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内地对台湾文学的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649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7内地对台湾文学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997内地对台湾文学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97内地对台湾文学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7内地对台湾文学的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97年内地对台湾文学的研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顺应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大陆学界从70年代末开始了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并由最初零散、盲目的局面,到80年代末演变为力图对台湾文学做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介绍的写“史”热,近年来情况又有所变化。学界开始总结前一阶段研究的得与失,考虑如何将这一研究引向深入。其主要动向有:    一、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史的写作应基于翔实的资料和扎实的个案研究,与其在不成熟的条件下,力不从心的写出一些题目大而无当的浮泛之作,不如回过头来,重做细致的个案研究,为真正的文学史写作打下基础。   

2、; 二、有些学者认为,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与现当代文学研究相比,整体水平相差甚远,原因在于研究者的素质较差。他们希望能有新的研究力量介入这领域,冲击旧有秩序,为台湾文学研究带来新气象。    三、部分学者强调应树立“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加强综合、宏观的研究。    上述几个动向,在1997年仍有明显的表现。    “世界华文文学”整体格局中的台湾文学研究    随着将“华文文学”作为世界语种文学之一加以

3、整体性观察和研究呼声的日益高涨,这一学科研究的名目,已由最初的“台港文学研究”,继而扩大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现在则一般称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这种取向,在1997年达到高潮。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主办,十一月上旬在北京召开的“第九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主办者明确表示该会以突出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研究为主题和特征,并首次将大陆文学研究引入此类会议。除了文学所所长张炯题为关于世界华文文学综合研究问题的发言外,以“世界华文文学”为论题的还有胡经之世界华文文学的精神魅力

4、——兼论世界华文文学新格局、杜元明试论华文文学的母土性、区域性和环球性、潘亚暾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略论如何引导推动世华文运……等等。报刊上所见有关此次会议的综述、报导文字,也大同小异地均以“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为题。    当然,这种综合研究的观念由来已久。四月底,由福建省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等联合主办的“世纪之交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青年学者座谈会在福州召开。会议在本学科面临新老交替的时刻举办,旨在总结过去,筹划未来

5、。一贯大力倡导世界华文文学整体研究的暨南大学饶芃子教授,再次从理论上对此加以阐释和倡扬。她认为世界正朝向多元文化方向发展,而未来世纪将是东方世纪,中文将成为世界主要语言,在此背景下,建立汉语语系文学的整体观念,在研究中引进文化学视角、比较的方法等,显得格外必要。对同根而遭遇异质文化的不同国别、地区华文文学的相互比照和阐释,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开放性和丰富性。    除学术会议外,在报刊上也时可看到此类综合研究的文章。如海南师大喻大翔文学的分化与整合:论台港澳文学对大陆文学的互补价值(香港文学八月号) 一文,试图将台港澳和大陆文学放置于一个共同的民族文学或国家文学的

6、整体架构中加以考察,首先将近80年来两岸四地的现代新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段:19181949年的中心运动时段;19501976年的离心运动或板块运动时段;1977年至1997年的交汇运动或互补运动时段。接着论述台港澳文学在20世纪对大陆文学的补充价值(如使国家文学在某种特殊年代不致于造成艺术空白,以及与大陆文学构成了不同声部的交响曲,等等),以纠正当前仍存在的对三地文学的轻视与偏见。    不过,所谓“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似乎还有其盲点。首先,它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名称而未对其内涵作必要的界定,最终可能导致自我取消。本来所谓“台

7、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由于面对一个特殊的对象——与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文学不同的、处于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的中国人(华人)的文学——而凸显其特殊意义,而“世界华文文学”必然要涵括中国大陆的文学而成为无所不包的概念,由此将丧失这一学科存在的特殊价值。其次,从量、质或影响关系上客观衡量,所谓“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无疑应以台湾文学为重心。但在当前的学术研讨会上,有关台湾文学的研究论文常是寥寥无几,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论文索引专列的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一栏中,有关台湾文学研究的论文

8、一般不及三分之一,有时一个月仅一两篇。这显然不无比重失调之嫌。其三,所谓综合、整体研究的可操作性,仍令人起疑。这一思路无疑是好的,作为这种整体观的某些具体侧面如海峡两岸文学比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说,多年来这一议题似乎仍停留于概念争辩、观念倡导的阶段,真正有见地的扎实之作,还如凤毛麟角。古远清在评说九届会议时就称:“这次大会……有少数论文名曰宏观研究,实际上是“高空作业,搞空对空”。所谓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最终能否拿出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际成果,人们还将拭目以待。回头加强扎实的基础研究    199

9、7年发表于报刊上的论文,虽然有钱虹当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发轫及其主题(载华东师大学报)、韩元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寻找”意向及其悲剧结局(载山东师大学报)、楼启明等的台湾散文和阅读市场(载南方文坛)、方航仙试论台湾“葡萄园”诗歌创作特色及其理论主张(载台湾研究集刊)等比较“宏观”的文章,但更多的,却是对某一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而且相对集中于若干著名的作家身上。如关于余光中,有潘先伟论余光中与中国传统文化(载华文文学)、李朝中西双重融合的典范——评余光中的诗(载四川大学学报)、古远清有情有韵,动人心目——余光中幽默散文催魂铃赏析(载名作欣赏)、吴方敏余光中作品的文化语义传递(载语文学刊)等。关于林海音的有卞新国等的林海音散文述评(载镇江师专学报);关于罗门和蓉子的有沈奇与天同游(戴评论和研究)、杜丽秋等意象组合蒙太奇:论罗门诗歌意象组合的艺术(载海南师院学报)、陈贤茂论蓉子的创作(载华文文学);透视洛夫诗歌的思想内涵的有李润霞从超越的飞翔到回归的停泊 (载评论和研究);论析白先勇台北人的文化内涵有江锡铨衰亡的鉴赏(载评论和研究)。李家福则制作了陈映真创作系年表。此外,还有古远清论及吴浊流的波茨坦科长,许燕论及欧阳子花瓶,张荔论及施叔青香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