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祖善: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576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卞祖善: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卞祖善: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卞祖善: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卞祖善: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卞祖善: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卞祖善: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卞祖善: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卞祖善: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提要: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之一,著名的作曲家。他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九部交响乐。贝多芬的音乐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但又有所创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写给王室贵族,而是写给全社会,写给全人类的。尤其是第九交响乐欢乐颂更使贝多芬交响乐创作在艺术上和人文关怀精神上达到了极致。所以第九交响乐是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一个总结,也是音乐史上古典交响乐的一个顶峰。可以说,贝多芬的交响乐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华章,他将永远鼓舞人类向着光明、向着幸福前进。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贝多芬交响乐,这个话题我想从一本专著讲起。这本专著就是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

2、行榜。排行榜里的前10名是这样一些人物:第一名穆罕默德、第二名牛顿、第三名耶稣基督、第四名释迦牟尼、第五名孔子、第六名保罗、第七名蔡伦、第八名谷登堡,他是德国活字印刷的发明家、第九名哥伦布、第十名爱因斯坦。共有八个中国人进入了这个排行榜,除了孔子、蔡伦以外,还有秦始皇、成吉思汗、隋文帝、老子、毛泽东、孟子。其中第45位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贝多芬。评论中第一句话这样说“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这位作者在用词方面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现在已经把这个“最”字用烂了,总是说“最伟大的什么什么之一”,其实那就不是最伟大了。最伟大就是唯一的,不应该有“之一之二”这种说法。贝多芬是最伟

3、大的作曲家,而他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他的九部交响乐。一、维也纳古典乐派在讲贝多芬之前,必须要简略的介绍一下维也纳古典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从1750年开始形成的。其中的三位杰出代表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是一位交响乐作曲家,有“交响乐之父”的美誉。其实在他之前有一位奥地利作曲家摩恩,于1740年首创了古典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这样一个套曲。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称海顿是“交响乐之父”呢?是因为他写的多,写的好。他一共写了107首交响曲,其中有编号的交响曲是104首,早期的交响曲还有3首。通过海顿的交响乐创作,交响乐的乐队编制完善了,而且交响乐的艺术表现力也大大的提高了。另外一

4、位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他有“神童”之称。因为他3岁时听过音乐以后,就能在乐器上模仿刚刚听到的音调。4岁开始跟他父亲正式学音乐。5岁就发表了第一首作品。8岁的时候,他在伦敦创作了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所以说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莫扎特的一生创作了64首交响曲,其中有编号的50首,加上没有编号的还有14首,一共是64首。海顿年长于莫扎特,最初莫扎特是要向他的前辈海顿学习。但是等到莫扎特创作进入到高峰以后,海顿反过来要受莫扎特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人们往往这样评论:海顿晚期的交响乐作品,达到了莫扎特那样的一种高峰。贝多芬和这两位前辈是怎样的传承关系呢?应该说贝多芬是站在这两位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的

5、。贝多芬的成长非常坎坷。他的父亲是宫廷的男高音,可是却是一个酒鬼。他父亲的愿望,就是要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莫扎特那样的神童、那样的音乐家。所以不管自己喝得怎么醉醺醺的,只要回家看见小贝多芬还在床上睡着,就逼孩子起来弹钢琴。他希望贝多芬成为神童后,自己能够扬名。贝多芬不满8岁的时候就开独奏音乐会了,他父亲居然给他隐瞒了2岁,说儿子6岁。以至于贝多芬有一段时间,闹不清自己到底是多大。可以说贝多芬从小就受尽了折磨。罗曼.罗兰曾经说,音乐差一点成了贝多芬的敌人。好在贝多芬对音乐实在是太喜爱了,所以他坚持走了一条音乐的道路。贝多芬17岁那年,来到维也纳,拜见莫扎特。希望在大师面前奏一曲,求得他的指导。莫扎

