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戏剧的泾渭——试论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审美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戏剧的泾渭——试论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审美差异.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戏剧的泾渭试论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审美差异文学与传播一11L戏剧的泾渭试论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审美差异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是东西方文化在戏剧和音乐方面的集大成的艺术形式,在千年的岁月中,经历了形成发展,繁华,寥落与萧条乃至濒危,而后重生,再现风华.这两个交相辉映的艺术奇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相径庭,二者的迥异之处却体现着东西方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戏曲,强调宇宙本身的意蕴和人的精神境界.而受到人本思想,先验感知影响的西方戏剧,则是强调思辨和理性的外化.一,沿革之路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戏曲脱胎于原始的劳动戏舞.而西方戏剧起源则追溯到希腊悲剧.它们在
2、发展中各自都分化出了纷繁的流派.中国戏曲最早隐现在先秦,形成在中唐在宋金元时期逐步成熟,最终在明清时期达到空前繁荣.西方戏剧则经历了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众多音乐形式的演化发展,最终于16世纪末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随后的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直至2O世纪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两者都是依托于舞台的表现艺术.有着上千年的文化沉淀.可在具体的形式上却不尽相同.中国戏曲可以说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它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西方戏剧集音乐,文学,舞蹈,美术和戏剧表演为一体.以角色戏唱为主导以独立的,特定的音乐结构为推进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二,比较之异柏拉图关于美是
3、什么的发问,开启了美学的思考,并激励无数先哲进行不懈的解答和努力.在美学的视角下,如何去解构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笔者认为跳出美本质的探求,将美定义为事物在互相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合乎人类目的性的有规律的统一.并在其特殊的组合关系和运动形态中显示其美的品性.狄德罗把美看成是一种关系:美是随着关系而开始,增长,变化,衰落,消失的.我把一切本身有能力在我的悟性之中唤醒关系概念的东西,称之为在我身外之美r,l1.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有着不同美的品性.主要是在处理三个方面关系中的不同.(一)创作主体把握世界的方式不同中国戏曲创作主体在创作时的感知,情感,想象都与西方写实体戏剧创作主体有所不同.因而创作出来的作
4、品也就各异.文/宋文文西方写实体戏剧以三一律为代表.他们的每一幕戏都固定在一时一地.创作主体的创作心态,也就囿于一时一地.在几个人物之间徘徊,并不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邀游.中国戏曲与西方写实体戏剧不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口,它是带有浓重表现成分的抒情体戏剧.非生活形态的情感真实.创作主体的创作心态并不固定于一时一地的几个人物之间活动,而是随着人物的内心状态和大自然一起驰骋,是一种宏观的涵天盖地的创作心态.这种戏曲创作主体的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于我的审美意识和创作心态,是根植于强调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的传统.类于剧作,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表演也体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在中国戏曲中,演员将许多自然
5、的状态,比如金鸡独立,乌龙绞柱,鲤鱼打挺等,幻化成心灵的状态后在舞台上写意表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主体心态,对角色的把握也是一种宏观的状态.而西方戏剧是强调一种客观表现,体现审美判断力的具体表象演员在塑造形象时力争贴近现实.是客观世界的升华和提炼,是一种理性判断的主体心态.(二)艺术成分之间的关系不同和.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化一直倡导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审美思想.这在中国的戏曲J18文学与传播中同样是有所反映.这种将几种物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物体的哲学思想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戏曲.在中国的戏曲中.直没有把言,歌,舞三者各自分化出来,表演强调唱做,念.打的广泛综合.情感
6、色彩上也是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无论是悲剧或喜剧.极少有一悲到底或一喜到底的.不同于中国戏曲,虽然在形成时期的古希腊早期戏剧,其表演艺术成分的综合程度也是很高的.但是到了近代,欧洲戏剧分化成话剧,歌剧舞剧.表演艺术成分走向单一化.至现代,不少戏剧流派又将歌,舞,言在戏剧中重新综合起来.感情色彩也是一贯始终,戏剧的开始有时已经定下了整篇的基调.(三)与剧作受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在西方戏剧的流派分类中,有一种是根据与接受主体即观众之间审美距离的不同来分类的.一类戏剧体系是写实体戏中国戏曲京居西方歌剧剧,主张观众与角色情感共鸣距离消失,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们不妨把它称作幻觉性体系.另一类则恰好相反.反
7、对用情感去感染观众.主张将观众和舞台上所表现的事件间隔起来,赋予观众以探讨的,批判的态度.我们不妨把它称作间离性体系.而在中国戏曲中.与接受主体的关系则异于以上两种.它与观众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一种近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创造时对艺术生活作高度概括和必要的虚构,尤其在艺术造型上要对生活形态重新组合.大幅度地变形和夸张.这样审美主体在看戏时与审美对象保持不即不离的距离,既被剧中人物所感染又不完全进入剧中人物生活的幻觉之中.在观众和演员的共同作用下,在一连串知性活动中构成想象中的环境及氛围.在美学的视角下.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既然有这样的不同之处,笔者从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来试分析一
