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公安文学一见aang.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论公安文学一见aang.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评论公安文学一见 近年来在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苑里小小说(或曰微型小说)一枝是十分繁盛并饶有实绩的。所以,著名作家刘绍棠抱病为去年5月在河南商城县汤泉池召开的“小小说创作笔会暨理论研讨会”的题词写道:“小小说是大事业,大有作为;小小说是大创作,必能产生大作家。”但不知为什么其(指小小说创作)至今还没有引起公安文学界同志们的器重。虽然几年来在有关的几家报纸杂志上也间或见到过若干小小说作品,但也许是囿于“体小势微”,也许是由于内容和形式上还不够“至真至美”,因此反响一直不大,更不要说像长篇便衣警察,中篇女民警的坎坷经历那样的轰动效应了。至于公安文学的几次评奖活动,特别是1988年下半年的首届金盾文学
2、奖评奖亦不见小小说的名份。我以为这实在是件令人遗憾的事,因为若把公安文学创作与接受上的某些特殊性和小小说一体在创作和功能上的某些优势联系起来看,其于公安文苑,还是应该大有作为的。小小说,顾名思义,其本质是小说,其特点是“小”,其主体特点可以说是内容精深、意蕴厚重、构思精巧、笔法多样、文字洗炼。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有便于创作与阅读的长处。它虽然不大适合反映宽银幕的恢宏的生活场景和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但在作者对生活有着殷实的积累和深切的感受前提下,它完全可以得心应手地拟制人物微雕。或观照情感世界之花絮,或描绘意识流程之涟漪。总之它可以以一当十地,以微见著地反映生活、刻画人物,颂美抑丑,揭示哲理,
3、启迪心灵。这些优势对于当今急待扩展题材取向、丰富人物画廊,深化思想底蕴,提高审美品格的公安文学来说,不正是有利可图的吗?所以,如果说长篇小说适合展示一个历史时期公安战线上石破天惊的斗争画卷(象便衣警察一样)的话;如果说中篇小说可以比较集中而深刻地反映公安战线内部的某些内部矛盾斗争和一代干警生命历程的一段足迹的话(象女民警的坎坷经历那样);如果说短篇小说(指千字以上者)更适合截取警官生活之树的横面或切面的话(象红指甲、雪山和人那样),那么小小说则更适合撷取这横面或切面上的若干亮点。诸如一个行为细节,一次心理冲突,一个笑脸、一声悲泣、一片思绪,一朵心浪,以及作者对公安世界仔细审视后的一点感悟与发现
4、等等。以往的创作经验表明,如果作者构思得力、出手不凡的话,定能收到不亚于中篇甚至胜于长篇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且看三篇小作。小巷深处一作(原载人民公安报1989年12月15日版)写一个年轻干警(作品中的“你”)提前一小时把刚见面两次的“她”送回家后,在匆忙奔赴分局的小巷深处碰上了三个同样年轻的抢劫犯。在一个貌不惊人的秃顶老头的鼎力援助下,制服了三个罪犯。事后才知道,这位老英雄是离休八年的“老公安”,还是心爱的“她”的父亲。小说用寥寥几笔白描在我们眼前竖起了两座人物微雕,并在热情颂扬了老一代公安战士不衰的公安意识的同时,更巧妙地对蕴含于一代新干警血肉之躯内的生命基因做了“化学分析”:即在其伟大而平凡
5、的生命本体的、既含有美好爱情的糖份、又有着从父辈身上汲取的公安意识的蛋白!窗台那盆白兰花(原载法制日报1988年1月5日版)写得更为凝重深沉。年轻干警“他”居住的那个小巷里住着一位灵秀而又端庄的姑娘。他们并未相识,但“他”却很熟悉她那“纤细柔润”的歌声以及同她一样美丽圣洁的窗台上那盆盛开的白兰花。仅这些便给了“他”不少的温馨与快慰。以致每每经过“她”的窗前时一身的疲劳便顿觉驱散。可是好景不常有一天,邪恶终于向她袭来,歌声也换做了哭泣,那白兰花也憔悴于地上。而其时,“他”正为擒拿伤害她的罪犯而奔波案子终于侦破了,可他却死于与三名罪犯的搏斗之中。四百字的篇幅酷似一首意蕴深邃的、情节生动的叙事小诗,
6、读后令人感慨不已、浮想联翩。作品为我们素(速)描出一个血气方刚、稚气未尽的年轻干警情感世界的一个侧面,以及其短暂的生命历程的最后的轨迹。与此同时,还“随风潜入夜”般地抒发了作者对公安干警深沉而炽热的爱。当我们读到尾句时,我们似乎听到了这样一个画外音:孔武有力甚至略嫌粗犷的公安干警的内心也是一个七色斑斓的世界。他们不仅知道恨与罚,他们也懂得爱与美,他们也需要爱与美。可惜他们工作得太累,生活得太忙,他们没有时间去爱,他们没有闲心去美,甚至还来不及追求这爱与美,就匆匆离开这个为之献身的世界!让我们这些深受其恩的普通公民们多给还战斗在公安岗位上的他们一些理解与钟爱吧!再看把烟戒了(原载啄木鸟1990年
