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738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张爱玲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张爱玲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张爱玲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张爱玲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张爱玲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张爱玲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张爱玲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论张爱玲与勃朗特姐妹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 【摘 要】张爱玲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在中国旧文化和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充满了悲剧色彩。这些女性与勃朗特姐妹著作中的女性形象在婚恋观上既有不谋而合的地方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论文比较分析了张爱玲、艾米莉、夏洛蒂的小说创作,解读她们笔下女性的婚恋观,并进而揭示作家自身经历与其作品的内在联系。【关键词】张爱玲 艾米莉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 女性 婚恋观张爱玲在文坛中似乎一直是个异类,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总能引起人们的讨论和研究,那些慵懒或勤劳、为爱情执着或为金钱虚荣的女人,大多在小说的结尾成为桎梏于社会牢笼的囚犯。她们当中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在她们的身上

2、封建社会留下的烙印或清晰或模糊。19世纪英国小说家勃朗特三姐妹也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论文试对张爱玲的小说与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以及夏洛蒂的简爱加以比较,解读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对其婚姻爱情中的种种观念和表现方式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进而揭示作家自身经历与其作品的内在联系。一、依附和独立:不同的人生观念一个人思想上根深蒂固的观念对他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认准了一种观念,即使生活过得不幸福人们也不会轻易去改变自己。张爱玲的小说塑造了一类依靠男人给予的物质过活的女性。她们不去选择独立,相反地却去选择依附男人,即使不幸福她们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凑合地过下去。在她们的观念里,依附男人就

3、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有言:“商人重利轻别离”。这在张爱玲的小说里也得到了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男人为官或为商,拈花惹草的事情总归少不了,他们娶回家的女人并不会因为被放在家中太久而变成陈年佳酿,相反,这些女人也在为自己寻找解乏解闷的路子抑或在无趣的婚姻牢笼里演着戏。留情里的杨太太一边享受着物质文明带来的便利一边却又重复着旧式太太的路子,同弄堂里的人打麻将而且还有许多爱人,她说自己“桃花运还没走完呢!” 张爱玲:留情,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79页。但是,尽管她手里攥着钱,心里却不快乐。可是,让她去过一种自己独立的生活,她恐怕是想都不敢想。她已经在这个泥潭里陷得

4、太久,久到她已经忘记当初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又如小说的主人公敦凤守寡十余年后终于又嫁人,却也只是带着“我还不都是为了钱” 张爱玲:留情,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的心理照顾着她的丈夫,她在心里将死去的前夫和现在的丈夫比较,似乎现在的丈夫怎么也比不上前夫,自己虽说年龄也比以前大了,但是容貌还是姣好的,配这个男人真是便宜他了。不过为了钱,她还是就这么和他过着吧。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一步登天似的从一个麻油店站柜台的变成了大户人家二少爷姜云泽的少奶奶,她的这个选择却是为了一个利字。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离了婚,又受到家人的排挤,范柳原的出现给了她新的希望,“她承认柳原是可爱的,他给她

5、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 张爱玲:倾城之恋,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白流苏一心渴望通过与范柳原结婚从而获得经济上的依附权,却全然未曾想过自己独立生活。张爱玲在桂花蒸阿小悲秋里写道“那些男东家是风,到处乱跑,造成许多灰尘,女东家则是红木上的雕花,专门收集灰尘。” 张爱玲:桂花蒸阿小悲秋,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女人用色相去勾引男人,不去寻求自己的独立,这是可悲的,她们的婚姻是寂寞的,而寂寞之中的调情也不过是自我安慰,对她们来说,爱情已经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字眼。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却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独立意识的女性简爱

6、。简爱是一个一生都在反抗和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是执着的,她认为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并且是单纯的。她爱上了她供职人家的男主人罗彻斯特先生,她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在经济上她是独立的,她不想也不会去依靠男人给予的物质来过活,“她认为自尊、自强、自立在她和罗彻斯特的交往中很重要,同时拥有高尚的情操也是她的一种人生价值观。” 王艳,王晋华:夏洛蒂勃朗特与张爱玲作品的婚姻观之比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这不是金锁记里的曹七巧的为利而嫁,也不是留情里的敦凤的为了依靠男人的金钱而凑合。她并不用色相去勾引男人,也不会去委屈自己过无爱的生活。简爱的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完全是一个