6、特说我不想听你弹什么。如果你真的要在我面前演奏的话,那就得按我指定的主题,你即兴发挥。因为在莫扎特看来,都准备好了的东西没有什么稀奇的。贝多芬很自信地接受了这个挑战。莫扎特在钢琴上弹了他刚刚创作的歌剧唐璜的主题曲,等于是出了一个题目。贝多芬就根据莫扎特指定的这个主题,做了充分的发挥,在钢琴上用了各种各样的变奏,无论是节奏、和声还是音乐的风格都非常的统一,也很感人。听完之后,莫扎特说了一句话:请大家注意,这位年轻人必将震惊整个世界。这个赞扬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海顿在访问英国的途中经过波恩,被贝多芬的才华所感动。他提出贝多芬应该到维也纳学习,自己可以教他。于是1792年贝多芬到了维也纳

7、,向海顿学习。但是这个学习没有坚持太久。因为两个人的个性和对艺术的理念格格不入。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就像中国的诗词一样,要讲究对仗格律等等。贝多芬认为那些都是清规戒律、是教条。他要创新。所以跟着海顿没有学多久,他就换了一位奥地利非常有名的管风琴家、作曲家阿尔布莱西斯贝格做老师。这是与海顿同时代的一位很有名的音乐家。他专门教贝多芬“对位”,所谓“对位”就是多声步进行复调。但是这位老师并不认为贝多芬在艺术上具有远大的前程。然而若干年后,这位老师恰恰因为他是贝多芬的老师,而名垂千古。贝多芬还跟萨列里学习过。萨列里是一位常年在维也纳创作、指挥的意大利音乐家。萨列里不仅教过贝多芬,还教过舒伯

8、特和李斯特。 因此贝多芬的成长是受了这些大师的影响的。但是贝多芬太不幸了,他28岁时就发现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听觉失灵了。他非常焦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二、贝多芬交响乐综述与赏析(一)贝多芬九大交响曲序号、调号、作品号与创作年代西方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交响曲都有它的序号。比如“第一交响曲”,这个“第一”就是序号。还有调号,比如C大调,这个“C”就是调号。另外还有作品号。这个作品号是用数字表示作品名。西方交响乐除了要让自己的作品有序号、调号、作品号,还要有创作的年代。1、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号,完成于1800年。关于这个创作年代,有不同的版本,现在我说的这个版本是英国比较权

9、威的说法。从完成的创作年代来看,1800年贝多芬已经30岁了。中国人说三十而立,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30岁才写第一交响曲,应该说是晚了一点。比如莫扎特,8岁就创作了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可以说贝多芬是大器晚成。2、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36号,1800年到1802年完成。3、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号,1803年完成。这部交响曲有一个标题,是英雄。4、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60号,是1806年完成的。5、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这是1807到1808年完成的。6、F大调第六交响曲,这个也有一个标题,是田园。作品68号,是1808年完成的。7、第六交响乐完成之后贝多芬的交响乐创作有

10、了一些间隔。所以到创作A大调第七交响曲的时候,已经是作品92号了,1811年到1812年之间完成。从编号来看,67号到92号,这中间有很大的间隔。因为他创作了很多其他题材的作品。8、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是1812年创作的。9、在第八交响曲完成了以后,贝多芬好像要积蓄他的力量,对自己的交响乐创作进行一次总结。因此间隔了10年,到1822年才开始着手写他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作品125号,他的创作年代是从1822年开始到1824年完成。(二)贝多芬交响乐的艺术特征1、第一交响曲。贝多芬的C大调第一交响曲,完成于1800年,应该算是大器晚成了。即便如此,那时的他仍然只是海顿和莫扎特交响曲的一

11、个杰出继承者。因为我们从这部作品里面,还能够听到很多前辈的影子,能听到他们的影响。但是已经开始有贝多芬自己的个性了。更重要的是,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交响曲时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在贝多芬之前,所有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都是为王室和贵族创作演出的。贝多芬不同,他发表第一交响曲的时候,举办了一场大众音乐会。我们现在理解的“大众”跟当年那个“大众”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我们现在说的“大众”是工农兵大众,而贝多芬那个时期的“大众”,是指社会所有的人。他的交响乐是面对社会所有人的音乐,而不仅仅是面向统治者,或是面向王室和贵族。在十九世纪,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改革,终于让交响乐走出了宫廷,面向了社会。贝多芬每隔几年