7、1期)一作,这是一篇似乎平淡却又颇为感人的精彩的小故事。一个春天的上午,藏族干警扎西在监督犯人劳动时,偶然发现一个少年犯(十五岁)在蹲着叭嗒他刚扔掉的烟蒂,扎西顺藤摸瓜地询问了达娃一番,才知道这个可怜又可恨的少年犯正是因为嗜烟、偷烟而犯罪。母亲为他流泪、父亲给他拳头。听着看着这个悲剧,扎西心里很不平静,经过短暂而认真的思索之后,扎西决定要挽救这个孩子当天下午收工后,扎西便将一把托人从内地捎回来的上海大白兔奶糖“轻轻放在达娃手中”,并且恳切地说:“听我的,把烟戒了,想抽的时候就吃这玩艺儿。”小达娃开始有些失望(因为上午扎西表示可以给他烟抽)可后来望着“看守哥哥”远去的背影,达娃忽然有所醒悟。“达
8、娃飞快地剥去糖纸,把一颗糖扔进口中”。故事就此嘎然而止。以后的情形可以说是不得而知的。譬如说,小达娃是否自此戒烟成功;是否又有反复,甚至也许是扎西此举枉费心机。但我想,这都不是要害所在。该篇宜人心魂的所在是:藏在扎西冷漠、粗犷皮相下的那一颗温热、慈爱的心!扎西讨厌达娃的贪婪与无聊,但当他知道了这个仅仅15岁的小犯人的“悲剧”后,他油然而生惋惜同情之心!他为小达娃失落的金色岁月而难过。他想尽力挽救他(指小达娃)。于是他决定用一种他认为可能会行之有效的特殊“手术”来铲除达娃身上的“痈疽”。这篇小作,文面内容也许不能使你赏心悦目,但对于一个对现实生活多少有些实际体验,对广大金盾战士也并不十分陌生,对
9、当前数量可观的少年犯还没有完全失去应有的关切的读者来说,难道掩卷之余就不会产生一点有益的联想吗?难道你不觉得无数多年坚守在艰苦岗位上的扎西们的淳朴可爱吗?这里还需简单说明的是:三个小作在艺术上边同样为我们读者提供了相当的审美享受。大家知道,小小说都十分讲究语言表达上的以少胜多、凝炼简洁。这三个小作于此都毫无愧色,其生动逼真的白描文字在胜任愉快地完成了表意任务的同时,还都给读者提供了不少的简约美、传神美和褒贬分明的色彩美。请看小中的一段文字:霍地,沉吟半天的老头一步跳出来:“妈的,放肆!”在你侧身躲闪还来不及把子弹上膛之际,他一把抓住矮牛仔的手腕,左膝猛往矮牛仔肚腹上一顶,随即在矮牛仔弯腰捂肚之
10、时,用反肘猛一下打在矮牛仔的背上。这段富于镜头感的文字把一个见义勇为的胸有成竹果断老练的“老公安”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再看窗中的一段文字:可一拐进小巷,他不能不望一眼那个小窗,窗台上盛开着一盆白兰花,花瓣上含着晨曦,叶脉上浸着安详犹如少女的灵秀、端庄。从那窗里,时而流泻出纤细、柔润的歌声,象似一股明澈的清泉哦,小窗里的主人是一位怎样美丽的姑娘啊!每每从这里走过,便有一股甜甜幽幽的芳香驱散他浑身的疲倦,于是,他带着一丝柔情,走进他那青春的梦境。 读者请看,在这里,文字美和物象美以及人物的情感美自然天成地融为一体了!他和她明暗相衬刚柔相济。再加上那盆盛开的白兰花作者给予我们的美感难道还少吗?初
11、春的阳光暖暖地将扎西一头秀美的卷发烤得蓬松蓬松的。他慵懒地依着砖垛盘腿而坐,惬意地微眯着眼望着远处场上的犯人在不停地用木板模子翻着土坯。当他点燃又一支烟的时候,听见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他微微扭过头去,眼角的余光逮住一个蹲着叭嗒他才丢弃的烟蒂的小男孩。弥漫的烟雾呛得那孩子眼里直奔泪花。这又是把开头的一段白描了。不难看出,它真宛如一幅速描把小说的两个人物扎西和达娃展现到读者面前,并且还一石三鸟地把小说的中心线索物“烟”也交代给读者。其次,于同样十分讲究的小小说的构思上,这三篇也都不无得意成功之处。.小中的“你”和“老头”是在“小巷深处”抓“抢劫犯”的配合默契的“战斗”中相识的,而那位半路杀出的
12、勇敢老练的“老头”既是位老公安更是“你”未来的“老泰山”!“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句俗话于此赋予了新的意味!并于偶然的“巧合”之中表现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如此的构思,虽然还不是独一无二,但总还是比较成功恰切的。窗一作构思的特点是把传统的“物象衬托”和时兴的心理描录结合起来从而写出了小说人物的美以及对美的追求,特别是表现了年轻干警们内心世界中那些极其闪光的一隅。小说中那适量的悲剧氛围又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故事的壮美和人物的崇高美!至于第三篇把更写得似平实奇,貌浅衷深,为能在一个微篇里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拟刻出两个有血肉有性格的人物,并同时使读者从中感悟出一点思想意蕴,作者于构思上是颇费了一番心思