7、新女性的思想和作为,她希望以平等的地位来和罗彻斯特恋爱,这种平等既是指精神上的平等也是指经济上的平等。正是她的这种独立意识让罗彻斯特注意到了相貌不起眼的简爱,对她另眼相看并且爱上了她,简爱也因此拥有了真实的爱情。二、坚守和放弃:不同的爱情抉择 从古到今,爱情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古今中外都有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他们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张爱玲的笔下也有想要努力摆脱旧式束缚,跟上时代去追逐爱情的女性形象。在最初面对爱情时,她们表现出了一定的勇气,但最终还是退却了,顶着新式女性的头衔回归旧式女性的生活。简爱里的简爱面对爱情时却选择了坚持到底,并且自

8、始自终都追求着平等、自由、独立。殷宝滟送花楼会里的殷宝滟爱上了教授罗潜之,随着音乐史的学习,二人的感情也渐渐深厚了起来,终于一天罗潜之的一封信让宝滟知道原来罗教授也在喜欢着自己,可是罗潜之的妻子在有了三个孩子的基础上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出于对他家庭的负责和自己内心强烈的道德感,宝滟决定鸣金收兵,她说罗潜之的孩子是无辜的,她怎么能让他们牺牲了一生的幸福呢?然而在事后,宝滟却说自己并不是真爱着。她说“不过你不知道,他就是离了婚,他那样有神经病的人,怎么能同他结婚呢?” 张爱玲:殷宝滟送花楼会,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宝滟在感官上享受着恋爱的快乐,思想上却受着封建社会的荼

9、毒。她无法拥有爱情,也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她为自己的退却找到了合适的借口,心安理得地从爱情中抽身了。多少恨里的虞家茵性格上比起殷宝滟来多了份深沉,她的思想更为成熟,但是在面对爱情时,她们人格的不彻底处有着相似的地方。虞家茵爱上了有妇之夫夏宗豫,幸而两人又是郎有意妾有情,可是面对乡下来的夏太太,她的内心动摇了。她追求自我解放和追寻幸福的意志终究没有敌住已经深深扎根灵魂的传统道德意志。面对夏宗豫和夏太太僵死的婚姻,她怀疑自己和夏宗豫的真挚爱情的合理性,她不敢与夏宗豫一起冲破旧文化的封锁。她独自登上南下的船,甚至没有给夏宗豫为自己送行的机会。家茵是矛盾的,她原先是那么笃定自己会和夏宗豫在一起,却终究

10、还是当了“逃兵”。虞家茵遇到夏宗豫的过程和简爱遇到罗彻斯特的过程几乎如出一辙,都是男主人公家的家庭教师,都曾经无意中遇到过男主人公。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们都是经济独立的新女性,她们对男主人公的爱情不掺杂任何利益的色彩。她们的爱情一开始都是平等的,并且她们都勇于承认自己的爱情,这比殷宝滟要显得勇敢得多。虞家茵和简爱在面对自己心爱的男人还有妻子的事实的时都选择了回避,但是出发点却是不同的。虞家茵性格的软弱性在这时展现了出来,面对夏太太声泪俱下的乞求她几乎要发疯了,虽然她知道夏宗豫并不爱夏太太,他们的结合是旧式婚姻的产物,然而她还是害怕了,最终选择当一个“逃兵”。表面上看来,是夏太太成了虞家茵爱情道路

11、上的障碍,实际上是虞家茵性格上的不彻底性决定了她在爱情上的失败,在夏宗豫已经告诉她自己将与夏太太离婚的前提下,虞家茵却怯懦地离开了,在与夏宗豫见最后一面的时候,虞家茵甚至用“我预备去和我表哥结婚了。” 张爱玲:多少恨,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288页。来作为斩断自己和夏宗豫之间联系的借口。简爱的回避是因为法律的约束使得她无法以平等的姿态和罗彻斯特结合,她不愿做地位不平等的情人,她是为了自己人格的独立性而选择离开的,而且在离开罗彻斯特后她丝毫没有停止过自己的爱,她弄清了罗彻斯特的婚姻是他父亲设计的无爱婚姻,并且最终又回到了身体有了残缺的罗彻斯特身边,而去了厦门的虞家茵与夏宗豫却

