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讲座讲座.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571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唱讲座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合唱讲座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合唱讲座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合唱讲座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合唱讲座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唱讲座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讲座讲座.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唱的艺术公元4世纪,在欧洲基督教圣歌中已有领唱与歌队的演唱形式。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多声部合唱艺术也日臻成熟,合唱作品由宗教的、世俗的单首歌曲,延续到歌剧、交响曲,并出现多种大型声乐套曲,合唱队的演唱人数也扩大到数百人乃至千人。 我国的合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包括汉族在内的23个民族保持和流传着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多声部民歌(如侗族大歌)。相传尧舜时代的“乐舞”就穿插了集体歌唱形式,汉代就组织过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合唱队,清代京戏中也留存着合唱。20世纪我国的合唱艺术,一方面经学堂乐歌而推行,另一方面随着欧洲宗教在我国各地的扩散而传播。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新音乐的

2、发展,群众性的合唱活动紧密结合抗日救亡运动并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胜利得以广泛的开展。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更多的专业和业余的合唱团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合唱团体的频繁交流,我国的合唱艺术进一步深入发展,合唱歌曲的创作、合唱的指挥、伴奏、演唱技巧有了更高的艺术探究。特别是近几年发展更迅速,央视青歌赛加入了合唱比赛、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在中国绍兴比赛等活动,更加推动了合唱事业的发展,在北京、青岛等大城市到处能见到各种形式的合唱活动,我国的合唱艺术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辉煌。为什么要推崇合唱教育一、合唱是培养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合唱讲究和谐,要求声部之间互相协调统一,音色要融合、柔美,即俗话说的“ 声音抱成

3、团”。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一人一个音调,不能大声喊唱突出自己,节奏不能赶快或拖延,统一换气点等。在长期的合唱练习中,可以养成互相倾听的良好习惯,听听自己是唱快了还是慢了,音调是否准确,自觉地把自己融入集体当中。合唱这种集体活动,给大家提供了互相交流、分享、合作的机会,学会在集体中协调配合,相互适应,使之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二、合唱是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合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诸多的要求,要学习许多相关的知识。如学习基本的乐理、简单的视唱,进行必要的练耳,甚至要学习粗浅的和声知识。由此可见,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同时获得了由合唱带来的更多、更广泛的音乐知识。这些音乐知识的获得,使孩子的音乐素质

4、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并使合唱取得更好的效果。使之在合唱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和美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合唱与学习音乐知识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助、互利的良性循环,在合唱过程中音乐素质得到了提高。三、合唱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一般的儿童合唱歌曲都是一些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简单易懂、节奏明快的歌曲,这些歌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伦理道德内涵,在演唱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音乐审美的感受和表现力,而且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精神人格更加完善,形成了较正确的道德观和世界观。目前现状我们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老师,工作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既担负着学校音乐课

5、堂的教学任务,还负责着学校艺术社团的组织训练工作,从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每个人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做了二十几年的音乐老师,小学、初中、高中的音乐课、大学的专业课都教过,了解、体谅老师们的辛苦。现状是受各种条件制约,城区乃至周边音乐教师分配不均衡,有的偏老龄化,老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够,许多专业能力强的年轻力量加入不进来,许多音乐老师在单位得不到重视、重用,有任务时上紧发条、还必须要成绩,活动经费缺乏保障等都制约了发展,也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听教科院的专家老师讲现在有的音乐老师把合唱引入课堂,是一件非常值得推广的事情。那么从一年级起就有意识的让学生在听觉上对合唱逐渐熟悉、认识;帮助学生

6、树立良好的音准概念,在教学中结合歌唱、游戏、律动等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的培养,让学生多听、多模仿、多唱、多练习。怎样安排更合理呢:一二年级学生掌握音阶演唱,能够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能演唱简单的小歌曲;三四年级学生能准确演唱大音程,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反应;五六年级学生准确演唱大小音程,要求有声音的亮点,有音乐的表现力。*怎样来欣赏合唱作品:我们看或听一些合唱作品,总觉着好听,感叹他们是怎样做出来的,但又说不出好在哪里。老师们先来做个功课,怎样来欣赏合唱作品:1. 音色的整齐:音色的整齐是我们第一步要