12、就举办一次大众音乐会,发表自己的交响乐协奏曲。他的第一交响曲首演就已经体现了这位作曲家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他的音乐已经不仅仅是“象牙塔的艺术”。第一交响曲还是按照古典交响曲套曲的结构完成的。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可是这其中已经有谐谑曲的特点了,第四乐章又是快板。我们可以领略到,当时的贝多芬虽然已是而立之年,但他还是焕发着青春的朝气。比如说第四乐章,一开始他让整个乐队演奏一段简单音节的重复,就表现出了一种兴高采烈、热火朝天的、年轻人的那种蓬勃朝气。2、第二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给我们的感受是青春、阳光、爱情、温馨。但实际上这是贝多芬当年在最痛苦的时候写的。创作第二交响曲的那

13、段时期,贝多芬在生活上非常困扰,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听觉越来越糟糕,心急如焚。他来到了维也纳的郊区海利根斯塔特,在那里进行治疗和疗养,迫切的希望能够恢复正常的听觉。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聪是最残酷的打击。听不见声音,怎么能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呢?我们应该是可以理解贝多芬当时这种心情的。很遗憾的是治疗失败了。贝多芬非常绝望,就写下了海利根斯塔特遗嘱,下决心要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他把身后事都做了安排。如果贝多芬当时要是真的走上了这一条绝路的话,对于人类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值得庆幸的是,贝多芬有着坚毅的、不屈服的个性,他觉得自己来到人间的艺术使命还没有完成。所以,他顽强的战胜了病魔,并写出了这么光明

14、的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这部作品几乎跟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是同时完成的。我们现在听贝多芬的这个作品,很难想到贝多芬是一个残疾人,很不会想到他当时有着那么痛苦的经历。他带给我们的音乐是那么阳光、那么有力量。第二交响曲,是充满了诗意的乐章,我们丝毫不会感觉到,这是一个想结束自己生命、绝望的人的声音。可见贝多芬有着多么坚毅的性格。3、第三交响曲。前两部作品应该说还是继承了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贝多芬自己的风格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形成贝多芬自己风格的是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号,1803年完成。这部作品创作的背景,是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轰轰烈烈反封建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拿破仑在贝多芬心目当中是英雄

15、。所以贝多芬满腔热情地写了第三交响曲来歌颂他。创作完成后,还写了题词:赠拿破仑波拿巴。没想到这个乐谱还没有到拿破仑的手上,就有消息传来说拿破仑称帝了。贝多芬非常愤怒的说,没想到他也是凡夫俗子,他肯定会把百姓踩在脚下的。贝多芬怒不可遏,把这个题词重重的划掉了。现在曲谱上,这个划掉的痕迹还保留着。之后他重新写了一个题词:献给一位英雄。因为这个乐曲还是为英雄写的。这部交响曲是一部宏大的交响曲。从这部开始贝多芬的交响乐创作,已经面向全人类了,面向人类的命运。因为当时资产阶级上台以后,宣扬的就是民主、共和、自由、博爱这些口号。贝多芬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在第二乐章里,有一首葬礼进行曲。听

16、这个葬礼进行曲,能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贝多芬写的音乐不是表现一个小“我”。通常我们在失去亲友以后,会很沉痛、很悲哀,我们这是小“我”。听一下贝多芬的音乐,他展现的那种悲痛是为全社会、全人类而发出的。他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可以集齐人类的悲痛,让人们更加热爱未来,充满勇气和自信地去创造未来。所以即便是葬礼进行曲,它还是有力量的,是非常深沉深邃的音乐。不是那种悲悲切切、对生活失去勇气的,不是那种哀叹的,而是非常坚毅、非常刚强的。4、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60号,贝多芬是1806年完成的这部作品。德国音乐家舒曼曾经评论:这部作品好比是两位欧洲神话巨人中间的一位希腊姑娘。也就是说在第三和第五

17、交响曲之间,有一个抒情的第四交响曲。这个和贝多芬本人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艺术家,他也有自己的爱情。这段时间,贝多芬的心情很愉快。其实他终生未娶,并不是他不想结婚,而是到头来那些爱他的女子,最后都没有嫁给他。因为他是一个穷艺术家,长得又那么丑,还得过天花。有一些女子,对他很崇拜,和他也有共同语言。但是大多数跟他学琴的女子不是贵夫人就是贵族少女,根本不可能和他在一起。所以贝多芬有过温馨的爱情生活,但是他最终还是孤身一人。那么这部交响曲恰恰就是他恋爱时期的产物,很轻松、活泼。特别是中间的第三乐章诙谐曲,我们能感觉到他的幽默、欢喜、雀跃、童心未泯。5、第五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

