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论文从《阿房宫赋》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视角看文学与艺术的融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684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论文从《阿房宫赋》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视角看文学与艺术的融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论文从《阿房宫赋》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视角看文学与艺术的融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论文从《阿房宫赋》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视角看文学与艺术的融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论文从《阿房宫赋》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视角看文学与艺术的融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论文从《阿房宫赋》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视角看文学与艺术的融汇.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阿房宫赋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视角看文学与艺术的融汇 于诗辞歌赋中融入画的色彩,是我国古代文学传统之一,所谓“诗画同源”。历代画论评价说:“诗画异名而同体”(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张舜民画墁集)。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作由此而享有盛誉,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是相融相通的。唐朝诗人杜牧在他的名篇阿房宫赋中也用诗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即古代宫殿的画卷。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于字里行间跃然纸上:巍峨雄浑,奢华迤俪;诗句如颂如歌,如泣如诉 皇宫是我国古代最高贵的建筑形式,它的风格壮丽辉煌。说起我国宫殿建筑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

2、公元前。在战国时代,诸侯王们就有竟相“高台榭,美宫室”的奢靡风气。可是,如果和后世的宫殿相比,那个时候真正称得上“建筑艺术”的宫殿却屈指可数,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秦始皇建造的“阿房宫”! 壮丽辉煌的阿房宫曾巍然矗立于八百里秦川。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了它的宏伟:“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耗资的巨大曾引起当时和后世何等的感慨啊!而后,战乱中的一把大火,巍峨的宫殿化为了灰烬!项羽的霸道和残酷同样震惊了后世!阿房宫的消失又引起后世多少慨叹!如昙花一现的壮丽宫殿,成为世人皆知的故事,成为历史

3、的传奇,成为民族记忆中的文化瑰宝。晚唐诗人杜牧由是写下千古名篇阿房宫赋,用诗的语言描绘了这座传奇宫殿,引起后世的无限遐想。 阿房宫赋是一篇旨在劝戒的美文,它述说着秦始皇的骄奢淫逸,并富于哲理地指出,统治者的铺张奢侈其实是祸国的根本。同时,它诗意而形象地状写了阿房宫的姿容。文章对皇家宫殿极富想象的描绘,使阿房宫的宏伟壮丽随之而流传于世,其影响甚至超出了它的劝戒作用。 从诗情画意的阿房宫赋中,我们很容易想见这座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宫殿建筑群的华美状貌。这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故乡的建筑艺术,它那种木构架结构的独特风格,被视为东方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东方建筑三大体系:中国建筑、印度建筑、伊斯兰回教建筑。(P19

4、6)要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宫殿相比,我国的宫殿建筑表现出它的独特:我国历代的宫殿都是建筑群落,而不象欧洲的宫殿那样,是一个巨大的个体建筑,像法国的凡尔赛宫那样。我国的建筑群落虽然其中的个体建筑都不大,但是整个建筑群却十分庞大,其中的单体建筑又具备独立的审美情趣。宫殿建筑群落层层叠叠,空间朦胧幽深,和谐而温馨。建筑周围的环境遍布自然人文景观遥想当年,那曾遮天敝日的阿房宫,自然也是这样的吧! 阿房宫赋首先诉说着宫殿群落的巍峨宏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这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那“隔离天日”,那“蜂房水涡

5、”,盘根错节地成为和谐温馨的整体。它拥有多不胜数的个体建筑,盘桓错落,从骊山山边一直绵延至咸阳,占地面积之广大,将河流山川都纳入宫殿群落,这样的规模真是有点空前绝后之感!让我们驰骋想象,体会阿房宫赋诗句中的建筑艺术:“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是说宫室间隔众多,依山而建,曲折盘桓,不可尽数,竟如蜂房一样繁覆而有致,又象水涡似的富有韵律和动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是说流入宫墙的渭水又流出去了,应该说是设计的巧妙。“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是说宫室环绕,置身其间,有时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车辇诗的语句,艺术的境界,是对曾傲然于世的皇宫的摹写,也是我们民族曾魂牵梦萦的诗的乐

6、章! 这和西方的建筑很不一样,西方的建筑大多以单体建筑而体量巨大著名,例如:埃及的金字塔、罗马圣彼德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巴黎歌剧院、凯旋门等等。今天,当我们用审美的目光审视建筑的历史,看到的是,现代的建筑体量已大大超过古代,象美国的摩天大楼。可是却没有超过古代的建筑群,没有象中国古代宫殿那样巨大的建筑群体。李允鉌先生在他的华夏意匠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建筑群落在建筑史上的地位:“现代建筑的体量早已超过过去任何时代的最巨大的建筑物,可是,以一个建筑单位而论,在数量上还没有出现过象中国古典建筑那样的数以千座计的庞大的、属于同一组织的建筑群。”这个评价也说出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特征,我们都知

7、道北京的故宫拥有9999间房屋,是世界建筑的奇观。阿房宫恐怕不会逊色多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女工;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如此浩繁的宫室群落,其庞大宏伟也应是建筑史上的奇观了,而且应该算作中国宫殿建筑之源吧?只可惜,我们今天已无法准确计算它拥有房屋的间数了。 中国宫殿建筑群体的庞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而如果考察其中的单个建筑,那种精工细雕,玲珑剔透,应是建筑史上的又一奇观!这些建筑有的单幢单层,有的双层或多层,屋顶形式繁多,都有脊兽和脊吻装饰。在屋檐和墙

