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564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唱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合唱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合唱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合唱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合唱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唱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教材.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 唱 校 本 教 材王珂 冯志艳前言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欧洲,可追溯到距今千年的中世纪宗教音乐。合唱音乐在我国的兴起,和欧洲相比,起步较晚,至今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当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际,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西方宗教的传播,以及学堂乐歌的流行,为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合唱艺术现已被各阶层的广大群众所认识和喜爱,在学校,近几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我们感到“合唱艺术”是一个鲜活的承载体,具有极大的普及性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开展合唱艺术教育对推进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欣赏合唱作品时,让学生能深切的感受的合唱艺术的神

2、韵。在了解合唱,学唱合唱的过程中,有助于青少年美化心灵、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发展。在慢慢完成一部合唱作品的过程中,它有益于学生的自身修养的提高,能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焕发青少年的自豪感、责任感。 目 录第一章 合唱理论第一节 什么是合唱?第二节 什么是好的合唱?第三节 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第四节 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第二章 合唱的历史第三章 合唱演唱的基本要求第四章 指挥的基本知识第五章 音准的训练第六章 合唱排练第一章 合唱理论第一节 什么是合唱1.合唱广义上说,是包含同声的、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重唱以

3、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周正松,合唱与指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96年版)2.但严格来说齐唱、重唱,一般不放在合唱的范畴中。3.至于几个人为某一首歌曲做的和声,不管单声部好,多声部好,一般也都不包括在合唱的范畴之内。第二节 什么是好的合唱1.凡是唱歌,必是逃不脱“气、声、字、腔”四个要求,气息、发声、咬字、共鸣哪一块短了都不是好的歌唱。2.合唱讲求共性,在做到唱歌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众人合一是最高标准,简单说:和谐。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 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问题,后

4、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 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 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第三节 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什么是轻声歌唱?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 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或,而不是,掌握 轻声歌唱应在以下的或的声音力度上。第四节 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脱离歌

5、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 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著效果。但是 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1.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2.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 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3.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

6、,应注意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第五节 有乐感的歌唱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 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 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 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 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

7、解不断得以深化。3.编排适当的队形变化,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适宜表 演的歌曲,设计一些简单而不过份夸张的动作,创设一定的角色情节,诱发少年儿童自我表现欲望,鼓励他们 在做动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体验,并在相互影响和启迪中逐渐把握住对自我表现的分寸感。培养学生掌握音乐元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基础工程。途径和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在这个领域,最需 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施展全部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 文化素质这一目的。第二章 合唱的历史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合唱与齐

8、唱一样是多人参加的集体演唱,但它同齐唱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合唱中也常出现几个声部的齐唱,但合唱却不以齐唱为主要表现手段,齐唱在合唱里,仅仅是对多声部的合唱起衬托和对比的作用(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谣和古诺“浮士德”中的士兵之歌都是开始用齐唱,然后转为多声部合唱)。合唱的“合”字,带有拼、凑、结合的意思,因此合唱具有不同声部的不同特点的组合和结合方面的创造含义。所以,最简单的合唱也起码有两个声部(如雅文的成长在社会主义春天里、太行山上等)。此外,合唱又与独唱、重唱相区别。一般来说,合唱的人数不能低于12人,这样,如果是四部合唱,每个声部可以有三个人参加,这样仍然可以形成声部的特点,人数太

9、少就有可能同重唱的形式相混淆。合唱按其音色组成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同声合唱与混声合唱。同声合唱是由同类的人声组成,它包括三种形式:1、童声合唱(变声期以前)。2、女声合唱。3、男声合唱。混声合唱有女声与男声声部组成,其基本声部是高声部与低声部。一般的混声合唱都有四个声部,即:男高、男低、女高、女低,也有全部由童声(代替女声)与男声组成的混声合唱。合唱还可分为有伴奏和无伴奏形式。无伴奏的合唱是纯声乐的艺术,难度大,最能显示出人声的表现力,它往往体现出一个合唱团的演唱水平。所以,综上所述,合唱是由若干人分成几个声部,既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而进行的演唱。外国合唱音乐有它的历史,起码有500700多年,

10、从15世纪就有了。 1.古希腊戏剧时期2.文艺复兴200年,1517世纪3.巴洛克时期150年1718世纪中叶 4.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到19世纪最大发展期 5.浪漫主义时期100多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6.现代派时期。中国地区与外国不同,有些是民间故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有偶然性的多声部组合音乐,大部分都是合唱音乐雏形,有复调,与音乐的汪洋大海比起来,还显得不够丰富。但作为研究很有价值。中国合唱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从西方传入,是第一期。第二期是学堂乐歌时期。沈心工、李淑同的春游、送别、赵元任的海韵(1927年,中国专业合唱作品第一部)、第三期,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抗战时期聂耳