18、7号,是1808年完成的。这部交响曲是演出得最多的。美国交响乐团联盟有过一个统计,在美国每年大概举办1万多场交响音乐会。贝多芬的交响曲演得最多,有1千多场,其次是莫扎特的,再其次是柴可夫斯基的。而贝多芬的交响乐演得更多的,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通常我们说交响曲是采用奏鸣曲式。奏鸣曲式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示部,第二部分是展开部,有的时候又称之为发展部,我个人认为“展开部”的说法更确切一点。第三部分是再现部。呈示部又包含两个重要的主题,我们称之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有的时候简称主题、副题。这两个主题之间有一个连接,第二个主题之后有一个小的结尾。意大利指挥家阿巴多录制了贝多芬交响曲

19、全集,并且有一章是专门解释他对贝多芬交响曲的理解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他认为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必须按照作曲家的指示,反复一次。也就是把这部分做两遍。因为这是整个奏鸣曲的最重要的内容,奏两遍是为了让听众加深印象、加深感受。第一乐章就是呈式部,开门见山。后面所有的内容都建立在这个节奏的展开上,我们叫分列。然后派生出第二主题。如果说第一主题表现人类面对命运,永不妥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这种斗争意志和精神的话,那第二主题就是展现对于未来光明的一种向往、崇敬,所以是比较抒情的。整个音乐一环扣一环,好像听得让我们都喘不过气来。歌德72岁的时候,接待了一位12岁的小朋友,他就是门德尔松。门德尔松跟

20、他见面的时候,就在钢琴上弹命运交响曲。弹完之后歌德大为惊讶,他说这个音乐简直是太了不起了,太令人震惊了,房子都要塌下来。后来门德尔松和歌德成了忘年交,他们之间的媒体就是交响乐命运。在呈式部最后,有两个小节是全休止的。就是这两个小节所有的演奏员都不演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两个小节休止是为了积聚力量,以便后面更有力的爆发。如果不休息的话,再怎样反复也是没有力量,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两个小节的休止,是有生命的、有音乐的。他把休止融入到了整个音乐的律动之中。第二乐章是一个慢板的乐章,给我们的感受是艺术家在思考人类的命运。它是两个主题的变奏曲。第一主题里贝多芬第一次把大提琴解

21、放出来演奏旋律。在他之前大提琴都是演奏低音的。第二个主题带有一种“行进”的风格,有一些展望的意味。所以在变奏的时侯,当小号响起,会让我们联想起法国大革命时的群众歌曲。第三乐章一开始有一些徘徊、犹豫,但是最终坚定了意志,投身于斗争。第三乐章是向第四乐章的一种过度。在第三乐章要进入第四乐章之前,它营造了一种黎明前的黑暗的氛围。然后冲破黑暗,迎向光明、迎接胜利。贝多芬是把第四乐章作为交响曲的重点,最后强调胜利、节日、群众性的欢腾、民间的一些舞蹈。这一章他写得非常充分的,它的意境展示的不是一种小“我”,而依然还是大“我”,是一种社会性的、面向全人类的一种音乐。展现了热烈的、沸腾的、节日般的狂喜。通常在

22、西方,音乐结束以后的那些和弦或者强音我们称为补充。如果没有完,接着往下写是扩充。贝多芬的这个补充太长了,竟然用了29个小节。我很是奇怪,他怎么用了那么多主和弦。因为主和弦是用在结束的。后来我悟出一个道理:贝多芬是想表现一种意境,就是通过斗争走向胜利,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而这个胜利是来之不易的,这个胜利是牢牢在握的。因此要强调它、肯定它。6、第六交响曲。贝多芬是一位巨人,同时他又是一位抒情诗人。在他之前的音乐家,从没有人谱写过歌颂大自然的交响乐。直到贝多芬写了田园交响乐,而且是以景抒情。贝多芬说我的田园交响曲,是情多于景,以景抒情。第一乐章表达初到乡间的愉快心情,第二乐章表现溪边景色,第三乐章描述