8、下两者差异所形成的原因.(一j自然条件的影响从原始氏族社会开始.在中国,人与自然直接统一的关系长期地保存了下来,三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一直处在人与自然形成共同体的农业社会在农业上面.自始就有自然力在协同发生作用.这样的社会形态,使得人与自然始终处于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加深了人们天人合一的观念.而相比之下,古代西欧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似与我国古人不同.古希腊较早地走向城邦社会,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像我国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那样密切.希腊人受到希腊海湾,贫瘠而多石的山地等复杂地形的影响养成了对大自然的恐惧意识和反抗心理.正是在这样的差异下,中国戏曲的舞台空间是开放的.自由涵天盖地的,艺术形象是抒情的
9、.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西方戏剧的舞台空间则是封闭的,固定的,限于一时一地的,艺术形象是写实的.人物主体与自然客体是分裂的.(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原始氏族社会的部落形式和风俗习惯.比之西欧等国.在后世改变得最少.而是在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长期保存了下来,以氏族宗姓组成的自然村落的生产单位和生活形态长期和谐稳定.强调社会精英的权威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戏曲审美情趣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状态.而西方社会从古希腊开始就处于一种动荡的分裂组合之中,当时已经彻底铲除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随着其科学的发展.思维也是在不断变化.强调对自然的敬畏,人权的尊重.(三)文化背景
10、的差异西方戏剧源于基督教罪感文化是西方罪感文化在音乐和表演上的折射和外化这从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演奏者和听众往往在表演过程中,不强调面色表情,即使歌剧演唱者在情绪最激动的时候,也会显示出某种程度的克制,他们更为注重强调纯内心的精神体验.在这种基础上发文学与传播11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色彩意象特点之浅析文/高亮我国古代诗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色彩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始终与中国诗画相伴相连,为中国古代诗歌营造了一个美妙的色彩世界.本文拟通过以对古代诗词中的色彩意象表达特点进行解读,以期寻找到古代诗词色彩意象的表达由画面美,意境美到情感美的缤纷的色彩世界,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代诗词所蕴含的独特的
11、民族审美的色彩价值.展而来的西方戏剧.它们从表演到欣赏就像布道说教与听经忏悔.更多关注的是内心体验.然而,在中国乐感文化中,美感并不仅仅汇集在纯内心体验中,而是不离世,不离感性.灵与肉乐(yue)与乐(1e)不能分开.对戏曲的欣赏体验是与其他艺术.如歌唱,舞蹈,诗词,甚或佐以美酒,风花雪月,建筑,武术等不同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审美合力.三,重构之殇在全球政治与经济逐步融合的当今社会,艺术上的交流也频繁起来.建国虽短的美国却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和机遇,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在向世界扩张它的政治和经济意识的同时.在文化上也具有相当的进攻性和侵略性.这在我国当今文化上也有表现国人的文化归属认同感在逐
12、步缺失.与此对应,中国戏曲也日渐式微,肯德基,麦当劳取代了茶馆和书场.好莱坞大片取代了天光云影下的醉意渔歌.在我们严肃地思考当前应如何维持中国戏曲存在方式的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面对西方文化观念所造成的强烈冲击.而以此为背景的两种对立观点也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逐渐浮出了水面.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应以改革来推陈出新为中国戏曲注入时尚的西方音乐文化要素.以适应和引导欣赏者的审美趣味进而达到保护的目的.而另一种观点则坚持必须维护中国戏曲艺术的纯洁性,力求原汁原味地演绎其传统文化的精致风雅强调要通过宣传,介绍和培植听众,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逐步由国内走出国门并推向世界,最终实现保护的目标.两种观点虽然
13、代表了不同的改革审美追求.但是都存在着各自的先天的缺陷.为中国戏曲大量地注入现代化,甚至是交响化的表现要素,却是改革实践中的一个不宜大加提倡的作法.姑且不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鲜明的体系,背景反差,即便是在戏剧理论体系中也无可争辩地广泛存在着互不包容的事实,强行移植先天就有不和.倘若我们硬要悖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强行改革,最终中国戏曲或许就会演变成一种艺术怪胎.一味强调原汁原味来重现中国戏曲的辉煌.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办法.戏曲艺术不像其他艺术形式,它不是一门曲高和寡的艺术,它强调和接受主体问的互动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对其发展很关键.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有着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方面的原因
14、.然而沧海桑田的变化之后.社会有了很大的不同.逆势而为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是收效甚微.而试图以独辟冷门的方式去发展.硬性推向世界,最终等待的还是失败.在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现代化和融合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固然重要.但是必须是在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纯洁和本真之基础上.既要符合时代潮流又要保持文化传统.传统戏剧的突围之路看似矛盾,却弥足珍贵.注释:【1】【法】狄德罗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文艺理论译丛,1958(1)【2】胡立谭,邢艺编着西方歌剧史哈尔滨黑龙江文艺出版社,2005参考文献:【1】【德】布莱希特表演艺术的新技巧戏剧理论译文集第9辑2】【德】黑格尔着朱光潜翻译美学商务印书馆,1997作者简介:宋文文,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编辑豫民