11、、冼星海(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西方专业技法)的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及黄河大合唱等可称为合唱之魂。也还有学院派的一些合唱歌曲。第四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5060年代是辉煌期,50年代的祖国颂、祖国万岁;60年代的长征组歌;70年代有政治合唱。瞿希贤的无伴奏合唱牧歌,乌苏里船歌等许多优秀作品。 、第三章 合唱演唱的基本要求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合唱,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亲身参与合唱音乐的过程中喜欢音乐,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繁荣感受和理解,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2.通过对各不相同的音色特点且又未受过合唱训练的同学,做到集体的声音和谐统一,融于一体,最终达到“合”的境界。同

12、时在歌唱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振奋同学们的乐观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友谊。3.通过学习合唱,学生能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二、学生对象热爱合唱艺术,具有一定的音准节奏,嗓音甜美的学生进行训练,学生人数大概40人。三、课程实施时间:(十六课时)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其中还包括了声音训练、音准、节奏、听音等多种因素。五、教学难点:掌握科学发声技巧即歌唱技巧的(或称发声方法)与合唱技巧(或称合唱与指挥的配合

13、)为主的基本训练。六、课程安排:1.介绍合唱,欣赏合唱2.指挥的训练3.合唱队的组成、合唱的声音训练。好的合唱音质是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保持兴奋的歌唱状态和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张开两指大的口形,抬高软腭,以半打哈气的状态进行发声。七、具体做法:1.起声训练;2.高位置训练;3.头腔共鸣训练;4.扩展音域训练;5.流畅性训练;6.顿音训练;7.连音训练;8.和弦听唱训练等。 八、合唱歌曲选材。歌曲中国少年梦、同一首歌、金色的海浪花、迷人的火塘、哪里有秋天、叮铃铃九、合唱歌曲的选材。主要求旋律的流畅性和和声的简洁性。实施建议:在每一个学期中都将给学生多次艺术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其展示自我的才能,使

14、学其能更加自信、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第四章 指挥的基本知识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艺术的指导者,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歌唱指挥的基本技能。指挥的姿势、动作与拍子图式一、姿势1.身体的姿势(有教师、同学示范)(1)两脚稍分开、稍前后站立,重心落在两只脚上。这样,既站得稳,又可前后移动,有平衡感。(2)头部自然端正,有向上顶悬的感觉。(3)脸部自然大方,神态和表情要符合歌曲的思想内容。(4)眼睛要有神,常用坚定、自信的目光,鼓励激发感情。2.双手的姿势(有教师、同学示范)指挥,主要是运用双手来表达乐意,激发感情,所以双手的姿势很重要。(1)手掌应成圆拱形,五指既要自然分开,又要掌

15、心弯曲。(2)下臂需灵活自如,富有弹性,它是表现指挥图式的主体。(3)上臂动作自然,不宜抬得太高,但也不能夹紧身体。二、动作(有教师、同学示范)基本原则1.准确、鲜明:指挥动作的准确、鲜明,是最重要的原则。指挥的每一个动作首先要求准确、规范化,并具有明确的意义。这样,才能使演唱者理解意图,达到准确无误的演出效果。2.简练、朴素:指挥动作的简练、朴素,是为了富有层次地揭示作品的思想感情的需要。因此,指挥者应以最小最少的动作为基础,随着速度、力度、感情的变化,动作也相应地进行变化。这样才能与演唱者相互配合,取得最好的演唱效果。3.美观、大方:指挥动作的美观、大方,仪表、神情的泰然自若,是激发演唱者

16、的感情,使歌者听者一起进入艺术境界的重要条件。切忌奇形怪状或呆板的动作。“拍点”与“反射” 1.拍点:拍点是每一拍开始起唱的一瞬间,即指挥动作往下打的最低点。拍点一般是由手掌、手腕的弹性动作来表现的。拍点是用小圆点来标记的。(见图)2.反射:拍点富有弹性,拍点之后的动作称反射动作。前拍的反射动作,又为后拍作了准备。(见图)三、图式指挥的起拍与收拍一、起拍为了使演唱者一开始就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力度、速度和感情,指挥者就要准确无误地打出起拍动作。起拍动作可以解剖为以下三个步骤:1.预备:双手平稳地放在胸前,手掌往下。2.起拍:也称预备拍,就是起唱的前一拍,提示演唱者吸气的时候,但这一拍的动作要体现