23、农民的舞会,第四乐章展现暴风雨,第五个乐章是展现雨过天晴后牧人的感恩之情。在第二乐章里面,除了写潺潺流水,鸟语花香,在尾声的时候,还专门写了夜莺、鹌鹑、杜鹃这三种鸟鸣。于是就有人攻击他,说他是自然主义。罗曼诺兰为贝多芬辩解,说难道你们忘记了吗,他是失聪的人。这音乐是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在音乐家心底的一种回响啊。这是多么动人呐!F大调第6交响曲,作品68号,也就是田园交响乐完成在1808年。几乎跟那个命运完成的年代是同时的,但是风格却截然不同的。对比命运和田园这两个作品,它们的风格各异。命运交响曲象是雄狮,而田园交响乐则是小鸟依人。7、第七交响曲。在第六交响乐创作以后,贝多芬间断了一个时期。所以A大

24、调第七交响曲是在1811年、1812年间才创作完成的。编号也比较靠后,已经是92号。瓦格纳曾经称这部交响曲为“舞蹈的礼赞”。它是非常明朗欢快、充满了生命力的。8、第八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是1812年完成的。第八交响曲非常有意思,罗曼诺兰称之为“幽默交响曲”。贝多芬有一个好朋友叫美尔策尔,比贝多芬小两岁,是节拍器的制作者。他给贝多芬做过助听器。那时候助听器长得象小号一样,拐弯的。在波恩的贝多芬博物馆里现在还有这个助听器在展览。虽然那是很笨重的,但是贝多芬也要依靠它去听一些和弦。他跟美尔策尔很要好,甚至为美尔策尔专门写了一首卡农曲。以后又把这个卡农曲用到他的第八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了

25、。而且用美尔策尔的一个节拍器指定了一个速度。所以贝多芬又是世界上第一个用节拍器来为自己的作品每个乐章标速度的作曲家。但是,他标得不太准。因为他当时失聪了,他只是凭着心里面的感觉来,和实际还是有距离的。后来的奥地利指挥家瓦因加特那曾非常客气的指出这个问题。他没有说贝多芬标得不合适,而是说节拍器标的速度我建议应该怎样。他这样是很尊重贝多芬的。9、第九交响乐。d小调第九交响曲,于1822至1824年间完成。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所以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这一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第九交响曲,被公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

26、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他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三)贝多芬交响乐的两条路线及其影响一条路线是无标题的交响乐,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都没有标题。第二条路线是有标题的交响乐,它们是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欢乐颂。这两条路线影响了后人的交响乐创作。比如说柏辽兹就创作了标题交响乐幻想交响曲。勃拉姆斯就走的是无标题路线,所以勃拉姆斯四部交响曲都是没有标题的。这两条路线为后人交响乐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三、贝多芬交响乐在中国(一)在中国普及和推广贝多芬交响乐的著名音乐家们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萧友梅贝多芬交响乐”。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的伟大先驱。1916年他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创作了一首

27、哀悼引。这首乐曲创作的背景是蔡锷和黄兴两位先烈先后去世。他写这个曲子的目的,就是倡议在德国的华人要对这两位先烈的去世举行哀思。他特别说明道,我的哀悼引是仿贝多芬风格的,仿的是英雄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后来萧友梅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就到了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北大音乐传习所。从1923年到1924年,他先后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六交响曲。我们可以这样说,萧友梅是在中国普及推广贝多芬交响乐的第一人。我们还要介绍一些中国指挥界的前辈,他们在推广贝多芬交响乐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工作。首先要介绍的就是朱崇志。朱崇志在1946年的时候,率领重庆中华交响乐团,以“占地服务团”的名义到昆明去慰问盟军

28、,实际上就是慰问美军。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五、第六交响乐,还录制了唱片。后来美国人还把这个唱片送给了宋美龄。黄贻钧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团长,首席指挥。他在中国也是不遗余力的推广贝多芬的交响乐。我个人能够步入交响乐的王国,应该跟黄先生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乐队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当年我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听了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真是终生难忘,刻骨铭心。李德伦大师在推广贝多芬交响乐方面影响最大,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年是大师逝世10周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学会在北京音乐厅为他举行了铜塑像的揭幕仪式。李德伦大师在1977年3月26号纪念贝多芬逝世150周年时,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这是文革之后贝

