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浅析中国当代文学的品格与定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论文浅析中国当代文学的品格与定位.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中国当代文学的品格与定位 浅析中国当代文学的品格与定位雷 鸣摘 要:伴随“读图时代”的来临,中国逐渐进入到一个“泛化”的文学时代。 中国当代文学必须做出调整和重新定位。 关键词 : 当代文学; 定位 ; 新媒介 一、新世纪文学的转向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政治图解化”的五六十年代、文学精神复苏的七八十年代后,逐步进入到了所谓的“无名时代”(90年代至今)。由“共名”到“无名”的状态意味着一种“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作家放弃了宏大的政治和历史叙事,开始逐渐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写作方式。 至 90 年代末,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由计划
2、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同时,中国社会也随之进入转型时期。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的主导地位已不似八十年代那样能够引起全国性的轰动效应了,一切以物质消费为主、追求娱乐感官刺激的受众需求模式,决定了文学面临的“边缘化”命运。 20 世纪艺术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电子技术的应用当文学与电子时代遭遇时,所有人们对文学过往的经验都在慢慢地发生改变。 阅读文学作品已不再成为人们补给精神食粮的惟一途径,多元化的选择带来的不仅是阅读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文学的态度使它逐渐回归到原本应该所在的位置上。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近百年中,文学承载了太多文学以外的东西,它所肩负的社会意义远远大于其自身的审美价
3、值。“中心”向“边缘”的游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文学品格的回归。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不论是文学自身所寻求的突破,还是外界诸种因素的催生,都使文学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 二 、新媒介时代的文学危机与重新定位新的媒介时代,文学的危机和重新定位并存。 我们不能一味地缅怀传统文学昔日的辉煌,对媒介时代文学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视而不见;也不能对大众传媒时代新的文学征候不屑一顾,那终将把文学推向穷途末路。从目前的事实来看,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泛化”的文学时代,任何新媒介所持有的文化特质都将影响着传统文学的纯正性,当代文学在脱离了政治的藩篱后,又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潘多拉的魔盒中,各种诱惑侵蚀
4、着每个对纯文学坚守人的信念,一味地抗拒或者献媚都将使文学失去自身,唯有正视之后的重新定位才能使当代文学获得重新定位。面对当代文学发生的微妙变化,文学理论界也正在做着积极的调整和反思。有学者认为:“当代文学已经或正在朝泛化方向演变,包括文学显要地位的失却,运作方式和自身估价的变化,原有界限及其划分的失效和新的转移现象的出现。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泛文学的时代。 当代文艺学必须面对这种泛文学的局面,应对此重新认识和定位,并做出改变。 ”现代电子传媒的诞生使大众在强烈的感官刺激和享乐中,逐渐认同了影像符号的“言说”,更使大众对于文学的想像性话语产生了叛离,文学在失去它得以安身立命的读者后,也开始向机械
5、化的复制迈进了一步。文学畅销书便是为畅销而文学的产物,其逐利媚俗的特征不仅仅是一系列名字的复制和跟风,更重要的是它是以获得媒介时代读者的认同为前提的。以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读者接受活动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读者大大地提升了其在现代文学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使读者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选择”。 也就是说,在当下的文学场中,由于传媒话语的强势介入,传统的“创作主导”、“作家主导”已转型为“出版主导”、“读者主导”,出版者以一种非显性的方式压迫作者在写作中弹精竭虑的配置作品中的畅销因素,如情、性、隐私、暴力、武打等。 即使是如废都、白鹿原这类在当代文学中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作品,欲望化的写作也成为其吸引
6、读者的一大亮点。 面对新媒介的强大攻势,“倾斜的文学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一切泛化的文化产物都可以纳入文学高雅的范畴得以发挥它最大的潜能来为大众所接受。 文学创作者商业意识的增强自不必说,就连在学校任教的学者们也禁不住高墙外的诱惑,纷纷走下讲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中。 他们往往兼具着双重身份,既是大学教授,又是大众文化的传播者。 这既是学术平民化的倾向,又是大众传媒亲民策略的一次成功演绎。不知是学者传授了文化,还是文化包装了学者,“学者明星化”的现象成为了中国文化领域内的又一盛事。在与“超女快男”、“芙蓉姐姐”等名词并列成为各大新闻头条的时候,我们不禁感叹:那些自持精英立场的众知识分子在传
7、媒面前的角逐让自己成功地充当了策划自身的参与者, 而那些听起来义正言辞的学术坚守或者辩驳本身便成为了大众媒介场中的一大景观。由此,可见大众传媒所具有的强大包容性,一旦进入这个媒介场,一切都要依从传媒的规则来行事。 三 、结语在当今社会,文学只要还是反映社会、反映生活,那么它便难以绕过媒介的话语及其所形成的权力场。现代传播媒介为文学提供新传播方式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塑造了新的文学样态。 在传统的文学观下,许多理论者只看到了传媒对文学的消解,却也忽视了传媒对文学的建构维度。传媒对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还是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第一,20世纪 90 年代以来,传媒技术的发展大大拓
8、展了文学传播的渠道,以多维立体的形式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特别是长篇小说的数量骤增,表征了文学繁荣的一种可能性,也反映了文学需求的扩大化趋势。 第二,在媒介话语的诱导下,文学开始对政治话语进行解构与颠覆,重新建立新的话语。 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文学与政治话语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自古以来,文学便被赋予了“载道”、“明道”的功能。这一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三,在现代传媒的冲击下,文学开始了“向内转”之后的“向外转”的转变。 从封闭到开放,实现了文学场的扩大。 在后工业社会,文学要想发展,必须进入到整个社会文化生产体系中,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模式,并与外部建立对话关系与互动平台。 参考文献 :张未民. 新世纪文学研究 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徐亮. 泛文学时代的文艺学 J.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作者单位:安顺学院中文系)时代论坛2010年第10期NO.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