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740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一、阿Q的人物形象(鲁迅)阿Q的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包含深广的社会和历史内容,被称为不朽的艺术典型。20世纪80年代。学者林兴宅概括了阿Q性格的十大方面: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认真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屈从;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贵又趋炎附势;横行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横行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1、落后不自觉的农民形象(1)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2)深受封建观念的毒害,狭隘保守,落后不觉悟;(3)对待革命的态度:恨-喜-梦,阿Q式的革命2、精神是胜利法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

2、1)妄自尊大。(2)化丑陋为荣耀。(3)化痛苦为幸福。(4)惧强凌弱。二、狂人的人物形像(鲁迅)1、就塑造而言,“狂人”是超尘拔俗的理想主义斗士,还是具有病理学个案价值的普通的精神病患者;2、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启蒙者;3、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1)变态的心理。(2)混乱的逻辑。(3)虚幻的幻觉。三、沉沦中“他”的人物形象(郁达夫)“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的学生,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身为“弱国子民”,这种热情收到了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

3、独和空虚,患上了“忧郁症”。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的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毁自伤,感到前途迷惘,在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将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祖国啊祖国受苦呢!”小说强烈地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引起了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那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他”的形象饱满而丰富,既有“本我”可耻的一面,又有“超我”高尚、纯洁的一面。四、边城的人性之美(沈从文)边城表现了特殊世界,特殊关系中人性的极致美:自然、淳朴、和谐、宁静。展现理想的人性,以此批判都市人性的失落。(1)用

4、写意和点染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呈现出一种单纯的自然美。(2)浑圆与完美的审美形态。人与景、情与景、人物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水乳交融,作品的内在结构衔接自如,作品在异乎寻常的单纯中充盈着一种浑圆畅达之气。(3)情绪化和抒情性。作者把情感作为小说叙述的动力,小说呈现出散文的抒情美。(4)结构异常完美。一曲爱与美的人生与人性的颂歌。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理想中爱与美的极致:把这个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描绘得如同诗一样纯美,而作者的人生理想与人性理想,就寄托在翠翠这样的纯美少女形象中。五、月牙儿的艺术特征(老舍)1、人与“月牙儿”:互为镜像的修辞叙事:(1)“人-月牙儿“互为镜像的修辞叙事隐含着双重过滤、双

5、重放大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2)“人-月牙儿”互为镜像的修辞叙事隐含着作者的双重修辞意图。2、月牙儿:成功的修辞和不太成功的修辞。月牙儿最成功的修辞莫过于作者成功地将“月牙儿”这一事物象征主人公的命运,“月牙儿”是主人公生活的见证,是她不同感情经历的记忆。月牙儿对主人公而言,不仅是起到唤醒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折射了小说人物不同时期、不同遭遇后产生的不同感受。月牙儿是人化的意象,在主人公生活的不同时期,它分别被赋予色彩不同、基调不同的意义内涵。除此之外,“月牙儿”作为抒情线索始终贯穿文中,也是月牙儿这部作品的成功的修辞之处。3、 小说全篇浸透着人生悲凉,对社会黑暗现实进行了尖锐批判。“我”这个

6、人物也是现代小说形象刻画中少见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妓女形象。小说里,“月牙儿”的意象反复出现,使全文笼罩在一弯残月的凄凉氛围中,并且巧妙通过月的时有时无、时明时暗来衬写主人公的处境和情绪,把整部小说升华到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诗的境界。六、金锁记中“七巧”的变态心理(张爱玲)小说成功塑造了曹七巧这一典型人物。她出身卑微,嫁给富贵大家庭的残疾儿子,在不可遏抑的金钱欲和无法满足的情欲的操控下,从纯朴健康的女孩子一步一步沦为心理畸形的恶毒妇人。张爱玲塑造的所有人物形象中,曹七巧是最彻底的一个,欲望物欲和情欲决定了她的一切行为都显现出恶的特性。她自己戴上了黄金的枷锁,丧失了爱的能力,失去了对爱所有的期盼,

7、又用黄金枷角劈杀了她周围的亲人。“她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为了钱,她撵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泽,病态地拆散了女儿的婚姻,故意在儿子、儿媳间制造矛盾。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七、再别康桥的艺术特征(徐志摩新月派诗人)诗篇以轻柔的音节、婉转的语调书写。(1)音乐美语言的音乐美开篇三篇“轻轻的”和结尾三个“悄悄的”,为全诗奠下了轻盈亲和的基调,仿佛活画出诗人用足尖点地轻柔舒缓地向康桥道别的情景,也可视为诗人潇洒飘逸风度音乐性外化。还有对音节而言,朗朗上口、

