式相同,但是要放得稍远一点。录制单簧管 使用一只心形传声器并使其对准最下面的按键。如果想要将按键的噪音减到最小,那么可以将传声器稍微放向乐器的一侧。低中音区和中音区(800赫兹和3千赫兹之间)的声音只从按键区域发出。随着音高的上升(高中音区和高音区),更多的声音

37、将从喇叭口发出。大力吹奏所产生的频率(5千赫兹以上)将只从喇叭口处发声并一直射向地面。因此,具有反射性的地板将会使声音更加明亮和辉煌。录制次中音萨克斯管/高音萨克斯管 将一只心形传声器大致对准乐器中部的按键区域。因为萨克斯管的声音来自于其喇叭口处和所有被打开的按键处,所以辐射方向会经常产生变化。大部分的低频是通过其喇叭口产生的,因为此时几乎所有的按键都处于关闭状态。而大部分的高频则来自于靠近吹口处。我们推荐将传声器放置在离乐器大约20至40英寸(0.5至1米)远的地方,以便于既能够拾取到它的整个声音频谱而又不会过分强调某些特别的频率。录制小号/长号 使用一只心形传声器,使其从稍微偏离正中的方向

38、对准喇叭口的边缘。你所拾取到的声音取决于传声器到乐器之间的距离。当从2至12英寸(5至30厘米)的近距离对小号进行拾音时,我们推荐对着传声器的其中一个侧面吹奏。某些吹奏技巧会在传声器上产生涡流。使用防风罩将能够削减由此而产生的噪音。必须要打开传声器上面的预衰减开关,因为无论是小号还是长号都能够产生高达130分贝的极高声压级。录制声学吉他/小提琴/中提琴 声学吉他:对吉他进行拾音的好方法就是在音孔附近放置一只心形,大振膜传声器和在琴桥附近或琴体的后下方放置一只小振膜传声器。通过调整两只传声器的电平比例来找到想得到的声音。 小提琴,中提琴:一定要使用高品质的心形电容式传声器。使其与共鸣板成直角,从

39、大约6到8英尺(1.8到2.5米)的高度对准f孔。对中提琴进行拾音的方法和对小提琴进行拾音的方法相同,但是要离得稍微远一些。录制低音提琴/大提琴 低音提琴:将一只心形传声器从大约16英寸(40厘米)距离处对准其中一个f孔。如果你所录制的这把低音提琴是在和其它的乐器一起进行合奏,那么就使用一只超心形传声器在更短的距离之内进行拾音,以免受到来自于其它乐器的干扰。 大提琴:首先使用和拾取低音提琴的声音相同的方式来放置一只心形传声器,然后再放置一只更远距离的传声器。调节近距离传声器的电平使其比远距离传声器的电平低大约20分贝。录制电吉他/电贝司 电吉他:使用一只心形传声器,使其从稍微偏离正中的方向大约

40、3至6英寸(8至15厘米)距离处对准扬声器的隔膜。打开传声器上面的预衰减开关。并且考虑使用一只房间传声器。 电贝司:传声器的放置方式与对电吉他进行拾音时所使用的放置方式相同。同时你还可以使用DI盒或贝司放大器上面的线路输出来将直接信号添加到贝司轨上。如果你使用不平衡的连接方式(TS接插件和电缆),那么必须保证电缆的长度不超过7英尺(2米)。以避免产生交流声干扰。录制套鼓 对套鼓进行拾音需要相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想得到理想的效果则是一项比较艰难的工作。作为最小的传声器设置方式,我们推荐放置两只像AKG C 414 B-XLS这样的心形电容式传声器在鼓手头部上方32至48英寸(80至120厘米)处

41、。如果你的预算允许,你可以将这一对位于头顶上方的传声器只用于对吊镲进行拾音,使用均衡器将1千赫兹以下的频率切掉,对其余的鼓组件分别采用下面的拾音方式: 悬挂式和落地式的通通鼓:将传声器放置在非常靠近顶部圆圈边缘的位置上。军鼓:将传声器放置在顶部上方1.2至2英寸(3至5厘米)的位置上。你也可以考虑使用另一只传声器从底部对准军鼓,但是一定要颠倒它的极性。踩镲:使用一只超心形小振膜的传声器,并使其远离军鼓。大鼓:一定要打开传声器上面的预衰减开关(声压级可能会高达160分贝)。拆掉前面的鼓面并将传声器放入鼓腔中。传声器放置的位置离后面越远则声音越丰满。要避免将传声器正对着踩锤敲击鼓面的位置,这样将只

