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702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概论论文请揭开这华丽的面纱-评毛姆面纱的伦理与情感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围绕沃特、吉蒂夫妇和总督助理汤森之间关系的发展刻画出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两性关系的发展与女主人公吉蒂的遭遇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反映了毛姆的婚姻观和伦理追求,体现出了文学作品中的深刻伦理与情感。容貌娇美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吉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沃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沃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吉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旌摇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沃特发现妻子的不忠后,孤

2、注一掷,开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报复计划:吉蒂必须随他前往遥远的中国内地,去平息一场正值疯狂流行的霍乱瘟疫。在异国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英国家乡的舒适生活中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以艺术概括创造艺术真实,是文学作为认识活动的价值追求。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文学同样也有强烈的伦理色彩。文学创造即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伦理的态度观察和批判生活,实现其价值功能。女人在毛姆的小说里成了主角,则变成其个性的牺牲品。创作面纱的十年前,也就是1915年,毛姆与茜瑞生了一个女儿,此时的茜瑞是有夫之妇,次年成功离婚之后才正式与毛姆结婚。但这次婚姻对于茜瑞来说是一场悲剧,因为两年前

3、,毛姆在西线服役时认识了小他18岁的美国青年哈克斯顿,两人发生了长达30年的同志恋情,直到哈克斯顿离世。因此在与茜瑞结婚之后,毛姆便与哈克斯顿携手同行,游览了中国、印度、拉美等地。毛姆是口吃患者,而哈克斯顿正好成了他与外界连接的桥梁,在旅行过程中,哈克斯顿提供了大量的奇闻轶事,这正好为毛姆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因此,在饱受了长期的冷落之后,1927年茜瑞与毛姆离婚。在原著中,吉蒂并不受人欢迎:吉蒂成了一朵交际花。她既美丽又风趣,很快便使十多位男士坠入爱河。不过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合适的,吉蒂高雅地与他们继续友好地交往,同时小心和他们保持着距离。吉蒂和每个人打情骂俏,同时从不忘了在这群男士中挑拨离间,从

4、中取乐;你可以在阅读中感觉到毛姆刻薄的个性,发现吉蒂的私情后,沃特就变成了毛姆自己: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己之私跟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毛姆之所以被后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同时又是最流行的通俗小说家,其中也许包含着在作品里毛姆从不隐讳自己的个性与观点这个原因,除了

5、同志恋情。毛姆的创作从不违反人性,在沃特与吉蒂的关系上同样如此,她承认沃特有着让人钦佩的人品,但不幸的是她偏偏没有喜欢他,却只是厌烦。品质从来就不是决定爱情的唯一要素。在毛姆看来,爱决不是一种包治百病的救赎,否则他大可使吉蒂洗心革面,而沃特亦对她钟爱有加,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显然那样做,就不是毛姆了。由此可见,因伦理评价所引发的情感表现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凡是文学创造都存在着情感的表现,也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所描述或表现

6、的人物与事件的裁判,诗意的裁判是善与美的统一,既规定了情感评价的价值评价,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毛姆还是毛姆,尽管开头紧张的偷情场面让我感觉陌生,其后仍旧找到了那清平的智慧,机智的幽默,和温暖带笑的讽刺。原来爱情不是主题,爱情仍然是那种不受理性控制的恼人的热情、膨胀的欲望、不可名状的冲动,引领人走向背叛、耻辱、疯狂和毁灭。只是,这一次它毁灭的不是陷入婚外恋中不能自拔的吉蒂,而是被仇恨占据身心的沃尔费恩。我的脑海中总是抹不去沃特死前在那间阴暗的屋子里的画面,脸颊凹陷的他瞪大了眼睛,神志昏乱,口中却异常清晰地念出那句:死的却是狗。作为留给自己和妻子的最后一句话。梅潭府是他为自己和吉蒂设的监狱

7、,一个可怕的流放地,流放他不忠的妻子,和愤怒的心。高尚的工作救不了他,死亡的威胁解脱不了他,与世隔绝的环境安慰不了他。我不明白沃特,如果说吉蒂爱上唐生这样肤浅浮华的男人是因为她本来是个浅薄虚荣的女人,那么沃特,如此深沉、内敛、机智的沃特,又是为什么爱上了这个浅薄虚荣的女人,且最终被自己的爱给吞噬了?在毛姆的笔下,爱情是一种骇人的东西。而吉蒂最终获得了自由,因为她在梅潭府这个与世隔绝的死亡之地唤回了深埋的纯真,摒却了心中的浮华,并且,看清了自己的肤浅和无足轻重,明白了对唐生的爱多么愚蠢,获得了毛姆的主角所通常具备的那种洞穿事实的敏锐、冷静自省的智慧和心无挂碍的自由。毛姆写的是一个女人如何从所谓的