7、听的,合唱就是讲求音色的整齐,若是混声四部,是否有清楚的声部音色,没有杂音,这尤其可以在齐唱时,听出是否整齐,所以说不要小看齐唱。 一个声部就像一个人在唱。 2. 音准:既是音乐就要讲求音准,这除了是和声的基础外,每个人对音高的把控很重要,而这往往是最难克服的问题。 3. 声音和谐:既是合唱,就要听和谐的声音。 (1)统一的发声位置:音色虽然整齐了,但若发生位置高低不一,仍难合到一块去,就好像两个人一高一矮站在一起。这里讲求的就是统一的头腔共鸣位置。 (2)平衡与混合度:平衡是各声部的音量调整,和谐要架在金字塔的型上,高音要清楚,但不需太大声,低音则要宽度如大海。(3)音感:混合度则要看各声部

8、能否混合的很好,这要靠一种合音感,若在唱的时候去听别的声部,则合音感就会出来,混合的就会很好。 (4)技巧:技巧则要去听音域和强弱了,高低音越宽广,当然就有宽的合声带,可以做更多声部的混合。而强弱不是大小声的变化,而是力度的变化,甚至是在一个音符上也有变化,而强弱的技巧则与用气有直接的关系。 (5)音乐性:音乐之所以可以陶冶性情,就是因为它有移情作用。但若唱的人没有情,哪有移情作用呢?其实每个人都有情,只是是否善于表达。中国人大多害羞,内心激动却面无表情。别忘了合唱是表演艺术,每位合唱团员都是演员。而人数越少的团体,对这方面的要求就越高。然而在技巧上要如何用声音表达感情呢?这其实仍然靠用气的方

9、法及音色的变化了,高兴、悲伤、愤怒等等的音色均不同,人细致的感情变化就要靠用气的方法及口型改变音色来表达。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通称的音乐性了。 (6)咬字及音节:合唱就是声乐,与器乐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有歌词,这里要听的就是咬字和音节。咱们的国语通常发声位置较低,用西洋美声法演唱时,就会有咬字不清的现象,这是个大课题。有了以上的介绍,我想大家就会逐渐听出合唱的韵味和门道了!对于我们基层音乐老师而言,并不是每一位都是声乐专业,但工作需要还要从事这项内容,那就需要多学习,多练内功,音乐是相通的。我记得外地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合唱指挥讲过,他并不是声乐专业的,再讲作品处理声音时,都是讲自己的感受,用形象

10、的比喻和现实的东西作诠释,大家是都能理解清楚的。*童声合唱的组织1教师自身要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就要求每位老师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你,愿意与你做朋友,能很好的沟通交流。加强业务进修学习,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宽、更渊博。培养自己的定力,能很好的把控自己,才能更好地控制局面。热爱生活,从中汲取营养,更好地用到工作中去。2学生的要求:(1)合唱团的要求 规模 声部的配置、划分、排列 声音及音色的要求 (2)班级合唱的要求童声合唱的训练 (1呼吸 2发声 3读谱 4音准与节奏 5和声 6 声部均衡与协调)1、呼吸训练 (1) 姿势 呼吸状态与歌唱时的姿势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养成良好

11、的歌唱呼吸习惯,在训练中要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驼背、挺肚子、下巴前伸、眼睛乱看等毛病。要尽量注意身体站直,胸部放松,含胸但不能驼背,两肩和手自然下垂,眼睛平视等等。一开始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2)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发声基础和动力。古今中外声乐专家无不把呼吸作为歌唱最重要的基础而提出。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说明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呼吸训练主要是要解决两个问题:吸气及控制。用生动自然的形象比喻来体会自然呼吸中的一些呼吸状态,比如平躺着的呼吸,轻声说话的呼吸,抽泣练习,像“闻花香”一样的深呼吸练习。跑步时很累的喘气,呼气时要求大家象吹蜡烛一样,不能让火苗左右晃动

12、,并且要保持吸气时的感觉,这些练习在集体训练时可采用“”来进行,一般程序为自然呼吸然后吐气,缓吸缓吐,急吸缓吐,一切以自然为主。2、发声训练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是唱好歌曲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刚开始训练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息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准确地、稳定地唱好每一个音。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方法为基础,经常的轻声和头声训练是必须坚持的。训练时,主要从四方面着手:(1)、首先要改变那种用嗓子喊唱的习惯,开始把歌唱的“嘴”按放在小腹上轻声唱,目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松开咽喉。体会用气,找支撑点。(2).先练母音“u”,因唱“u”容