17、出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感情。3.起唱:预备拍的后一拍就是起唱。常见的歌曲有强起、弱起和后半拍起三种。* 强起:预备拍点打在前一小节的弱拍上,如故乡的亲人。* 弱起:预备拍点打在前一拍的强拍或次强拍上,如国际歌。 * 后半拍起:有两种情况,一是弱拍后半拍起,如国歌;二是强拍后半拍起,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二、收拍全曲结束有个准确一致的收拍,这对整首歌曲的思想感情是否完满地表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收拍的时值:为了唱足结束音,一般应收在后一拍的拍点上。如四拍结束的歌曲,要收在第五拍的拍点上。2.收拍的动作:要明确果断地将双手往下打出拍点,并往上反射成小圈。收拍动作在实际指挥中,还应根据歌曲的思想感情

18、作线条设计。常用收拍动作有以下几种: (1)经常采用左手停顿在终止长音第一拍的拍点上,右手继续按指挥图式挥拍,然后在后一拍的拍点上打出收拍动作。 (2)有时根据歌曲感情的需要,收拍小圈动作,可以提高至头部上前方。 (3)收拍动作也可不用左手,只用右手打出有力果断的拍点,显得干净利落。 (4)渐强的收拍法是将双手停顿在终止音的第一个拍点上,然后由下而上成倒梯形扩大,最后收拍。 (5)当歌曲的终止音只有一拍或半拍时,收拍小圈更要干净利落,不能收在后一拍上,而只能收在终止音上,即收拍动作和终止音一起结束。指挥的力度与速度一、力度:一般地说,较强的音乐,指挥动作的力度较强,幅度较大,部位较高。相反,较

19、弱的音乐,指挥动作的力度较弱,幅度较小,部位也较低。二、速度:音乐的快、慢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因此,指挥动作必须有显著差别。 1.较快速度:指挥时,在保持原有图式的基础上,将动作幅度缩小,拍点以手腕为支点,靠手掌来完成。如保卫黄河。 2.较慢速度:指挥时,在保持原有图式的基础上,将动作幅度适当扩大,但拍点仍需由腕关节为支点,靠下臂与手掌一起完成。反射动作要柔和自如。如我的祖国的第一段的指挥。 3.合拍指挥:有的歌曲速度很快,如按通常的指挥方法,虽可幅度缩小,但仍显得忙乱不按。这种情况,可改用合拍即简化的指挥方法,可将二拍改成一拍,四拍改成二拍,六拍也可以改成二大拍。如欢乐颂、渴望春天。 4.分

20、拍指挥:有的歌曲速度很慢,如果按照通常的指挥方法将幅度放大,指挥时仍会出现“等”拍子的动作间歇。这种情况,可改用分拍指挥的方法,将指挥动作进行详细分解。可将一拍打成二个半拍动作,二拍打成四个半拍动作。如大路歌。第五章 音准的训练“音准”通常所指的就是音高的准确性。人们在唱歌和演凑乐 器的过程中,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凑者的知识能力、控制能力等音乐智能来解决音准,来达到音色的协调统一,演唱、演奏的准确完美。我认为:音准的取得,通常要有灵敏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和合适的演出环境。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有大部分唱歌时对音准的把握性很差,有的孩子在中音区能把音唱准,可是一到了低音和高音

21、部分,要不就是音落不下来,要不就是音高上不去,一首歌让他们唱下来,原先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全变味了。每个班只有很少数的同学因为课余时间参加一些音乐辅导班的训练,在音准方面稍微好一些,极大部分小学生还有待提高。一、小学生音准差的原因1.音域不相等。同班的同学比较或低年级同学同高年级同学比较,学生们的音域并不相等,相差好几度。2.听觉和感受不同。学生教育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其听觉和感受音高与节奏并不完全一样。3.选材不当。往往由于选材不同、音域不适当、节奏过于复杂或内容超过学生的智力就会出现“跑调”和“说歌”或出现自编自唱(瞎唱)的现象。4.素质和基础不同。小学生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先天素质不同,会产

22、生音准节奏能力上的极大差异,但素质并非是是决定的因素。二、纠正小学生音准差的训练方法根据上述的不同情况,结合自己多年的音乐教学的经验,我采取了从培养小学生“音乐耳朵”入手的方法,较好地训练小学生音乐的听觉,小学生的音准取得很好的效果。具体的方法如下:1.从听音入手,激发孩子们音乐感知力。通过培养“音乐耳朵”,让听音引起孩子们的注意,让孩子们做一个音乐有心人。如:每天都要求孩子们留心听上下课的悠扬的音乐声、音乐课的练耳曲、广播体操的乐曲、学校课间广播的音乐等,用心听老师上课时的演奏、演唱、播放录音等音乐,特别注意音乐中的音高、节奏,并教会孩子们自我控制好音量、时值、速度、力度等,使孩子们自觉地发