12、没有了后续的故事。简爱带给了人们一个新的信息,在生活中,仅仅自立是不够的,爱情的执着也是最重要的,这种爱情建立在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物质上。简爱最后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她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对爱情的执着,这与上述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根本的区别,她笔下在爱情上最终失利的女人总是在逃避,她们徘徊在宗教礼法的樊篱外,却没有多少人会越雷池半步。当然张爱玲笔下也有在爱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女人,比如五四遗事里的范小姐,她与罗先生相恋,罗先生与第一个太太离婚让她等了六年,罗先生和第二个太太离婚她又等了五年多,最后终于和罗先生修成正果。她在追求爱情的途中没有半途而废,一再的等待也没有磨掉她的

13、意志。然而,恋爱成功后的范小姐却变样了。她变得慵懒颓唐起来,只有在牌局上她才能精神抖擞,她变得让丈夫惊诧。“没有牌局的时候,她在家里成天躺在床上嗑瓜子,衣服也懒得换,污旧的长衫,袍叉撕裂了也不补,纽绊破了就用一根别针别上。” 张爱玲:五四遗事,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范小姐变得完全不像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最后竟然荒唐地听任丈夫接回了已经离婚的两个太太,过起了三女共侍一夫的生活。新式的教育教会了她去争取恋爱的成功,却没有教她恋爱成功后该怎么做,于是范小姐竟也不自觉地回归到旧式女性的生活模式里去了。 从殷宝滟到虞家茵再到范小姐,对待爱情她们一个比一个更有勇气,然而

14、终究都回到传统的怪圈里去了,无论是分离还是结婚,她们谁也没能真正地走出封建传统的束缚。简爱对爱情的坚持充分显示出简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式女性,是维多利亚时期知识女性的代表。三、背着黄金的枷锁负重前行:同样的婚恋悲剧金钱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时候金钱就象征着地位。人们往往会为了金钱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遗憾终生。张爱玲的作品中有一些女性为了生计,或者说是为了身份地位而选择了一条并不适合自己的婚姻之路。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在极为讲究门当户对的等级社会里以自己麻油店的低贱身份嫁入了姜家,又从姨奶奶变成正室,可是这并不是因为曹七巧有多大能耐,而是因为她的丈夫是个残疾。如果当初七巧嫁给了肉铺伙计朝禄,虽

15、然生活会贫寒些,但终归是充实的,是“活”的。七巧的身份在姜家远不如她的名号二奶奶听上去那么有地位,连家里的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这个二奶奶没什么权利,说起话来竟也是毫不客气的。“凤萧道:你是她陪嫁来的吗?小双冷笑说:她也配!我原是老太太跟前的人,二爷成天的吃药,行动都离不了人,屋里几个丫头不够使,把我拨了过去。” 张爱玲:金锁记,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223页。七巧的处境最要不得的就是情欲,然而她的情欲却膨胀着,三爷季泽成为她寄托自己欲望的对象。姜季泽是个喜欢花天酒地的主,他知道七巧是寂寞的便时常和七巧调情,而恰巧这样的调情七巧也是十分受用的,面对自己残疾的丈夫和在家中被人

16、瞧不起的地位,她总得给自己寻点慰藉。她是麻油店出身,本是站柜台的,性子风风火火,让她在这个大家族里默不作声低眉顺眼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姜季泽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调情可以,但是他一早抱定了一个宗旨就是不招惹家里人,更何况是这个嘴如此敞的七巧,若是与她真勾搭上了自己可就得遭殃了。另一方面,七巧为了金钱又岂敢纵容自己的情欲?于是二人在大宅里的周旋变得熟稔却不敢逾矩。丈夫与婆婆在世的时候,她的脖颈上套着黄金的枷锁,但是手里却没有金子,等到丈夫和婆婆死了,金子终于到了手。七巧受了那么长时间的苦,她怎么会轻易将自己的金子拱手送人?因此当姜季泽向她讨钱时,她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不平衡感,她觉得自己耗尽一生换来的

