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唐小说中的侠客文化探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677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论文唐小说中的侠客文化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代文学论文唐小说中的侠客文化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论文唐小说中的侠客文化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论文唐小说中的侠客文化探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小说中的侠客文化探析 庞莹兰州大学文学院730000摘要:侠客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是一群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红线、聂隐娘、昆仑奴等一系列名篇塑造的一个个鲜明的侠客形象,成为后世许多中国人心中流传千古的大侠形象的雏形,而那些女性侠客,更是以双重的性格,非凡的身手,细腻的情感,在文学史上为女性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侠客;刺客;双重性格;浪漫主义 一、“侠客”与“刺客” 侠义小说是唐小说中一个较为引人注目的类别,聂隐娘,红线,虬髯客,谢小娥传,贾人妻等一系列名篇,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侠客形象,并开后世武侠小说之先河。对于“侠客”的描述,李白有诗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2、。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点出了符合侠士身份必须具备的几个要素:身怀绝技,扶危济困,慷慨潇洒,傲然不羁,也展示出了侠客那种乱世英雄的形象。但是唐小说中关于侠客题材的作品,却很少将其中的侠义精神放大去加以审视,更多的是将其融入复仇,政变,或各种各样的权谋欺诈中去加以塑造,这样就比较容易将其与刺客混为一谈,从而淹没了“侠义”的文化内涵。韩非子曾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他从法家的角度,强调了侠的行为的消极因素,例如好武斗勇、目无法纪等,说明侠客是依仗武力与社会秩序抗衡,对他人使用暴力,从这一点来说,侠客与刺客的概念便有些相似之处:侠以维护正义为名,行行刺之实,于是侠客便成了刺客。

3、 唐小说的作者对于侠客行为的描述均有美化之笔,或极力描写其武力之高强,或展示其异于常人的神秘幻术,以转移读者的视线,为其行为制造合理性,但联系时代背景而言,却难以掩饰其刺客的本质。如甘泽谣中的红线和传奇中的聂隐娘,专写侠女行盗行刺、参与藩镇之间斗争的故事。表面看来,这些小说展现的是侠客们在政治斗争中的风采,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当时社会上的暗杀之风。以聂隐娘为例,聂隐娘出自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主人公聂隐娘是魏博大将聂锋之女,自幼由女尼授艺,教以剑术,能白日刺人。后魏博大师派她去行刺政敌陈许节度使刘昌裔。聂隐娘拜服于刘的睿智与为人,毅然弃暗投明,转为刘昌裔效力,并破了精精儿和妙手空空儿的法术,保护了刘

4、的安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中唐后期政局不稳,藩镇割据严重,暗杀之风盛行,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相互残杀,他们彼此以刺客牵制与威慑对方,豢养死士为之效力是必然的事实。 而这些被收买,被豢养的,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或出于个人恩怨,或取舍于藩镇势力的强弱,游走于当权者之间,无形中充当了其争权夺利的工具。戈春源认为,“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为夺取权力,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别与成员进行生死的斗争。他们不惜采用各种阴谋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进一步推动了刺客的出现。”聂隐娘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一社会状况,红线的故事也是如此。 尽管如此,刺客和侠客总归有所不同,侠客也许是刺客,但刺客绝不会是侠客,即使二者之间有种种

5、藕断丝连的关系,但历代以来的文人们总会列举出侠客崇高之理由,以区分与那些只是秉承雇主的意志办事,对目标实施谋杀或者暗杀的刺客。司马迁在史泣移时”,这些“呜咽”,“恸哭”,“暗泣”等非常女性化的形容词,给读者这样一种暗示:小娥只是一个遭逢家变,彷徨无助的弱女子,当然这些只是她性格中的一面。而作为一个身怀大仇的女子,她又表现出了远超其年龄的心机和韬略,为报父仇,她一路风餐露宿,沿街乞讨来到亲人遇害之地,女扮男装往返于江上,查访仇人下落,随后又忍辱负重的潜伏在仇人家里伺机报仇,一直到最后终于“抽佩刀,断其首”,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果敢,决绝和无畏与之前那个悲悲切切的弱势女子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6、一边是女性的柔弱无助,一边是受害者坚毅的复仇,这两种矛盾冲突的行为相结合,便显示出惊人的性格魅力,同时也使谢小娥这个艺术形象更加丰满,这也是谢小娥传强于贾人妻的地方。 造成女侠形象性格双重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塑造她们这种“中性”性格的人,是一群拥有历史著作权的男性,尽管他们也曾试图探寻女性真正的行动目的和内心的感受,但依然不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女性心灵,也就免不了以男性主观的角度,描绘出一群“中性”的超女形象。但无论如何,这些与男性侠客迥然有别的女侠们,以其特立独行的品格和快意恩仇的方式,为唐代文学的女性人物画廊增添了浓浓的色彩。 三、浪漫主义的写作特点 唐小说的写作风格呈现出

7、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但是在唐小说中涉及到“侠客”这一主题时,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明显的占了上风。作品除了具有传统作品对人物的具体的现实主义描写之外,更侧重于对他们虚幻的神异性的展示,表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 唐小说的作者浓墨重彩的展示了侠客们异于凡夫俗子的超人本色。如甘泽遥中的侠女红线年仅十九岁,却已身具异术,而且“善弹阮咸,又通经史”,是个文武全才的侠女。昆仑奴中的昆仑奴频繁出入戒备森严的显贵后宅,救出红绡后显贵命甲士围捕,“昆仑奴遂持匕首飞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鹰隼,攒矢如雨,莫能中之;顷刻之间不知去向”,烘托出昆仑奴的动作之敏捷,技艺之高超,如果说这些描写还大致不脱出现实主义的描

8、绘,那聂隐娘的形象便已显示出一种仙气,而与常人相去甚远了,她不仅能够化为小虫藏于人腹,化险为夷之后立刻恢复人形,还能“白日刺其人于市”,而“人莫能见”,显得神秘莫测。这些小说中的侠客,或有超人的武艺,或能腾空飞行,更有许多莫测的法术幻术,但归根结底是把侠士形象神化了,这种神乎其神的浪漫主义描写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乱世之中的人们处于极度不安之中,无门可入,无可求告,找不到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文人们面对残酷的现实,济世理想难以实现,便把希望寄托到那些具有超现实主义神秘色彩的侠客身上,在想象之中求得一丝安慰,正如郑振铎所言:“一般民众,在受了极端暴政的压迫之时,满肚子填

9、塞着不平与愤怨,却又因为力量不足,不能反抗。于是在他们幼稚的心里,乃悬盼着一类超人的侠客出来。来无踪,去无迹的,为他们雪不平,除强暴。”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之下,他们通过对侠客快意恩仇形象的刻画,使自己在作品中对抗黑暗的现实,得到精神的胜利。此时,普通人的形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文人们便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自己塑造的英雄们添加上普通人不可能具有的神奇本领,让他们在虚幻的世界中去雪不平,除强暴,浪漫主义的描写方法理所当然的占了上风。当然,唐代佛道思想的盛行和民众出于猎奇的心理需要,都对唐小说中“侠客”浪漫主义的描写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戈春源:刺客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l页. 陈克标:游侠与刺客之辨,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7期,第3334页. 3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二卷论武侠小说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4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