8、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2)绘画美所谓“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色彩的词语。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的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3)建筑美所谓“建筑美”,是指诗节的匀称和诗句的整齐。首尾回环照应,用叠词(轻轻、悄悄)来创造意境,又用大体整齐与错落有致的诗行实现诗歌“建筑美”的主张。八、死水的三美艺术特征(闻一多)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作者在继承我过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

9、就是节奏感强。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二十行。每行九字,这九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错综交替,音节富于变化,收尾双音词,通篇押韵,韵脚和谐。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必须有“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如死水中的“绿酒”、“白沫”、“罗绮”、“云霞”等等。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死水全诗五节每节四行,每行都是十字句,被人称为方块诗,体现了“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死水正是被公认为闻一多“三美”格律诗式的典型。九、雨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戴望舒)

10、1、思想内容: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2、艺术特点:(1)运用象征主义的方法,创造象征性的意象。诗中那撑着油纸伞的抒情主人公,那寂寥悠长雨巷

11、,那像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花一样忧愁的姑娘 ,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着象征意味的抒情意象。把“雨巷”理解为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把“丁香花姑娘”理解为理想,联系雨巷创作的时间,对诗的这种理解应该说是有依据的。(2)借鉴古典诗歌传统 ,创造朦胧的境界美。雨巷明显地体现了诗人受古典诗词艺术陶冶的痕迹,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的愁心的象征。(3)和谐的悠扬的音乐美。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全诗共七节,音节和末节重复言唱,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忧郁心境的表现力。十、金

12、黄的稻束的艺术特征(郑敏)诗人将“满月下的稻束”、“暮色里的远山”调制成一种温情饱满的静穆,将秋田里金黄的稻束同无数疲倦的母亲及其“皱了的美丽的脸”凝固在黄昏中,然后又以高悬的树巅上收获日的满月,暮色中“围着我们心边”的远山等静默的空间场景和诗人自己同化了的心像,同置于稻束和母亲的双重形象之中,最终汇聚出人类母亲那种“疲倦的圣者”形象,这形象仿佛雕塑般的静穆,这是永恒的奉献者、漫长的隐忍者、深沉的忧患者的雕像,并且由此升华为一种历史的沉思,赋予稻束以人类思想的品格,意的沉思绵远。诗里有情绪的流动,但更多是思想的凝固是由视觉的质感而获得的一种心灵的力度,是思想的结晶体。十一、故乡的野菜的艺术特征

13、(周作人)文中对野菜的详实描绘富于知识性。这种来自民间的日常知识,富于生活情趣,读来亲切自然。没有出奇制胜的构思,没有花哨秀丽的词句,谈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行文中充溢着对野花野草、对妇女儿童温润的关爱,诙谐、风趣,毫不矫揉造作。如关于黄花麦果的儿歌,下里巴人的乡间野语却极富表现力,于轻松逗笑中刻画出小孩子因为黄花麦果好吃而舍不得送人的俏皮神态,仔细回味,令人忍禁不禁。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民俗童趣于平淡中娓娓道来,典籍掌故于信手间旁征博引,其语言平和冲淡、淡雅悠远,其文风飘逸潇洒、雅趣盎然,堪称一幅淡雅悠远的风俗画。用笔极其简练明净,从而传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由此可以见出,以质

14、朴的语言对民俗的东西忠实地记述,以存野趣;以独特的审美标准去芜存精,是这篇散文以及周作人若干散文野趣为雅趣的契机之一。十二、雪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内容(鲁迅)雪中塑造的三个意象:“暖国的雨”、“南方的雪”、“朔方的雪”分别象征了鲁迅所观照的三种人生存在的生命状态。“暖国的雨”是生命合情合理存在的象征,“朔方的雪”则是生命的现实的也是最终的存在形态。鲁迅对之寄予了不同的情感;“暖国的雨”固然是理想的人生,鲁迅对它爱护然而不安,因为不曾经历过痛苦磨难的人生是不能被看作“幸运”的;“南方的雪”象征的是鲁迅向往的生命境界,然而仍有所保留:它不可能永恒,必将随美的消逝而被人遗忘。只有“朔方的雪”是鲁迅真正肯

