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异曲同工哀婉的悲歌.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711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异曲同工哀婉的悲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异曲同工哀婉的悲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异曲同工哀婉的悲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异曲同工哀婉的悲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异曲同工哀婉的悲歌.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异曲同工哀婉的悲歌 异曲同工哀婉的悲歌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异曲同工哀婉的悲歌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异曲同工哀婉的悲歌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萧涤非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称:“乐府由两汉里巷之风谣,一变为魏晋文人之咏怀诗,再变为南朝儿女之相思曲,三变而为有唐作者之不入乐之讽刺乐府。声诗之变,亦世道之变也。”1p26佛玄盛行,儒道衰微,人们的思想比较自由,反映

2、到诗歌上则是原来为儒道所痛斥的“桑间濮上郑卫之声”,而今则“相率以绮艳为高,发乎情而非止乎礼义”1p251。班婕妤怨为乐府古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三解题曰:“婕妤怨者为汉成帝班婕妤作也。婕妤徐令彪之姑况之女,美而能文。初为帝所宠爱,后幸赵飞燕姊弟冠于后宫。婕妤自知见薄乃退居东宫,作赋及纨扇诗以自伤悼,后人伤之而为婕妤怨也。”2刘孝绰由这一传统题材入手,前四句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班婕妤诗句的化用,以己之笔抒己之情。班婕妤在自悼赋中写到:“潜玄宫兮幽以情,应门闭兮禁闼扇。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幽寂的宫门紧闭,昔日的繁华无影无踪,流露出了沉寂冷漠之情。尤其是第一句中的“已”字,仿佛这

3、里已沉寂了好久,门环无人扣响,门内的人更是无人问津,从时间和空间上加深了人物的孤独寂寞感。环境是对情感的衬托,如此凄清境况之下,内心也是愁苦的。春日里青草的茂盛对人物情感世界更起到了反衬的作用。后四句借典故转入对情感的抒发上。第五句中的“秋”与第三句中的“春”恰好是时令的对转,可谓自然、别致。 “青春日”是绿色的,是生命、希望的象征,是灿烂多情的时节;“秋”是黄色的、暗淡的,秋因此而代表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无法挽回的忧愁。写秋是对春的怀念。春是暖的,秋是冷的,时令的转换更衬托出君恩的决绝。春秋代序乃自然之变化,也暗示了后宫女子承恩而后失的命运,她的哀愁是必然的,即使很无奈。全诗语言简约,哀婉动人,

4、在对比与反衬中,把女子忆往昔、伤青春、遭冷遇之情交织融合在一起。怨诗以大量的用典见长,通过对典故的正反运用,把后宫妃嫔之缠绵怨情,表现得千回百转,诗歌呈典丽之色。开篇用典,怨情摇荡。“退宠辞金屋,见谴斥甘泉。”用汉武帝金屋藏娇和汉成帝班婕妤故事。“金屋”乃汉武帝陈皇后阿娇原居宫殿。阿娇为汉武帝姑母馆陶长公主之女,武帝幼时,馆陶抱膝曰:“儿欲得为妇否?”并指阿娇曰:“好否?”帝笑答:“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后果成婚,立为皇后。“金屋藏娇”比喻新娶美妾极受宠爱。而这里反用此典,“退”、“辞”二字点明了此时所处之境况:失宠受冷遇。“甘泉”,秦之离宫,建筑奢华,武帝时增翻广制,更为奢极。成帝时,扬

5、雄作甘泉赋,赋中极力夸张铺饰宫殿的华丽、雄伟。当时班婕妤失宠,成帝宠爱赵氏姐妹,于是赋中又言丽人行之壮观,以谏此事。扬雄此赋意在讽刺帝王之侈丽。这首诗中,孝威把婕妤失宠与杨雄之赋连用,表明女子怨情产生之由及怨情之深。下面十句,作者以细致的笔触,精细地描写居室的器物陈设及对昔日的回忆。同样是对环境的描写,较之班婕妤怨粗线条的形容,更见诗人的描摹之工。孝威选取细小的事物,以墙壁上斑驳的苍苔为对象,来反衬居处人迹罕至,居人的冷落寂寞之态。失宠妃嫔,没有了宠幸之感,没有了歌宴之娱,她们囚居宫室,无依无伴,唯有从对昔日欢愉场景的回顾中找寻一点心灵的慰藉,然而昨日愈美好,今日愈伤悲,空杯自传,无乐,无酒,

6、亦无人,是何等的悲凉!下句又转入用典,以昭君出塞自喻与君王相隔之遥远。昭君远在他乡,思念故国,希望终有一天能重返故里,遂鸿雁传书,却杳无音信。满腹怨情只能空对朔漠,回乡之梦幻灭。这也正是后宫女子盼望重受恩宠、移离冷宫之梦的幻灭。“昭台”,汉宫名,汉宣帝霍后、成帝许后被废后均退居此宫。因此“媵御”指霍后、许后。最后两句总结了后宫女子的悲剧命运,即使貌美如花,一旦年老色衰,必然会招致爱弥的悲惨结局。她们孤独无依又无奈,满腹的哀怨,激起人们无限的怜悯之情。全诗辞情兼备,格调凄婉。较之孝绰的简约之笔,此篇呈典丽之貌。两诗均以怨情为对象,前者对怨情做了客观的描述,诗人注重情感的客观性,后者塑造了丰满的人

7、物形象,诗人之情随诗中人物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绰诗之女子是平静的,威诗之女子是灵动的。她们都是满腹愁绪,绰诗女子之愁如一条河,涓涓细流;威诗女子之怨则似百川归海,浩浩荡荡。情感表达的简约与繁复与诗篇的长短也有很大的关系。绰诗为五言八句,短小的篇制规定着情绪的节制,威诗为五言二十句,长篇有利于对情感的展开、铺排的表述,使其更加淋漓尽致。孝绰其它乐府诗也多为五言八句,它的铜雀妓曾被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一评为:“婉而入情,能不娇涩”。3p549棹歌行则是一首五言六句的送别诗,全诗简短而不失含蓄,沉而不伤,淡而有味。孝威此类乐府篇幅较长,多用典故,辞尚华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七评其独不见为:“填缀是其常裁,

8、序叙较能清楚。”4参考文献:1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3月版2 宋郭茂倩 乐府诗集M湖北:湖北崇文书局重雕 , 同治甲戌年版3 明王夫之古诗评选A船山全书 第十四册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98年11月版4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七M康熙刊本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

9、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

10、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

11、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