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精神.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658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精神.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中国”是指因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推动而发端于19世纪末,又因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而正式诞生于20世纪初,以白话文为主导,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并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的文学形态。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的核心是启蒙,反对封建和儒教纲常,批判专治制度,维护和张扬人的个性以及世俗生活的快乐,呼唤人的解放,构成了是中国现代文学主导性启蒙潮流。但同时,这一核心的具体表现形态又是多样的。 一、以个体、人性、自由为内核的启蒙文学精神 什么是启蒙?如德国近代的第一人康德所言,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的状态。所谓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对运用自己的理

2、智就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缺乏通过勇气和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敢于认识!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启蒙的真正目的是还个人以运用自己的理智决定个人行为的自由和权力。细而言之,启蒙作为一种精神诉求在上要求的是,在上要求的是平等、在上要求的是自由,在人性上要求的是个性。但是,启蒙,在中国一直存在着两种思路。一种是客观人本主义思路,这个思路相信理性,坚持科学和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核心作用,相信人类可以整体地运用自己的理性来认识世界,把握自身,通过把握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获得自由,主张人类通过总体革命获得解放,将人

3、类的自由和对客观世界的规律的发现和遵循联系起来;五四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派”(如鲁迅)以及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启蒙思潮基本上坚持了这一思路。而在这一思路的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思路,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观人本主义思潮,它反对客观人本主义者忽略个体价值、感性存在,反对将人的本质定义为理性,而对人的官能化、非理性化报以肯定,将思想基点从国家、集团的解放转化到真正个体生命的解放上来,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生命本体欲望和激情;在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派”(如郁达夫)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新生代作家走上舞台以来的思潮都可以归结为这一理路。新生代小说基本上放弃了关于“人的本质”以及总体解放的客观人本主义启

4、蒙大叙事,而代之以一种主观人本主义的写私人生活经验、写小人物生存状态,重视身体性、当下性的写作潮流(这也被一部分论者称为新启蒙文学思潮)。当然,上述两种思路在文学上的分别并不是绝对的泾渭分明的,因为绝大多数文学家都是凭借直觉来感受时代趋势,进而把握“人的解放”命题的,常常,他们对启蒙主题的把握是感性的、形象的、体验性的,因而上述两种思路常常是混杂在一起的,有的时候甚至是模糊不分的。 但是,“人的觉醒”却是中国现代启蒙文学的统一而一贯的主题,尽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家那里,对于“人”的理解有不同的侧重。辛亥革命时期“人”的觉醒是以“国民意识”的获得作为开端的,但是“国民”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

5、国”,因此辛亥革命的时期的“人”的觉醒所注重的不是作为国民的自由权利,而是责任。因此这一时期的启蒙文学作品特别重视社会问题,“(清末)的改造社会小说”特别热行1,如程善之的机关枪,这篇小说写军队从日本人那里购买了伪劣枪支,掩饰事成之后和日本人花天酒地,共同庆祝,其目的是揭露军队的腐败和黑暗。这一脉的启蒙小说在五四文学大潮中发展为“社会问题小说,如冰心的一个忧郁的青年、斯人肚憔悴、去国、超人等等,都是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去国写的是主人公留美7年,作为名列前茅的高材生含笑归国,所见却是军阀混战,百业不兴,官场社会风气污浊,他报国无门,之得含恨离去。是这样的“民国”,辛亥志士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只

6、是“一个匾额”,因此,主人公最后喊出了:“祖国啊!不是我英士抛弃了你,乃是你弃绝了我英士阿!”启蒙文学的到了在五四时代,其思想内涵有了较大的变化。这时“人的觉醒”主题有了新的发展。李大钊在我与世界(1919年7月1日)中写道:“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是个解放自由的我,和一个人人相爱的世界。介在我与世界中坚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阻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李大钊甚至说“我们应该承认爱人的运动远比爱国的运动更重”2。由此钱理群先生五四“人的觉醒”命题时说道“毫无疑问,五四的时代最强音是: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3。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完全自觉的个性意识与主题意识。”五四启蒙的

7、思想命题有一个特殊的词汇,这个词汇是由周作人发明的,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说:“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悲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个人爱人类,就只为人类中有了我,与我相关的缘故所以我说的人道著述,是从个人做起。要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在这里人的价值已经不是在“天地君亲师”中界定的,也不是的“国民”的意义上界定的,而是在“个体”本身的独立、自由和幸福的意义上界定的,而是在人的本体意义上确定的, 其核心是“灵肉一致”:“我们要说人的文学,须得先将这个人字略加说明。我们所说的人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

8、“进化”的。”4周作人尤其重视肉的方面:“我们承认人的一种生物性。他的生活现象,与别的动物并无不同。所以我们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凡是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所以,我们在郁达夫的小说(如沉沦)中会看到主人公会喊出“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生出来的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郭沫若的诗歌中才会有“我把天来吞了”,“我把地来吞了”,那种强大的超越一切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出现;庐隐的小说才会有“我”、“情”、“愁”的中心。 但是五四时期的这种启蒙思想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

9、得到充分的发展,从根本的原因来看是因为中国社会尚处于自然向经济过渡的低级阶段,社会上并没有一个发达的自由经济来支撑它,因此它无从扎根。而直接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矛盾成为时代的最主要的矛盾,一切都要让位给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启蒙的命题自然必须让位给救亡的命题。例如,王实味试图在解放区坚持启蒙主义思路,其结局是悲剧性的,这个身兼家、文学家、学者的人,抗战前夕去延安,在延安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担任特别研究员。1942年因为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杂文野百合花和政治家家,整风运动时受到批判,后被逮捕,在行军中被杀。王实味被强加过三个罪名:“反革命托派间隙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反党五人集团成员”等,1991年2月7日,王实味才获得公安部的正式平凡。王实味的命运显示了启蒙主义者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普遍命运,同时也显示了启蒙思潮在中国的命运。及至49年以后,中国社会步入无产阶级专政时代,中国当代社会的关注焦点转变为现代化以追赶发达社会的目标和落后的现实经济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造等一系列社会工程的实施,使启蒙的命题一再受到延宕。然而历史终于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的启蒙主义呐喊终于在世纪末得到了自己的回声。随着77年班主任的发表,一个启蒙主义文学的新时代终于来临了。最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