13、易使喉头下沉,再找含了一口水的感觉,把咽喉打开,用吸的感觉轻唱:5432123454321要求唱得连贯、流畅,位置要统一。也可单音唱,感觉对了逐渐进入母音o、a、e、i,唱“e”、“i”容易挤偏,就找唱“o”的感觉与口型,用“o”的口型唱“e”、“i”,声音就竖起来了,练习这五个母音,目的是在唱歌词时能有个正确的归韵,即有个正确的咬字吐字基础。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3).合唱必须用高位置的发音方法以

14、获得头声。就是使气息推动声波向上进入打开的头腔(闻花,打喷嚏的感觉就是头腔打开了),同时把鼻咽腔调整细,整个咽腔如一个倒置的漏斗,让气息推动声波从宽处进入细管子,管子越细越集中,越易进入头腔,以获得头声。注意歌唱时小腹不能松、抬眉,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4).求共性、去个性。明确在集体歌唱时只能听到整体音响,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刻注意自己:声音是否“冒”出来,集体歌唱时只要有一个人用不同的发声位置或方法唱,就会“冒”出来,要明白合唱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没有个人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坚持不懈地进行发声练习,久而久之,演唱的发声就会轻松自如,声音也会变得圆润而优美。发声训练通常从适中的声区(C大调的

15、4 )和适中的力度(mp或mf)开始,发声练习的应用音域和应用力度要逐步扩展,并以大多数合唱团员的发声状态为基础,掌握适当的训练进度。在合唱团员努力通过合理运作发声器官发出良好声音时,必须在寻求各声部间相互和谐、均衡。嘴和耳朵要同时工作。练声曲应用区域要求适度,一般通过半音移调的办法来扩展练声的音域。这样可以逐步启发全体合唱团员的发声器官,很快进入到积极的歌唱状态,熟练而自如地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调整控制。练声应用节奏及音准的难度也必须有目的地添加。用直声唱法:就是发声后保持状态,不要让声音出现抖动。因为每个人声音波动幅度大小不同、波动快慢也不同,这都会影响合唱的声音效果,因此我们要求用直声来唱合

16、唱。3、读谱训练 著名合唱指挥家闫宝林到美国考察交流,在音乐厅看到观众直接拿着夹在节目单里的乐谱按自己的音域跟着指挥集体合唱,真被他们的读谱速度惊呆了。在美国的社区看到大爷大妈们1小时可以排练8首作品,阎宝林特意在排练后去询问指挥,为什么大家读谱速度可以这么快。指挥对阎宝林说,他们读谱就和中国人读汉字的道理一样。他还是对此作了解释。“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也走过弯路,音乐课以快乐为主,但是后来发现如果读谱能力不解决,孩子的视野就会变得很窄。唱歌也会完全依赖老师。发现问题后,美国基础教育做出了改变。学校不但加入了视唱练耳课程,而且通过构唱等方法让孩子的音准基础打得非常牢。”对比之下,阎宝林深感

17、我国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在读谱等方面的欠缺,或许已成为制约中国合唱发展的一大“顽疾”。阎宝林回忆,去美国密西根大学音乐学院听合唱读谱课,学生拿到谱子直接开始唱,指挥讲解,完全如同中国的排练课。一节课听下来,阎宝林用一句话总结:读谱要有立体性。合唱团的读谱练习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把谱子上的音符清晰地唱出来;第二,读谱子上面的强弱符号;第三,研读谱子上的表情记号,不论是流动的旋律还是跳跃的旋律,指挥一定要帮助学生理解;第四,加入歌词并结合音乐风格指导。指挥读谱看到的不只是音符,还有许多句子和语言。由于音乐风格是通过音乐性和语言性体会的,所以指挥在读谱的过程中会告诉学生为什么这句要连,这句要跳,这个

18、跳音与歌剧的跳音不一样,这里采用“哼鸣”唱法是为突出语言风格特点等细节性问题。4、音准和节奏训练音准与节奏是合唱艺术的基础,是合唱艺术生命力所在。要保证音准、节奏的绝对准确,必须进行严格、系统地训练。这就必须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在音准训练中,首先要进行固定音高的训练,先让学生记住标准音“a1”,然后再记住它上方小三度音c2的音高,让学生闭口哼鸣(m)时的声音位置及音准高度。在记住al和c2的基础上,再推想出其他各音的音高,如gl、bl、fl等。在唱准单音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唱准音阶,同时重视练耳。良好的音准感觉是靠良好的听觉不断“监测”和调节而获得,离开了听觉训练孤立地去练唱旋律是

