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论“犬”的双重文化意蕴.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720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论“犬”的双重文化意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论“犬”的双重文化意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论“犬”的双重文化意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论“犬”的双重文化意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论“犬”的双重文化意蕴.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犬”的双重文化意蕴 论“犬”的双重文化意蕴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犬”的双重文化意蕴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论“犬”的双重文化意蕴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犬是人类较早驯化的野生动物之一。说文解字中犬、狗并收,许慎释犬:“犬,狗之有县(悬)磃(蹄)者也。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可见,犬与狗二字当指同一种动物。古人多用“犬”字,今人多用“狗”字。“犬”

2、作为文化词语,就其感情色彩而言,可分为褒义和贬义两类。 一 自古以来,犬与人类关系密切。上古游牧时代,狩猎是人们获取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犬以其奔跑迅速、嗅觉灵敏、善于田猎等特性成为人们狩猎活动中的重要帮手。汉字中犬部字多数与犬有关,其中一部分字透露出用犬帮助狩猎的信息。说文;“獸(兽),守备者,从兽,从犬。”分析默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种丫形捕猎工具。右边是犬的象形,可见,獸字就是古人狩猎情况的真实记录。说文:“猎,放猎逐禽也。从犬巤声”,说文:“获,猎所获也,从犬蔓声”,说文:“狩,犬田也。从犬,守声。易日:明夷于南狩。”由上述文字材料可以看出,犬是古人狩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由于和人类

3、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上古时期犬的地位是极高的,这一点从远古的图腾崇拜、祭祀活动和古老习俗中可以找到线索。上古社会图腾崇拜是十分普遍的文化现象,犬因勇猛和其极强的繁殖能力。曾被作为图腾。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我国西南苗、瑶、畲等少数民族一直都将半人半犬或人犬合一的神人盘瓠奉为本民族开天辟地的始祖。搜神记和后汉书也都有相关记载。在这些民族的神话传说里,盘瓠被当做了无所不能的“造物主”。闻一多先生认为龙的图腾形象综合了蛇、鱼、鹿、猪、马、犬等多种动物,其中龙爪就是狗爪。这些都说明了远古时期犬曾被作为灵性、忠义、祥瑞的象征。 犬祭也是这一心理的反映。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从犬庸声。”孔

4、颖达疏:“犬曰羹献者,人将所食羹余以与犬。犬得食之肥,肥可以献祭于鬼神。”伏祭也是古代民间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据周礼记载,在汉代,伏日天热,杀狗祭祀,以却热毒恶气。据考古记载,辽宁敖汉旗遗址中有一个不规则的灰坑,内有一具完整的狗骨。据考这个灰坑可能与祭礼活动有关。这是犬祭存在的又一佐证。 犬的忠义、祥瑞的意蕴也反映到了语言中,汉语中存在着一些与犬有关的褒义色彩的成语、俗语。如,走狗古代指跑得很快的狗,无贬义色彩。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临刑前慨叹:“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以良狗自喻。可见狗并非贬义。此外。古人用“景升豚犬”、“犬子”谦称自己的子女,用犬马自称,如

5、“犬马之劳”、“犬马之齿”等。 二 随着游牧时代的远去,中国社会进入了农耕时代。犬的狩猎功用大大减少,人们多用犬来看家护院或者用做宠物,供人玩赏。这一时期犬的社会功用可以在古代诗词中找到线索。薛涛的犬离主云:“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写出了宠犬的可爱。李勉的过废园云:“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作者借邻家犬吠写出了废园的荒凉。农耕社会里。犬没有了其在游牧社会的显赫地位。有关犬的一些文献记载中,有了贬义和否定的文化意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人。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人。”这个故事里,“狗国”、“狗

6、门”都有贬义色彩,可见春秋时代犬已经有了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再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枣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这里韩非以猛犬比喻朝廷的奸佞小人。为保全自己的禄位,阻塞有道之士的纳谏之路。显然这里的猛犬是贬义的。 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汉语中存在大量与犬有关的贬义的俗语、成语。如:狗尾貂续、蝇营狗苟、鸡鸣狗盗、狐朋狗友、声色犬马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用于骂人的两曼字的词语,狗腿子、狗杂种。这些语词多含有鄙贱之义。 三 语言是民族心理的产物。是民族文

7、化的载体和镜像。犬作为一个文化词语。其文化意蕴的双重性和由褒义向贬义发展的现象,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以及犬自身的特性紧密相关。 首先,“务实”、“致用”是汉民族传统精神理念之一。在这一理念支配下,人们对犬的态度随着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改变而改变着。渔猎时代,犬是人们狩猎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帮手,因此其在上古社会显赫的社会地位就不足为奇了。农耕时代,牛马是人类主要的耕作工具。犬则主要用于看家护院或用作宠物供人玩赏,因此犬的地位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以和为贵,崇尚和谐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和谐公正、不偏不倚是汉民族理想的秩序状态。犬的性情暴躁偏激,一些汉字反映了犬这一特性。说文:“

8、狂,狮犬也。(疯狗)”“戾,曲也,从犬出户下。(引申指乖戾、暴戾)”“犯,侵也。”犬本性好攻击,稍有风吹草动就狂吠不已。这些本性特征是汉民族温和敦厚的性格所排斥的,因此犬自然具有了贬义的文化意味。 再次。辩证思维是汉民族的思维特征之一。中国文化允许矛盾的存在,不像西方文化那样恪守“同一”和“不矛盾”律,这一点在汉字构形和词义赋予方面尤为突出。如:“鄙”一方面具有质朴义,另一方面又具有卑鄙、庸俗等义项。作为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犬也同时具有了褒义和贬义的双重文化内涵。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

9、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10、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11、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