42、会拾取到缺乏低频的、干瘪的拍打声。录制领唱 要想拾取到一种流行的、非常具有亲切感的领唱声音,我们推荐将一只心形传声器放置在距离演唱者6至12英寸(15至30厘米)处并打开低频衰减滤波器。海绵状的防风罩能够有效地抑制住爆破音(例如“p”或“t”)。最适宜的噪声抑制方法是使用一个单独的防噗屏。录制伴唱/合唱 方式1:如果有足够数量的可用轨道,那么我们推荐分别录制各自的声音,传声器的放置方式与录制领唱时所使用的放置方式相同。方式2:当同时对多位分别使用单独传声器的演唱者进行拾音时,应该使用超心形传声器来防止相互之间的干扰,尤其是在传声器之间的距离较近的情况下。方式3:当使用单只传声器对多位演唱者进行

43、拾音时,应该将传声器的指向性设置为圆形(全指向性)或心形,并将演唱者排列成为一个开阔的半圆形来围绕在传声器的周围。如果是对大合唱进行拾音,那么应该对每个声部使用一只单独的传声器。你也可以考虑使用一只额外的立体声传声器。在理想的声学环境中,单只立体声传声器或一对单声道传声器就足以使你能够录制出非常好的声音。 编辑本段立体拾音技术双声道立体声是以两个通路记录与再现声场的录音和重放方法。为了利用传声器拾取高保真的声音信号,人民创立了许多立体声拾音制式,这些拾音制式大都是根据人耳的双耳听觉效应原理,并结合人们各自的美学观点和不同类型音乐的音响要求,经过反复实践逐步形成的。但是从技术原理上来讲,目前使用

44、的立体声拾音技术都是根据人耳对声源定位的基本因素:声级差、时间差创立起来的。在各种拾音技术中,传声器或者拾取具有声级差的声源信号,或者拾取既有声级差,又有时间差的声源信号,来获得立体声效果。因此,立体声拾音技术也常以这三种工作原理来分类。应该说,所有这些拾音制式都各有优点和缺点,不存在一种十全十美的拾音制式,每种拾音制式都有其最适合的场合,即不同的录音场地,不同的音乐节目形式都有其最适合的拾音制式。为了录制好不同形式的音乐节目,录音师应当全面了解和熟悉这些制式,在大量的实践中加以总结,才能在复杂的录音工作中,选择正确的拾音制式,设计最佳的录音方案,获得最佳的录音效果。 在具体分析立体声拾音技术

45、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立体声拾音时的有效拾音角(有时也称为覆盖角或录音角),也可以成为有效拾音区域。1、立体声拾音的有效拾音角立体声拾音的有效拾音角即重放听音时最大声像角所对应的拾音时的声源方位角,也就是传声器对将声源均匀再现于扬声器间的拾音角度。由于每种拾音技术中传声器之间的轴向夹角和距离等设置的不同,所以它们的有效拾音角也各不相同。 在选择拾音方式和设置传声器时,其有效拾音角要适合于声源的宽度,即使声源的宽度尽可能接近从传声器对到声源俯视所得到的有效拾音角,如图3-1所示。在图3-2中,有拾音角太小,声源被设置在有效拾音角以外,在这种情况下,声源重放再现于两扬声器时,将造成立体声声像的失真

46、。2、声级差定位的拾音技术(1)声级差定位的拾音技术 声级差定位的拾音技术是由两只传声器组成的,两只传声器分别面向声源,一只传声器置于另一只传声器上,使两只传声器的膜片在垂直的轴线上尽量重合,传声器的轴向夹角彼此张开一定的角度.声源到达两传声器没有时间差,只有两传声器主轴指向和传声器指定性而产生的声级差立体信息,因此这种方式称为声级差定位的拾音技术。声级差定位的拾音技术主要有XY和MS两种拾音制式。 在时间差定位的拾音技术中,假设所选择的传声器为心型指向性,当声源置于两传声器的垂直平分线上时,两只传声器将拾取同样的声级,左右声道之间的声级差为零,重放听音时,声像将恰好位于两扬声器连线的中点。如

47、果将声源沿着圆弧向右移动,则两传声器之间的声级差将逐渐增加,声像也将相应的逐渐向右边扬声器移动。当两只传声器拾取到的声级差到达15dB左右时,如图3-3所示,声源到达S1处时,则声象S1将感觉来自右边扬声器,因此,S1的位置便确定为最外部的拾音点,即传声器对的有效拾音角。当声源超过S1,沿着圆弧继续向右移动时,声像仍将固定在右扬声器处。 如果声源在S1处保持不变,减小两传声器彼此间的轴向夹角(如图3-4),则两只传声器拾取的声级差将随之减小,声源的声像将向立体声声像的中心移动。为了使两只传声器之间再次获得15dB的声级差,声像感觉来自右扬声器,声源必须超过S1(到达S2)。因此传声器对的有效拾音角将随着两传声器间轴向夹角的减小而增大。 传声器对轴向夹角的选择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则将影响到声源在现时立体声声像的平衡。对于心形指向性传声器,传声器的轴向夹角的范围应为80130。如果传声器的轴向夹角大于130,如图3-5所示,位于中间的声源将处在每个心形指向性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