19、不行的。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要进行听觉训练。可以弹奏单音或简单的音乐片段,辨别唱名,在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这样,从单音到双音乃至和弦;从级进音程到小跳乃至大跳;从二小节乐句到四小节乃至短曲,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对音准有了概念,对各种音程之间的音高距离也有了固定的感觉,加强了内心音高感,视唱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合唱的节奏训练,在合唱的起句和收句时最容易发生节奏不准确现象,因此,在学唱歌曲时要加强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节奏,从生活中寻找一些较有特点的

20、节奏型,然后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地引导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节奏感。如模仿钟表的声响:“滴嗒、滴嗒”,就是|的节奏型;模仿“哒哒哒哒”的机枪声,实际上就是|的节奏型等等进行类似的节奏训练。通过一些形象化的节奏训练,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把枯燥、单调的音乐节奏变得生动有趣、易学,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5、加强和声训练合唱一般是多声部的歌曲,要想使合唱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就必须重视和声训练。在正确的掌握了歌唱呼吸、发声等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要进行和声训练,并开始接触一些合唱歌曲。开始就要求两个声部和谐而优美地演唱,有一定难度。可以先做

21、一些听辨和模唱音准方面的练习,如先弹出“1”再“3”听清、唱准了,一起弹出,开始要求唱准自己声部的音高,慢慢就要求“唱一听二”,即既要唱准自己声部的音又敢于听另一声部的音,以培养音准能力,自控能力。要注意的是要保持轻声有力的歌唱,这样的合唱清晰可辨。通过动口,动耳,动脑,不断强化和声感觉。这样的练习尽量每节课都能安排五分钟左右,由浅入深。单组音程唱准之后,可进行音程旋律的演唱。和声练习曲不在于长、难,而在于坚持不懈地练。加深和声感觉是目的。然后逐渐扩大到三声部、四声部的和声练习。可采用“找朋友”的方法,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和声音程练习。如“1”的好朋友是“3”,“3”的好朋友是“5”即类推6、声

22、部的均衡与协调在合唱训练中,声部的均衡与清晰度也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合唱的协调、和谐和统一。为了在合唱中不受其它声部的干扰或牵制,捂起耳朵来唱或是隔开来学,都不是好办法,合唱的根本价值和意义正在于“合”,各声部在演唱中,要求做到不仅能够监听自已的声音,还必须能听到另外声部、别人的声音及和声效果,借以不断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和音量,使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一致,绝对要防止一声部压倒另一声部的现象,要能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以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所用方法:单声部学习,伴奏及学唱打乱等。合唱团的常见问题我从多年的带团经历中总结出合唱团组织建设中常见的一些技术性的实际问题。呼吸

23、点不同步。该吸气时不吸,不该吸气又吸了,造成句子的不连贯,影响音乐性。晚进早收和喊叫嚷嚷。有的合唱团员养成这样的毛病,听到别人出声我出声,而不是按照正确的节奏出声;而有的则表现为喊叫嚷嚷和激情过度,激情导致喊叫,把歌唱等同于喊叫,这是声音训练程度不够造成的,不能很好的掌握共鸣和呼吸的技术,这会让合唱团的声音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真假换声区太明显。有的人在演唱中一会儿是真声,一会儿唱不上去又变成很虚的假声,来回倒腾就缺乏声线的连贯和音量的均衡了。建议声乐指导老师用正确的声音观念、歌唱技术加以指导,统一歌唱方式。直嗓白声。正规合唱为追求和声效果稳定和音色纯净透明,要求保持声音平直不用颤音,不让声音波动

24、,因此不能把独唱的一些发声方式照搬到合唱中来。起声至关重要。“起”声即“音头”, 音头好坏能听出这个团训练水平如何。音头不好原因有三:一是演唱者注意力不集中;二是思想懒惰演唱拖沓没有积极主动起声习惯;三是怕“冒泡”出错而不敢主动。要让全体团员牢牢建立巩固音头概念并养成良好习惯非朝夕之功,需要大家长久持续的努力。力度控制不好。合唱力度的强和弱远远超过独唱的强和弱,难点在于强要强得上来,弱要弱得下去,往往渐强或渐弱忽略了过程,一步到位了。延长音的时值唱不够。常见情况是小节拍子时值延长都对,但声音却提早停止,也即有部分延长拍变成了休止符,造成歌声不连贯。咬字吐音不规范:方言较重,归韵较早,建议讲普通