23、现歌唱中的错误,以及培养提高孩子们纠正错误的能力,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音乐的环境中。也就是用悠扬的歌声、琴声、优美的歌曲旋律去感染孩子们,从小就使孩子们至身于音乐的环境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和增强孩子们耳朵听觉的感知力。 2.选择好教材,力求简单易学乐于接受。教学时在教材选择上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选择听的音乐曲时,多数要易于孩子们的简单理解、活泼有趣、情趣浓郁、音域恰当、容易接受但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如:老师对所选择的乐曲要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予介绍、分析,尽可能使孩子们理解其中的含义,诱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的歌曲要尽量让他们多听多唱,并要求用正确的歌唱方法

24、尽情地、放声地唱。总的原则是让孩子们唱起来不 谈谈小学生音准的训练方法吃力,并易于理解,即使在唱的过程中出现个别音不准的现象,也较好纠正。演唱时也强调注意不要用过大的音量否则对嫩弱的小声带损伤,使孩子们难以承受。如:选小青蛙找家、小铃铛这2首歌就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这2首歌形象生动,音域只有五度,孩子们学得快,容易掌握,也不会跑调。3.多听多练,做到听唱跳协调。让孩子们在多听的基础上多训练。(1)做好模仿练唱。即老师在琴上弹奏一个音或一段音乐,让孩子们用啦的声音模仿唱出来,还有让孩子们边打手号边唱唱名的音高,这样的训练主要是帮助孩子们确立对音高的感性认识。(2)强调节奏练习。如:拍手,踏步

25、,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等,使孩子们感受音乐中稳定、均匀的节拍。如:练习玩具进行曲、云的律动节拍一二、一二、一二、一二。或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3)注重动作结合。音准与动作结合训练,具体做法是:利用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让节奏感较强的孩子们在前排,让节奏感较差的孩子们在后排,后排模仿前排的动作,逐步达到独立做动作,动作可由教师规定,孩子们听口令做动作。先以踏步为主,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在口令和音乐伴奏下做上肢的模仿动作,要求手脚并用,动作协调,较难的由前排多带几次,最后由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或在自己演唱过程中独立做完一套规定的、简单的、完整的动作,要求动作和音乐一致。如:国旗国旗真美丽、闪烁的

26、小星、小毛驴等等。(4)灵活运用课堂表演和竞赛。学会歌曲后,老师和孩子们一同做唱游活动,让孩子们学着歌词中各种动物的样子进行表演。让 谈谈小学生音准的训练方法孩子们进行听写PK,也就是听写竞(把你听到的音高、节奏、乐句,你创作的音乐写下来),看谁最行、最棒!针对低年级孩子们好动、好强、接受能力的弱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建立音高概念,使之掌握音准。如:学我做、可爱的蓝精灵等等。孩子们在进行听、唱、跳的结合训练中,兴趣会很浓,精神会更集中,整个身心与音乐也就协调起来,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坚持采用这种形式对孩子们的教学,一些原来音准较差的孩子们,大多数都能在音乐的伴奏下协

27、调地做踏步和简单的上肢动作。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孩子们都可以做简单的上肢动作和律动,全班都能较准确地进行表演和唱歌了,唱和跳都会做得很好。 4.做到重点练,使音准差的孩子们消除自卑感。平时上课,我会把音高节奏感差的孩子插到感觉较准的孩子中,或离琴近一点位置,同时告诉这些小朋友们演唱的时候要轻声一点,注意倾听别的小朋友演唱和老师的琴声,这对于纠正孩子音准和节奏也有很好的作用。还有,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会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先听一听,感觉好了音高,初步了解了所学内容各要素后,才进一步学习。实践证明,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教节奏复杂和三拍子的音乐。如:小白船。此外,我的威信是建立在对孩子们的

28、信任、爱护、关怀和严格要求上,因此,我从不嫌弃他们,一有条件就给他们练唱的机会,他们一旦有进步,就给予表扬,鼓劲,这样会打消他们的自卑感,增强学习的勇气和自信心。谈谈小学生音准的训练方法乐器为辅助,用乐器标准音全面提高音准的准确性。我在音准训练教学过程中,配合乐器教学生重点记住音高。如:在唱歌时,教师先不要忙着弄响琴要学生们唱,而是先唱唱音阶、打打手号、模唱音高,从听单音开始逐步到音组、乐句或加入和弦、和声等,接着解决主要的音的音高、音准,然后才进一步学习新课内容,并始终以琴校之,练习日久,就会有点眉目了,学生今后唱歌时就会特别注意音准的发挥,准确性会得到全面的提高。当然,注重素质教育是现阶段

