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解读D·H·劳伦斯的《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解读D·H·劳伦斯的《蛇》.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解读DH劳伦斯的蛇 论文摘要: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方法正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采用生态批评视角,重新审视DH劳伦斯的蛇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征服、统治自然观”与“生态整体观”两个方面,探索蛇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论文关键词:蛇;生态文学批评:人;自然深受浪漫主义思想影响的现代主义作家DH劳伦斯于192年完成的诗集鸟兽花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勾勒了大量丰满的动植物形象,其中的树木、花草、家禽、野兽均富于情感和灵性劳伦斯赋予自然以生命的血肉,通过将自然人格化,发现人与自然神秘的联系方式。其中的名篇蛇寓言般地讲述了文明人面临大自然的困
2、惑与踌躇,初始本能的敬畏与随后心中敌意的“教化之声”形诗的张力,诗人最终在赎罪与自省中呼唤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关系的建立。历来评论家已采用原型批评和弗洛伊德分析等方法分析过该诗。本文采用生态批评视角,重新审视蛇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引发对人类文明与人自身的反思,从而挖掘出劳伦斯对“征服、统治自然观”的批判和“生态整体观”(hoistithought)的呼唤。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态运动的导火索寂静的春天(1962出版了,这本绝不“寂静”的书,引发了美国当代轰轰烈烈的群众性保护运动。1972年,约瑟夫米克(Joseph Meeker)在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TheComedyofSurv
3、ival:StudieinLiteraryEcology)中提出“文学生态学”的概念,即“对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生物主题进行研究”。到1993年,生态文学研究成为公认的批评学派。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一些生态文学批评的专著相继出版。1996年佐治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格罗费尔蒂和费罗姆主编的生态批评读本:文学生态学的里程碑(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inLiteraryEcology),并在前言中指出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批评立场,它一只脚踩着文学,另一只脚踩着土地;作为一种理论话语,它协调着人类与非人类的关系”。国内学者则进一步诠释为:“作为一种文学和批评,生态批评的主要任
4、务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评,探索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并最终以弘扬关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为归宿。英国著名的生态文学研究者乔纳森贝特在大地之歌中指出“环境已经完全变了,我们必须再次提出那个老问题: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具有深刻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思想根源。”海德格尔便把拯救地球生态危机、拯救人类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文学上。在他看来,重整破碎的自然与重建衰败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而DH劳伦斯早在诗篇蛇中对陷入迷途的人类文化发出了相同的探寻,并呼唤自然与人和谐关系的建立。一、蛇中的人
5、与自然蛇作于1920年7月意大利西西里岛,是根据劳伦斯个人的真实经历写成。在一个炎热夏日的午后,蛇与“我”都前往“我的水槽”找水喝。他先到达,安静、惬意地先喝起来,“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我”很喜欢“他”,像一位安静的客人;来“我的水槽”喝水,“这是我的荣幸”。而“我”的耳边却不断地响起“教化的叮嘱:“一定要杀死它!”,因为西西里岛金黄色的蛇是有毒的尽管“他”举止温和,这条毒蛇仍可能威胁“我”的生命。当“他抽身离去时,“我”捡起一块木材“啪地一声砸向水槽”。变调的暴力之声划破了午后的寂静,也打破了“我”与蛇之间的默契。“他闪电般地缩进了“黑洞”里,留下“我”为自己的卑鄙行径忏悔、祈祷。劳伦斯的蛇寓言般地道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企图唤醒人类及早为自己对自然犯下的“罪行”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