8、身之间,有斗拱和彩画作为分界。窗户纹饰色调素丽,虚实相间。檐柱之下还有台座衬托,并饰有雕栏玉砌、丹陛高阶。如果单独矗立,则或雍容华贵,或朴素淡雅,或巍峨严整,或孤芳自赏,均显示出独立的审美情趣。这就是中国的宫殿群落中往往拥有单个驰名建筑的原因。譬如,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乾清宫、午门等。遗憾的是,我们在阿房宫赋中难以寻觅如此具体的著名建筑,可是单体建筑的雍容华美却跃然纸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真是如梦如幻,如诗如歌,雄壮华美而韵味无穷。这是世间独一无二的阿房宫,是诗

9、人记录的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而在阿房宫赋中,建筑与诗歌融为一体,现实与想象融为一体,融化在一个超越时空、跨越凡境的意境之中。 说到意境,中国建筑的意境是在空间的朦胧和意趣中构成的。在建筑的空间布局中,常见以曲折多变的构景手法,通过空间的奇特奥妙变化,使人得以步移景异,给人深邃宛转、扑朔迷离之感。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是这种境界的写照。红楼梦中描写的“怡红院”,表现了中国建筑空间的不尽意境: 进入房内,只见其中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一隔一隔,或储书,或设鼎,或安置笔砚,或供设瓶花,或安放盆景;其隔式样,或圆,或方,或葵花

10、蕉叶,或连环半璧,未到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也有窗隔断,及到眼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又有窗纱明透门径。转了两层纱橱,果得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 这里显示的意境是多么委婉幽静,情韵依依!那么,同属于木构架结构的阿房宫,将展示怎样的情境呢?也许与后世的中国建筑别无二致?尤其在那墙、廊、亭、榭、桥、道等的巧妙构思中显示意趣?墙或有素墙、灯墙、洞墙、云墙;高墙如屏障,低墙似凭栏;一墙之隔,闻其声而不可见其面,半孔之开,得其形而不能穷其貌。又似有廊,曲曲折折,虚虚实实;游其中可赏风花雪月,步其间可通馆舍阁 台。更有复廊,廊间设墙,墙上设窗,窗形各异,疏密可望,仿佛天外有天。(P13

11、6)阿房宫中也该有亭有榭吧?因为那是宫殿中必不可少的。如北京故宫就有御花园,园中亭榭错落有致,周围林木成荫,花草缤纷,泉滴苔滑,叶影匝地,鱼戏清流,鸟翔疏枝,天然景致环绕着高榭低亭,恍若人间仙境!至于桥、道,则架设于楼阁之间,夹巷借天,浮廊实道,将大小曲直、虚实错落的各式空间组织在或疏朗、或稠密、高高低低的楼台亭阁之间,这种意境又不是一言可以蔽之的。至此,那“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那“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还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以及“长桥卧波”,“复道行空”不是更可引动我们的想象吗? 环绕建筑和建筑群落的环境艺术也是一种建筑的语言,是构成意境的又一因素。环境艺术首先可以是建筑群落组

12、合本身。环境艺术还融进了时间、空间、自然、人文以及各类艺术,而往往能将各种因素自然因素(山川河流、林木花鸟、日月星辰等),人文因素(历史、乡土、民俗等),艺术因素(环境雕塑、环境绘画、工艺美术、文学书法等)与建筑融为一体,产生意境。譬如,北京故宫的建筑布局。故宫构图严整,全部建筑沿一条中轴线对称分布,表现皇权的至高无上。紫禁城(故宫)中的建筑沿中轴线分布,可以分为三段。它的中段是帝王宫殿的中心,又可分为三节:前朝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后寝三大宫(乾清、交泰、坤宁)和御花园。这些宫室、陛阶、凭栏、院落、门庭、花园均按对称的原则布置,无论是宫室相连还是院中套园,都不失严整的规范,象一首浑厚凝

13、重的严肃乐曲威严宽敞的太和殿似仍弥漫着帝王的气息,富丽雍容的乾清宫也似留有嫔妃们的环佩余音,令人心仪的御花园与皇宫的清规戒律相连系着步入故宫,有似浏览历史的长廊,翻阅历史的书卷。这时,那些雕梁画栋,朱壁绿瓦,高堂阔室,高门厚槛以及汉白玉栏杆、玉阶龙凤雕刻,匾额楹联字画或班驳陆离的,或修葺一新的,都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演绎着民族的古今。 建筑记录了历史的脚步,又演绎在无声的砖木之中。浮想历史上的阿房宫,它没有数代帝王居住的荣耀,也没有数百年历史的沧桑,而它的富丽堂皇,奢华浮糜却在阿房宫赋中展露无余,不让后世。那些“妃嫔媵嫱,王子皇孙”于阿房宫中过着极其豪华奢侈的日子,朝朝管弦,夜夜笙歌,妆扮着花

14、容月貌,享受着稀世珍宝,期待着帝王宠幸“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月荧荧,开妆镜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倚叠如山;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这样的画面与后世皇室的生活何其相象,印映着诗句勾勒的雕梁画栋,朱壁绿瓦,高堂阔室,高门厚槛,也许还有汉白玉栏杆、玉阶龙凤雕刻,匾额楹联字画使阿房宫的形象更为清晰生动。 阿房宫是早已化为焦土了,可它却得以历代传颂。人人都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诵读阿房宫赋,于是,随着流畅的诗句,阿房宫的模样就矗立起来了,是那么富丽堂皇,那么玲珑剔透,那么轻盈飘渺,那么诗意盎然!令人浮想联翩注释:汪国瑜建筑人类生息的环境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