25、话。合唱的指挥指挥是合唱团的灵魂,指挥的工作几乎决定着团队的全局。总体来讲,指挥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音乐作品。二是二度创造。合唱指挥的活动,从案头工作,到排练工作,直至演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复杂的工作过程中,指挥既是组织者,又是领导者,既要排练,又要演出,因此说:“指挥既是导演,又是主要演员”。合唱指挥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修养:即“艺术修养”、“文学修养”和“人格修养”。 优秀指挥家成功的奥妙,在于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充沛的精力、严谨的作风及非凡的感召力。 指挥有了全面的修养,就可以由此而产生一种特有的气质、魄力、感召力和感人至深的艺术家的魅力。指挥的基本技巧1. 站姿 站

26、立时放松,挺胸、收腹,两脚略分开与肩同宽。左脚可以微微向前,以保证行动自由。2. 、对手腕、手指的要求 双手的动作在合唱指挥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指挥手段。因为手的动作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和富于表现各种情感的,能够给人以真实、细致和直接的感受,因此指挥的手势及动作漂亮,则会给人以非常好的视觉享受。在进行指挥的过程中,指挥动作主要是运用手腕与小臂运动,从细节上划分起来手腕、手掌、手指、小臂、肘部、大臂、肩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主要起主导作用的是手掌。但在指挥过程中只要是举起手来,无论手的动作是在动作中还是不在动作中,手的姿势都应使手背略高于手腕,以支持手掌及手背。在指挥过程中手型应该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姿

27、势,指挥时手型的状态应该是无名指、中指、小指略微张开,大拇指、食指要保持稍微弯曲的动作,大拇指后面的手掌面应尽力与手腕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小拇指、中指、无名指后面的手掌面应尽可能地再抬高一些,与大拇指后面的手掌面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各手指自然弯曲的程度要尽可能地让每个手指的关节都明显地表现出来。3. 对双手的要求双手的运动是指挥工作的核心。当提起双手准备指挥时,肩关节应保持松弛状态,大臂可以稍稍离开身躯一些,肘弯的位置在身体的前侧方。高度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手掌向下,腕关节不下垂,手指自然地呈弧形微微弯曲如握小皮球,或类似钢琴演奏的姿势右手按图式要求打出节拍左手经常与右手做相同对称动作,也可停

28、止后在起动。左手的动作主要不是掌握节拍,而更多用于乐曲中各种气氛的描绘。如音量的大小、渐强、渐弱、声部的进入提示、停顿等等。4. 对 眼睛和面部表情的要求眼睛是与队员交流的窗口,指挥者必须用眼睛集中队员们的注意力,启发队员们艺术创造的愿望,鼓舞情绪。指挥者要学会用眼睛来讲话、传情。指挥合唱队演唱,指挥的面部表情十分重要.指挥手势的种类节拍手势、节奏手势、表情手势(一)节拍手势几种常见的拍子,每种拍子分出强和弱的两种打法,都以单只的右手为例“节拍点”:每一拍真正的开始音,一般在掌心或指尖(拍桌子点)。驾驭节奏更多的是靠节拍点的把握,而不是用动作来挥舞节奏。2拍子像划船,有两个位置,拍子则大概是下

29、左右上四个位置图中提供节拍点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所谓的“打拍子”就像四指弹跳音的动作,在发音拍击打那个节拍点,而不是划拉过去,否则节拍由点变成了线,也就没得可打了,导致演唱时发音不齐、节奏不稳、出现紧赶慢跑现象。1、二拍子(2/2、2/4),强拍,弱拍:或者 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进行,第二拍返回。* 激烈、强烈的乐曲:线条明了、棱角分明 如保卫黄河* 轻松、舒缓的乐曲:线条轻松、圆顺柔和 如卖报歌2、三拍子(3/4、3/8),强拍,弱拍,弱拍:或者第一拍强拍的击拍动作向下进行后,反弹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以便于连接第二拍指挥动作,但注意不要让手掌或前臂产生交叉。第二拍弱拍的击拍

