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大众文学的特征、繁荣与大众化教育.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711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大众文学的特征、繁荣与大众化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大众文学的特征、繁荣与大众化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大众文学的特征、繁荣与大众化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大众文学的特征、繁荣与大众化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大众文学的特征、繁荣与大众化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众文学的特征、繁荣与大众化教育 大众文学的特征、繁荣与大众化教育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大众文学的特征、繁荣与大众化教育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大众文学的特征、繁荣与大众化教育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随着中国现代工业和现代城市的出现,现代都市成为文学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有着初步现代意识的都市市民则成为文学的消费主体,文学由现代都市向其他地区辐射,现代都市成为

2、文学的策源地和集散中心,现代都市及其市民是文学形成的重要基础。在这个变化中,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王朔的低姿态写作等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性爱、金钱、权力、揭秘成为当代流行的叙事主题:文学从政治、启蒙文学向娱乐文学转变。同时,文学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了它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总之,当代文学进入了一个大众文学的时代,快乐成为凌驾于一切的文学标准。当代文学开始从传统经典文学向时尚文学、从审美性的精神文学向娱乐性的消费文学转型。这种转型不是一种零敲碎打的改头换面,而是全方位的脱胎换骨,在此基础上。文学的创作取向与读者定位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3、一、大众文学的现代特征 (一)以现代传媒为传播工具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使得大众文化迥然异于传统的文化。美国大众传媒专家索弗尔认为:“大众传媒就是通俗艺术通俗的原因。但在更基本的水平上,大众媒介就是通俗文化之所以可能的原因。大众媒介使通俗艺术成为可能并通俗起来,而通俗艺术又创造了对大众媒介的需要并离不开大众媒介的发展和精致化。”显然,如果没有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如现代电子印刷排版技术、广播、电影、电视、多媒体电脑、互联网络、卫星通讯技术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在文化传播中的广泛运用,大众文化是不可能产生的。 (二)以现代市场为消费依托 大众文学是以现代市场为依托的消费文化。市场化文化机制的形成

4、,才逐步形成了大众文化这种具有明显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大众文化是以商业价值为追求目标,与市场文化运作方式联系紧密,以服务于资本增值为使命,以消费者为“上帝”,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并以流行时尚的方式进行生产和传播的文化。 (三)以现代消闲为时尚 一方面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工作之中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工作之余为消除疲劳,放松精神,人们有消闲娱乐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也为人们消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大众文学就是适应这种需要作为填补人们精神空间的消闲文化。它采取一种媚俗的方式来迎合大众,取悦大众,满足大众形而下的感官刺激:在形式上,以媒体为大众进行温情“按摩”,

5、制造流行和时尚,使大众在轻松愉快中不自觉地成为媒体的奴隶。 二、大众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 (一)文学受众的变化是大众文学繁荣的社会基础 大众文化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近代,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艺术世俗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明代后期,更加适合市民口味的章回小说盛行一时,“三言二拍”等代表性作品体现出浓重的市民阶层欣赏趣味的价值标准。比如在性方面,市民阶层已不满足于正统的“雅正”和所谓“思无邪”,而更注重感官欲念的披露和窥视,极端的作品便是金瓶梅。二十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社会开始了现代化建设,我们的经济体制兼有了市场经济的活力。 (二)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和接受水平的生产机制

6、是大众文学繁荣的另一个原因 大众文学的作者非常注重当代读者对世俗性、娱乐性的要求。有时甚至到了迎合的地步。这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文学对深度内涵的挖掘,但它却是大众文学吸引众多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旧的文学传统受到了冲击。一种追求享受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正在迅速地滋长和蔓延。与此相适应,人们对文学功能的期待也随之改变,由过去的“重教化。轻娱乐”改变为“重娱乐,轻教化”,甚至是“无教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希望看一些贴近人生、轻松、新奇甚至带有“刺激”的文学作品。而大众文学非常关注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这一转变。它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娱乐大众。 三、大众文学的写作手法

7、(一)文本的平面化。大众文学放弃了对作品背后世界的探求。要求把表象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追求对本质、隐含、确定性以及所指的揭示。而认为文学应该给读者带来新的经验。刺激性就是文学的目的。大众文学的这一改变大大降低了文学的阅读难度,提高了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娱乐性。书,勿需解释,只要体验,这正是大众文学的阅读特征。而且这种体验可以是人有共悟,也可以保持个人独立见解。文学阅读成为个人体验和经历的过程,不要求深邃的思想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同时。无需解释,只要体验。又使阅读远离殚精蝎虑的皓首穷经,成为一种消遣、娱乐、追求刺激的手段。 (二)写作的模式化。为了使读者更易于阅读,把阅读真正当作消遣娱乐的行为,

8、大众文学在主题、结构、行文、悬念等方面形成了某种模式,特别在情节模式方面更为明显,比如,“基督山模式”、“灰姑娘模式”、“流浪汉模式”、“才子佳人模式”等等。不仅如此。大众文学还不断模仿“纯文学”,将其已经成熟的规范加以程式化、俗套化和标准化。从艺术的创造性和个性方面讲,这种标准化的模式的确降低了艺术的水准。但从接受方面看,这正是大众文学缩短读者的接受距离,使自己喜闻乐见的重要手段。读者的接受视野不需要任何变化。但它能够满足熟识的美的再生产需要。巩固熟悉的情感,维护有希望的观念,使不同寻常的经验像“感知”一样令人喜闻乐见。如果大众文学也像纯文学一样在艺术上锐意革新,必将是十分危险的。因为锐意革

9、新将导致读者的陌生感,使他们既有的艺术常识和审美习惯遭到否定。而追求消遣、娱乐的大众做出的反应常常是对此敬而远之。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

10、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11、,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

12、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