13、的。比如对扎西性格的展示,和他内心世界的写照就很注意层次分界:开始他对达娃只感到“滑稽”可笑;随后更对达娃的贪婪无聊感到“厌恶”;直到了解了达娃的“全部”悲剧后才初步产生了“惋惜与同情最后恐怕是在对社会人生以及自我进行了短暂而又深广的联想之后(文中有“在无言的缄默中过了好久”“可别象我这样没出息,一辈子都丢不掉”的字样。)才毅然决定挽救达娃这个可恨又可怜的小家伙。另外,为了强化主题效果。作者还为这个故事铺设了一个具有双关意味的环境背景,这个环境的中心景物是:盎然的春意和明媚的阳光。作品开始写道:“初春的阳光暖暖地将扎西一头秀美的卷发烤得蓬松蓬松的。”结尾时又照应到“阳光下,晶莹的玻璃糖纸折射出
14、陆离的光,象是扎西充满了期待的目光。”我想读到这里,我们便自然联想到扎西温热的“心火”就是复活达娃以及其他犯人们健康身心的更加宜人的“社会阳光”。通过以上的简单评析,足以说明:一篇文质并茂的公安题材的小小说,是完全可以给予读者相当的精神营养和审美享受的。同时也具体地看到了小小说一体对于表现公安题材的“神通”。接下来,我们再从创作与接受的角度看一看公安文学发展小小说一体的特殊意义。接受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完整的文学创作活动包涵着二度创造。即作者的生产性创造和读者的接受性创造。(后者一般包括阅读、感受、理解、欣赏以致评论等等)。这就是说,一部作品出版之后,只有拥有相当的读者并进而被接受,才算在事实
15、上真正完成了一次文学创作活动。其创作活动也才算真正具有了价值与意义,其作品产儿也才算真正获得了艺术生命。依照这一观点,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公安作者与读者的情形吧。据笔者所知,公安文学的专职作家是很少的。目前,作为公安文学创作主流的活跃于当今公安文坛的中青年作家群的成员,他们虽然身在公安战线(这点于创作很有利)但都有着各自的第一“本职”。他们或为编辑、记者,或为机关干部,或为岗位战士搞创作只是他们的“第二业务”,或纯属是一种业余爱好而已。对公安文学创作而言,他们都有着素材和信息上的先天的优势,这是为许多“外人”所望尘莫及的。但他们也同样有着明显的不利条件,那就是他们一般都很忙,甚至可以说是马不停
16、蹄、夜以继日的。因此,于第二业务(即公安文学创作)的精力和时间确实是很有限的。而文学创作偏偏又是一种极其复杂艰辛的多重劳动。所以,撰写长篇中篇又谈何容易?然而,若凭借长期信息库存的优势,结合生活现场耳闻目睹的人和案以及相应而生的感受、联想与发现,撰写一些文约意半、小巧玲珑的短篇、微篇也许是力所能及和胜任愉快的。至于公安文学的读者粗劣来说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内行读者;二是大众读者;三是文化读者。其中,内行读者对公安文学自然有着先天的敏感与兴趣,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是权威的鉴赏家与评论家。但他们与公安文学的大多数作者一样,个个都有超负荷的工作量。他们用以光顾公安文学的时间与精力也是极其有限的(他们的业
17、余时间要干家务和业务进修等)因此洋洋数万至数十万言的长篇和中篇对于他们来说恐怕是难以受用的,而如果拿到的是一篇千字以内的清新小作,那么则完全可以于等车、排队、饭后、茶余之空闲一目瞭毕的。再说大众读者吧,在今天文化消费热点不断转移与更新的情况下,偏爱文学者已为数渐少,而其中尚能热衷小说者其口味也是今非昔比了。强情节、多悬念的“警匪大战”、“女尸奇案”之类也失去了原先的“魅力”。他们也希望作者能够于叙描情节、场面之余馈赠一点精神血液和思想营养。所以,对于过去较为少见的(就公安文学而言)情感真切、意蕴深刻的小小说他们也许会以先睹为快的。至于那些文化水平、文艺修养较高的儒雅之士,他们则更是企盼着公安文学能够早日步入纯文学的苑圃,能够出现内容更深邃形式更新美的佳作来。而这其中小小说历来是他们十分欣赏的一个“品种”。总之,若把小小说一体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和公安文学创作与接受上的一些现实联系起来,便不难得出结论:公安文学实在需要小小说一体的繁荣与活跃;小小说一体也完全应该而且可能春风得意于公安文苑!我们热切地企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