30、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幅度不宜过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三拍弱拍顺着第二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三拍击拍动作,第三拍反射动作由里向上弹起。*抒情优美类的乐曲:线条柔和、动作优美、幅度小、手的动作多些 如雪绒花*刚毅有力类的乐曲:动作加大、力度加大、指挥有力 如松花江上*速度稍快类的乐曲:动作小、拍点集中、像画圆 如青春圆舞曲3、四拍子(4/4、4/8),是一种复拍子,它的强弱规律是: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或者第一拍强拍,两手应保持适当距离,向下作击拍动作,反射动作沿击拍动作自然向上弹起,注意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一拍的反射动作、实际上也成为指挥第二拍的准备动作了。第二拍弱

31、拍,指挥动作在第一拍指挥动作的里侧,击拍动作幅度相应收小,反射时两手不能产生交叉,至多两手掌部稍有重叠。第三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四拍是弱拍,顺着第三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四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坚毅大气类的乐曲:线条刚劲、击拍有力 如祖国颂*抒情优美类的乐曲:线条柔和圆顺 如送别、弯弯的月亮*安静类的乐曲:点小、幅度小 如樱花4、六拍子(6/8),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反射动作向上弹起,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二、第三弱拍,指挥动作都在第一拍指挥动作里侧,动作幅度显著收小,注意不要让双手产生交叉

32、。第四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并注意控制动作幅度),反射动作弹起时回向里侧。第五拍弱拍,动作幅度显著收小,击拍动作略斜向外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第六拍弱拍,顺着第五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六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速度都稍快,一般都打合拍(两个三拍子或两拍子) 如乘着歌声的翅膀,虽然对于新手来说,指挥动作只能是“做广播体操”。然而对动作进行选择和设计还是必须的。必须以作品的内容和各方面的要求为依据来选择和设计,动作力求清楚,优美和精省。 通过指挥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指挥语言,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各种要求传达给每个成员,以使作品得到恰当的诠释和表现。(

33、二)节奏手势1、准备、预示和起拍“预备动作”:手势从容、镇定,给合唱队员信心,集中注意力要领:手心向下、手臂前伸、手指略弯、手腕自然平直、双手在胸线位置注意:不要停时间太久、准备好就开始“预备拍”:起拍的前一拍或前半拍要领:与起拍的时值一致,方向相反,速度、力度、吸气与乐曲一致*第一拍起拍: 如东方红*第二拍起拍: 如国际歌*第一拍后半拍起拍: 如祝酒歌 分拍打法*第二拍后半拍起拍: 如打起手鼓唱起歌 分拍打法“起拍”:乐曲开始、注意拍点注意:起拍动作的快慢跟演唱速度一致,动作要省、不要有太多的加花摇晃动作2、收拍 收拍即在收声的那一刻,于结束的音符向相反方向再“划一个流星”,或者“抖一下”。

34、这个动作可以握拳(捏住!),也可以不握拳(STOP!)。“预备动作”:是在结束拍的拍点上做加速动作“结束动作”:收束点是在下一拍的拍点上*强拍结束:动作向外 如国歌*弱拍结束:动作向里 如送别3、延长音当段落或曲子结束的时候可能有延长音(拖音),此时指挥手可以静止在“被延 长的”那个音符上,如果抓不好延长音的节奏,也可以用左手的停滞,而右手继续打拍子,直到下一个起拍。延长音处理,也适用于曲子当中的长音非常长的处理。如黄水瑶4、吸气 指挥换气的动作也是一个预示性的动作,下击动作应小些,上挥动作相对加大并上提,区别于一般的指挥动作,指挥应与合唱队同呼吸。另外还要根据作品的快慢,确定是急吸还是缓吸、

35、吸气多少。 如 :同一首歌缓吸 歌声与微笑半缓吸 花蛤蟆 急吸5、休止 作品中的休止,并不能停止作品,音短意连,要保持作品的完整。指挥时仍按基本法指挥,动作小些,要控制稳速度,避免抢拍子。 如闲聊波尔卡。6、合拍与分拍歌曲用什么拍子只是歌谱的规定,具体取决于快慢的程度,需要指挥去决定自 己的动作选用什么节拍。比如比较快的四拍子歌曲,有时候需要换用二拍子:|1234| |12,34|,把复杂简单化,这就是一种合拍,如:乘着歌声的翅膀。而有时候歌曲很慢但是变化很多,用原来的拍子难以表达了,就要反过来把“简单复杂化”考虑分拍,如:大路歌。合拍和分拍要考虑歌曲的具体情况,保证节拍的清晰和动作韵律。一般