8、爱情中走出来,慢慢揭开人生华丽的面纱,看尽苍凉,接近真相,寻找解脱和安宁的故事。只是我也不能完全明白吉蒂,她最终都没有爱上沃特,尽管已经懂得欣赏他丰富的内涵和深沉的爱。在他死前她请求宽宥的姿态像个圣人,我知道她没有错,不爱沃特不是她的错,而她已为自己的背叛付出了足够的代价,沃特的死不是因为她,是因为他自己走不出那座为自己搭建的牢狱,爱与恨的牢狱。但我仍然耿耿于怀,若最后流着泪和吉蒂拥抱的不是她的父亲,而是沃特多好。也许这才是毛姆,他让沃特带着恨长眠地下,让唐生继续做他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助理布政司,让吉蒂带着腹中没有父亲的孩子和老父远走他乡。总之,艺术的呈现,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的方式,其情与境

9、的融合,让读者从中获取的不仅是思想上的教益,同时还有精神上的享受。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文学创造的价值取向在不同的题材领域各有自己独特的内容,然而人文关怀则是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总主题,它是善的集中体现,并与历史理性共同筑起文学真、善、美的价值体现。电影面纱是一个典型的史诗般的爱情,有瘟疫,有异国山水,还有爱和报复,很是复杂。沃特又爱又恨的心态很矛盾,而吉蒂的心路轨迹简直就是从一个不正派的自私女人向规矩、有爱心的完美老婆的转型。虽然情节足够慢,但我觉得整部电影的可看性还是很强的。电影结尾那首歌相当动人,当女主角终于在瘟疫之中撩拨开面纱,看清真正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那个帮助她揭开面纱的人却

10、死去了,纵然哭干一生的眼泪,他也不会回来。影片结尾相当耐人寻味,伦敦街头她带着遗腹子遇到了旧情人,旧情人有意用柔情蜜意再将她引诱,而她牵着小沃特的手,断然拒绝。在那一刻整部电影的意图非常明白了,瘟疫之中生离死别的真情,然后这爱情拯救了一个女人,让她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尽管电影里沃特和吉蒂先结婚后恋爱式的爱情很是感人,但我不得不承认,和原著比起来,电影差了一大截,可以说除了沿用其框架之外,编剧和毛姆并未在表达主旨上达成共识。当然,电影是需要有市场的,特意强调了沃特和妻子后来在瘟疫中产生的感情,两人的感情线明显被强化和突出并成为故事的主线。而在原著里则不然,沃特只是配角,怀着报复的心态带妻子去瘟疫

11、区,直到死他俩也并没有真正产生和谐的爱情。电影中也点明了沃特从不看他的妻子,而是习惯看着墙壁,看着书本,年轻漂亮的妻子虽然极力伪装出婚姻美满的样子,但仍被洞穿并不快乐。原著里明确地说,沃特希望妻子得瘟疫而死,在生命的最后36个小时尝尽苦头,让她为犯下的不忠罪行赎罪。沃特死前刚得知妻子怀有身孕,而他并没有像在电影里说那么一句是谁的都无所谓了,而只是笑着,复杂地笑。毛姆的现实还有一处。在电影里,吉蒂断然拒绝了旧情人的蜜意,一幅改过自新的样子。然而在原著里,吉蒂在回国途中路过香港,和情人重逢,还是陷入了情欲当中,和旧情人纠缠的时候一丝一毫也没想到死去的丈夫。直至后来因为怀孕而感受到情人的嘲讽,才发现

12、自己是多么愚蠢,多么不值得。因此在故事的最后,她回到父亲身边,答应和父亲相依生活,才会说:我希望生的是个女孩,这样我会教她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回顾我少女时代,我是多么后悔,我会让她好好谋一个生计养活自己,而不是整天想着和谁睡觉,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这个男人。吉蒂说出这样的话,连她父亲都感到吃惊,这是因为他深知她仰仗美貌,整天忙于交际,热衷于找到杰出的丈夫,只以青春和容貌为重,而现在却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方式错了,这就是原著比电影更高明之处。电影将人的爱和善放大了,放大到夸张的地步,让沃特像一个沉默的天使,而吉蒂像一个沉沦的天使,其实人的本性都不是这样,就像沃特评价那些修女时所说的:每个人来这儿都有他们

13、的目的。吉蒂涤荡掉自己灵魂的污点而成为完美女人的过程之中,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使得她的性格看起来是多变的,奇怪的,甚至前后不一,这是电影要附和原著,又要附和自己的立意和设计所带来的奇怪结果。而原著中则把女性的欲望、软弱和觉醒真实地表现了出来。吉蒂是不完美的,她陷入情欲而红杏出墙,她贪慕虚荣,她结婚都出于赌气而不是为了爱情,典型的交际花。情人、丈夫都只是吉蒂的配角,因为有丈夫、情人、父亲,吉蒂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和心路转变,而那些男人具体怎样其实都不重要的。小说的最后一段里说,过去结束了,让死去的人死去吧,死去的沃特在吉蒂的心中到最后也并没有多么重要,关键的是吉蒂看清了自己的生活的意义,作为一个女性,她决定无论未来发生什么,都用轻松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沃特带她走过的是一条通往安宁之路。总之,文学是人文领域,理应多一点像真善美的人文关怀的倾注,少一点非艺术非审美观点的理性主义的偏执。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