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洲中世纪声乐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欧洲中世纪声乐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创新.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欧洲中世纪声乐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创新论欧洲中世纪声乐艺术发展的特点和创新中世纪是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音乐在艺术中占据首位,被称之为七大文艺之冠,并把它看做是“最高尚的现代科学”成为大学的教授科目。自从古罗马声乐两极分化以来,声乐艺术明显分化成宗教歌曲和世俗歌曲,它们好比两条并行的河流,时而各自奔腾,时而交汇一处,绽放出声乐溢彩的浪花。一、中世纪欧洲声乐艺术的分化特点中世纪声乐艺术明显分化成宗教歌曲(又叫圣咏歌曲)和世俗歌曲两大分支,世俗歌曲体现其民众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特点,也有宗教歌曲高雅的一面;宗教歌曲也从世俗歌曲中丰富了音乐创作的语言和节奏,推动了自身的发展。(一)宗教歌曲即圣咏歌曲。统
2、治阶级利用音乐无形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宣称音乐是宗教的奴仆。由于宗教歌曲满足了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逐渐成为中世纪音乐的主流。宗教声乐艺术以基督教声乐为主,是以合唱为代表的声乐艺术,在欧洲声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和现代宗教歌曲具有重要影响。最早的基督教歌曲起源于犹太教音乐,用于圣殿和会堂的各类宗教活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二)世俗歌曲。兴起于11世纪末,由于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完善歌曲逐渐冲出宗教寺院和封建城堡的藩篱,进入城市、集市和乡村。世俗歌曲应时而生。最早的世俗歌曲是以手抄本的形式进行传唱。酒、女人和讽刺是世俗歌曲歌词的三大主题。歌曲的风格犀利,不拘礼节。
3、早期的世俗歌曲和宗教歌曲之间的旋律分界线还不十分清晰,但是旋律基本上是新创作的,特别本文由.com收集整理是歌曲内容出现了离经叛道的倾向,歌词的语言也不再是基督教的拉丁文,而是采用各地方语言。二、中世纪欧洲声乐艺术的形式特点(一)基督教歌曲(圣咏歌曲)的声乐艺术形式。无论是基督教歌曲,还是在歌唱学校中教授的合唱曲和独唱曲,都是当时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的教会曲目。按照演唱形式分为“交替式”即交替圣歌(两个唱诗班交替演唱)其风格质朴,旋律优美,是完全独立的歌曲;“启应式”(独唱与唱诗班齐唱交替 ),一般是一个短小诗节,在祷文之前由独唱者咏唱、唱诗班重复,独唱者由唱诗班或会众应答;“直接式”(无交替)
4、即阿利路亚。由一个叠歌(只唱“阿利路亚”一词)和一节诗歌组成,然后将叠歌重复,加华丽的花唱和大量的无词旋律;还有赞美诗独唱、应答唱和(交替的两组齐唱)、无词狂欢曲、阿利路亚上帝赞美歌等演唱形式。(二)世俗歌曲的声乐艺术形式。世俗歌曲在演出形式上和歌词内容上有了新的突破。他们从民间歌曲中吸取营养,丰富和激发创作灵感,能够自编自演自唱,还组成演出群体,采用 “巡回流动演出”方式。其歌曲形式结构多姿多彩、新颖巧妙,有情节简单的叙事歌,也有多角色戏剧风格的叙事歌;有哑剧形式,也有“歌伴舞” 形式;有合唱、齐唱、交替唱、独唱形式,独唱形式开始成为主流。三、中世纪欧洲声乐艺术的专业特点(一)宗教歌曲的专业
5、特点。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汇的中心。当时最优秀、最有特色的声乐典范作品,是根据圣经内容进行诗意发挥的赞美诗,赞美诗就是最初的宗教歌曲。主要分为两大类:stichera和kanon。Stichera是在普通弥撒诗篇的诗节之间唱的;Kanon是将9首圣经短歌或称颂歌发展而成的包括9段的乐曲。伊斯坦布尔赞美诗歌词主要来源于圣经,创作成分较少;旋律以拼凑法构成,作曲者选用某种动机组合成旋律,分别用在中间部分、衔接部分和结尾部分。这种旋律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中有不同的音乐名称。比如:在印度音乐中叫拉加,阿拉伯音乐中叫木卡姆。因为基督教音乐实质上就是声乐,因此教会和学校教音乐就是教合
6、唱。(二)世俗歌曲的专业特点。出现了以职业歌手兼乐手为主的行吟诗人阶层,他们通常具有作曲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们在歌曲旋律创作方面的贡献是一反格里哥利圣咏那种散文诗般的松散自由的节奏,在作品中注入了诗歌般的丰富多彩而又明快活泼的音乐节奏,并确定了六种节奏型。其中包括34节拍和64节拍,但一般一首歌曲只有一种节拍;这一时期的现代调性形成也是世俗歌曲声乐发展的一大贡献,他们抛弃了格里哥利的陈旧调式,创作了#F和#G等变化音的运用。12世纪女行吟诗人迪亚伯爵夫人所作的我要唱等声乐作品,反映了世俗歌曲在旋律创作上的特点。四、中世纪欧洲声乐艺术的创新特点复调音乐是中世纪的一大发明,开启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大型声乐作品的大门。发明了民间复调音乐和学者复调音乐,民间复调音乐是民间艺人本能自发创作的,流行于英国;学者复调音乐继承了民间的自由创作,又偏重于理论上的创作探索,产生了“吉美尔”也称“双声调”,是两声部歌曲和“复波东”是三声部歌曲,这种作曲方法叫“奥尔加农”(organum)。复调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变位调”即“迪斯康都”,有三个声部:次中音声部(tenor)即主导声部;最高音声部“迪斯康都”;副中声部(contratenor)后来分为低声部(bass)和高声部(altus),这就是现在合唱中的高、中、低声部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