17、几个钱难道还能给这个男人拿了?她卖了自己的一生,除了这些钱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补偿她。七巧的心理是变态的,她的遭遇让她的内心扭曲,以至于作为一个母亲,七巧的心理也是极度变态的,她无情地折磨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她的儿子长白在外面赌钱,捧女戏子,甚至渐渐跟着他的三叔姜季泽逛起窑子来,七巧着急了,慌里慌张地给他定了亲事,娶了一个名叫芝寿的小姐。七巧潜意识里把儿子当成自己的半个情人,她让儿子成宿地给自己烧烟,套问儿媳的私房事,然后广为传布,甚至在芝寿的母亲面前也毫不掩饰,芝寿想死,也最终得了肺痨而死了。七巧把一个丫头绢儿给儿子当了小妾,在芝寿死了以后扶了正,但是却也只是成为了芝寿的替身,扶了正不到一年以

18、后就吞了鸦片自杀了,这样折腾下来儿子不敢再娶。女儿的婚事也被一拖再拖,到了女儿长安近三十岁了,七巧也不再说自己家姑娘抽烟是理所当然了,只说女儿自己长得不好,她这个做娘的供吃供喝还供她吸鸦片实在是已经造福了,女儿嫁不出去赖不到她头上。长安终于恋爱了,可是看到女儿脸上带了笑意七巧反而觉得讨厌,她冷言冷语地讽刺女儿,甚至在女儿心仪的对象面前故意说女儿抽鸦片,她有意毁掉女儿的幸福。“曹七巧是无奈的,悲剧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曹继红:从荒原意识解读张爱玲笔下悲剧女性,作家,2008年第16期。七巧被黄金枷锁给锁死了,她的心理是不平衡的,她要让更多的人为她的命运葬送自己的幸福,甚至

19、是自己的儿女,“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金锁记,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242页。晚年的七巧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喜欢她的有肉店的朝禄,有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有沈裁缝的儿子。她当初如果是在这四人中随便挑一个,日子也不至于过得让她无比压抑到变态,男人对她多少也有点真心。有人说“曹七巧是当时中国社会异化人群的典型缩影。” 李桂芳:浅谈人性异化对与的比较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七巧为自己的命运哭泣,她可怜自己,而更值得可怜的是时代造就的更多女性的命运悲剧,那个时代有金钱打造的活棺材,更有想飞上枝头变

20、凤凰的女人,于是女人就这么“飞”进了“棺材”。命运的轮盘在她们各自狰狞的内心中转动着,直到生命的终结。金锁记之后,张爱玲又在这部小说的基础上写出了怨女,银娣的命运与七巧的命运如出一辙,张爱玲将金钱对女性的摧残写得触目惊心,这些女性的爱情与婚姻是错位的矛盾体。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与曹七巧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凯瑟琳从小便与父亲带回来的吉普赛弃儿希斯克利夫生活在一起。那时的凯瑟琳是一个会向父亲要马鞭作礼物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野丫头”,在希斯克利夫受到周围人们的敌视和不公待遇时勇敢地选择和他做朋友。在父亲去世后,呼啸山庄的主人变成了她性格暴戾的哥哥辛德雷,于是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联合起来一同反

21、抗辛德雷的压迫。他们相爱了,凯瑟琳清楚地知道自己是那么强烈地爱着希斯克利夫,她说“我对希斯克里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北京:台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页。然而当画眉山庄的华贵生活展现在凯瑟琳面前时,凯瑟琳被彻底地迷住了,她发觉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一直做一个与希斯克利夫为伴的“野孩子”。凯瑟琳认为“如果希斯克利夫和我结婚了,我们就得做乞丐。”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北京:台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73页。于是她选择了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林顿,做一个身份高贵的女主人。这时凯瑟琳与曹七巧的想法是一

22、样的,面对爱情和金钱、地位,她们更倾向于选择后者。曹七巧知道自己如果嫁给地位和自己差不多的男人会过得更快乐,凯瑟琳知道和希斯克利夫在一起她才能感受到爱情,然而她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在由金钱铺就的错误之路上走了下去。这样的人生注定以悲剧收场,曹七巧毁了自己,也毁了自己的儿女,而凯瑟琳在希斯克利夫再次出现时达到了她情感矛盾的巅峰,最终陷入了癫狂,绝食而死。凯瑟琳曾经说过她爱着希斯克利夫是因为希斯克利夫就是她自己,他们在性格上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在面对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后,希斯克利夫选择了疯狂地报复,就像曹七巧选择报复一样,用别人的牺牲来补偿自己的心理失衡。“无论是受当时社会的阶级观的影响同时无法战胜自