36、来说,二拍子和三拍子是最简单,也最适合初学者上手的一种打法。而四拍子打法最为流行,因为他能兼顾很多的变化,非常有利于指挥去“描绘”。7、伴奏如果是在台上的伴奏(比如钢伴),您需要至少为他提供起拍。作为有伴奏录音的合唱,以及大场面中只负责合唱队,合唱中的前奏和间奏都不需要指挥(录音机不需要指挥)。而但凡是合唱部分您必须指挥。可以把间奏当作合唱继续指挥,或者一段收拍后,安心等待着就行。也可以用辅助手在下面跟着间奏伴奏轻轻数拍子的(像延长音的处理)。前提是不要遗忘该起唱时候的起拍。8、二部轮唱同一曲调先后出现,左右手各指挥一个声部,脑海中走各声部的头,要明确合的位置。如:保卫黄河。(三)表情手势表情

37、手势动作丰富多彩,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从音乐作品的性格和感情上:(1) 庄严雄伟类:指挥此类作品,要求身体直立、挺胸,表情严肃,双目有神。如国歌 手臂挥动有气势、平稳。拍点明显,手势介于直线与曲线之间。(2) 激烈热情类:此类作品特点是激动兴奋,动态强,要求多体现于面部表情。 如保卫黄河手势略弯曲,多采用直线条,坚决的挥动,动作稍小,活动区小。(3) 优美抒情类:指挥此类作品,也多体现于面部表情中。*带有喜悦情绪的、赞颂的,手势倾向于动。如:一条大河、同一首歌等。*带有赞美、描述情绪的,倾向于静。如:牧歌。(4) 轻快喜悦类:这类曲子,节奏轻快,指挥时,手臂与手部要松弛,动作幅度不大,手腕要灵

38、活,有时只有手腕上下抖动。如:歌声与微笑。(5) 悲痛哀怨类:这类音乐都有低沉、压抑的情绪,速度都缓慢。*悲痛类的:手势线条要刚柔结合,要有内在的力量,手型紧张些。表情肃穆,有一些僵硬感。如:葬礼.*哀怨类:多用曲线条,显得苍白无力、神情暗淡。如:杨白老。第二类:速度音乐中的各种速度及变化要求。在一首作品中,准确的速度与恰如其分的速度变化,是表达作品的重要保证。常见的速度标记,如快板、中板、慢板、渐快、渐慢等。(1) 快速歌曲:缩小指挥图式的幅度和范围,指挥动作缩小。上臂与肩活动少,手腕动作灵活,拍点在指尖,反射动作灵活。如:保卫黄河。*有的速度很快,使用合拍。如:欢乐颂。(2) 慢速歌曲:扩

39、大指挥图式的幅度和范围,反射动作柔和、均匀。手型柔和,注意掌心的拍点,手臂柔顺。如:洪湖水,浪打浪4/4(3)纠正速度的:由于精神紧张,越唱越快,就用曲线条手势控制分拍。如:保卫黄河。*速度很慢的:按常拍打就会等拍了,使用分拍。如大路歌2/4*歌曲结束时转慢的,也可以用分拍。如:歌唱祖国。作品越唱越慢,用直线条纠正。如:同一首歌。指挥不要着急,不能随歌队走了。第三类:力度正常节拍、节奏,音乐进行中的力度变化。常见力度,如:强、弱、中强、中弱、渐强、渐弱等。主要用双手动作的大小、高低来体现力度的变化。 fff fff ff ff 高部位 f f mf mf 中部位 mp mp P p pp pp 低部位 ppp 1、“强”,力度大的,动作放大,双手幅度变宽,采用直线条,手肌肉相对紧张,多见于军旅作品。如:打靶归来。2、“弱”动作幅度小,手松弛。多用曲线条,双手靠近身体,双手距离近,手心向下,做下按状。如:长江之歌。3、“渐强” 单手或双手从下向上托举,造成由小变大的提示。停于前方不动,手型由松弛变紧张。如:我的祖国。4、“渐弱” 手心向下,由高向低,慢慢运动。 双手从两边向当中收拢。 手不动,手心慢慢关,最后使拇指与食指夹在一起。如:我的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