15、定和认同的。他几乎用了全部的热情来赞颂它的意气和风采,孤独然而坚强,微笑然而广大,死去然而永生。“绝望的抗争”。雪既写出了鲁迅“荷戟独彷徨”的孤独和绝望,也表达了他在孤独中仍不放弃的反抗。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全文以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这一情感逻辑细密地展开记述。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开头首先提到南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而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作者在这里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的雪,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是温润的美,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

16、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寂寞、孤单下更突出坚守自身的可贵,“从无希望中得救”。 十三、囚绿记的象征意义(陆蠡)以“恋绿-囚绿-释绿-念绿”为行文线索,其中囚绿为重点,也是惊人之笔。作者由于恋绿,将常春藤从窗口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系住它,引为绿友来装饰自己过于抑郁的心情,于是他发现这“绿友”,“永远向着阳光”,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还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体味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懑之情。十四、灯(巴金)灯的开篇,先以清冷而略显沉闷的笔触描述作者所处环境的浓重黑暗。浓重黑暗之下灯

17、光的出现,给人以喜悦和联想,它是光明的象征,更是人们思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作家赞美灯光对人的种种好处,通过回忆往昔的经历,指出灯光在他思想困惑和迷茫时的指引作用。在这里,灯不是普通自然界的荧光电火,更是富有生命气息的点燃人类智慧的战斗之火,胜利之火,它使人在困境中得到鼓舞,在黑夜徘徊时找到归路。作者思绪从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回到现实中自己和朋友受到灯光“恩泽”的经历,突出了灯光作用之巨大。灯给人光与热,灯给迷途者指引方向,灯甚至能使人起死回生。文章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灯的热爱,对光明的无限向往。篇末以点睛之笔,再次揭明主题,让人读来心境澄明,回味绵

18、长。灯没有口号式的呼告,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将真挚醇厚的感情蕴于娓娓叙述之中,给人一种深沉的感染力量。十五、雷雨的艺术特征(曹禺)1、吸收西方戏剧艺术,从一个非常性的紧急事变提取戏剧冲突与中心动作,冲突紧张激烈,全剧贯穿“激变”与“危机”,从中产生激荡人心的戏剧性,“雷雨”中令人震颤的闪电,烛见了中国旧家庭的罪恶。2、“回溯式”戏剧结构,在舞台时间、地点、基本事件、人物关系上,其表现的事情跨度30年。作者从30年的矛盾着眼,就一天之内的冲突落笔。雷雨以表现“现在的戏剧为主”,将“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紧密结合起来。3、雷雨“太像戏”,表现为爱情的纠葛和血缘关系的纠葛。十六、升官图的思想

19、内容(陈白尘)3幕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代表作。剧本借两个强盗升官发财的黄粱一梦,以极具荒诞意味的情节勾勒出了40年代国民党官场上的群丑图,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丑恶和腐败,同时,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出了“鸡叫了!天快亮了!”的预言。它尤其指出:这种腐败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统治机构的糜烂。此剧在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战斗作用。陈白尘的喜剧讽刺泼辣犀利,气势挥洒纵横,构思大胆奇妙,漫画化和性格化结合,荒诞性和真实性统一,喜剧性和悲剧性交相映衬,并善于吸收中国传统的讽刺艺术特点,注重喜剧的民族化。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一、美文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周作人最早

20、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实质是散文的一种。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中国古文里序、记和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美文,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二、女神郭沫若女神,诗集。郭沫若著。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在诗歌形式

21、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三、野草鲁迅野草一文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共24篇,第一篇文章是秋夜,扉页上写了)四、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是指,上个世纪30年代活跃在北平、天津等北方大城市的作者群,当时

22、也称“北方作家”派,主要阵地是天津大公报的骆驼草。代表作家主要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等人,他们大多是清华、北大、燕京等大学的老师。学院的文化氛围较浓,所以被称为“学院派”,他们追求道德的健康和艺术的纯正。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五、海派上个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上海的一群作家。如:施蛰存、刘呐鸥、张爱玲、穆时英等。以现代杂志为阵地,抒写“新感觉”的小说,主要突出心理描写和性爱心理描写。六、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以冰心、卢隐、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为代表的青年作家,以人生、家庭、妇女、青年、儿童、婚恋、劳工、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作品。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