23、己心理的弱点成为金钱和地位的俘虏,遗失了爱情最终在后悔和痛苦中耗尽了生命的凯瑟琳,还是一度藐视金钱地位却把它们作为复仇的武器,在疯狂的复仇中扭曲了自己心灵的希斯克利夫,还是戴着沉重的黄金枷锁成为一个类似于变态女疯子的曹七巧,他们都没有能够在金钱中找到真正的归宿而迷失了自己的心灵。在金钱的面前,每个人的人性都得到了最彻底的暴露。” 徐慧:对与中人物特征的思考,台声新视角,2005年第5期。凯瑟琳和曹七巧把生活的幸福与金钱、地位牢牢挂钩,以至于面对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时表现出了漠视和自我贬低。在张爱玲的世界里,唯有活下去才是真实的。无论是曹七巧还是白流苏,虽然她们的境遇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她们都想

24、牢牢抓住婚姻这个砝码,唯有这个才是女人安身立命之本。传统社会给她们强行安上了附属地位的头衔,女性沦为工具。那些欲盖弥彰的凄惨也因此有了遮羞布,一切都变得看似合理起来。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命运是一首葬送灵魂的挽歌,她们忽明忽暗的眼神诉说着心中的渴求,但是这个社会却不允许她们的灵魂从这扇心灵之窗飞出来,窗棂透进的阳光找不到反射的镜面,兀自消失在眼神的黑洞里。这些女人从最初的被迫屈从到自己画地为牢,用金钱或插科打诨的调情满足自己,精神上却是贫瘠的。简爱却谱写了一曲爱情的颂歌,简爱的眼神一直都是那么明亮和清澈,她不允许自己的爱情掺杂杂质,更不会轻易放弃爱情。她的爱情从来都不是束缚自己的牢笼,而是她追

25、求独立、平等、自由的成果。简爱的形象对于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的定义“女性是家庭天使,以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存在,从属于家庭而没有自己独立的个体身份。” 周菁:从女性主义视阈解析,文学教育(下),2007年第3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驳斥。四、作家与作品:自我经历的映射将这些女性作家本身的生活经历与她们的作品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多多少少都带有她们自己的影子。张爱玲很小就失去母爱,她对人世一直都感到不安和恐惧。贵族阶级的没落,使她看到了很多具有悲剧色彩的命运。抗战的爆发更加深了张爱玲的生存危机感。张爱玲的不安、恐惧、危机感、苍凉感在她的笔下浸透到了她的每一个主人公身上。张爱玲从小生活

26、在天津、上海、香港这样开放的都市,她的外表是现代的,但是骨子里却是传统的,她对婚姻、家庭的态度十分保守,她认为女人要崇拜才快乐。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在外表上一直显示着她的“新”,但是她的目的也只是要结婚,她展现了张爱玲思想“旧”的一面。张爱玲从父亲那逃出来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因为经济拮据她靠卖文为生,她出身名门,祖父是清末名宦张佩纶,曾外祖父是李鸿章,但是她又被迫过着难堪的生活,身份不上不下。金锁记的曹七巧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不上不下的人物,她虽是姜家的少奶奶,出身却很卑微,没人看得起她。张爱玲和她笔下的人物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社会身份,不是富贵的上层人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下层人。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

27、史中评价道:“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可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家,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诚宽厚的历史家。” 夏志清:论张爱玲,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作为艾米莉唯一的小说作品,呼啸山庄是女作家对真爱的诠释,也是女作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关建平:生死之恋与乱世俗爱浅析艾米莉勃朗特与张爱玲笔下的爱情,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艾米莉勃朗特居住的地方霍华斯西面是霍华斯荒原,空旷的荒原仿佛将艾米莉与世隔绝了。这样的荒原也在呼啸山庄里出现了,呼啸山庄就存在于这样一个荒原上。艾米莉一生中离开家三次,但是一旦离开荒原自由自在的生活她就会感到不安,直到回到荒原她