29、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上几点对小学生音准的训练方法,看似主要有技巧性和和艺术性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热爱学生,从小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三、合唱的音准、节奏的训练。其中包括三个具体条件:“音色”、“音量”、“音准”。主要训练进行为:1.有控制的歌唱;2.恰当处理合唱的层次关系;3.培养学生合唱意识的形成;4.经常做无伴奏的合唱练习等。第六章 合唱排练排练与彩排演出指挥是音乐的导演,但指挥的职责,不仅在于导演音乐,首先应该是合唱队的组织者,指挥必须对平时的排练、演出前的准备以及演出的全过程,要胸有成竹,了如指掌。一、排练1在平时的排练过程

30、中,指挥的作用不可估量,一定要强调让合唱队员注意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对歌曲的情绪、风格等的处理。2要注意不断提高表演艺术水平,做到每次排练有所追求,有所前进。3要充分调动合唱者的积极性,激发兴趣,练唱要适度。4指挥一定要熟悉演唱的歌曲,掌握好歌曲的拍子、节奏、速度等。二、彩排与演出1要提醒合唱队员在精神上要有充分的准备。2对队形、服装等方面进行检查。3引领队员酝酿情绪。4队员先上场,指挥再有条不紊地上台。5带着感情上场,要自然大方,充满信心。6亲切巡视歌队,通过视线,集中注意力。7冷静挥手起拍,抓准速度,激发感情。8结束是热情谢幕,代表集体,转身行礼,队伍有序下场。 三、合唱排练的基

31、本步骤与方法 学生的合唱虽然与成人的合唱在排练上的要求差不多,但由于学生的发声音色、音域、音准节奏和作品理解能力等不及成人,因此在作品选择和排练方法上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着自己的一些排练要求和原则。合唱作品的选择要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客观规律。演唱成人化的合唱作品,远离青少年的生活情趣,将会使合唱队员对合唱失去信心和兴趣,还会对学生的声带及嗓音造成损害。教师应该多选择那些反映学生生活和接近学生生活的作品,作品音域不能太宽,必要时还可以对作品进行缩减、省略、压缩音域等修改处理。 排练前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做好案头工作,分析作品的基本内容、音乐形象、风格特点、音乐结构、创作背

32、景及声部的分配、时间安排和排练步骤等,制定并写出详细排练计划。排练的一般步骤为: 1.听范唱。听赏全曲音响和听赏教师范唱各声部,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整体轮廓,有一个整体印象。 2.简要说明和分析。介绍歌曲基本内容、音乐形象、风格特点、音乐结构、创作背景等,明确排练的任务和目标要求。 3.分声部学唱。分声部进行轻声视唱,解决各声部音准、节奏问题。要求全体队员逐一学唱各声部的曲谱,使每个队员不仅熟悉本声部,还要熟悉其他声部,了解声部的相互关系。 4.全曲合成练习。各声部合成练习,要注意突出旋律声部,平衡声部和声,清楚各声部进出、强弱关系等。 5.配上歌词练唱。解决咬字吐字、呼吸分句和发声方法

33、等问题。 6.歌曲艺术加工。细化处理歌曲,清楚歌曲分段、高潮点、强弱和速度的变化处理,熟悉指挥动作与提示,生动准确地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 四、在排练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提高保护学生嗓音的意识。 合唱是一个讲共性配合、讲协调平衡的声乐表演艺术,其音准节奏、歌唱技能、和声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要具备较扎实的合唱基础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视唱训练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

34、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作示范性唱奏。只有通过示范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2.技能训练 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歌唱技能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让学生从参加合唱团就养成

35、正确的歌唱姿势,有良好的歌唱状态,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敞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 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对唱好一首歌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呼吸训练时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如闻花、抽泣、呵气、咳嗽、高音喊叫等,体会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置。在纯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以上每次各秒)。少年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少年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尤其是变声期的孩子一定轻声唱,因

36、为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的变声期,即喉头与声带发生变化,声带、咽腔的粘膜以及口、鼻均有充血现象,声带长期处于充血浮肿状态;声音由明亮、清脆变得暗淡无光泽、沙哑,发音迟钝,甚至失声;音域变窄,高音高不上去,低音又低不下来。所以,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可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也可用音色稍暗、柔和的母音“”,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 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地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 3.和声训练 在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和声基本训练。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四度、五度、六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了。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因此,教师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