29、多芬交响乐在中国复兴的一个开端,一个标志,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大师的贡献。韩中杰先生是我国音乐界的前辈。他在1978年4月23号举办了一场音乐会,法国广播电台通过卫星向欧洲进行了直播。指挥大师安德列普列文听了以后,夸赞说这个乐队是一流的,乐队的指挥对古典音乐非常熟悉。他演出的主要曲目是贝多芬第三交响乐。严良堃先生在国庆10周年的时侯,也曾隆重的指挥中央乐团演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这些指挥家,在中国普及推广贝多芬交响乐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二)贝多芬交响乐的系列音乐会1984年由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陈燮阳在北京举办了贝多芬全部交响乐的系列音乐会。1987年为了纪念贝多芬逝世160周年,由李

30、德伦、韩中杰、郑小瑛、俞峰和我本人,又再一次举办了贝多芬的系列交响音乐会。我觉得在我们同时代的指挥家里面,最突出的就是我的师弟陈燮阳。1988年他成为中国第一名个人指挥了全部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指挥家,并且录制了唱片。10年以后,他再一次举办了贝多芬系列交响音乐会,同时又录制了现场版的CD。所以我对这个师弟是相当敬佩的。还有一些年轻的指挥家,他们都很活跃,比如邵恩、李心草等。这些年轻的指挥家主要的艺术理想就是要在音乐会的舞台上,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李心草是一个奇才,他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时是用德文唱的。我们通常唱的都是中文的译文。他要尊重原作,所以他那次演出是用德文唱的。四、贝多芬的交响乐是影

31、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华章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就是他的音乐是在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他的第九交响曲。他的第九交响曲,我个人认为标题不应该叫合唱。用体材来做标题应该是不科学的。因为“合唱”是体材,它不是题材,应该用题材的内容来做标题。那就应该叫欢乐颂。这个欢乐颂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所以歌词才有这样的诗句:亿万人民拥抱起来,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贝多芬在艺术上最高的追求,也使贝多芬交响乐创作在艺术上和人文关怀精神上达到了极致。所以贝多芬第九是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一个总结,也是音乐史上古典交响乐的一个顶峰。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是以大众音乐会的名义发表的,可见在贝多芬的心目当中,是有大众的。而到第九交响曲的

32、时候,他这个“大众”已经是全人类了。他关怀的是全人类的命运,全人类的未来。所以第四乐章他调动了合唱,并且有四位领唱,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这个第九交响曲,成为了全世界各国人民表达自己美好愿望和理想的一种最好方式,它已经超出了音乐自身的意义。比如说1936年苏联颁布斯大林宪法,就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也上演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我可以预言,我们和平统一台湾以后,海峡两岸会同时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当全世界真正大同了以后,全世界都会同时高唱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现在有些国家,就是拿欢乐颂来作为国歌的。比如非洲津巴布韦的国歌就是欢乐颂。这个语言是

33、非常大众化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好像小孩子在弹五指练习。但是他在这个简单的音符上构建了非常丰富而又复杂的交响乐。1989年12月25号,由美国指挥家莱奥纳德伯恩斯坦指挥六个交响乐团。它们是德国的德林斯顿交响乐团,这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成立于1548年。然后是芬兰广播交响乐团,美国的爱乐乐团,俄罗斯的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法国的巴黎乐团和英国的伦敦交响乐团。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乐团。这六个乐团联合,再加上三个合唱团,四个领唱在柏林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为的是庆祝柏林墙被推倒,两德人民终于可以拥抱了。在这样一个历史意义的时刻,更显得贝多芬艺术的伟大。所以说贝多芬的交响乐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华章。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人有两种年龄。一种年龄是自然的、肉体的,长命百岁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还有一种年龄是精神的,永垂不朽。可以这样说:在芬兰24个小时能听到西贝柳斯的音乐,而全球每一分钟都在享受着贝多芬的音乐。因此,贝多芬的音乐是与日月同辉、与世长存。他将永远鼓舞人类向着光明、向着幸福斗争、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