28、才会恢复活力。她只熟悉霍华斯周围的居民,这样单纯的人生经历和自闭的生活让她把她所能了解的人物的悲惨命运都写进了小说。她也将自己倔强的性格融进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身上。艾米莉热爱大自然,呼啸山庄的爱恨纠缠是大自然与封闭社会之间矛盾的产物。“呼啸山庄是表现艾米莉感情愿望、创造、思索和理想的一幅图画,是她的真实历史。” 黄翀:风暴之女艾米莉勃朗特评析作家经历和性格对作品的影响,引进与咨询,2005年第3期。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艾米莉的姐姐。为了让女儿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她们的父亲将她们四个姐妹送到了“牧师的女儿”这样一所慈善学校。在那孩子们衣衫单薄,时常吃不上饭,备受虐待,就像简爱里所写道的“有

29、好几次,吃点心的时候,我不得不把分得的那一小片珍贵的黑面包分给两个勒索者,我才伴着因饿极了而偷偷掉下的眼泪。”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在学校里,她的一位姐妹玛莉亚因为恶劣的环境而生了病,因为不拘小节而成了老师打压的对象,玛莉亚在简爱中就化身为了海伦彭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夏洛蒂把她生活中的人们写进了小说。夏洛蒂在布鲁塞尔学习法语的时候爱上了她的法语老师埃热。她狂热地爱着他,在埃热先生对她疏离的时候她说“禁止我给你写信,拒绝给我回信,这将会夺去我在世界上唯一的乐趣。” 玛格丽特莱恩:勃朗特三姐妹,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6页。参考文

30、献:【1】张爱玲:留情,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2】张爱玲:桂花蒸阿小悲秋,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3】张爱玲:金锁记,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4】李桂芳:谈人性异化对与的比较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5】张爱玲:殷宝滟送花楼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6】张爱玲:五四遗事,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7】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北京:台海出版社,1999年版。【8】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版。【9】张爱玲:倾城之恋,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31、。【10】徐慧:对与中人物特征的思考,台声新视角,2005年第5期。【11】张爱玲:多少恨,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12】黄翀:风暴之女艾米莉勃朗特评析作家经历和性格对作品的影响,引进与咨询,2005年第3期。【13】玛格丽特莱恩:勃朗特三姐妹,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14】夏志清:论张爱玲,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版。【15】周菁:从女性主义视阈解析,文学教育(下),2007年第3期。【16】陈晓蓉:什么更重要:爱情还是自力?,群文天地,2009年第2期。【17】秦弓:张爱玲笔下的女人与男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4

32、期。【18】申朝晖:论张爱玲和她笔下主人公的“遗传与变异”关系,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19】关建平:生死之恋与乱世俗爱浅析艾米丽勃朗特与张爱玲笔下的爱情,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20】魏芳萱:夏洛蒂勃朗特生平对其的影响,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21】刘长:浅谈早期经验对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影响,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22】曹继红:从荒原意识解读张爱玲笔下悲剧女性,作家,2008年第16期。【23】王艳,王晋华:夏洛蒂勃朗特与张爱玲作品的婚姻观之比较,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The O

33、utlook on Love and Marriage of The Women from Zhang Ailings and Bronte Sisters NovelsAbstract:The most leading characters in Zhang Ailings novels are female,most of them end up with tragedies with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old culture and the feudal society.These women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

34、erences with the women from Bronte sisters novels in the outlook on love and marriage.The dissertation will compare and analyze these writers novels and elaborate the womens views ,and then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writers experiences with their novels.Key Words:Zhang Ailing、Emily Bronte、Char

35、lotte Bronte、women、outlook on love and marriage 对埃热的爱在简爱中表现成了简爱对罗彻斯特先生的爱。简爱在当时被人们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著作,夏洛蒂用简爱的口吻诉说着她的人生。无论是张爱玲还是艾米莉勃朗特和夏洛蒂勃朗特,她们都从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中有选择依附男人而活的敦凤、白流苏,有为了金钱和地位放弃幸福的曹七巧和凯瑟琳,有在爱情的道路上半途而废的虞家茵,更有独立自主,为了爱情一直努力并且最终成功的简爱。她们或迥异或相同的婚恋观展现出时代在女性身上留下的烙印。作家的生活、态度、性格在小说中也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些作家将自身的生活杂糅进了各自的著作,用笔下的人物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苍凉、一个家族的悲剧、一个女人的一生。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